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口地区集贸市场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了海口集贸市场上5种淡水色(鲫色、罗非鱼、鲤鱼、土鲮色、白鲳)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情况。结果表明:5种淡水色的总感染率为53.66%。其中,鲤鱼、土鲮色、鲫鱼、罗非鱼、白鲳的感染率分别为68.75%、58.82%、58.06%、48.57%和36.67%;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数最高的是鲫鱼(9.47个/g),平均每尾阳性鱼含囊蚴数最高的是土鲮鱼(43个/尾)。  相似文献   

2.
武汉近郊集贸市场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分别对武汉近郊厂埠屯,马房山集贸市场5种常见小型淡水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进行了调查,其总感染率为73.2%,麦穗鱼感染率最高90.8%,鲫鱼,中华旁旁皮鱼,银飘鱼,黄幼鱼的感染率分别为19.4%,16.7%,9.1%,5.9%;每克鱼肉含囊蚴最高的也是麦穗鱼,经统计学检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从嘉陵江北碚江段采集到的264尾瓦氏黄颡鱼的调查表明,瓦氏黄颡鱼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25.70%和1.50;体长在12-18cm的个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大,而体长在14-15cm之间的个体感染率最高,为38.00%;此外还比较了感染鱼和未感染鱼的肥满度(F)、脂肪系数(ASI)、肝系数(HSI),发现鳔等睾吸虫对瓦氏黄颡鱼的肥满度有显著影响,感染鱼的肥满度下降了16.20%,对脂肪系数、肝系数的影响不显著。感染鱼的肝脏、肠系膜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不同龄期华支睾吸虫囊蚴对猫寄生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捕获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麦穗鱼,隔离饲养,用不同日龄囊蚴感染猫,感染后30d做解剖,收集成虫做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日龄寄生力分析。结果表明,0、379、762、1038日龄囊蚴感染的获虫率分别为43.07%、85.45%、4.51%、9.80%。结合国内资料,建立了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对猫寄生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1983年,我市大冶县大箕铺乡东角山村发现了一例华支睾吸虫病人。据此,我们对本市华支睾吸虫病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人群感染率为11.23%(64/570),病例以轻度感染为主。第一中间宿主是纹沼螺和长角涵螺,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85%和1.22%。第二中间宿主有麦穗鱼、棒花鱼、(歺又鱼)条、红鳍鲌、鲤鱼、鳑(鱼皮)、虾,自然感染率在1.28—51.84%之间。猫为保虫宿主。结果证实本市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鳔等睾吸虫对寄主瓦氏黄颡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嘉陵江北碚江段采集到的264尾瓦氏黄颡鱼的调查表明,瓦氏黄颡鱼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25.70%和1.50;体长在12~18 cm的个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大,而体长在14~15 cm之间的个体感染率最高,为38.00%;此外还比较了感染鱼和未感染鱼的肥满度(F)、脂肪系数(ASI )、肝系数(HSI),发现鳔等睾吸虫对瓦氏黄颡鱼的肥满度有显著影响,感染鱼的肥满度下降了16.20%,对脂肪系数、肝系数的影响不显著.感染鱼的肝脏、肠系膜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进行华枝睾吸虫动物接种以前,首先应当检查当地那一种淡水鱼类身上感染该虫的囊蚴最多。一般许多种类的淡水鱼,例如鲫鱼,青鱼、鲩鱼,川条鱼等,都有该虫的囊蚴。囊蚴在鱼身上的位置主要是在鳞下,皮下组织,鳃上和肌肉组织。根据前人检查的结果:鳞下占2%,鳃上4.7%,皮下组织5.9%,肌肉组织87.4%。购得这些角以后将  相似文献   

8.
华支睾吸虫的实验宿主,所见报告有猫、犬、豚鼠、家兔、仓鼠、海狸、大鼠及小鼠等。Wykoff(1958)及Yoshimura等(1972)对大鼠华支睾吸虫病模型进行过一些研究。国内有关大鼠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系统资料尚未见到。我们对大白鼠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获虫率、载虫数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选体重约120克的健康大白鼠,雌雄各半。主要来自本所动物房,少数来自重庆市。囊蚴由本病流行区的麦穗鱼体内分离。选择蚴虫活泼,排泄囊黑,颗粒明显的囊蚴,按每鼠所需感染数量放入凹玻片中,用少量清水保存备用。用玻璃…  相似文献   

9.
