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商品名天普洛安)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拜新同)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接受ESW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天普洛安组、拜新同组、天普洛安和拜新同联合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0例。检测并比较ESWL前1d和后1、3、5d患者尿丙二醛(MDA)、N-乙酰-β-1).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NAG/Cr)和24h尿B2-微球蛋白(p2-MG)的变化。结果:EWSL术后第1天,对照组MDA、NAG/Cr和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MDA、NAG/Cr和β2-MG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第1、3、5天治疗组MDA、NAG/Cr和132.MG数值均明显低于相同时点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联合用药组MDA、NAG/Cr和[32-MG水平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的两组(乌司他丁组和拜新同组)(P〈0.05),第5天联合用药组MDA、NAG/Cr和β2-MG水平与单独用药的两组(乌司他丁组和拜新同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独用药的两组(乌司他丁组和拜新N组)之间在相同时点MDA、NAG/Cr和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ESWL所致的肾损伤,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0 mg 1粒/次,1次/天,持续服药6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血清胱抑素-C(Cys-C)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E)、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b A1c、FBG、2 h PB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24 h UAE、NAG、β2-MG和Cys-C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减轻肾小管损伤,有利于延缓DN的病程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汞中毒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U-NGAL)的含量,探讨其在汞中毒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以24例我科收住院患者为汞中毒组、无汞接触史的15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临床体检并测定尿-N-乙酰-D-葡萄糖苷酶(U-NAG)、24h尿蛋白定量(UPQ)、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汞(U-Hg)、血汞(B-H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排除既往肾脏病史,ELISA法测定U-NGAL含量,并分析上述结果。结果:汞中毒组B-Hg、U-Hg、U-NAG、UPQ、U-β2-MG、U-α1-MG、U-NGA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指标Ser、BUN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U-α1-MG、U-β2-MG、U-NAG、UPQ、U-NGAL与B-Hg均有相关性,且相关系数逐渐递增。结论:长期汞接触可造成肾功能损害,U-α1-MG、U-β2-MG、U-NAG、UPQ、U-NGAL可作为汞中毒肾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且灵敏性依次递增;U-NGAL可能比U-NAG早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Ig 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骨化三醇胶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钙(Ca)、血磷(P)、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K、Ca、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观察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血清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小球功能相关因子(血清β2-MG、U-m Al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Ig A肾病能有效减少肾小管损伤,并改善肾小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对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长春新碱治疗组(DV组);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兔模型,DV组每周进行一次长春新碱耳缘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DM组、DV组血糖16.0~25.0mmol/L。8周时测各组兔血糖、肾重、体重、尿β2-MG、RBP、NAG,肾组织病理观察肾小管-间质变化。结果给药后7hDV组、DM组血糖明显升高形成稳定糖尿病模型;8周时,DV组体重明显高于DM组(P〈0.05)、肾重/体重值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DV组尿β2-MG阳性反应率较低;DM组尿RBP、NAG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长春新碱可抑制糖尿病兔尿RBP、NAG增加(P〈0.05),并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P〈0.05)。结论长春新碱可减轻糖尿病兔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β2-MG在接触汞作业者肾脏早期损害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调查法选取本地区有接触汞作业工序的企业员工60例作为班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60例非接汞作业工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尿液标本的β2-MG、Cr及汞含量。结果:经过1年的分析、观察,观察者患者的尿肌酐、尿汞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β2-MG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触汞作业1-3年后,β2-MG值达(5.81±1.14)μmol/L,尿汞值达(1.29±0.62)μg/mmol,患者的血Cr没有明显的升高;接触汞作业3年以上的人员β2-MG、Cr及汞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β2-MG在接触汞作业者肾脏早期损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肾脏早期损耗评价指标,预防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高秀娟  李强  王士雷  张宗旺  张雷 《生物磁学》2011,(21):4113-4116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但其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是否有效抑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炎症反应,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例体外循环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年龄30-55岁,心功能II~III级,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甲基强的松龙(MPS)组于体外循环前以甲基强的松龙10mg/kg预冲,对照组(Ns)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于CPB前(T1),CPB结束后2h(T2)、CPB结束后12h(T3),CPB结束后24h(T4),等时点留取中心静脉血和尿液,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炎性介质(IL-6、TNF—α、IL-10);取尿上清液检测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结果:CPB前两组炎性介质和肾功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PB结束后,两组炎性介质的水平和肾功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增高。