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柳州市709名3~59月龄婴幼儿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兰州所(或巴斯德)Hib疫苗,2年内在不同时段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ib-PRP抗体滴度。结果:基础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平均水平为18.043μg/ml,抗体阳转率为97.19%,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7.575μg/ml,抗体阳转率为93.75%。加强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130.330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加强免疫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51.723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基础免疫后接种巴斯德Hib疫苗组血清Hib抗体含量高于接种兰州所Hib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则没有差别;免后1年,接种兰州所Hib疫苗儿童体内Hib抗体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接种法国巴斯德Hib疫苗儿童;其余各时段两组儿童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及抗体阳转率均无差别。结论:兰州所Hib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正>与其他疫苗不同,狂犬病疫苗兼有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加之发生狂犬病后几乎无一能存活,因此对狂犬病疫苗的效力测定是十分重要的。早在巴斯德时代,人们就认识到应该检测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力,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实验的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未予实施。  相似文献   

3.
1885年7月6日,这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法国巴斯德(PASTEUR,1822-1895)创制的第一支狂犬病疫苗首次用于人体,治疗获得成功,疫苗的疗效轰动了世界.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伟大功绩,拯救了无数狂犬患者的生命,开僻了一条崭新的免疫之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疫苗为武器与传染病的斗争,数以亿计的人免受疾病的痛苦而获得新生,巴斯德开创了人类文明健康历史的新纪元[1].在巴斯德狂犬病疫苗后的100多年中,狂犬病疫苗被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本研究重点介绍与评述狂犬病疫苗百年关健性进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合成耐高温α-淀粉酶PF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FA是来源于Pyrococcus furious的一种耐高温α-淀粉酶,为了使PFA能够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根据巴斯德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PFA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耐高温淀粉酶PFA基因pfa,并连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fa。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重组菌株在摇瓶中用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表达酶活最高为220U/L。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 ,它是利用遗传工程改变生物或生物体的机能 ,按照一定的目标要求 ,进行物质的生物转化的技术体系。它通过人为控制的方法 ,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定向地创造出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 ,使生物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生物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即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各种食品开始 ,直到 19世纪 ,巴斯德才奠定了发酵工业的科学基础。此后 ,随着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物技术向更加广阔、纵深的方向发展。70年代以后 ,基因重组技术、杂交瘤技术获得突破 ,使生物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而技术上的真正突破 ,是分…  相似文献   

6.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表达体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最为成功的真核表达体系。对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及影响外源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嗜肺巴斯德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制一种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表现出强选择作用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该菌的常规检测。方法 药敏试验及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研制了嗜肺巴氏杆菌选择性培养基(PPSM培养基)及嗜肺巴斯德杆菌增菌液(PP肉汤)。嗜肺巴斯德杆菌在PPSM培养基上,37℃48h培养,形成1mm左右,凸起、湿润、灰黑色并有金属光泽的特殊菌落;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氏菌的抑制率为100%,对变形杆菌的抑制率为76%,并能抑制其迁徙生长;通过PP肉汤增菌培养,PPSM培养基使SPF小鼠粪便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检出率从0增至67.2%;用小鼠咽拭子接种该培养基,其初代培养物几乎为纯培养物。结论 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使用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进行检测可以简化检测程序、防止漏检、在不处死动物的情况下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进行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8.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可有效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细胞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病毒普遍存在的艾滋病毒表面蛋白质的一小个区域CBD1。CBD1可结合T-淋巴免疫细胞的蛋白质,使艾滋病毒停泊并侵入。研究人员先人工合成此蛋白质,然后向获得此蛋白质免疫的兔子的血液中注入人类的T-细胞及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I0001-I0001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首次发现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1,(12):I0003-I0003
1月28日,国际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关于异源免疫策略DNA—VLP在抗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中的保护性作用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1.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与 Transgene 公司共同利用基因操作在全世界领先生产了住血吸虫病疫苗。它是巴斯德研究所分离了疫苗的目标抗原(P28)后,由 Transgene 公司合成和克隆化了它的基因并表达而成的(参阅 Nature 杂志3月12日号)。位于里尔的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寄生虫学家 Andre Capron 说:“现在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74个国家约2~3亿人患住血吸虫病。这种病引起慢性肝  相似文献   

