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鲻鱼(Mugil cephalus)寄生蠕虫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17尾鲻鱼(Mugil cephalus)肠道内获得寄生蠕虫9种,均为常见种类,即复殖吸虫(Digeneans)8种,棘头虫(Aacnthodephala)1种,总感染率为24.0%,平均感染强度8.73,种群平均密度2.10,其中惠东拟囊腔吸虫(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最大。鲻鱼寄生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193,群落均匀度指标为0.6370。鲻鱼感染寄生蠕虫种数在1-3种之间,优势种1种,为惠东拟腔吸虫;次优势种3种,分别为鲻长尾吸虫(E-longinus mugilus)、单睾椭囊吸虫(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tylosuri);非优势种5种,分别为楔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elongatus)、双睾原单脏吸虫(Pro-haplosplanchus diorchis)、粤东纵睾吸虫(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和浦里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purii)。略多于 寄生蠕虫复合群落和组分群落在一年四季中均由9种蠕虫组成,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变化各有所不同,即从夏季开始,鲻鱼寄生蠕虫总感染率和各组分群落的平均密度则逐渐增高,冬季碹以一个高峰,随后逐渐下降;鲻鱼寄生蠕虫复合群落的平均密度从冬季开始逐渐下降,至秋季为最低;而圆颚针鱼析棘吻虫的感染率的四季变化与8种吸虫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即从春末开始增大,夏季达到最大值,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至春初则有所下降。9种寄生蠕虫的种间协调关系经卡方值测定,呈无明显协调关系。各种寄生蠕虫的种群分布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2004年8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调查的847尾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肠道内共获得寄生蠕虫14种,其中线虫7种,复殖吸虫4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该寄生蠕虫群落以广谱性寄生虫为主。杜父鱼驼形线虫(Camallanus cotti)、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卡斯杆咽线虫(Rhabdochona cascadilla)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为群落的核心种。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蠕虫群落随着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化。群落核心种的感染强度与马口鱼体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种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呈非随机组合,种间感染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群落种间关系受到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以及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在宿主较大个体或夏秋季节中更容易形成显著的种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大田县山羊的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0只山羊体内检得寄生蠕虫13种,其中吸虫6种、绦蚴1种、线虫6种.总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646条.其中以鹿同盘吸虫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为最高.山羊感染蠕虫种类在1~8种之间.种群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有8种.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各种群感染率和密度与山羊性别和年龄无关.种间关联分析表明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具亲和性的种对有7对,关联和负关联达显著水平以上的种对分别有2对和3对.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蠕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海湖裸鲤体腔为三种寄生蠕虫寄生,即裂头绦虫裂头蚴,舌状绦虫裂头蚴和对盲囊缄虫的三期幼虫,这几种蠕虫不同大小的青海湖裸鲤中数量差异很大,将其看作一个组分群落,并根据其发生数量进行模糊聚类和极点排序,结果将其分为二个亚组分群落,即体长小于150mm的青海湖裸鲤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和体长大于150mm的个体的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这与宿主的行为和食性改变有密切关系,舌状绦虫与另两种蠕虫间有显著负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区206尾鲤(Cyprinus carpio)肠道中检获蠕虫11种,其中复殖吸虫3种,线虫5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总体感染率为45.63%,平均感染丰度为4.23±12.65,平均感染强度为9.29±17.48,其中饭岛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的总感染率(25.24%)和平均感染丰度(1.76±6.46)最大,瓣睾鲫吸虫(Carassatrema lamellorchis)的感染强度(25.00±46.68)最大。除部分平均感染丰度较低的线虫如鲤带巾线虫(Cucullanus cyprini)外,其他蠕虫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63,均匀度指数为0.60,对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各季节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变化规律。每尾鲤感染蠕虫种数多在1—4种之间,所有感染的11种蠕虫中优势种为饭岛盾腹吸虫;次优势种为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瓣睾棘吸虫和鲤长棘吻虫(Rhadinarhynchus cyprini);非优势种为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鲤带巾线虫、鲤杆咽吸虫(Rhabdochona cyprin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在种间协调关系方面,鲤杆咽线虫和瓣睾鲫吸虫、鲤长棘吻虫和饭岛盾腹吸虫、对盲囊线虫和木村小棘吻虫、鲤长棘吻虫和木村小棘吻虫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关联。对优势种和次优势种蠕虫中种群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鲤寄生蠕虫各组分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秋、冬季节的感染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到春夏则急剧下降,但中华许氏绦虫无显著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6.
金钱鱼体内惠州长宫吸虫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鱼肠道内的惠州长宫吸虫,随着宿主体长的生长,其感染强度、平均丰盛度、平均拥挤度和宿主体长小于30mm的感染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宿主在不同体长组中,除了体长小于30mm以外,其感染率变化相对较稳定;在不同的月份中,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率从2月起呈逐渐下降趋势,感染强度则有逐渐增大倾向;平均丰盛度除从4~7月份有1个明显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外,其它月份变化差异不大。从吸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变化中,表明多数宿主不感染或只感染少量的吸虫,而少数宿主感染吸虫数量较大;吸虫种群在不同宿主体长组和不同月份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聚集分布,在不同宿主体长组中聚集分布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鳝感染独孤吸虫是一个随机过程。其感染率为23.5%,感染强度为3.1,32cm以下的黄鳝示检出鳗鲡独孤吸虫,32cm以上的黄鳝的感染率随宿主的体长增长而增大,但期感染强度无甚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2 ̄6mm的虫体组成,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不引起宿主肥满度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藏羊卓雍错Yamdrok Lake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探索寄生虫与西藏高原环境和独特的鱼类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肠道寄生蠕虫为对象,于2020年7月对180尾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 [雌性120尾,雄性60尾,全长22.20—49.20 cm,平均全长(36.76±4.18) cm,体重77.3—896.7 g,平均体重(425.92±148.27) g]进行了剖检,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进行了分析。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似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棘吻虫未定种、聂氏似短节绦虫、异肉吸虫未定种、对盲囊线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平均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聂氏似短节绦虫、新棘吻虫未定种、束首线虫未定种、异肉吸虫未定种和对盲囊线虫。群落的Marga...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到2012年7月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高体雅罗鱼鳃部寄生的指环虫进行了取样调查,以期了解该鱼指环虫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高体雅罗鱼共感染了三种指环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小刺指环虫、大翼指环虫,该鱼的总感染率为28.47%,平均感染强度为7.39(1—42)。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指环虫的感染率在30 cm以上的宿主中达到最大,为50%,而在L10范围内未发现感染;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另外,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大翼指环虫(Dactylogyrus alatus f.major Linsyow,1878)为我国指环虫属一新记录种,论文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与寄生于高体雅罗鱼鳃上的国内已记述指环虫属虫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