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绞股蓝龙须茶的人参皂甙组织定位及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商品绞股蓝龙须茶中的组织分布状态及绞股蓝总皂甙在不同季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的人参皂甙遇特定的显色剂出现深浅不同的红色,色度与人参皂甙含量呈正相关。绞股蓝叶内的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茎内的人参皂甙主要分布于维管束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同化组织、厚角组织和表皮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在4月至11月的龙须茶采收期中,总皂甙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势态,4月最低.9月最高,含量变化与月总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认为在8月后湿润凉爽气候条件下采摘绞股蓝芽尖加工而成的龙须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三七地下部分皂甙成分的HPLC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地下部位的皂甙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人参皂甙Rg1,Rb1,Re,Rd和三七皂甙R1等5种主要皂甙成分和总皂甙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部位和组织中皂甙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三七药材的不同商品等级中,人参皂甙Rg1和Rb1的含量以主根60头为最高,5个主要皂甙的总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等级;根茎的生物产量只为全根的18%,皂甙含量占25%以上;主根和根茎中韧皮部的生物产量和总皂甙的含量均高于木质部;二年生三七的生物产量及皂甙含量均较三年生三七低得多。不同表型三七的皂甙组成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多糖贮藏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英才  李俐 《植物研究》2009,29(6):753-75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茎和叶内的贮藏部位各有特点,在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射线和髓,随着茎的成熟大黄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多糖;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总体较少。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总皂甙含量与其营养器官和生长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绞股蓝总皂甙含量与其营养器官和生长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中绞股蓝总皂甙含量叶最高,茎次之,根茎和根最低。绞股蓝地上部分总皂甙含量从营养生长→开花→结果不同生长期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中7、8、9月的开花期绞股蓝总皂甙含量达到顶峰,为药材最佳采收时间。研究还得出,绞股蓝叶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总皂甙含量相关,可作为选育绞股蓝优良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间仙草—绞股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股蓝、又名七时胆、甘茶蔓等,我国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作为充饥度荒食物,祛病去邪、清热解毒药物,收入古籍《药典》。近年才进行系统研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进行了大量工作。国内外研究结果证明:绞股蓝含有84种皂甙,18种氨基酸、19种微量元素,如对人体有价值的铁、钙、锌、钾、镁、铜、硒、锰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由于绞股蓝总皂甙含量高于人参,皂甙种数是人参近五倍之多,且无人参过量服用产生的副作用,其医疗价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茎和叶内的分布各有特点,在茎中大黄多糖分布于靠近维管束外方的皮层薄壁细胞、维管束的韧皮薄壁细胞、靠近皮层的髓射线细胞和少数髓细胞,皮层和髓射线是茎中大黄多糖贮藏较集中的部位,且随着茎的成熟其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大黄多糖;大黄多糖在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较多,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每年在植物生长的前期逐渐增高,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薄层层析对三七、人参和西洋参愈伤组织进行的初步鉴定表明,三种愈伤组织都含有皂甙和主要皂甙成分Rb_1、Rg_1,三七愈伤组织还含有一种抗癌皂甙Rh_1。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三七低于人参高于西洋参;对愈伤组织中总皂甙含量,三七均高于人参和西洋参。三种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结果类似于他们的愈伤组织培养,但生长又进一步提高。三七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产生的时间进程几乎与生长平行,合适的收获期为培养30天。寡糖素不仅增强三七培养细胞的皂甙形成而且促进细胞生长,较合适的浓度为1.25 ppm。通过以上研究,使三七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干重增加178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4倍以上,总皂甙产率高达20.6毫克,为最初培养愈伤组织的8.5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Shibata提取方法,以人参皂甙Re为标准品,通过对样品提取液的薄层分离,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年生、不同规格的西洋参及其不同部位中的总皂甙和分组皂甙作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西洋参样品总皂甙含量差异较大;三醇型与二醇型皂甙含量比为1:2.93~1:3;花蕾皂甙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观察了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积累皂苷的叶肉细胞、茎表皮细胞、茎皮层细胞和茎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幼叶叶肉细胞的液泡中具有蛋白体性质的电子致密物;随着叶的发育,叶绿体结构逐渐完善并积累淀粉粒;地上茎表皮细胞的外侧壁增厚,皮层细胞含叶绿体,液泡内有团块状结构;根状茎中的筛管细胞具有囊泡结构,其内的颗粒状内含物可释放至液泡和跨壁运输;韧皮薄壁细胞近细胞壁处具有丰富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但上述细胞中均未发现与皂苷积累相关的特殊电子致密物.  相似文献   

12.