12.
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spp.)为一类产内生芽胞、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迄今为止,除了专性寄生水蚤的分支巴斯德芽菌外,已发现的巴斯德芽菌多为植物病原线虫的专性寄生菌,因此巴斯德芽菌作为最具潜力的植物线虫生防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研究巴斯德芽菌的专性寄生机制及其遗传进化规律,各国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基因组学研究。本综述重点介绍分支巴斯德芽菌、穿刺巴斯德芽菌和P.nishizawae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早期畜用疫苗:巴斯德氏苗,卡巴桑氏苗和斯特恩氏苗 在琴纳著名的免疫接种和牛痘苗的起因和效果调查发表后大约八十年,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们已经开始了第一次系统性研究通过接种所提供的保护作用以制服当时一些最麻烦的动物疾病。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斯德氏于1880年证明鸡霍乱,1881年证明炭疽和1885年证明狂犬病的保护性免疫。事实上炭疽的情况是:仔细检查记录表明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酵母表达重组人平滑肌22α(SM22α)蛋白,制备兔抗人SM22α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从pGEM3z—SM22α质粒扩增得到人SM22α基因编码区,重组至pPIC9构建酵母表达载体,转染巴斯德毕赤酵母,进行分泌型表达。表达产物经分步盐析和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人sM22α多克隆抗体。结果:所构建的pPIC9-SM22α酵母表达载体转染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外源性SM22α可整合至酵母染色体中,经甲醇诱导84h,可实现SM22α的高效表达与分泌。用70%硫酸铵处理上清液,收集沉淀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经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见一分子量为22kD的单一区带。用该纯化产物免疫家兔制备的兔抗人SM22α抗血清可用于检测人或大鼠血管壁中SM22α的表达水平。结论:重组人SM22α可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高效表达与分泌,纯化蛋白可用于抗体制备,为研究SM22α功能提供了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5.
赵桐茂  张工梁 《遗传》1980,2(3):1-6
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 型系统,但真正证明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的则 在此后的+年。1910年由Von Dungern和 Hirszfeld首先提出了ABO血型遗传的第一个 假设。1962年发现了伴性遗传的Xg血型,使 人们第一次指出了血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目前,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已被广泛应用于 免疫遗传学、人类遗传学、!腐床医学以及法医学 等方面。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血型的遗传方式 以及它们在临床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74年以来,没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红十字输血站中心实验室(CLB)也进行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1975年,制成了一小批只适于实验目的而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每1ml(CLB—1)含吸附于氢氧化铝的0.15ugHBsAg。这种疫苗的制备是先进行HBsAg的纯化,然后把纯化物煮沸(101℃—104.5℃)90秒,以及巴斯德法消毒65℃,10小时。免疫原性研究是在家兔体上进行,安全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在3只未免疫的猩猩以及4个未免疫的人类志愿者身上进行。所有的兔子和猩猩以及4个人中的3人产生了抗—HBs。对于每一个免疫的猩猩和人都未发现乙型肝炎的迹象和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免疫接种的历史做简要回顾.最初人们面对传染病,只是依靠经验预防,而疫苗的发明使人们找到了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疫苗有组织有计划的使用,即免疫规划,才使得人人享受免疫接种服务成为现实,实现了对传染病不同程度的控制乃至消灭.  相似文献   

18.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但外源基因在该系统中表达时,由于受自身特性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表达量不够稳定或较低,甚至不表达的情况.本文对影响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外源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实验动物中心裸鼠发病死亡的原因进行诊断。方法对发病裸鼠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以及血清学试验。结果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确诊为嗜肺巴斯德氏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疾病。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而对红霉素已经产生耐药性。结论为巴斯德氏菌病原鉴定与疾病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苏联,狂犬病的现代研究是从1885年梅奇尼柯夫等人在敖德萨巴斯德研究所的工作开始的。随后,在莫斯科等六个城市相继建立了扑狂站。在1886-1927年间,苏联各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六个巴斯德研究所。1924年,白俄罗斯巴斯德研究所设立了有关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机构,从事抗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和咬伤者的疫苗接种工作。此外,搞清楚了动物感染狂犬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