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分子对接(docking)方法研究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WSXWS”区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对受体与配基人白介素6结合时的相互作用能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从分子力学、分子动态学分析了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功能域关键氨基酸残基在受体与配基结合中的构象变化以及与人白介素6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hIL-6·hIL-6Rα·gp130三元复合物的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elphi方法分析人白介素6(human interleukin-6,hIL-6)/人白介素6受体α亚基(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α subunit,hIL-6Rα)复合物、gp130(βsubunit)的空间构象的表现静电分布,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p130和hIL-6/hIL-6Rα复合物作用成三元复合物的空间构象,经过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常温动态模  相似文献   

3.
通过Delphi方法分析人白介素6(human interleukin-6,hIL-6)/人白介素6受体α亚基(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α subunit,hIL-6Rα)复合物、gp130(β subunit)的空间构象的表观静电分布,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p130与hIL-6/hIL-6Rα复合物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的空间构象,经过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常温动态模拟借助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盐键等)、反应自由能理论探讨hIL-6·hIL-6Rα·gp130复合物稳定构象结合部位的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gp130蛋白表面富集较强的负电势,复合物hIL-6/hIL-6R一侧表面富集较强的正电势,gp130借助蛋白表面的静电作用结合hIL-6/hIL-6R复合物,介导hIL-6信号;hIL-6中的helix-C、loop-BC、loop-CD参与同gp130中的loopEF、linker、loopA′B′、loopB′C′、loopD′E′作用,hIL-6R中的loopA′B′、β-strand E′参与同gp130中的loopA′B′、β-strand E′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白介素15及突变体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白介素-2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型建人白介素15及其两株突变体(N端缺失4个氨基酸、C端缺失3个氨基酸)的空间构象。在CVFF力场下,经过分子力学优化、常温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稳定立体结构模型。借助空间构象残基的亲疏水性分析,利用Delphi一性分析蛋白表达静电分布,进行从理论上预测人白介素15及两株突变体生物学功能的性、差异性。结合分子生物实验,在PBV220载体中克隆表达获得人白介素15及两载  相似文献   

5.
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三维结构的同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6受体是造血因子超家族成员,其胞外区细胞因子结合结构域(CBD)是受体结合配基和偶联gp130转导IL-6信号的功能域.据预测,IL-6R功能域的β片层折叠模式和人生长激素受体(hGH-R)及CD4的晶体结构十分相似.应用计算机同源模拟技术,以hGH-R和CD4的三维结构为模板,模建了hIL-6R功能域(106~322位)的三维结构,初步描述了其结构保守区的构象特征.文章研究模建的hIL-6R三维结构模式为探讨可溶性IL-6R点突变的结果,以及进行三维定量分析IL-6R胞外区功能域的构效关系提供了空间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钙敏感受体是钙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白介素6是参与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因此,钙敏感受体基因和白介素6基因都为骨矿物质代谢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数量性状传递不平衡检测法,检测白介素6基因和钙敏感受体基因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关联和连锁,以证实它们是否为影响中国人群骨密度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的样本为来自中国上海的401个中国核心家庭,共1,263个个体,均为汉族。每个核心家庭由父母双亲和至少一个20~45岁的健康绝经前女儿组成。腰椎与髋部的骨密度采用Hologic QDR 2000+双能X射线扫描仪进行了检测。用PE377测序仪及相关软件分别对白介素6和钙敏感受体基因中的一个CA重复多态微卫星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钙敏感受体基因(CA)12等位基因(P=0.006)及(Ca)18等位基因(P=0.02)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整体关联。白介素6基因的(CA)18等位基因与整个髋部(P=0.021)、股骨颈(P=0.041)以及转子间区(P=0.029)骨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家庭内关联。白介素6基因(CA)n位点与腰椎BMD之间存在显著的连锁(P=0.001)。本研究结果表明白介素6基因和钙敏感受体基因可能为与中国人群骨密度变异相关联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素标记重组人白介素6受体功能区片段rIL6R-28及其二联体蛋白rIL6R-53.竞争ELISA表明重组蛋白可以与配基IL-6特异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6与生物素标记的重组蛋白所形成的复合物能够与7TD1细胞表面的gp130结合.而7TD1细胞生长分析则表明,重组蛋白可以增强IL-6对7TD1.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晶体衍射结果的分析 ,从分子水平揭示人白细胞介素 6(hIL 6 )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式及结合表位 .hIL 6属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 ,首先和hIL 6受体α低亲和力结合 ,两者形成的复合物再与hIL 6受体 β(gp130 )的胞外区相互作用形成高亲和力三聚体 ,但是hIL 6不能单独和gp130结合 ,需要借助于hIL 6受体α的桥梁作用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六聚体的形成 .hIL 6是一种能够介导细胞表面信号转导 ,调节机体免疫及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展进程都和hIL 6过表达有关 .基于对hIL 6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方式的探究 ,为hIL 6小分子拮抗剂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已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种类的hIL 6新型分子拮抗剂 ,其中部分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指导 .  相似文献   