2003~2006年通过对河南省9个产地2科4属7种59只蝙蝠的消化道进行调查,发现斜睾科斜睾属吸虫2种: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 Ogata, 1938和蝙蝠斜睾吸虫Plagiorchis vespertilionis (Müller, 1780) Braun, 1900.前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25.42%(15/59),感染强度为1~1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87条;后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3.39%(2/59),感染强度为2~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50条.朝鲜斜睾吸虫和蝙蝠斜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麦穗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天津地区麦穗色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麦穗鱼以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桡足类、寡毛类和水生植物为食,其中以摇蚊幼虫为主。麦穗鱼一龄鱼体长25.24mm;二龄鱼体长39.77mm和三龄鱼体长51.35mm。肥满度为0.99—6.09,平均值为2.18。麦穗鱼绝对怀卵量307—1960粒,相对怀卵量204.7—965.7粒/克。其繁殖期为4—6月,性腺成熟系数为7.14%—42.85%。  相似文献   

11.
一、流行学调查我们调查了五个县的15个猪场,粪便检查852头,姜片虫阳性猪443头,最高感染率75%,最低感染率11.8%,平均感染率52%。 (一)种猪感染率高,菜猪感染率较低各场调查结果,种猪感染率都比菜猪高、而5个月以内的仔猪没有感染。如某部队生产队有公猪3头,2头阳性,感染率67%;母猪22头,21头阳性,感染率95.4%。菜猪39头,7头阳性,感染率18%;仔猪均无感染。这说明公母猪因为饲养时间长,饲喂了大量水生青饲料,感染机会多,感染率高,而菜猪饲养的时间较短,受感染的机会少,感染率较低,仔猪都是在今年上半年断乳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云南省威信县肺吸虫病病原进行疫点追踪调查。方法收集2008~2011年确诊的来自威信县的肺吸虫病患者24例,根据病例追踪,自当地疫点采集溪蟹,带回实验室检查并殖吸虫囊蚴,鉴定虫种。结果 24例患者中游走性包块11例,占45.83%,胸腔积液型11例,占45.83%,脑型1例,占4.16%,睾丸鞘膜积液1例,占4.16%。患者主要来自扎西镇、长安乡和双河乡。检查溪蟹278只,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4.17%(95/278),其中扎西镇溪蟹囊蚴感染率为33.08%(43/130),平均感染度11.63(500/43),长安村溪蟹囊蚴感染率为35.14%(52/148),平均感染度8.98(467/52)。结论云南威信县是肺吸虫病疫源地,第二中间宿主为锯齿华溪蟹,致病虫种为斯氏并殖吸虫,应加强当地肺吸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3.
