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颈总动脉头端注入枸橼酸钠能使大多数家兔发生呼气性呼吸暂停和呼吸频率变慢。此呼吸抑制效应可被地卡因麻醉颈动脉窦区所消除。切断窦神经不能阻断枸橼酸钠对呼吸的抑制。切断迷走神经窦支则使半数以上家兔的呼吸抑制减弱或消失,而在结状神经节上方切断迷走神经能阻断大多数家兔的呼吸抑制。结果提示,迷走神经窦支是颈动脉窦区感受器传入通路之一,向颈动脉窦区注入枸橼酸钠对呼吸的抑制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出生后心率变慢的窦房结调控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ZF  Li CZ  Li Q  Wang XJ  Liu YM 《生理学报》2002,54(4):282-286
用离体兔心灌流、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记录、膜片钳实验和放射免疫分析细胞内cAMP含量等方法,研究不同周龄组兔心自律性变慢的心脏内源性因素。实验结果提示,离体心脏和窦房结标本在没有神经体液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也有随周龄增长而自律性变慢的现象。进一步的实验提示,这可能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内cAMP含量下降,使起搏离子流If的阈电位向负方向移位,造成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率降低,最后导致心率变慢。上述结果表明,成长过程中的心率变慢,除有神经体液因素影响外,窦房结细胞本身自律性的改变也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切断迷走神经和局部麻醉的家兔中观察了静脉注射安定(2mg/kg)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在动物进行自然呼吸的条件下,安定使每分通气量减少,心率变慢和血压降低。在将动物肌肉麻痹并进行正压人工呼吸的条件下,安定使呼吸频率加快,吸气时程和呼气时程缩短,即呼吸周期缩短。此外,膈神经放电的高频振荡频率增高而电位的幅度变小,动物的血压也降低。在桥脑头端去大脑而表现长吸式呼吸,以及在延體髓纹水平横断脑干而表观喘息式呼吸的动物中,安定亦使膈神经放电的幅度减小,呼吸周期延长和血压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安定可使呼吸抑制、血压降低,而其作用的基本部位可能主要在延髓。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代谢药物的最重要器官。肝病时肝血流灌注发生障碍、肝固有清除率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这些改变可使主要经肝代谢药物的消除变慢。因此,肝病时给药方案应予适当调整。本文论述了有关肝病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肝病时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造成这些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代谢药物的最重要器官。肝病时肝血流灌注发生障碍、肝固有清除率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这些改变可使主要经肝代谢药物的消除变慢。因此,肝病时给药方案应予适当调整。本文论述了有关肝病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肝病时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造成这些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江正华  许芸 《蛇志》1998,10(2):56-56
目前,插管全麻的比例增多。麻醉医师的业务技能也要求进一步地提高。气静复合全麻的难度在于诱导及肌松药物使用后至插管前这一段时间内。随着病人自主呼吸变浅、变慢、到消失,既需要良好的通气又要防止通气不良导致SPO2下降。为此,我们使用全能麻醉机进行插管前辅...  相似文献   

7.
在生理和药理的动物实验中,常常以呼吸频率的改变为指标来观察刺激或药物对呼吸的影响.呼吸频率的变化可以做为呼吸功能改变的一项重要参数.可见,快速、准确地记录呼吸  相似文献   

