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方法——CB微核法。以该法评介了鼻咽癌细胞株及20例鼻咽癌患者活检标本的放射敏感性,随着剂量增加,微核率也明显增加。CB微核的剂量-效应与克隆法的剂量效应呈高度负相关(r=-0.970)。活检标本微核实验表明,20例中8例反应较高,7例中等,5例反应偏 低;随访表明,反应偏低者中已有2例有复发倾向。由于CB微核法具有简便、快速、正确性较高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单纯用秋水酰胺(1μg/ml)和秋水酰胺(1μg/ml)加细胞松弛素B(1μg/ml)复合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的微细胞生产率,发现后一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微细胞的获得率。对于微核化细胞的离心脱核方法以及粗制的微细胞纯化方法亦作了改进。同时研究了微细胞的存活时间以及它的大小等生物学特性。并且研究了CHO Wg3-h SL7 HFC四种细胞在秋水仙胺和秋水仙胺加细胞松弛素B复合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后一种方法能促进细胞的微核化,但不同的细胞株对这两种有丝分裂阻断剂敏感性差异很大,体外未经转化的人的正常成纤维细胞对有丝分裂阻断剂的敏感性与细胞年龄有密切关系,越年轻越敏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微核与染色体畸变检测,研究了人胚细胞水提物(胚提物)的遗传毒性和抗突变效应。结果表明,(1)胚提物(3和30μg/ml,下同)可显著抑制培养人淋巴细胞的自发和γ-射线诱发的微核形成;(2)胚提物对培养淋巴细胞的自发染色体畸变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抑制丝裂酶素C(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 (3)胚提物显著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PCE-MN)的增加; (4)胚提物的上述抗突变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因此,作者认为,人胚细胞水提物是一种抗突变剂, 可望用于肿瘤的化学预防,并可用作为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药物,以减少毒付反应和二次肿瘤的发生率。 Abstract:Genetially toxic and antimutagenic effects of the aqueous extracts of human fetal cells(HFCAE) against mutagen-induced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nd micronucleus formation in human lymphocytes in vitro and bone marrow of mice were studied.HFCAE (3 and 30 μg/ml)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pontaneous and γ-rays-induced micronucleus formation and MMC-induced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human lymphocytes in vitro.HFCAE (3 and 30μg/ml) strongly suppressed also micronucleus formation induced by CP in PCEs of mice.These antimutagenic effects of HFCAE were dose-dependent.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FCE might be an antimutagen and have potential value i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对1,4-苯醌(1,4-benzoquinone,PBQ)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微核形成的影响。我们以空载体BMSCs为对照组,以PARP-1沉默BMSCs为处理组,免疫印迹法检测PARP-1蛋白表达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PBQ,分别以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80.0μmol/L、160.0μmol/L和320.0μmol/L PBQ染毒两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结果选择合适染毒浓度后进行微核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RP-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沉默细胞PARP-1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的细胞((1.00±0.03)倍)下降了85%(p0.05)。染毒24 h后,相同剂量下两组细胞的活力并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BQ染毒剂量增加,两组细胞PARP-1表达水平、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相同剂量下PARP-1沉默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PARP-1沉默BMSCs在PBQ作用下更易发生DNA损伤,且PARP-1沉默不利于DNA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大鼠外侧隔核(LS)微量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对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1)LS注射TRH对束旁核PEN痛放电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TRH的最大抑制效应及持续时间与TRH剂量(1,2.5,5μg/1μl)的对数呈正线性相关;(2)预先 LS 注射纳洛酮(3μg/1 μl)不能改变TRH抑制柬旁核PEN痛放电效应;(3)预先LS注射阿托品(5μg/lμl)阻断了TRH对束旁核PEN痛放电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LS是TRH参与镇痛的一个有效的作用部位。LS胆碱能M受体可能参与了TRH的抑制PEN痛放电效应,而TRH的抑制效应未涉及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中低剂量γ射线体外照射4个供血员的全血,系统地比较观察了胞质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测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用常规法检测,低剂量γ-射线(0.1,0.3Gy)可诱发平均MNCF的逐渐增加,和对照组相比,至0.3Gy差异显著(p<0.01);而BC法测得的平均MNCF无上升,相反在0.1Gy时明显下降(p<0.05)。在中剂量区(0.7—3.1Gy),用BC法测得的平均MNCF的增加较常规法明显,至3.1Gy时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甘草黄酮体抗促癌,抗致突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9315是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e inflata Bat(Ⅲ))中提取的含有6个黄酮体的复合物。2mg剂量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DMBA)合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瘤的生成,抑瘤作用主要在促癌阶段。1mg剂量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部水肿。小鼠口服G_(9315)(0.5g/kg/d×7)明显对抗环磷酰胺诱发的骨髓微核细胞增加。20—40μg/ml显著抑制TPA促进的~(32)pi参入HeLa细胞的磷脂部分。20μg/ml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Wistar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和Balb/c新生小鼠皮肤表皮细胞的化学发光以及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G(9315)(10—20μg/ml)有效对抗CCl_4诱发的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LNCa P-AD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补骨脂素抑制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LNCa P-AD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AR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CNA和AR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均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0、50、100μg/ml补骨脂素组LNCa P-AD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补骨脂素对LNCa P-AD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00±0.00)相比,30μg/ml组AR m RNA表达上调(1.63±0.04,t=17.72,P0.01),50μg/ml组AR m RNA表达无明显变化(0.98±0.04,t=0.66,P=0.53)、而100μg/ml组的AR m RNA表达则明显降低(0.46±0.07,t=15.18,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30μg/ml、50μg/ml、100μg/ml的补骨脂素干预48 h后,LNCa P-AD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11.88±0.21 vs 10.61±0.17 vs 6.62±0.13 vs 2.71±0.43,F=68.53,P0.01)。