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间隔时间(4h和36h)相互交叉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36-4-4 SISPH和4-36-36-36SISPH)为模型,分析了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40 kD的ACP和AKP活性在两种模型中都随着肝切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160 kD的AKP和ACP则与此相反;PCNA在4-36-36-36 SISPH中比在36-4-4SISPH中表达更多,而HSC70/HSP68的表达则与此相反.可见,连续部分肝切除的次数和方式能影响ACP、AKP、HSC70/HSP70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机理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70 /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68(HSC70 /HSP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活性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 1次切除肝的左外叶后恢复 3 6h ,ACP和AKP活性及HSC70 /HSP68和PCNA表达量均增加 ;第 2、 3、 4次分别切除左中叶和中叶、右叶、尾状叶 (每次间隔 3 6h)后 ,AP活性和PCNA含量与AKP活性和HSC70 /HSP68含量呈负相关性 ;间隔 3 6h的连续部分肝切除延缓了细胞分化时间。根据上述实验中ACP和AKP在细胞内位置和活性变化推测 :AKP和ACP可能共同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启动 ;PCNA和AKP可能参与了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ACP和HSC70 /HSP68可能在蛋白质转运、选择性降解和细胞结构、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存拴  李永辉  段瑞峰  卢爱灵  夏民  吉爱玲 《动物学报》2001,47(6):659-665,T001
在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的细胞激活(G0-G1)期(4h)、有丝分裂高峰期(36h)及以两者交叉方式进行连续部分肝切除(successive partial hepatectomy,SPH),观察其对大鼠生存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对短间隔(间隔4和/或36h)连续部分肝切除的耐受极限取决于各次切除的肝量和间隔时间两个因素;连续部分肝切除引起的肝组织结构紊乱程度与部分肝切除次数正相关;细胞核数、有丝分裂指数与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次数和方式显现复杂的相关性。依SPH中大鼠成活率、肝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为依据,确立了4组(E、G、K和M组)适合研究肝再生分子机理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short interval successive partial hepatectomy,SISPH)。  相似文献   

4.
以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0-4-40-76-112h)中0h肝组织材料做为驱动方,112h肝组织材料做为试验方,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高效率的正向消减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80个克隆进行PCR分析,有75个克隆中含外源插入片段,经测序表明他们代表了53个表达序列标记。在这些表达序列标记中,有9个与GenBank完全同源,有44个与GenBank不完全同源,其中有1个与GenBank无任何同源性,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基因。消减文库的建立为批量克隆和分析肝再生中上调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增强p53、p21基因表达水平和降低c-myc基因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以及这些基因对细胞产生效应时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中首先构建了正义的p53、p21和反义的c-myc3种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根据析因实验设计三种载体不同剂量组合。按照组合用质粒转染细胞,然后对转染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进行检测,并采用金正均Q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聚类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量的p53、p21反义c-myc对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的程度各基因间存在差异。在各基因组合中,p21与反义c-myc,p53与反义c-myc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对MCF-7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强的抑制,而p53与p21之间未显示出协同作用。对三基因协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第一类组合协同作用最明显,第九类组合的抑制率最高。由此推测,作为抑癌基因的p53或CDK抑制基因p21高表达,同时原癌基因c-myc表达受到抑制,可相互协同显著增强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p53对IFN-α、MIP-1α、PGK-1、TGF-β1四种免疫调节因子在TGEV感染PK-15细胞中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CRISPR-Cas9慢病毒系统靶向于PK-15细胞的p53基因构建p53基因敲除(p53-/-)的细胞;再以感染复数为0.1 MOI的TGEV感染p53野生型(p53+/+)和p53-/-PK-15细胞,于不同的感染时间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于p53基因敲除的PK-15细胞中,p53基因的454碱基位点缺失一个碱基T,细胞的p53蛋白已检测不到;TGEV感染后IFN-α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种细胞中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病毒感染的36 h之前,p53-/-PK-15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MIP-1α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推移而递增,且在p53+/+PK-15细胞中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p53+/+PK-15细胞中随时间推移总体呈递减趋势,并在病毒感染(post infection,p.i.)12 h之后显著低于p53-/-PK-15细胞(p<0.05);PGK-1 mRNA相对表达量在病毒感染的12 h p53+/+PK-15细胞中虽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而在p53-/-PK-15细胞中呈现时间依赖性递增,并显著高于p53+/+PK-15细胞(p<0.05)。