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C型肉毒梭菌经适宜条件的产毒培养后纯化,并进行相关鉴定。制备的C型肉毒毒素用分段脱毒法脱毒,并进行类毒素保护力的初步研究。以不同蛋白含量C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后攻毒,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为0.625μg的类毒素免疫2针或蛋白含量为1.25μg的类毒素免疫1针均可保护50LD50的C型肉毒毒素攻击。蛋白含量为5μg的C型肉毒类毒素与福氏不完全佐剂配制的抗原免疫小鼠3次所得抗血清的保护力(Anti LD50/ml)为4.3×104。说明用该纯化工艺制备的C型肉毒类毒素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作为抗原成分用于C型肉毒疫苗和C型肉毒抗毒素的研究和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用毒素或福尔马林处理的类毒素免疫家兔制备抗肉毒血清(A和E型)。用类毒素连续吸收抗类毒素,能完全吸收掉小鼠保护效价;但其在吸收抗毒素时,却保留较高的保护效价,而此只能为毒素所除去。由于肉毒类毒素和毒素的明显差别,所以能将两者区分为免疫抗元和(或)抗血清吸收抗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备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研究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聚合A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抗体,成功地制备了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且该免疫血清具有中和活性,研究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抗原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用皂土为载体与类毒素结合方法及破伤风类毒素抗原抗体絮状反应方法去除A、B、C、D、E、F型肉毒抗血清原料中的异型和异种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制备的A、B、C、D、E、F型肉毒诊断血清每1m l均能中和相应型的肉毒毒素10000LD50以上,而中和异型肉毒毒素或破伤风毒素均低于5 LD50;A、B、C、D、E、F各型混合后的混合型血清每1m l能中和各型肉毒毒素亦大于10000 LD50,中和破伤风毒素低于5 LD50,即效价和特异性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已有一些科学工作者对眼镜蛇毒类毒素的纯化、失活和免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Sawai等,1973;Fukuyama,1974;Fukuyama和Sawai,1974)。还有报道说,眼镜蛇毒类毒素,在37℃条件下保存20天后,给鼠腹腔注射,能致死;而保存在4℃或保存在37℃冻干的类毒素则无毒性(Fukuyama和Sawai,1975;Sawai和Fukuyama,1978)。本文是有关台湾眼镜蛇毒类毒素的纯化、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F型肉毒梭菌经适宜条件产毒培养后,以硫酸铵盐析和酸沉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F型肉毒毒素,用分段脱毒法脱毒制备类毒素,分别免疫豚鼠、马匹后测定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两种工艺制备的毒素其类毒素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肉毒A、B、E、F型抗毒素血浆的试生产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的规定,在肉毒A、B、E、F型抗毒素血浆试生产前,制定了肉毒A、B、E、F型类毒素马匹免疫计划及相应抗毒素血浆效价测定方法,免疫结果显示:肉毒A、B、E、F型类毒素免疫马匹成功率分别为75%、75%、60%、100%。  相似文献   

8.
两批精制F型肉毒类毒素,按不同剂量用氢氧化铝予以吸附,分别用豚鼠进行免疫原性 试验。结果表明,每毫升含60结合单位的吸附样品,0.5毫升一次皮下注射豚鼠,30天后即足以耐过1,000个致死量的F型肉毒毒素攻击,42天后的血清抗毒效价增在0.2单位/毫升以上。 用豚鼠做吸附精制F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性试验中,毒素攻击法似较血清效价测定法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谭玲  王建新  王慧 《微生物学报》2022,62(4):1270-1285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BoNTs)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分泌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类毒素.BoNTs共分为7种血清型(A-G),其中A型导致的肉毒中毒最为常见.由于肉毒毒素的强毒性及易于制备,其已被列为A类生物恐怖制剂.目前,针对肉毒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为早期注射抗毒素血清.但...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来,有些国家(¨、(趴、。’已先后开始试制E型肉毒类毒素,以期用于人的自动免疫,做为E型肉毒中毒的预防措施之一。但是,不论在制造方法上,或在检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表位合成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Anthwine分析软件及网络平台,预测B型肉毒毒素蛋白重链的B细胞抗原表位。人工合成4条(P1,P2,P3,P4)表位多肽,与抗B型肉毒毒素类毒素的马血清反应;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用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血清与合成肽的结合;对免疫小鼠腹腔注射B型肉毒毒素。结果:合成的多肽能与抗B型肉毒毒素的类毒素的马血清结合;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其中P1、P3、P4产生的抗体对受毒素攻击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成功预测了抗原表位,合成的表位多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2.
胡劲松  陈作红 《菌物学报》2014,33(3):549-559
鹅膏菌肽类毒素是蘑菇中毒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试剂,但由于其结构相似,分离制备单体化合物比较困难。通过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子实体中主要肽类毒素组分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XAD16的吸附能力最强,同时也有较强的解吸附能力,但XAD16柱层析梯度洗脱时对毒素分离效果差,表明XAD16只具有吸附富集鹅膏肽类毒素的特性但不适于分离。经XAD16柱层析富集的毒素成分,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结果表明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鹅膏肽类毒素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经过2次sephadex LH20柱层析,获得了5个纯度达50%–80%的鹅膏肽类毒素单体化合物,进一步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纯化,分离得到了7个纯度达95%以上的鹅膏肽类毒素单体,其中5个经质谱分析鉴定为: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脱氧二羟毒伞素(desoxoviroidin)、羧基三羟鬼笔毒肽(phallisacin)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phallacidin)。  相似文献   

1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靏/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4.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靏/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5.
C型肉毒毒素与C型肉毒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C型肉毒毒素的纯化、生物学特性,并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动物C型肉毒中毒的发生、中毒机理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进行了概述。对近年来C型肉毒毒素在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为基础,根据细菌类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的特点以及该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中结核杆菌与肉毒梭菌分为第二类,灭活疫苗、组分疫苗、类毒素生产用菌(毒)种为第三类;活疫苗与微生态活菌制剂中除芽孢菌与条件致病菌为第三类外,其他为第四类。  相似文献   

17.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μg/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8.
以获得的抗A型肉毒毒素单链抗体为模板,进行融合改构,将人IgG1的Fc片段连接到ScFv的C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抗体融合蛋白ScFv-Fc的表达,表达量30%以上,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体外变复性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进行Prote in G Sepharose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度达90%~95%。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可以特异结合A型肉毒类毒素抗原,其相对亲和力近似于母本单链抗体,其稳定性高于母本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9.
外毒素 细菌在代谢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素称为外毒素。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也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外毒素,如霍乱弧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很少量即可导致寄主死亡。如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外毒素中毒性最强的,1mg肉毒毒素的纯品可以杀死100万只豚鼠。外毒素虽然毒性强,但不耐热,热处理后毒性消失。  相似文献   

20.
抗A型肉毒毒素人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重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获得的抗A型肉毒毒素单链抗体为模板,进行融合改构,将人IgGl的Fc片段连接到ScFv的C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抗体融合蛋白ScFv—Fc的表达,表达量30%以上,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体外变复性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进行Protein G Sepharose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度达90%-95%。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可以特异结合A型肉毒类毒素抗原,其相对亲和力近似于母本单链抗体,其稳定性高于母本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