1983年5—7月,在湖南衡阳(灵阝)湖渔场进行鱼病调查,在麦穗鱼卵巢内发现一种微孢子虫(图1—9)。感染率随寄主鱼的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为16%。严重感染的雌鱼,整个生殖腺全被寄生虫滋养体所侵占;但雄鱼未被感染。同池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opo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银鲴(Xenocpris argcntca)、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等六种鱼类均未发现这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感染亚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到2017年8月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6 385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6 385例受检者中,HPV感染率为33.05%(8 719/26 3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6.50%(6 992/26 385),阳性患者中占比80.19%(6992/8719);共计检出21种HPV亚型,12 901例次HPV感染,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1 059例次,占比91.46%,感染前三位依次为HPV16、HPV58、HPV52,均为高危亚型;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较高,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1,P0.01;χ~2=42.033,P0.01)。结论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HPV58、HPV52。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鲻鱼(Mugil cephalus)寄生蠕虫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17尾鲻鱼(Mugil cephalus)肠道内获得寄生蠕虫9种,均为常见种类,即复殖吸虫(Digeneans)8种,棘头虫(Aacnthodephala)1种,总感染率为24.0%,平均感染强度8.73,种群平均密度2.10,其中惠东拟囊腔吸虫(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最大。鲻鱼寄生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193,群落均匀度指标为0.6370。鲻鱼感染寄生蠕虫种数在1-3种之间,优势种1种,为惠东拟腔吸虫;次优势种3种,分别为鲻长尾吸虫(E-longinus mugilus)、单睾椭囊吸虫(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tylosuri);非优势种5种,分别为楔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elongatus)、双睾原单脏吸虫(Pro-haplosplanchus diorchis)、粤东纵睾吸虫(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和浦里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purii)。略多于 寄生蠕虫复合群落和组分群落在一年四季中均由9种蠕虫组成,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变化各有所不同,即从夏季开始,鲻鱼寄生蠕虫总感染率和各组分群落的平均密度则逐渐增高,冬季碹以一个高峰,随后逐渐下降;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的平均密度从冬季开始逐渐下降,至秋季为最低;而圆颚针鱼析棘吻虫的感染率的四季变化与8种吸虫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即从春末开始增大,夏季达到最大值,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至春初则有所下降。9种寄生蠕虫的种间协调关系经卡方值测定,呈无明显协调关系。各种寄生蠕虫的种群分布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长江黄州江段长须黄颡鱼肠道内寄生棘头虫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检查了 133尾捕自长江黄州江段的长须黄颡鱼 ,发现寄主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率为 4 8.9% ,感染强度为 5 .4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 2 .6 (虫 /尾 ) ,感染鲇异棘虫的感染率为 2 1.8% ,感染强度为 5 .5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1.2 (虫 /尾 ) ,两种棘头虫在长须黄颡鱼种群中均为聚集分布 ;当两种棘头虫共同寄生在宿主肠道内时 ,其感染强度和单独感染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 ,各自的生态位宽度均变小 ;两种棘头虫的正关联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8.
鲻鱼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018尾鲻鱼(Mugil cephalus L.)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9种,共2133个虫体,其中复殖吸虫8种,棘头虫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24.4%,感染强度1-81,平均感染强度为8.8,平均密度为2.3。鲻长尾吸虫(Elonginus mugilus)和双睾原单脏吸虫(Prohaplanchnus diorchis)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下降,而楔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H.elongatus)、浦里单脏吸虫(H.purii)、惠东拟囊腔吸虫(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粤东纵睾吸虫(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单睾椭宝贵虫(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tylosuri)的感染率与宿主体长相关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楔形单脏吸虫、长表单脏吸虫、惠东拟囊腔吸虫和浦里单脏吸虫的感染强度则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增大,其余5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强度与宿主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鲻鱼寄生蠕虫在不同月的感染率和种群数量差异,除10月与11月及8月与9月不明显外(P>0.05),其余月份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根据感染率和种群密度变化分析,优势种为惠东拟囊腔虫;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将鲻鱼体内寄生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样性指标、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体长于70mm的亚组分群落下值则随体长增加而上升,而平均种数减少。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肠道内寄生小吻虫种群生态的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幼鱼体内小吻虫感染率为69.88%,感染强度8.18(1-47),相对密度5.72。雌鱼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高于雄鱼,体长4.0~5.9cm的圆口铜鱼被小吻虫的感染率最高,且染虫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小吻虫在圆口铜鱼幼鱼种群中呈负二项分布,66%的虫体集丛分布在圆口铜鱼肠道的前段,其种群主要由5mm以下个体组成,雌虫明显多于雄虫。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鱼的寄生线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0年春季,我们曾对福建沿海的崇武、石码、东山半岛等地进行了海鱼的寄生蠕虫检查。对37种海鱼,共121尾进行了解剖,有73尾鱼感染线虫,感染率为63.33%,其中线虫幼虫的感染率占89.04%(多发现在腹腔内),而成虫则很少,仅占10.96%。所获成虫标本经分析鉴定,共4种,其中包括2新种,l种新纪录和1种新宿主。现概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