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着重研究了用交、直流磁场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后,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交流或直流磁场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处理过的种子存放一年后,磁场对种子萌发的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子的磁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着重研究了用交、直流磁场对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后,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交流或直流磁场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处理过的种子存放一年后,磁场对种子萌发的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橡胶树种子的吸水和萌发具有明显的机械限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速率加快,萌发指数增大,但萌发率从83.8%下降到47.8%,幼苗活力指数从332.3下降到187.9.15℃以下的温度明显推迟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下降.去除种皮后的种仁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种皮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分别在20℃(94.7%)、30℃(1.86)和25℃(374.4)时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橡胶树栽培和胶园建设中,可利用种皮对种仁水分散失的限制作用以及对低温的不敏感性,有效延长橡胶树种子的贮藏时间,提高萌发率和籽苗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玲  王乃江  张丽楠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2293-2298
在种子发芽箱中,以清水为对照,用5%、10%、15%、20%、25%、30%和35%共7个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浇灌栽培基质,观察文冠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探讨文冠果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及其幼苗忍耐干旱的能力。结果显示:(1)在PEG浓度5%~35%范围内,文冠果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幼苗根长和细胞膜透性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幼苗根数量则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5%的PEG浓度能够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提高成苗率和根数量,降低幼苗死亡率;5%~10%的PEG能够明显促进苗高生长,但对根长影响不大;当PEG浓度高于15%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成苗率明显降低。(3)当PEG浓度高于25%时幼苗死亡率急剧上升,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伤害。研究表明,低浓度PEG处理有利于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过高浓度却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文冠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可忍受5%~25%的PEG渗透胁迫,即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可忍受土壤水势为-7.94~-11.05MPa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2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1 cm 沙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次之。沙埋深度超过2 cm之后,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2 cm的种子休眠率最低。从2 ~12 cm,种子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幼苗能够出土的深度(1~6 cm),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延长。种子大小对沙鞭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深层沙埋(6 cm)时,与小种子相比,大种子产生的幼苗的出土率较高。从2~6 cm,大种子形成的幼苗的茎长度都较长。  相似文献   

6.
在神农架山地不同海拔高度进行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种子萌发实验和萌发后实生幼苗的存活状况研究,模拟气候变化对领春木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1)林窗内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林下,林下的幼苗全部死亡;(2)在领春木的分布上限(2090 m)和以上区域种子萌发率高,且幼苗死亡率低,在领春木的分布下限(900 m)和以下区域种子萌发率低,且除620 m阳坡林下以外,幼苗均全部死亡;(3)种源对领春木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4)冬季播种的种子比春季播种种子萌发率低,萌发后幼苗死亡率高.研究结果表明,珍稀植物领春木具备向高海拔地区迁移的潜能,但向高海拔的迁移扩散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低海拔区域,领春木幼苗更新受到威胁,但一些小生境可以缓冲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黄振英  董鸣  张淑敏 《生态学报》2005,25(2):298-303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对位于沙层不同深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出土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最高的幼苗出土率来自 0 .5~ 2 .0 cm浅层沙埋的种子 ,并且沙埋的深度影响种子萌发的时间。沙埋越深 ,越多的种子不能萌发并且处于强迫休眠的状态。但是 ,当被埋较深种子上层的沙层被移走使种子位于较浅的沙层时 ,种子能够克服强迫休眠。种子的强迫休眠还能够通过改善沙层中的空气含量来克服。在自然生境中 ,沙丘的流动性能够使萌发后的幼苗整个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干旱胁迫 ,或者萌发后的幼苗在因无后续的降雨而变干。但是 ,沙鞭在幼苗的早期具有忍受干燥 ,在下次水合后能够恢复生长的能力。幼根的长度和干燥时间影响幼苗的生长恢复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果肉和埋土深度的响应,以期为新疆野杏的天然更新与实生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2种果皮结构(有果肉和无果肉)的种子在不同埋土深度(地表至18.0 cm的14个梯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果皮结构和埋土深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与成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肉和埋土深度显著影响野杏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与质量(P<0.05)。埋土深度<3.0 cm不利于成苗,埋土深度>6.0 cm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随埋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0~6.0cm为适宜埋土深度。无果肉种子萌发优于有果肉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成苗率、活力指数分别增长了37.18%、3.88%、37.18%、26.59%,幼苗高、基径、叶片数量、根冠比、幼苗质量指数分别增长了36.99%、7.48%、68.69%、20.61%、14.29%,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有果肉种子(P<0.05)。有无果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与埋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无果肉处理对新疆野杏种...  相似文献   

