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西藏小型猪与高原藏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藏猪与西藏小型猪之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指标的测定差异有显著性,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肌酸激酶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红细胞、白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值藏猪高于西藏小型猪,而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值藏猪低于西藏小型猪。结论不同的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营养水平会对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测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圈养鹤类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本研究对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japonensis)、黑冠鹤(Balearica pavonina)、黑颈鹤(G.nigricollis)、灰冠鹤(B.regulorum)、蓝鹤(Anthropoides paradiseus)和白枕鹤(G.vipio)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SIS)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鹤类之间总胆固醇差异显著,而甘油三酯和血糖没有显著性差异,除了黑冠鹤和灰冠鹤的总胆固醇以及蓝鹤的血糖外,其余鹤类的常值均高于ISIS的平均值。2)不同鹤类之间的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差异显著,但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在ISIS的正常范围内。3)不同鹤类间肌酐和尿酸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尿酸低于ISIS平均值,但仅尿素氮差异显著。不同鹤类之间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与圈养鹤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有关。因此血液生化指标对于圈养鹤类营养状态和健康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圈养动物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retinal cone degeneration,RCD)大鼠的主要脏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择BN(Brown Norway)-RCDF2代大鼠,视网膜电图鉴定,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并对重要脏器进行准确称量。结果此大鼠脏器质量在雌雄之间除体重、大脑和肾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均无差异;脏器系数脑干和小脑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1);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总蛋白雌性高于雄性,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雌性低于雄性,其中雌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离子钙浓度显著高于雄性。结论BN-RCD大鼠基础生理值和生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一些参数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与正常SD大鼠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酐、钾离子差异显著,葡萄糖、甘油三酯、离子钙有差异。RCD大鼠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变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原代宁乡花猪与其第一代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常规方法测定宁乡花猪F0代16头,F1代16头血液18项生理指标和13项生化指标。结果F0代与F1代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积压(HCT)等13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球蛋白(ALB/GLB),葡萄糖(GLU),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代宁乡花猪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得到的数据可以为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生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低温下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低温(13℃)下饥饿胁迫对9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400尾大黄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不投喂饲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定时投喂饲料。实验开始30 d后,测定大黄鱼11种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黄鱼血清的尿酸(UA)、尿素(UREA)、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钙离子(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GLU)、总蛋白(TP)、镁离子(Mg2+)含量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中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和脂类物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血糖和总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饲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特点,以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的9只成年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液总蛋白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血清尿素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血液中的其他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葡萄糖、尿素、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及无机离子(钾、钠、镁、氯、钙、磷、铁)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实验条件下,笼养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指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含量可能与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生化、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指标,为该品种转基因小鼠应用于毒理学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测定不同周龄段(4~6周龄,6~8周龄,9~12周龄,13~14周龄)141只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GFP)小鼠和100只对照组C57BL/6J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对上述两种动物定期取血,测定血生化及血液学指标,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计算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性腺)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①体重和摄食量:4周龄的GFP小鼠,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5周龄的GFP小鼠,其摄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血常规测定: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红细胞计数(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白细胞计数(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血生化测定:6~8周龄,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尿酸(U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脏器系数: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肝脏的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⑤病理检测:6~8周龄有部分GFP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其他受检脏器和其他年龄段动物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①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C57BL/6J小鼠相比,在体重(4周龄)、摄食量(4~5周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生化(尿酸U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脏器系数(胸腺,肝脏)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②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在6~8周龄有部分小鼠胸腺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对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血液11项牛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尖吻蝮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血清钠(Na)、血清氯(C;)、m清钙(Ca)、血清磷(P)、血清镁(Mg)的生化指标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IP)为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胆固醇(CHO)、白蛋白(ALB)、血清钾(K)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测定结果可看出尖吻蝮雌雄间血液生化值筹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入院时进行营养评价,分别对93例30~60岁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做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与正常人群作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总蛋白、白蛋白、低密度酯蛋白以及三酰甘油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多项综合指标评价糖尿病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杨清  张鹏  安瑞志  乔楠茜  达珍  巴桑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12-246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的组成模式、时空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 本文于2015年5月和8月以及2016年10月在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进行采样, 采用活体观察、鲁哥氏碘液固定染色以及Wilbert蛋白银法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 对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分析群落结构时空上的差异性; 通过共现网络分析纤毛虫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探讨水体理化因子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河段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在河段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中游和下游河段共现网络节点间的相关关系均以正相关为主; 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盐(TDS)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 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在季节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 