与NS相比,MP组T2~T4时点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T2~T3时点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的水平在CPB后均增加,但在T2~T3时点MP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NS组(P〈0.05)。与NS}匕较,MP组在CPB后各时点尿NAG、α1-MG、RB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PB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肾功能损伤;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APN)、过敏性紫癜(AP)和正常对照组血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变化,以及AP中VCAM-1、VEGF和β2-MG之间的相关性,以证实VCAM-1和VEGF参与了AP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PN组22例,AP组28例及健康儿童30名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VCAM-1和VEGF的含量。生化分析仪检测5-组儿童的血132-MG。比较APN组、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VCAM-1、VEGF和β2-MG的差异,及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VCAM-l含量、VEGF含量和血中β2-MG含量均APN组〉AP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PN和AP组中,血浆VCAM-1、VEGF和血β2-MG散点图呈线性趋势,均呈正相关。三者间相关性分析均r〉0(P〈0.01)。结论:儿童AP血浆VCAM-1、VEGF和血β2-MG含量升高,APN均比AP更高,且三者间均呈正相关。示三者均参与了AP的部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血外周血载脂蛋白、血脂,并进行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甲亢组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TC、TG、HDL-C、LDL-C和APOB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1),TC、TG、HDL—C、LDL-C和APOB与脂类前相比均有所升高(P〈0.01);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TC、TG、HDL-C、LDL-C和APOB均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与血脂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患者脂质代谢状态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姜海云  杨红娣  邹卫东  钱钧 《蛇志》2009,21(4):278-279
目的观察蝮蛇咬伤患者尿傲球蛋白(β2-MG)变化与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蝮蛇咬伤患者40例.按损伤程度分轻型、中重型两组。采用r-免疫计数器进行尿微球蛋白检测并进行比较.蛄果40例患者中尿微球蛋白异常18例。占45%.其中轻型4例,中重型14例。结论尿徽球蛋白的变化与蝮蛇咬伤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尿徽球蛋白升高是肾小管功能损害非常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判断肾小管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4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β2-MG、SCr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SOD和G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单用吡格列酮更好,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冯菁  张兴凯  付金喜  侯晓平  徐蕾 《生物磁学》2011,(22):4314-431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HPD)(n=26)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26)。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4h,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毒症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TH的清除作用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KT/V及透析前后血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HDF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5.17±15.09)%,HPD组透析1年后132.MG较透析前下降(12.32±3.27)%,P〈0.01。HDF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增高(6.59±14.13)%,HPD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下降(19.07±5.27)%,P〈0.01。HPD、HDF两组血磷下降率分别为(56.44±14.83)%、(43.94±17.96)%,P〈0.05,HDF组患者透析1年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于透析前血清TG水平上升了(22.42±9.52)%,HPD组1年后TG较透析前下降(23.81±9.93)%,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β2-MG、甲状旁腺激素、对血磷的清除效果也优于血液透析滤过,对血脂代谢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天林  王霞  袁珺  王耿  汪敏 《生物磁学》2013,(30):5975-5977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8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辅助治疗早期DN可有效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注射α-硫辛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UAER及MDA均显著降低(P〈0.05),SCr、SOD及NO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Cr、UAER、SOD、MDA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а-L岩藻糖苷酶(AFU)、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及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名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比值法和化学发光法、生化法检测其血清AFP、AFU、β2-MG、CA199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均显着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达(85.7%)明显高于AFP(53.6%)、AFU(55.4%)、β2-MG(48.2%)和CA199(42.9%)单项检测组(P均〈0.05);且AFP、AFU、β2-MG、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U、β2-MG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β2-MG、CA199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