以上结果表明:p53对TGEV感染PK-15细胞后的细胞免疫因子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推测其可能在宿主抗TGE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MBA可明显上调p21^WAF1/CIP1、p16蛋白表达并增强p21^WAF1/CIP1基因转录,同时对CDK4、Cyclin D1蛋白表达以及c-myc基因转录均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果表明,HMBA可通过增强p21^WAF1/CIP1、p16基因表达而抑制Cyclin D1-CDK4活性,最终导致细胞进入S期所需的c-myc等基因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基因的影响。将24只公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组饲粮分别按照Ⅰ组15%、Ⅱ组30%、Ⅲ组45%的比例添加小花棘豆,对照组仅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70 d。分别于攻毒后第14天、第35天、第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睾丸,通过Real-time q PCR检测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试验Ⅱ组和Ⅲ组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家兔睾丸生精细胞p53、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家兔生精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p53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其差异性随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表达异常,且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63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5例肺癌组织(其中57例有癌旁组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CNA、p63和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1%、38.46%及58.46%,但三者在癌旁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与组织分型有关(P0.05),且PCNA、p5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53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43),p63与p53、PCNA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CNA、p63和p53蛋白的表达升高,三者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的蛋白水平,作为鉴别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大田软海绵酸对人羊膜细胞DNA的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用0、20、40、608、0、100 nmol/L OA诱导FL细胞4h后,检测DNA损伤程度的彗星实验表明,OA对FL细胞DNA的损伤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的表达与染毒浓度呈负相关;用100 nmol/L OA分别诱导2h、4h、8h后发现,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染毒时间也呈负相关。由此可知在OA诱导的FL细胞凋亡中,损伤DNA,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凋亡的部分作用,而Bax和p53蛋白则可能与OA诱导的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细胞外基质(ECM)对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两种咽癌细胞在ECM成分Ⅰ型胶原胶上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法对细胞增殖及p53、PCNA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在Ⅰ型胶原上培养的细胞增殖活跃,并形成鳞状上皮样结构。PCNA表达量增加,p53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表层细胞,而基底层细胞表达少。结果说明ECM成分对咽癌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表达的调节作用,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DKK-1表达的调节作用.检测结果表明DKK-1 mRNA水平在转染p53 20h后即有明显升高,其中以32h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量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转染剂量为0、5、5、50pfu/cell的Adp53时DKK-1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高,尤以50pfu/cell时表达水平最高。提示p53能明显诱导Wnt通路抑制因子DKK-1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MSH2、PCNA和p53在OSCC中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OSCC组织中hMSH2、PCNA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中-低分化癌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2)hMSH2与PCNA、p53,p53与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3)5年生存率与hMSH2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MSH2、PCNA和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p53最早发现于SV40转化的细胞系,后来几乎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这种蛋白质。野生型P58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但突变体p53可与ras-肿瘤原因协同转化体外的腺代细胞,而且在肿瘤发生时常伴随着p53基因的突变。乳腺瘤内,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0%,并可见到某些肿瘤基因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暗示p53基因结构和功能和改变可能与这些基因的重排和扩增有关。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年龄的172^Arg-Leu突变型p53转基因小鼠为受试动物,将同系动物的垂体腺植入小鼠的肾脏后,再以致癌剂DMBA处理,以使动物乳腺内的p53基因表达和诱导小鼠乳腺癌形成。从乳腺癌小鼠分别摘取乳腺组织,提取DNA和RNA,以H-ras、PCNA、CylinD1、p53基因的DNA片段作为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Southerm Blotting和Northern Blotting分析,以检测在突变体P53表达的情况下,PCNA、H-ras、CyinDl等基因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4组不同的受试动物中,其乳腺癌细胞的PCNA和H-ras两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排,特征是其DNA标本中分别出现了一条很强的额外杂交带,但对照动物乳腺该类基因以及被检测的肿瘤基因中均未发现结构上有任何改变。