纤毛虫在纲级水平上类群间的相互作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导, 不同类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整体上互作关系在春季较为复杂、夏季较为简单; 影响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是多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中华蟾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钙(Ca)、血清氯(Cl)、血清磷(P)、血清镁(Mg)、尿素(Urea)、血清钠(Na)雌雄问均差异不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钾(K)两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肌酐(Cre)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测定结果可看出中华蟾蜍雌雄间血液生理生化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扎龙自然保护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扎龙自然保护区10只雌性成体丹顶鹤在越冬期、繁殖期和迁徙期的2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肌酶、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钙离子、无机磷和镁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外,研究区雌性丹顶鹤血液中的其他指标均在不同时期之间表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总蛋白、球蛋白和血糖可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可靠参考值,其他17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年变化动态体现出雌性丹顶鹤在不同生理时期的生理特征和生态适应性.如果以这17项血液生化指标作为雌性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值,就必须考虑不同生理时期对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西藏小型猪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常规方法测定原代和F1代西藏小型猪血液的9项生理和9项生化指标,比较两代之间以及雌、雄之间的不同,并与其他实验动物及人类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生化指标中,原代雌雄之间AST差异显著;F1代雌雄之间TG、ALB有差异,BUN、CHOL有显著性差异。在生理指标中,原代雌、雄间无差异,F1代雌雄间MONO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西藏小型猪已经基本适应亚热带地区的环境。与其他实验动物相比西藏小型猪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更接近人类,非常适合替代犬、猴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的BWEL-SPF种鸡生理和生化指标,并对测定值进行t-检验。方法分别采用计数板法、血涂片法、血液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法、双缩尿法、溴甲酚绿法、酶比色法和硫氰酸汞比色法等测定了10、40和60周龄的雌、雄BWEL-SPF种鸡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雌、雄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中,不同周龄雌雄之间差异显著性表现项目不同,其中在10周龄时,只有总胆固醇(CHO)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0周龄时,甘油三酯(TG)、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总胆固醇(CHO)为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60周龄时,出血时间(BT)、嗜碱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M)、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凝血时间(CT)和甘油三酯(TG)在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除此以外,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BWEL-SPF种鸡的生理和生化指标随周龄不同,在雌、雄之间的差异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生物腐植酸菌剂(BFA)对哺乳动物(SD大鼠)的生理生化、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影响为评价指标,初步探讨BFA用做功能性饲料营养添加剂的价值。方法将四种生物腐植酸菌剂(分别为乳酸菌发酵BFA、芽胞菌发酵BFA、酵母菌发酵BFA以及三菌混合发酵BFA)均按1.5%的比例与常规饲料混合,并以未加入BFA的常规饲料为对照组,分组饲喂啮齿类哺乳动物—SD大鼠,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增重、料重比以及肠道菌群定量分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血常规:乳酸菌发酵组的白细胞(WBC)、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芽孢菌发酵组中性粒细胞(Neu)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生化:乳酸菌发酵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值(A/G)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5),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芽孢菌发酵组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增重:混合发酵组的总增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发酵组、芽孢菌发酵组、酵母菌发酵组、混合组、对照组饲料增重比分别为:6.70、6.74、6.49、6.09、6.77。④菌群分析:乳酸菌发酵组和混合发酵组的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各组BFA制剂均对SD大鼠的生理生化、增重、肠道菌群指标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以三菌混合发酵BFA效果最佳,具有作为功能性饲料营养添加剂、改善哺乳动物健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对分别含有豆粕、发酵豆粕、菜粕和发酵菜粕的4种饲料以及这4种原料的干物质、蛋白、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为黄颡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测定不同原料对消化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液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显示: 黄颡鱼对4种原料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差异, 其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豆粕、发酵豆粕、菜粕及发酵菜粕(P<0.05)。黄颡鱼对发酵菜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原料(P<0.05), 而4种原料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颡鱼对各原料蛋氨酸和组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低于83%(P>0.05), 而对各原料中其他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在85%—98%之间, 发酵菜粕各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原料(P<0.05)。胰蛋白酶活力在菜粕组显著高于其他原料组(P<0.05), 活力呈现出前肠>中后肠>胃的趋势, 糜蛋白酶活力在不同原料间无显著差异, 糜蛋白酶活力呈现胃>前肠>中后肠的趋势, 淀粉酶活性呈现前肠>胃>中后肠。血液指标谷草转氨酶在豆粕组显著高于其他原料组(P<0.05), 菜粕与发酵菜粕组最低, 而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在各原料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 豆粕、发酵豆粕、菜粕和发酵菜粕均可以作为黄颡鱼饲料中优质的蛋白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48只健康恒河猴在非麻醉状态下及30只健康恒河猴在麻醉状态下的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两种状态下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旋转型粘度计测定及分析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结果血液生化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GGT、AST、CREAT、TBIL、DBIL、P3+、TF;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有ALT、ALP、LDH、HBDH;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UA、Ca2+、CK-MB、ALB,较明显高(P<0.05)的项目有TPROT.血常规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RBC、Hct、MCV、MPV、RDW、NEUTRO,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MCH、MCHC、PLT、LYM、MEDIAN.血液流变值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低切,血沉K值,聚集指数;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变形指数,电泳指数.结论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在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讨论分析了两组数值之间的差异和原因,了解应激反应和麻醉剂对动物生理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测定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血液生化值。结果显示雄性喜马拉雅旱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雌性(P<0.05);人工喂养1年后,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肌酐(CREA)水平降低,提示饲料中可适当增加蛋白的含量;冬眠后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明显下降,白蛋白水平略低于冬眠前。不同性别、年龄、不同饲养时间喜马拉雅旱獭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建立的喜马拉雅旱獭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可保证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稳定性,所测血液生化指标值也可作为喜马拉雅旱獭饲养管理和疫病检测判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无菌豚鼠与普通豚鼠血液学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普通级豚鼠进行剖宫产,培育无菌豚鼠模型,并比较无菌豚鼠和普通级豚鼠的血液学参数。方法行子宫摘除术摘除子宫,在无菌隔离器中将子宫剥离取仔,用人工哺乳的方法将仔豚鼠培育成无菌豚鼠,并在固定的周期检测豚鼠的无菌情况。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无菌豚鼠、普通豚鼠的血常规和血生化参数。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菌豚鼠和普通豚鼠在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数(BA#)、单核细胞百分比(MO)、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性粒细胞数(NE#)、嗜酸性粒细胞数(EO#)、淋巴细胞数(LY#)七个血常规指标上有差异显著性,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球蛋白(GLO)、A/G、K、Na、谷酰转肽酶(GGT)15个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规范的子宫摘除术和人工喂养的方法获得符合标准的无菌豚鼠,与普通豚鼠在多项血液学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作为封闭液的主要成分测定7份血清中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的抗体含量,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用HRP标记的羊抗人IgG和HRP标记的鼠抗人IgG测定该7份血清,结果显示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将血清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由37℃1.5h改为4℃16h(过夜),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优化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