100μg/ml的补骨脂素可明显降低LNCa P-AD细胞AR蛋白的表达水平(0.43±0.06 vs 0.87±0.04,t=6.04,P0.01)。结论补骨脂素能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LNCa P-AD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LNCa P-AD细胞PCNA表达和影响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抑制作用,摸索RGDRGD-ES对HUVEC细胞抑制作用的相对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通过快速定点诱变PCR方法获得含有RGDRGD膜序的改良人内皮抑素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RGDRGD-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诱变了ES基因,获得了改良的RGDRGD-ES基因,并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2.获得了RGDRGD-ES蛋白。3.改良的RGDRGD-ES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P<0.01);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的增加和作用时间(24 h、48 h、72 h)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而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72 h与96 h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细胞凋亡率(作用24 h)具有药物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依赖性(P<0.01),30μg/ml与40μg/ml、50μg/ml组间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改良RGDRGD-E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RGDRGD-ES蛋白在30μg/ml浓度作用72小时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改良内皮抑素(RGDRGD-ES)对HUVEC的抑制作用较ES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7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实验对照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并分析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ACS组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分别为(9.27±7.25)μg/L、(239.50±213.27)ng/ml、(37.06±21.60)ng/ml、(632.11±293.20)pg/ml;AS组分别为(1.32±0.57)μg/L、(63.34±31.02)ng/ml、(19.48±8.04)ng/ml、(125.20±6.57)pg/ml;对照组为(0.17±0.06)μg/L、(30.02±15.23)ng/ml、(14.06±3.19)ng/ml、(47.52±21.30)pg/ml;ACS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25),高于BNP曲线下面积(0.823±0.031)(P=0.037);4项指标联合检测ACS患者的敏感度(92.3%),高于单项检测86.0%(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对于判定心肌缺血和损伤程度有重要价值,各项指标之间有互补作用,联合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真菌提取物JN219抗人巨细胞病毒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提取物JN219的抗病毒机制。方法(1)样品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将样品(JN219 50μg/ml、柱洗脱组分5 g/L)分别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为105/ml)等容量混合,不同时间(混合后立刻、混合后37℃作用1 h)以不同稀释度、100μl/孔接种至多孔板人胚肺细胞(HEL)上;(2)样品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将HCMV(100个TCID50)100μl/孔接种于HEL上1 h后,加不同稀释度的样品;(3)灭活病毒对样品抗病毒作用的抑制作用:将紫外线灭活的HCMV与JN219、柱洗脱组分等容量混合,37℃作用1 h,加等容量HCMV(TCID50为105/ml)混合37℃作用1 h,以不同稀释度、100μl/孔接种于96孔板内的HEL上。以上各实验组同时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应稀释度的样品对照组,37℃、5%CO2培养,每日观察细胞CPE,当病毒对照病变90%以上,终止培养,中性红染色,在540 nm读取吸光度A值,用Reed-Muench法计算细胞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病毒TCID50。通过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在哪一复制周期样品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结果(1)样品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JN219、柱洗脱组分与HCMV等容量混合后立刻接种细胞,测得病毒TICD50为104.8/ml,与病毒对照组比较(TCID50为105/ml)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毒作用1 h后接种细胞,JN219、柱洗脱组分IC50分别为0.168μg/ml、0.185μg/ml,第一孔JN219 TCID50为101.6/ml,柱洗脱组分标本未测得病毒,可使HCMV得到抑制;(2)样品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先将病毒接种细胞1 h,然后加JN219、柱洗脱组分,IC50分别为3.29μg/ml、13.1 g/L,样品不能完全抑制人巨细胞病毒病变的发生;(3)灭活病毒对样品抗病毒作用的抑制作用: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与样品作用1 h,再加等容量病毒后接种细胞,样品JN219、柱洗脱组分与病毒混合物TCID50分别为103.5、103.75,样品抗病毒位点已被紫外线灭活病毒外膜蛋白占据,抗病毒效果降低。结论JN219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作用位点主要为人巨细胞病毒外膜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株分离自疑似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肺泡灌洗液的黄曲霉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判断其药物敏感性。方法以形态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然后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常用抗真菌药物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同时以E-test法测定该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两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对该菌的MIC值均为4μg/ml,MFC值均为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值为0.5μg/ml,MFC值为2μg/ml;特比萘芬的MIC为0.03μg/ml,MFC为0.03μg/ml。E-test法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对两性霉素B耐药。