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劲松  陈作红 《菌物学报》2014,33(3):549-559
鹅膏菌肽类毒素是蘑菇中毒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试剂,但由于其结构相似,分离制备单体化合物比较困难。通过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子实体中主要肽类毒素组分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XAD16的吸附能力最强,同时也有较强的解吸附能力,但XAD16柱层析梯度洗脱时对毒素分离效果差,表明XAD16只具有吸附富集鹅膏肽类毒素的特性但不适于分离。经XAD16柱层析富集的毒素成分,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结果表明sephadex LH20柱层析对鹅膏肽类毒素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经过2次sephadex LH20柱层析,获得了5个纯度达50%–80%的鹅膏肽类毒素单体化合物,进一步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纯化,分离得到了7个纯度达95%以上的鹅膏肽类毒素单体,其中5个经质谱分析鉴定为: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脱氧二羟毒伞素(desoxoviroidin)、羧基三羟鬼笔毒肽(phallisacin)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phallacidin)。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在广州发现的鹅膏菌新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不同组织部位的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命鹅膏是一种剧毒蘑菇,其毒素含量相当高,子实体中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达8152.6μg/g干重,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为3742.3μg/g干重,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只有1142.5μg/g干重;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鹅膏毒肽为主,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但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尤其是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3.
铀尾矿库区的植物组成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中南某铀尾矿库区的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各样地环境辐射状况。结果显示,库区有高等植物79种,隶属32科67属。不同环境辐射强度生境上植物重要值(IV)差别较大:轻度(LR)、中度(MR)辐射强度生境的群落物种重要值相对分散,乔灌草3层均出现多个优势植物;而重度(HR)辐射强度群落的优势植物集中于极少数种上。结合物种重要值、群落相似性系数(C)及聚类分析可把库区植物群落分为4类:1)轻度辐射(LR)的樟树+构树—红继木+牡荆—博落回+商陆群落;2)中度辐射(MR)的苦楝+构树—牡荆+白背桐—博落回+五节芒群落;3)白背桐—芦苇+白茅灌丛和4)盐肤木—狗尾草+白茅+圆果雀稗灌丛,分布于重度辐射(HR)。各样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0.463~1.734,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Margalef丰富度(DMA)为33.962~49.024,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463~0.986。文中还分析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鼠FAAP蛋白对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黏着斑相关蛋白(focal adhesion associated protein,FAAP)由小鼠D10Wsu52e基因编码,在进化上十分保守,但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并不清楚.为此,首先通过细胞组分分离的方法研究了FAAP蛋白分布的细胞组分,结果表明FAAP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细胞蛋白表达量分析表明,细胞中FAAP与黏连蛋白受体(LR)表达量呈现正相关性.同时,细胞黏附实验表明,FAAP与LR对细胞黏附影响类似,也能够抑制细胞的黏附.这些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FAAP蛋白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28种鹅膏菌主要肽类毒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产于我国的28种鹅膏菌的主要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和采于欧洲(德国)的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作对照,结果表明,3种东亚所特有的鹅膏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欧洲毒鹅膏所含毒素种类多、含量高,其子实体菌盖部位主要毒素总量分别达到12583.7μg/g、8152.6μg/g、1058.2μg/g、7456.2μg/g干重子实体,这4种鹅膏菌可称之为剧毒鹅膏菌。其它25种鹅膏菌中有10种检测出含有微量鹅膏毒肽,含量在19.5μg/g—151.2μg/g之间。在4种剧毒鹅膏菌中,子实体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对于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无论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鹅膏毒肽类毒素的含量都高于鬼笔毒肽类毒素,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而在欧洲毒鹅膏中,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鬼笔毒肽为主,尤其以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最高,并且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6.
吴彦琼  胡劲松 《生态科学》2006,25(4):325-329
南美蟛蜞菊原产中、南美洲,目前成为危害农林生产、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入侵植物.本文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对化学胁迫的反应和防除措施,结果表明:(1)盆栽的南美蟛蜞菊经不同浓度除莠剂处理后,叶片在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症状,且伤害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重.至观察后期,1:200~1:600毒莠定和二氯吡啶酸溶液处理的植物完全枯死;1:200~1:800氟草烟溶液处理的植株完全枯死.(2)不同除莠剂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随着处理的处理浓度的提高,对叶绿素的危害程度逐渐加重.(3)不同除莠剂溶液处理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不同程度升高,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相对电导率相应地越高,显示细胞膜受伤害程度越严重.(4)大田药物试验结果显示,三种除莠剂均能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范围内起到防除作用,1:600的毒莠定和二氯吡啶酸溶液、1:800的氟草烟溶液可分别在10~15d时间内完全杀灭南美蟛蜞菊.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在广州发现的鹅膏菌新种——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不同组织部位的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命鹅膏是一种剧毒蘑菇,其毒素含量相当高,子实体中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达8152.6μg/g干重,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为3742.3μg/g干重,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只有1142.5μg/g干重;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鹅膏毒肽为主,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但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尤其是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8.
灰花纹鹅膏中三个鹅膏毒肽的分离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中分离得到3个已知鹅膏毒肽类成分,利用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FAB-MS等)对这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环肽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构分别为α-Amanitin、β-Amanitin和Amanin。  相似文献   
9.
我国28种鹅膏菌主要肽类毒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产于我国的28种鹅膏菌的主要肽类毒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和采于欧洲(德国)的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作对照,结果表明,3种东亚所特有的鹅膏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欧洲毒鹅膏所含毒素种类多、含量高,其子实体菌盖部位主要毒素总量分别达到12583.7μg/g、8152.6μg/g、1058.2μg/g、7456.2μg/g干重子实体,这4种鹅膏菌可称之为剧毒鹅膏菌。其它25种鹅膏菌中有10种检测出含有微量鹅膏毒肽,含量在19.5μg/g-151.2μg/g之间。在4种剧毒鹅膏菌中,子实体组织部位不同,毒素含量以及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其中的分布也不一样,菌盖中的毒素含量最高,菌柄的毒素含量次之,菌托中的毒素含量最低;对于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无论在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鹅膏毒肽类毒素的含量都高于鬼笔毒肽类毒素,尤其以α-amanitin的相对含量最高;而在欧洲毒鹅膏中,菌盖、菌柄和菌托中都以鬼笔毒肽为主,尤其以phallacidin的相对含量最高,并且从菌盖至菌柄到菌托,鬼笔毒肽的相对含量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鼠唾液腺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唾液腺分离唾液腺干细胞,采用悬浮唾液球法培养唾液腺干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检测LN(层连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接种2 d后细胞(salispheres)小聚集体明显增加;接种4 d后唾液腺球直径逐渐增大,形成直径约100μm的神经球,球周围无明显刺突,存在明显细胞聚集。接种7 d后唾液腺球周围存在较多微刺,10 d后球继续增长,形状明显不同于4 d,表明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唾液腺干细胞已经开始分化。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唾液腺球的数目呈明显递增趋势,同时,唾液腺球的直径也明显增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培养2 d后,唾液干细胞球开始表达LN,培养第4 d后,随着唾液干细胞球的增加,层连蛋白表达更明显。结论:应用该方法获得了唾液腺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的特征,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