墨兰试管苗植株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墨兰试管苗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叶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类似栅栏组织,随着叶片的不断成熟,叶片基部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逐渐变为近圆形或椭圆形,而叶尖部和叶中部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仍似栅栏组织。茎的发育经历了原球茎、根状茎和假鳞茎3个阶段。原球茎的大部分细胞都含有淀粉粒,根状茎的皮层细胞含淀粉粒,而假鳞茎几乎不含淀粉粒。幼根没有髓,皮层细胞含淀粉粒:成熟根具含淀粉粒的髓。出瓶苗上即带有4个芽,一般只有最外侧叶腋的1个花芽和最内侧叶腋的1个叶芽发育。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根、茎、横走茎及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生物碱在苦豆子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苦豆子根、茎及横走茎的初生生长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发育规律一致,但在次生生长时,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平周分裂只形成薄壁组织,从而将次生维管组织也分离成束.茎与横走茎的功能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是等面叶,上下表皮内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布,其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发育规律一致.在茎、横走茎及叶主脉中,韧皮部的外侧都包围有纤维束,其来源都是原生韧皮部.应用硅钨酸、碘化铋钾及I-KI溶液进行沉淀反应,测定出生物总碱在苦豆子根、茎、横走茎及叶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根状茎的发育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盾叶薯蓣根状茎顶端的生长点由鳞片包被,其衍生细胞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的初生结构。根状茎顶端下方的原表皮内存在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其细胞不断向内分裂和其衍生细胞的体积增大使根状茎能够迅速增粗。分化完成的根状茎主要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基本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属于有限维管束。薯蓣皂甙主要存在于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不含薯蓣皂甙,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韧皮纤维也无薯蓣皂甙的分布,韧皮部的生活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有薯蓣皂甙的积累。近顶端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内薯蓣皂甙不形成液滴,随着细胞分裂逐渐停止,细胞内开始形成含薯蓣皂甙的液滴,反映皂甙是在成熟细胞内积累。其中,有小型维管束分布的基本组织中薯蓣皂甙的积累与分布最丰富,两年生根状茎中薯蓣皂甙的含量比一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卵叶远志各营养器官的结构、远志皂苷积累分布状态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卵叶远志的根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两部分.周皮发达,次生韧皮部较厚,韧皮薄壁细胞为其主要成分。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和纤维发达,导管分布密度较大。茎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在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具有一圈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推测这圈厚壁细胞具有质外体屏障作用.可保护茎组织免受干旱的伤害。叶为异面叶。根茎的结构表现为旱生特点。组织化学显示远志皂苷在根中分布在次生韧皮部和栓内层:在茎中分布在表皮、皮层和次生韧皮部细胞中:在叶中则分布在叶肉组织和表皮中。根的次生韧皮部为皂苷积累储存的主要场所。高效液相测定结果显示营养器官中都有远志皂苷元的积累.根中的含量高.茎叶中含量较低.说明卵叶远志地上部分也有药用价值。根据不同发育时期根和茎叶中皂苷元的动态变化趋势.建议在5月份(花果期)进行卵叶远志的采收。  相似文献   

16.
珍稀植物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状茎的薄壁细胞中含丰富的淀粉粒,维管柱中分布着排列紧凑的周木维管束;根的皮层发达,有的皮层细胞中存在真菌菌丝团,木质部与韧皮部呈辐射状相间排列,根和根状茎的内皮层细胞都形成马蹄形加厚结构。茎的表面分布气孔,皮层面积较小,皮层内部的基本组织发达,外韧维管束散生分布其中,茎和叶上都附有非腺性毛;叶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气孔主要分布于远轴面,略外凸,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缘处的叶肉组织中含有气腔结构。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这些特征与其荫蔽湿润的生境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0个水稻基因型的干物质与N、P、K、Si积累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随N、P、K和Si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其相关系数早季和晚季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N、P、K、Si积累的平衡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量随NBI(养分平衡指数)直线增加,随NDI(养分偏离指数)直线下降.30个水稻品种平均N、P、K、Si积累总量比值早季为3.76:1:4.55:7.10,晚季为2.88:1:4.54:8.09.干物质积累能力以中期最强,前期最弱,而N积累能力却以前期最强,后期最弱.水稻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当抽穗期茎鞘比率达到最大时,茎鞘重约为叶片重的2倍,而抽穗前积累的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叶片中N的分配比率全生育期均比干物质分配比率高.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N和P主要分配在穗部,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58.01%、66.42%和70.06%,而K主要分配在茎鞘中,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为62.08%.早季Si在茎中的分配比率(43.11%)最大,而晚季却以穗中的分配比率(46.99%)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