8.
伍捍华  丘靖 《蛇志》2003,15(3):39-40
我院于 2 0 0 3年 5月 7日收治 1例银环蛇咬伤并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 ,经大力抢救、治疗、护理 ,住院 7天 ,即治愈出院。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5 0岁 ,农民 ,于入院前 8h在田间捕捉青蛙时被银环蛇咬伤左脚趾 ,咬伤后 2 h咽部有异物感 ,头晕、眼花、思睡、视物模糊 ,送当地医院治疗 ,无好转 ,转送我院治疗 ,途中病情加重 ,神志不清 ,呼吸变慢、变浅。到医院急诊科时 ,神志呈昏迷状 ,点头样呼吸 ,心率 40次 /分 ,并逐渐减少 ,自主呼吸停止 ,即行气管插管、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抢救措施 ,并转入 ICU病房。查体 (心脑复苏后 )…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生理盐水和右旋糖酐两组不同急性血液循环稀释度观察对大鼠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血液循环稀释度增加,两组平均动脉血压都明显降低(P<0.05和<0.01);心率变化生理盐水稀释组变化不大(P>0.05),右旋糖酐稀释组加快(P<0.01);呼吸频率变化生理盐水稀释组有变慢的现象但意义不大(P>0.05),右旋糖酐稀释组出现先快后慢再快的现象(P>0.05)。提示这两种液体稀释血液循环后对血压、心率和呼吸具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最后对这两种液体稀释血液后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本工作中,用河豚毒素长期阻断坐骨神经,使大鼠快肌伸趾长肌(EDL)和慢肌比目鱼肌(SOL)完全不活动,观察了这些不活动肌肉在收缩特性,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和 Z-带宽度等方面的变化,并把它们与去神经产生的变化作了比较。在 EDL,不活动与去神经引起的变化相同,即收缩变慢,各类纤维比例和Z-宽度无明显变化,但是对于SOL,则有一些差别。去神经的SOL的收缩变慢,而不活动的SOL却变快。与此同时,去神经基本上不改变SOL中各类纤维比例,而不活动的SOL中,Ⅱ型纤维增加一倍。本文讨论了在改变大鼠比目鱼肌纤维类型特征中,不活动不同于去神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结构、睡眠呼吸紊乱进一步参与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急进高原及高原习服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睡眠呼吸结构的改变,世居藏族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有良好的睡眠结构和质量。文章通过周期性呼吸、低氧通气反应、引起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环路增益、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递质等方面阐述了高原自然环境中引起睡眠呼吸改变的机制及其与急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动脉粥样硬化均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在二者之间起桥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诱发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受损和肠道代谢产物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文就这些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彦春  尚晴  王磊  田野  琚煜熙  甘家兵 《生态学报》2016,36(24):8054-8061
作为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第二大碳通量,土壤呼吸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能力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降雨格局改变及其导致的土壤水分变化是调节土壤呼吸的重要驱动。气候过渡带的水热状况受全球降雨格局改变的影响更为明显,揭示该区域森林土壤呼吸对降雨改变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改善碳循环模型的预测精度。然而,气候过渡区的土壤碳排放过程如何响应降雨格局改变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暖温带的过渡区(宝天曼)开展降雨改变实验,以阐明锐齿栎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降雨增加(50%)和减少(50%)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增加显著提高土壤湿度(+8.92%)而不影响土壤温度。与对照相比,降雨增加导致土壤呼吸显著提高80.5%,其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4.07)显著高于对照样地(2.66)。增雨处理下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降雨减少则显著降低土壤湿度(-10.25%),并对土壤呼吸有促进趋势,然而,对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2.64)无显著影响。减雨处理下的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降雨增加或减少均对土壤呼吸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进而很可能减弱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4.
低氧微环境中肿瘤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低氧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其血管生成和代谢方式的改变使之能在低氧环境中生存及增殖。Warburg早已发现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的改变.即在有氧环境中也优先利用糖酵解而非有氧呼吸来获得能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如COX、SDH、FH,发生改变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其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呼吸是当前区域碳收支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 对准确估算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 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关于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是对于其机制的解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集中体现在对“Birch效应” (降雨强烈激发土壤呼吸的现象)的解释上, 即到底是“底物供应改变机制”还是“微生物胁迫机制”在调控该过程。该文综述了土壤呼吸对降雨事件、降雨量及降雨格局的响应过程与规律; 阐述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 分析了雨后物理替代与阻滞、底物供应、根系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过程引起土壤呼吸改变的机制; 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对土壤水分波动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需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1) “底物供应改变机制”与“微生物胁迫机制”的区分; 2)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 3)不同时空尺度上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模拟与估算; 4)降雨带来的外援N和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降水格局的改变。土壤呼吸是土壤碳库向大气释放CO_2的重要途径,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收集了来自全球各地土壤呼吸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控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降水格局变化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普遍规律和控制机制。结果显示:增加降水促进土壤呼吸2%–135%,减少降水抑制土壤呼吸19%–24%,当降水改变量标准化到所有处理的平均值(当年当地降水量的41%)时,增加降水促进的土壤呼吸量(49%)显著大于减少降雨抑制的土壤呼吸量(21%)。土壤湿度是降水变化下驱动土壤呼吸改变的主要因子,其一方面直接影响土壤呼吸,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库、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来影响土壤呼吸,总解释度高达98%。同时土壤呼吸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随着环境温度和降水量发生变化。土壤呼吸对降水增加的敏感性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没有显著变化,但对降水减少的敏感性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随着环境降水量的逐渐增加,土壤呼吸对降水增加和减少的敏感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未来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下,土壤呼吸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梅 《蛇志》2012,24(3):322-3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由于上气道口咽部阻塞,频发睡眠呼吸暂停、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后的细菌视紫红质(BR Bacteriorhodo-psin)光循环中间产物M_(412)动力学过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Triton处理pH=6.5的BR体系时,其中间产物M_(412).快衰减成分的半衰期(τ_(1/2)~f)在Triton浓度为0.05%(w/w)附近突然变慢,随着Triton浓度的加大,τ_(1/2)~f又逐渐加快;慢衰减部分的半衰期(τ_(1/2)~s)则随Tri-ton浓度的增加逐渐变慢.BR的生色团峰发生蓝移.说明不同浓度的Triton在水溶液中聚集状态不同,可不同程度地破坏膜脂的液晶态结构,从而导致镶嵌在其中的BR发生构象的变化,使转运质子的氢键通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质子泵转运通道发生改变、致使M_(412)的衰减速率改变.  相似文献   

19.
阳小成  阿舍小虎  苗原  刘银占 《生态学报》2016,36(17):5371-5378
采用土壤二氧化碳(CO_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放牧模式(全年禁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和自由放牧)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的土壤呼吸进行监测,比较了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和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1)放牧模式可以改变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禁牧、夏季放牧以及自由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在季节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冬季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前者相比明显向后推迟;2)放牧模式并不改变高寒草甸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但对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3)不同放牧模式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_(10))。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Q_(10)值大小依次为:禁牧1a(8.13)冬季放牧(7.49)禁牧3a(5.46)夏季放牧(5.20)自由放牧(4.53)。该地区土壤呼吸的Q_(10)值均明显高于热带和其它温带草地土壤呼吸的Q_(10)值。结果表明,放牧模式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在生长季节无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可能比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释放出更多的CO_2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20.
呼吸力学参数包括呼吸气体的压力、流率、胸肺系统的顺应性、气道阻力、惯性阻力以及呼吸功等。测量这些参数可进一步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呼吸过程,在理论上与实际上均有一定意义。例如,测量胸内压、各级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有助于深入了解肺内气体的传输和分布问题;定量研究气道阻力或肺顺应性的改变,对于阐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