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野生朱鹮的新繁殖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朱()(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极危物种(CR),现只有一个野生种群,数量60只左右,生活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境内,分布范围极其狭小.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有24种海雀。我国有三种。其中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Gmelin)据1931—1980年的有关资料记载,只在中国青岛附近的一些海岛上繁殖。我们于1979—1990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外的前三岛,山东省庙岛群岛、青岛和荣成等地区,对中国扁嘴海雀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在前三岛地区(包括车牛山岛,平山岛、达埝山岛和附近的几个小荒岛) 进行了连续百余天的昼夜观察。对扁嘴海雀的200多个巢,186枚卵、88只成鸟、30只雏鸟(1—2日龄)进行量度、拍照和分析,发现了中国扁嘴海雀的第二蟹殖基地。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颜文博  王琦  王超 《动物学杂志》2015,50(2):185-193
明确濒危鸟类的潜在繁殖地分布,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朱鹮(Nipponia nippon)为研究对象,选取125个朱鹮巢址分布数据和9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潜在繁殖地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拔、土壤亮度、坡度、土壤绿度是影响朱鹮繁殖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对模型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8.1%、18.3%、16.4%和14.3%。朱鹮适宜繁殖地分布的最佳海拔范围是500~1 200 m;土壤亮度指数结果显示,适宜繁殖地的分布随着地表裸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繁殖地的适宜度与坡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绿度指数结果显示,朱鹮繁殖地在中等程度的植被覆盖区域适宜度最高,低植被覆盖区域和高植被覆盖区域的适宜度都降低。当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阈值分别大于0.5、0.6、0.7时,研究地区内朱鹮适宜繁殖地的总面积分别是1 682.63 km2、944.38 km2、432.96 km2。本研究揭示秦巴地区适宜繁殖地的分布和面积可以满足朱鹮未来几年的自然扩散和再引入保护。  相似文献   

6.
1999年6月15日在中国黄海北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石城乡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首次发现了3对黑脸琵鹭的繁殖个体(在观察时还见到另外3只黑脸琵鹭)。该岛屿位于石城乡东侧,北纬39°31′,东经123°02′,面积约025km2,海拔高46m。鸟的群落结构主要以黑尾鸥数量最多,约有800只左右,其次为黄嘴白鹭约400只左右,还有少量的银鸥、海鸥等在岛上繁殖。  相似文献   