9.
骆驼蓬提取物对玉米种子α-淀粉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建新  赵国林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00-2203
用开花期多裂骆驼蓬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玉米种子浸种20h后,在室内常规培养,并在不同时间测定种子萌发率及其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活力及幼苗培养14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水溶液浓度越高,萌发率和酶活性越低;浸种能增加幼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生物产量,其作用随提取物水溶液浓度的提高开始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
何彦龙  王满堂  杜国桢 《生态学报》2007,27(8):3091-3098
以高寒草甸克隆植物黄帚橐吾为实验材料,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种子大小与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的关系和幼苗对光照条件的反应。结果表明:(1)在自然光照下,黄帚橐吾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大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小种子。遮荫生境下,大、小种子萌发率有所降低,但遮荫对小种子萌发的影响比大种子显著。小种子的萌发率下降了近1/8,而大种子的萌发率仅下降了1/11。(2)黄帚橐吾种子大小对幼苗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大种子幼苗总生物量(TB)大于小种子幼苗的。但生物量的分配与播种时间相关,播种后60 d,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大种子幼苗对根生物量的分配大于小种子幼苗,而对叶生物量的分配则正好相反。在遮荫环境中,大、小种子幼苗普遍对根的生物量分配增加,大种子幼苗根冠比(R/S)大于小种子幼苗。(3)黄帚橐吾种子大小对幼苗的生长也有明显影响。在自然光照下,小种子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较大于大种子幼苗,但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干质量比(SLA)、叶干质量(LWR)差别不明显。在遮荫条件下,幼苗的LAR、SLA、LWR显著增加,但大、小种子幼苗间差异不显著,幼苗的RGR减小,小种子幼苗的减小趋势大于大种子幼苗。  相似文献   

11.
伊贝母种子萌发和籽苗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子叶出土萌发的植物类型中,伊贝母种子萌发过程是罕见的。萌发初期,子叶优先生长。首先伸长而突破种皮,接着长出地面,此后,胚根才开始生长并产生不定根。种子萌发后形成特殊籽苗。在地上部分,子叶变绿,成为第一生长季唯一的同化叶;在地下部分,上胚轴扁平化,芽鳞肉质化,于是形成小鳞茎。籽苗形态属于最简化的类型。伊贝母的籽苗与其营养更新苗相比,是很弱小的。  相似文献   

12.
芡实种子萌发期,子叶吸收外胚乳中养分供萌发和幼苗发育,具有吸器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部分表皮细胞发育为传递细胞。其壁内突的生长以外切向壁为多,形成壁内突的造壁物质主要由高尔基体合成,并由其溢出的囊泡运送的。  相似文献   

13.
慈菇下胚轴毛的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国新  徐祥生   《广西植物》1989,9(2):113-116+195
慈菇种子萌发前,下胚轴基部的表皮细胞分化成生毛细胞。当下胚轴穿出种皮约1—2毫米时,生毛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下胚轴毛。开始时,其顶端膨大,呈分泌毛状,后呈根毛状。下胚轴毛的主要功能是起固着作用。下胚轴毛发育后期,在其保留细胞核的膨大的基部和突起的毛状体之间形成一细胞壁,此时毛状体便开始萎缩脱落。下胚轴毛的基部重新形成完整的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白沙蒿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I. 粘液瘦果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部沙漠的流动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优势种灌木。瘦果小而轻,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瘦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其种子的种皮与果皮愈合,果皮外层为很厚的粘液层,其粘液层在遇湿后迅速吸水膨胀,其重量增至原来的589倍。在自然生境中,粘液物质将沙粒粘附于瘦果的周围,使瘦果的重量发生变化。瘦果能长时间在水上漂浮,粘液物质有助于种子的萌发和苗的发育。白沙蒿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瘦果,其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速率但最终达到相同的萌发率。研究表明瘦果的粘液物质对白沙蒿种子的传播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柽柳(Tamarix spp.)在荒漠的非河岸区自然侵移现象已被发现。生长季偶发大雨引起暂时性积水,在土层结构和种源的适当配合下,有可能引起柽柳的自然发生过程。这种机遇较少出现。故实生苗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亦非连续性。但植丛寿命长,在漫长生活周期中,这种机遇终将出现,如无人为因素干扰,这类植丛将能持续地补充幼体而实现更新。  相似文献   