结论临床上可以分离到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黄曲霉株,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乙双吗啉为我国首先合成的抗癌药,长期服用可诱发白血病,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毒性的机理,本研究应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研究了乙双吗啉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及细胞动力学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乙双吗啉在胞质分裂阻滞的双核细胞及未阻滞的单核细胞中,均诱发微核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同时乙双吗啉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分裂,双核与多核细胞率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可见,乙双吗啉是一个诱变与细胞毒因子。同时本文还讨论了CB-MNT实用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相同频次、不同剂量雨蛙素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轻重程度的差异。方法:雨蛙素腹腔注射法诱导胰腺炎C57小鼠模型,共注射12次,每次间隔1 h,分别设置单次剂量为10μg/kg、50μg/kg、250μg/kg三个梯度。检测模型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胰腺组织水含量,以及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评分和肺组织HE染色。结果:①雨蛙素造模组小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腺组织水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50μg/kg剂量组各项数值达最大,250μg/kg剂量组无再明显升高(P0.05)。②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组织和肺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低剂量(10μg/kg)注射胰腺组织呈水肿性改变,无出血坏死;常规剂量(50μg/kg)注射引起胰腺组织片状坏死出血;大剂量(250μg/kg)注射引起胰腺组织大范围坏死出血(P0.05)。结论:10μg/kg雨蛙素12次腹腔注射可诱发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0μg/kg雨蛙素12次腹腔注射能诱导出小鼠急性重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用蛋白质芯片检测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PVDF膜制备不同的蛋白质芯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全,结合酶联免疫反应,检测乙肝病毒素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HBeAb)。结果:所制备的蛋白质芯片可检没到微量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存在,其中HBsAg,HBsAb,HBeAg,HBeAb的最低可检测浓度分别为11μg/ml。4.8μg/ml,2.1μg/ml,18μg/ml,而且两种抗原或两种体间并城镇交叉反应,此法制备芯片需3.5h,而检测过程仅需20min,且结果直接可用肉眼观察。结论:将蛋白质芯片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中,具有微量化,特异性强,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可望应用于临床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17.
体外培养的牛肾细胞,经浓度为50μg/ml的细胞松弛素B(CB)处理2小时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仍能侵入细胞,繁殖的子代病毒数量不受影响。然而当同样浓度的CB在病毒的整个繁殖期中持续存在时,病毒的繁殖即完全被抑制。说明细胞的吞噬作用至少不是这种病毒进入细胞的唯一方式,可能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是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而在侵入细胞后的病毒繁殖过程中,细胞微丝和其它对CB敏感的系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降解微丝对IBRV的早期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其效应强度与CB的浓度有关。还观察到CB处理对病毒形态发生方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残留剂量头孢曲松的长期作用对SPF级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饮水方式,连续45 d分别给予SPF小鼠3个浓度的低剂量头孢曲松,模拟残留剂量抗生素的持续作用,活菌计数研究菌群数量变化。结果 300μg/ml及30μg/ml头孢曲松水溶液持续作用,小鼠肠道菌群厌氧总菌、乳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均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肠杆菌数量异常增殖,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且无法恢复,肠球菌无显著变化(P0.05);3μg/ml头孢曲松处理后小鼠肠道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其余检测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300、30及3μg/ml头孢曲松水溶液持续处理45 d均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程度与头孢曲松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抑制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情况.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提取双歧杆菌LTA;实验分为4组,即LTA低剂量组(20 μg/mL)、中剂量(60 μg/mL)、高剂量(100μg/mL)和HCT116对照组(Contro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LT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TA对结肠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和凋亡率,免疫组化分析bcl-2、Cytochrome C和NF-kBp65含量变化,RT-PCR检测TLR2mRNA和TLR4m 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测得LTA各组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均具有较好的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得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而G2和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免疫组化分析IOD/Area值,bcl-2和NF-kBp65表达显著下调,Cytochrome C显著上升(P<0.05);RT-PCR测得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均上升(P<0.05).结论 LTA具有明显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为研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结肠癌药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银杏叶萜内酯类化合物具重要的药用与保健开发利用价值.方法:在银杏最佳采叶期随机采取银杏叶片,经超声波70%乙醇水溶液提取、石油醚与正己烷萃取,再经ADS-17大孔树脂柱与酸性氧化铝柱纯化,以水∶甲醇∶四氢呋喃=7∶2∶1(V/V)为流动相,采用Waters ODS C18 柱 (250mm ×416mm,5μm)进行HPLC分析:0.6ml/min流速、219nm检测波长、26℃检测温度、15μl进样量.结果: GA、GB、GC和BB分别在23~460μg/ml、21~420μg/ml、22~440μg/ml和27~540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最小检出量0.5μg,回收率90.74%~102.38%,RSD 1.63%~4.2%.GBE3得率1%,GA 、GB、 GC 、BB占GBE3的12 55%,超过GBE761的6% 国际标准.结论:该HPLC检测分析技术与方法适用于银杏叶片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