7.
哈拉海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北端,黑龙江省龙江县西北部,123°12′~123°35′E,47°36′~47°40′N。总面积为24000hm2。区内湖泡遍布,最大一个湖泡面积近2000hm2。沼泽类型主要为芦苇沼泽,面积超过10000hm2。区内无任何居民点,每年只有少数渔民在此捕鱼。因此,本...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白头鹤繁殖地种群数量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通过地面和航空调查等方法,对繁殖于小兴安岭沾河流域的白头鹤(Grusmonacha)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共统计到白头鹤30只。发现了3对鹤的巢;2对以及2只单只的个体,虽然没有发现巢,但根据其保护领域的行为,可以确定其为繁殖个体。同时统计到13只没有参加繁殖的个体,以及3只不能判明是否参加繁殖的个体。通过本次调查表明,小兴安岭沾河流域的森林沼泽是我国白头鹤的重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9.
道路对野生动物适宜繁殖地影响的定量研究是目前道路生态学领域有待深入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分布模型(SDM)中MaxEnt模型,通过对影响朱鹮繁殖地的环境变量进行自相关分析,剔除自相关系数大于0.8的环境变量,最终选择了10个环境变量为朱鹮繁殖地的影响因子,分别为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景观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坡向、距水体距离、距水田距离、距高等级公路(县级及以上道路)距离、距低等级公路(乡镇和林间道路)距离、距居住地距离.通过对环境变量的贡献率进行分析表明: 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景观类型以及距水田距离、距高等级公路距离是影响朱鹮筑巢的主要因子.分别研究了含道路变量(情景Ⅰ)、不含高等级公路(情景Ⅱ)以及不含低等级公路(情景Ⅲ)3种情景下朱鹮繁殖地适宜区分布.结果表明:道路对朱鹮繁殖地干扰影响显著,高等级公路的影响比低等级公路大,高等级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的存在分别使朱鹮繁殖地适宜区的面积减小了66.23和35.69 km2.朱鹮筑巢对高等级公路有明显的回避效应,平均回避距离为1500 m.本研究对未来制定朱鹮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工程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提供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0.
黑脸琵鹭的觅食地在哪里?民以食为天,鸟为食而亡。弄清黑脸琵鹭的食物来源,对保护它们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适当的野外核查可以提高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集群繁殖的鹭类通过时间或空间上的筑巢活动隔离来减少物种间的竞争压力。2012年2—5月对云南大理古城市区同质林内的3种鹭巢进行了直接计数和空间定位,研究了混群鹭巢的空间隔离分化。结果表明:大理古城的繁殖鹭类有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 3种,巢数分别为195个、132个和112个。与自然繁殖地中的鹭巢水平分化不同,3种鹭类的巢在东西和南北水平方向上均没有显著分化;在垂直方向和巢距主干距离上的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鹭巢的分布最为集中,表现为夜鹭在东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巢距主干距离上均为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的物种。因为较大的体型和较早的迁入日期,夜鹭集中占据了高位和主干上的有利巢位。通过物种间生态位宽度重叠值的比较,发现没有任何2种鹭类的巢在所研究的4个空间方向上发生明显重叠,说明3个物种间巢位的空间分化较为精细。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全球鸟类重要的繁殖地之一,特别是楚科奇半岛的阿纳德尔地区是全球极危鸟种勺嘴鹬(Calidris pygmeus)已知的重要繁殖地。为了履行中俄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双边协定,掌握俄罗斯远东的阿纳德尔地区夏季水鸟的资源状况,2017年6月25日至7月20日,中俄双方对阿纳德尔南部地区进行了夏季水鸟资源调查。调查区域主要包括阿纳德尔、从阿纳德尔至白令戈夫斯基的海域、白令戈夫斯基、梅内皮尔吉诺周边苔原区域以及附近海域四个部分。共记录35种水鸟,隶属于6目10科,其中14种有繁殖活动。分析中俄环志回收数据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越冬的雁鸭类和鸻鹬类水鸟,夏季迁徙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萨哈林岛、勘察加半岛、雅库特、楚科奇等远东地区繁殖。此外,勺嘴鹬的主要繁殖繁殖地梅内皮尔吉诺周边苔原地区存在着巢址被洪水淹没、卵和雏鸟遭天敌捕食等风险;在勺嘴鹬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的退化、环境污染和人为活动是导致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中俄双方勺嘴鹬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鸟类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05,40(2):35-35
信天翁在繁殖季节之间的18个月里到过哪里?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它们其中的一些在环球飞行,有一些绕地球转了2圈,也有一些在离繁殖地相对较近的南大西洋中徘徊:通过跟踪信天翁在非繁殖期的活动,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对灰头信天翁可能很关键的其他栖息地.这种信天翁是地球上最濒危的鸟类:在繁殖季节,信天翁在南大洋中的捕食范围已经为人们所知,但是对繁殖期外它们的活动人们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道路建设对两栖类繁殖生境带来减少和退化的影响,为缓解和恢复路域受损两栖类繁殖生境,于2021年3月末至5月初,在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区公路两侧100 m内,选择40个面积>10 m2,深度>15 cm的池塘,放置10个网框和20个树枝框作为辅助材料开展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繁殖生境恢复实验。结果显示:(1)网框和树枝框显著提升了极北鲵对繁殖池的利用率,但对中国林蛙的影响不显著;(2)极北鲵对树枝框利用率(85.00%)显著高于网框(50.00%)(P=0.03);(3)实验组的产卵数量(极北鲵197.00粒±11.29粒,中国林蛙149.00粒±13.74粒)均高于对照组(极北鲵128.00粒±11.32粒,中国林蛙88.00粒±14.12粒),但差异不显著。建议今后在长白山区路域结合两栖类动物通道设置、取弃土场恢复工程营造两栖类繁殖生境时,首选树枝框、其次选网框作为两栖类繁殖产卵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10日,笔者前往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N46°52′8.5″,E124°26′29.1″)西南32 km处的四合村(N46°45′11.8″,E124°3′14.5″)进行调查,发现一处苍鹭(Ardea cinerea)集群繁殖地.此繁殖地位于四合村西南400 m左右的一处林带中,此林带南北长约100 m,东西长约400 m,南临连环湖明水面,北面依次为农田和苇塘.  相似文献   

18.
从60倍的单筒望远镜里,朦朦胧胧的捕捉到了一只的踪影.紧接着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从两只到十几只.更多的黑脸琵鹭落在了这片滩涂上。这是2009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我们数十名环保志愿者,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同步调查,最终确定庄河的黑脸琵鹭种群已经从2001年的12只达到了46只!  相似文献   

19.
牛背鹭(Bubulcus ibis)作为入侵物种由非洲向美洲的扩散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牛背鹭与其竞争物种之间的巢空间生态位分化动态尚不明确。为了解牛背鹭与其他混群繁殖鹭类的巢空间生态位分化动态,2012、2016和2021年春夏季,对中国云南大理古城繁殖鹭类的群落结构和巢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2和2016年中国云南大理古城繁殖鹭类群落的组成物种均为牛背鹭、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其中夜鹭为优势鸟种;2021年繁殖群落增加了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且牛背鹭变为优势鸟种。从2016年到2021年群落巢密度增加,其中牛背鹭的巢密度明显增加,夜鹭和白鹭巢密度均减少。对比2016和2021年牛背鹭、夜鹭和白鹭3种鹭的巢空间生态位宽度数值的变化,发现牛背鹭利用的巢空间生态位更泛化,而夜鹭和白鹭更特化;巢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表明,2021年牛背鹭对夜鹭、白鹭的巢址竞争比2016年的更激烈,而且2021年牛背鹭与夜鹭之间的巢址竞争比牛背鹭与白鹭之间的更激烈。研究表明,在2012、2016和2021年,在大理古城鹭类繁殖地中,牛背鹭在与比自身个体大的夜鹭的竞争中胜出,群落优势鸟种由夜鹭变为牛背鹭,繁殖鹭类的群落结构和生态位分化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黑脸琵鹭是一种全球性濒危珍稀鸟类.该物种已被收录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亚洲鸟类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等级为“濒危”,并建议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