16.
Fruits of Rhizophora mangle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separated into fruit wall, testa, and embryo or seedling. Wet weight, dry weight, and percent water content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All parts of the fruit showed a similar growth pattern with a period of rapid exponential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100 days,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slower growth after the radicle-hypocotyl axis emerged through the fruit wall. In the final 45 days of seedling attachment the fruit wall and testa did not grow, and seedling growth rate was further reduced. Water content of the fruit wall was constant at 65 % throughout development; that of the testa decreased uniformly from 60 to 54%; embryo water content was uniformly 80%. In the germinated seedling, water content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o 58 % by the time detachment occurred. Growth of isolated seedlings in sterile culture was not responsive to inhibition by abscisic acid or to stimulation by benzyl adenine, and these hormones had no effect on incorporation of 3H-amino acids into protein or of 3H-uridine into RNA. Thes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relation to a theory which proposes that development of water stress in the seed is the signal for the inception of dormancy.  相似文献   

17.
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的结构和动态.结果表明,种群S1~S6级个体均存在,S1、S2级个体占总个体数的64%.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图看,结构呈较规则的金字塔形;南方红豆杉无性系幼树幼苗的贮备较为丰富,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较规则的金字塔形,存活曲线近于倒J形;种群大小级动态指数Vpi=38.26%,考虑外部干扰时,Vpi′:6.38%>0,表现为稳定型种群.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的主要途径是无性繁殖,种群的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内部调节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树幼苗的生存状态不稳定,死亡的可能性很大,而成年个体的生存状态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芡个体发育早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刘玫  王臣  刘鸣远 《植物研究》2001,21(1):97-99
本文研究了芡个体发育的早期, 即心形胚至种苗。心形胚至成熟胚表现为:苗端先发育, 根端弱育;胚芽叶节上的节生根原基先发育, 根端无明显分化。种子胚至种苗表现为:种子萌发时, 下胚轴末端产生多细胞分枝下胚轴毛;种苗形成中, 节生根先发育, 胚根后发育, 且长达1mm左右即停止生长。这些器官发育顺序上的特点在被子植物中是很特殊的, 应该是系统发生上的原始性状。下胚轴毛是水生或湿生被子植物比较普遍的性状, 是区分下胚轴与胚根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19.
《Aquatic Botany》2007,87(4):320-324
We examined seed bank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survival of seedlings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ater-level fluctuations on sexual regeneration in Nymphoides indica (L.) Kuntze. The seed bank existed throughout the pond. The longevity of the seed bank was more than 3 years. Seed germination started on the exposed mudflat as soon as water drawdown occurred. At the juvenile stage, exposed conditions were required for seedling growth and the young seedlings died under submergen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seedling establishment was successful after occasional water drawdown or along the water margin according to the period and pattern of water-level fluctu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posed mudflat at the water edge for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growth of juvenile plants to the success of sexual regeneration in N. indica.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定位试验研究和组成森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对季节雨林的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林种子年产量高。残落物中、下层至表土2—4cm处是种子,特别优势种种子的贮存库。一年中,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是雨季>雾季>干季,死亡则是干季>雨季>雾季。1—2龄苗易死,多龄苗不易死,雨季腐烂,干季干旱缺水致死,雾季叶锈病是致死的主因。年复一年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抑制、死亡、残存、补充是该雨林更新的特征。如果除去残落物层或羽蕨层,保羽蕨层翻土,除蕨层、残落物层翻土可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减少死亡,由此可反映出蕨层,残落物层,表土层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借助乔木死亡形成林窗而繁衍的种和无须林窗繁衍的种,其幼苗经干旱后残存,可发育成顶极种及先锋种的更新苗和小树,其中顶极种更新苗在更新中起主要作用,是本雨林与典型雨林共有的特点。根据优势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罕见,而常见顶极种的更新苗和小树相对地多来看,当优势顶极种消亡后,整个森林或森林片段将被那些相对多度小的常见顶极种替换,从而形成循环镶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