9.
以人生长激素受体(K52-L251)的晶体结构为模板, 同源模建人白细胞介素-6受体(hIL-6R) (V106-P322)的空间结构, 并预测与配基(IL-6)结合的活性部位. 根据hIL-6R配基结合功能域中重要氨基酸点突变对活性部位空间构象的影响, 验证预测部位的正确性. 理论分析表明, hIL-6R配基结合功能域中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 近膜侧193位Cys及"WSEWS"主型框架的点突变均导致受体与配基的结合受阻;而211位Cys, 277位Cys点突变却有利于受体与配基的结合. 研究结果提示, 预测的hIL-6R的活性部位确是hIL-6R和配基(IL-6)结合的分子基础, 可以作为进行小分子hIL-6R拮抗剂设计的靶部位.  相似文献   

10.
已被发现和命名的白介素有19种,其相应的受体大多也已被克隆及鉴定。白介素及其受体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信号转导和功能效应的共性和特性。许多白介素及可溶性受体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这也带动了对白介素及其受体的基因工程研究。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日趋完成和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建立,对白介素及其受体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同时IL-6的过度表达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IL-6通过一个双链受体系统作用于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IL-6与80 ku的配基结合链IL-6R和信号转导子gp130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异六聚体模式,通过gp130的二聚体化引发胞内的信号转导.IL-6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两种:Jak-STATs路径和Ras-MAPK级联反应路径.靶向IL-6信号转导的药物设计和筛选研究将为IL-6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1988至1989两年内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以及白介素和相应受体在生化性质、生理功能、相互作用、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7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17受体是1995年发现的,与任何已知的受体家族不具同源性,可能属于一类新型的尚未鉴定的受体家族.已有的研究表明可溶性小鼠白介素17受体(smIL-17R)不仅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而且在已建立的移植模型中,有抑制异种抗原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的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IL-6和TGF-β1的水平分别为(8.51±2.68)pg/ml、(7.81±5.41)pg/ml和(1093.42±831.21)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的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血清IL-6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血清IL-17水平与IL-6、TGF-β1的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7、IL-6和TGF-β1水平的升高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IL-6和TGF-β1可能不是血清中IL-17生成的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对罗丹明类荧光探针ZM-6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了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以及CD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对二者的相互作用以及HSA的构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探针与ZM-6之间的猝灭机理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根据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4.45 nm。同时得出,ZM-6对H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此研究对于探针分子的设计以及修饰提供有效的数据以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细胞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mRNA水平,并增强Ts细胞的抑制活性。去除T细胞中Ts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创伤后巨噬细胞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方式抑制T细胞IL-2及IL-2 Rα的基因表达,且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加Ts细胞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战会  靳刚   《生物工程学报》2002,18(1):99-101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是一种具有复杂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 ,可由多种淋巴类和非淋巴类细胞产生。它对机体多种组织及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1~ 3 ] 。近年来发现 ,临床上免疫异常性疾病 ,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急性期蛋白增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等症状都与IL 6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IL 6的生物活性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介导的[4] 。研究IL 6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监测疾病进程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用于研究IL 6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IL 6依赖株细胞…  相似文献   

20.
白介素2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炜  黄仕和 《生命的化学》2003,23(3):193-195
白介素27(IL-27)是一种由p28和Ebi3组成异源二聚体的新型白介素,它能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并增强IL-l2介导IFN-γ的产生,已鉴定WSX-1/TCCR为其受体的一个亚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