这表明,仅管内源性p53和突变体p53的高效表达抑制或延缓肿瘤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PCNA和H-ras基因的重排。肿瘤基因的拷贝数及其表达的定量测定结果证明,虽然CyclinDl和H-ras基因在所有检测的小鼠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细胞均有扩增,但扩增的量极低,很难构为成肿瘤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他基因,如:MDM、PCNA等,也未见到明显改变。由于p53基因在转化细胞和肿瘤组织内的存在方式与基因扩增密切相关,乳腺癌小鼠体内的突变型p53的高效表达可能对基因扩增起到了抑制作用。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转基因小鼠的肿瘤形成过程。此外,致癌剂DMBA可诱发小鼠乳腺癌形成。其主要机制是使H-ras基因的第61位密码子发生突变。本实验证明,DMBA虽使垂体移植转基因小鼠发生了乳腺癌,但其作用点并非常见的第61位密码子,而是使H-ras基因发生重排,并使PCNA基因结构也发生同样变化。这种现象不仅是DMBA致癌方式上的新发现,而且表明该致癌剂的这种生物学效应可能与突变体p53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Ki67和p53在112例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Ki67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9.8%(67/112)、46.4%(52/112)和51.8%(58/112),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的低分化(P=0.009)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4);Ki67和p53的表达分别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Survivin与Ki67和p53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分别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Ki67和p53的表达分别与肺鳞癌和腺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survivin、Ki67和p53三者的协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335-5p通过靶向G6PD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置正常结肠细胞组、空白对照组、NC组、miRNA-335-5p mimic组;体外培养结肠上皮细胞(IEC)和人源性结肠癌细胞SW480,并对NC组、miRNA-335-5p mimic组细胞进行转染;采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35-5p及G6PD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35-5p对G6PD靶向作用;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G6PD及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3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结肠细胞相比,空白对照组、NC组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中miR-335-5p相对表达水平降低,G6PD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NC组相比,miR-335-5p mimic组细胞miR-335-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G6P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NC组相比,miR-335-5p mimic组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活性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iR-335-5p mimic+WT-G6PD 3′-UTR组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低于miR-335-5p NC+WT-G6PD 3′-UTR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335-5p mimic组细胞中G6PD、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335-5p可能通过靶向G6PD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褪黑素体内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应用小鼠胃癌(murine foregastric carcinoma,MFC)细胞建立荷胃癌小鼠模型,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cl-2,Bax,p21,p5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褪黑素能够缩小荷胃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减轻肿瘤重量,达到抗胃癌作用;(2)褪黑素在抑制胃癌生长过程中下调肿瘤组织Bcl-2表达,上调Bax、p21和p53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褪黑素可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从而实现体内抑制胃癌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HM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G_0/G_1期阻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MBA可明显上调p21~(WAFl/CIPl)、p16蛋白表达并增强p21~(WAFl/CIPl)基因转录,同时对CDK4、Cyclin D1蛋白表达以及c-myc基因转录均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果表明,HMBA可通过增强p21~(WAFl/CIPl)、p16基因表达而抑制Cyclin D1-CDK4活性,最终导致细胞进入S期所需的c-myc等基因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已经证明阿片类物质如吗啡能够刺激猴免疫缺陷病毒 ( SIV)的复制 ,并最终加速细胞死亡 ,但是其机理却研究很少 .为探讨吗啡和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细胞内 p53合成的作用 ,用 SIV感染CEM× 1 74细胞 ,同时分析 SIV感染时病理过程的机理 .在 CEM× 1 74细胞感染 SIV后不同时间 ,p53含量逐渐增加 ,但 1 0 -7mol/L的吗啡仅在起始阶段对其有促进作用 .在 SIV感染组加入吗啡或甲硫氨酸脑啡肽进行时间曲线实验时 ,p53含量较低 .加入 1 0 -8~ 1 0 -6mol/L吗啡 8h,正常细胞 p53含量仅有轻微改变 .但在 SIV感染情况下 ,则呈现剂量依赖性的大量增加 .相反 ,1 0 -8- 1 0 -6mol/L甲硫氨酸脑啡肽在 8h时能增加正常细胞 p53合成达 60 % .在 SIV感染时 ,SIV本身能够促进 p53的含量 .尽管各组 p53仍然高于对照组 ,但甲硫氨酸脑啡肽对其不再起作用 .结果提示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正常细胞 p53含量有明显影响 ,而吗啡 8h增加 SIV感染细胞的 p53含量可能是其加速爱滋病病理过程的机理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