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纯菌种来种植茯苓是目前茯苓生产中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措施。它的优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止种苓衰老和退化;可以大量生产种苓,满足社队扩大生产的需要;节省种苓,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茯苓纯菌种的培养方法并不复杂,为了适应茯苓生产的需要,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
耐热性毛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理特性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河南等地收集、分离的61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一株可发酵生产腐乳的耐热性霉菌-H4菌株。经鉴定,H4菌株为毛霉(Mucorsp.)。在35℃条件下,该菌株在豆腐坯上生长、发酵良好,为目前报道的最耐热的腐乳生产用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胜利 《昆虫学报》1981,(2):184-187
扁蝽科Aradidae已有记载约一千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已知扁蝽达90种,隶属于4个亚科、16个属。本文共记述了4个新种,属于扁蝽亚科Aradinac 1种,无脉扁蝽亚科Aneurinae 2种及霜扁蝽亚科Carventinae 1种。该科昆虫多以菌类为食,在我国湖北和广西有一种茯苓喙扁蝽Mezira(zemira)poriaicola Liu,危害茯苓,给中药生产带来损失。文中所有新种的正模和配模标本,均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地区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的基因型特点、种群结构特征和全球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收集2014—2018年间分离自临床确诊为隐球菌病患者的隐球菌临床株,利用CGB培养基初步筛选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确定基因型。通过MEGA7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R语言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27-A3方案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验。结果120株临床隐球菌中,分离出11株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6株属于C.deuterogattii(AFLP6/VGII),5株属于C.gattii sensus stricto(AFLP4/VGI)。分离自广西的AFLP6/VGII呈遗传多样性,主要起源进化自南美巴西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11株分离菌株均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中国广西可能出现高致病性AFLP6/VGII,对格特隐球菌菌种复合体进行有效的全国性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用葡萄球菌A蛋白夹层酶联免疫吸附(PAS-ELISA)和病毒-葡萄球菌共凝集试验(SA-test),检测了葡萄糖淀粉酶生产菌中的黑曲霉病毒(AsPergillus niger virus)含量。证实了酶产量不同的黑曲霉变异株中的病毒含量与酶产量高低有相关性。并讨论了用上述技术检测病毒量作为快速简便方法筛选高酶产量菌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赤毒病严重影响麦类的产量和人畜健康。苯骈咪唑类化合物多菌灵(以下简称BCM)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此药品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分离抗麦类赤霉病菌的放线菌菌株,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在筛选抗麦类赤霉病菌菌株时,发现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BCM,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此类工作尚未见报道。 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和培养基 1.放线菌: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采集111份土壤样品,用弹土法将土壤接种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耳友菌促进银耳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是我国的特产之一。为了提高银耳的产量,进行了如下试验,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种1.银耳菌:华中农学院杨新美教授赠送的银耳芽孢菌种和采自江西、福建(漳州、三明)等地的野生银耳分离培养出的芽孢菌丝,及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pUDKH是由本实验室构建的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具有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病的应用潜能。为了生产制备重组质粒pUDKH,须建立菌种库并对其进行质量检定。方法:将质粒pUDKH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筛选后制备成初始菌种库和工作菌种库,对菌种进行革兰染色、电镜、抗生素抗性、遗传稳定性、质粒拷贝数、生化反应等检定。结果与结论:菌种生产pUDKH的产量较高,无支原体及其他微生物污染,40代次内菌种性状、遗传稳定性、质粒拷贝数均稳定,可作为工艺生产用菌种。  相似文献   

9.
从刺茶美登木 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 分离到美登新 maytansine、美登普林 maytanprine 和美登布丁 maytanbutine 的结晶。刺茶美登木在广西、四川、贵州和湖北等省区均有分布,在产地生长较集中,采集较容易,是美登素类化合物较好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黑孢霉属和沃德霉属2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湖北和四川省的土壤标本中分离到2个中国新记录种——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和膨梗沃德霉(Wardomyces inflatus),并对二者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太行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内生菌株,为发酵生产紫杉醇提供菌种。方法:从不同来源的红豆杉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发酵,用HPLC法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检测,获得高产菌株。结果:获得54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其中根、茎、叶分别为29株、16株、9株。根、茎、叶三部位产紫杉醇菌株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48.57μg/L、149.09μg/L、104.94μg/L;其中一株产量高达622.75μg/L。结论:从野生红豆杉的根部分离内生真菌效果较好,并获得了一株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2.
大肠埃希菌是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最严重的菌种之一,DNA旋转酶A亚单位上的错义突变被认为是对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Yu等用DNA芯片技术,研制了一种诊断芯片,能从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出对喹诺酮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200种的大型真菌标本库。现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类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 200种的大型真菌标本库。现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类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200种的大型真菌标本库。现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类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 200种的大型真菌标本库。现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类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7.
正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 200种的大型真菌标本库。现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类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凸显。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劣质菌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也会给食用菌生产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标准缺失或难以与国际对接,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食用菌产业现状、食用菌菌种现状及存在问题、食用菌菌种退化因素及防控、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菌种退化原因,总结了应对菌种退化的防控措施,从本质上解决菌种退化问题,以期为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酶、酶解时间、菌龄、稳渗剂等对茯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茯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和蜗牛酶(1.5%)的等量混合酶解系统,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产量可达1.77×10~7个/mL。以甘露醇为稳渗剂,采用CYM再生培养基,酶解时间3h,7d菌龄菌丝,其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164%。这一结果为茯苓通过原生质体技术进行菌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53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78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20属,33种。其中,弯孢耳孢霉Codinaea curvispora、广西腐质霉Humicola guangxiensis为新种。模式及其他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