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0个水稻基因型的干物质与N、P、K、Si积累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随N、P、K和Si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其相关系数早季和晚季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N、P、K、Si积累的平衡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量随NBI(养分平衡指数)直线增加,随NDI(养分偏离指数)直线下降.30个水稻品种平均N、P、K、Si积累总量比值早季为3.76:1:4.55:7.10,晚季为2.88:1:4.54:8.09.干物质积累能力以中期最强,前期最弱,而N积累能力却以前期最强,后期最弱.水稻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当抽穗期茎鞘比率达到最大时,茎鞘重约为叶片重的2倍,而抽穗前积累的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叶片中N的分配比率全生育期均比干物质分配比率高.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N和P主要分配在穗部,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58.01%、66.42%和70.06%,而K主要分配在茎鞘中,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为62.08%.早季Si在茎中的分配比率(43.11%)最大,而晚季却以穗中的分配比率(46.99%)最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物质生产与氮、磷、钾、硅素积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0个水稻基因型的干物质与N、P、K、Si积累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干物质积累总量随N、P、K和Si积累总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其相关系数早季和晚季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N、P、K、Si积累的平衡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量随NBI(养分平衡指数)直线增加,随NDI(养分偏离指数)直线下降.30个水稻品种平均N、P、K、Si积累总量比值早季为3.76:1:4.55:7.10,晚季为2.88:1:4.54:8.09.干物质积累能力以中期最强,前期最弱,而N积累能力却以前期最强,后期最弱.水稻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茎鞘中,当抽穗期茎鞘比率达到最大时,茎鞘重约为叶片重的2倍,而抽穗前积累的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叶片中N的分配比率全生育期均比干物质分配比率高.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N和P主要分配在穗部,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58.01%、66.42%和70.06%,而K主要分配在茎鞘中,早、晚季稻的平均分配比率为62.08%.早季Si在茎中的分配比率(43.11%)最大,而晚季却以穗中的分配比率(46.99%)最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及二者复配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0.01~1 mg·L-1 TS303浸种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 以0.1 mg·L-1的浓度效果最好, TS303对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之间的分配没有明显的影响, 1~10 mg·L-1 PDJ浸种促进干物质积累, 以5 mg·L-1增幅最大,50和100 mg·L-1则抑制干物质积累,1~100 mg·L-1 PDJ均促进同化物质向根系分配;(2)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能增加大豆光合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 增强光合能力, 二者混合使用表现出协同效应;(3)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PSⅡ的实际光转化效率 (ФPSⅡ), 二者对ФPSⅡ的提高途径不同, TS303增加光合淬灭(qP)而对有效光转化效率(Fv′/Fm′)影响不大, PDJ增加Fv′/Fm而对qP影响不大;(4)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大豆气孔导度、碳酸酐酶活性、RuBPCase含量和活性, 增强CO2转运和固定能力;(5)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片中蔗糖的含量, 提高蔗糖/淀粉比率, 加快同化物质的转运, 增加根中淀粉含量。总体上, TS303在光能转化和CO2固定方面效果好于PDJ, 而PDJ促进同化物质运出效果好于TS303, 这可能是二者协同提高大豆光合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免耕条件下,对3种水分管理模式(水层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抛栽后第2天,无论晚季或早季,整个立苗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数量、根系活力、发根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层淹灌和湿润灌溉处理。水层淹灌处理利于二次分枝根的发生与根系的伸长。湿润灌溉处理更能促进早季稻根毛区生长。  相似文献   
5.
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和二氢茉莉酸丙酯增强花生抗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和二氢茉莉酸丙酯(PDJ)浸种能增强花生对低温的忍耐能力,二者显著降低低温诱导的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低温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相对含水量,但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TS303和PDJ以及它们的混合物TNZ都能延缓低温伤害引起的SOD和CAT活性下降,并能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来提高相对含水量。TS303在延缓SOD和CAT活性降低方面效果比PDJ好,但PDJ在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方面效果比TS303强,由于TS303和PDJ作用机理不同,二者混合使用表现出加成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条件下,种植大户凭借不错的种植回报率、与时俱进的种植方法以及自身的现代机械化驱动了农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益阳市赫山区的水稻种植大户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益阳市赫山区水稻种植大户规模以2.0~13.3 hm~2为主体,户主文化程度较低,但普遍接受了专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途径多样,租期以中长期为主;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但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仓储和农业保险还难以满足其生产发展要求。根据水稻种植大户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金融信贷和保险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转化菌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层采集稻田土壤剖面样品,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常耕CT、免耕NT、稻草还田常耕CTS、稻草还田免耕NTS)、不同土层稻田土壤的氮素(N)形态及氮素转化菌特征.结果表明:在N素转化菌方面,水稻整个生育期0~5 cm土层氨化细菌的数量以NTS处理最多;0~5 cm和5~12 cm土层亚硝化细菌数量CT处理高于NT处理,12~20 cm土层则相反;NTS较CTS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层的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在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NT处理较CT处理提高了0~5 cm土层的嫌气性固氮菌数量.在N素形态方面,水稻整个生育期NT处理碱解N和全N较集中分布在0~5 cm土层,明显高于CT处理,而5~12 cm和12~20 cm土层比CT处理低;12~2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NT与CT处理差异不显著,而NTS处理0~2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所提高.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与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正相关程度最高,而碱解氮与嫌气性固氮菌正相关程度最高,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各土层氮素转化菌数量与不同形态N含量,NTS更有利于稻田氮素供应与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大〖JP2〗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下3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利用对施氮水平运筹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对施氮方式运筹响应呈现不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升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穗部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免〖JP〗耕和常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响应表现相反,免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常耕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机插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养分积累特性,该研究以早季和晚季水稻常规品种(珍桂矮和新香粘)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机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手插秧(行距30 cm×株距12 cm)、手抛秧(27.75万蔸·hm~(-2))三种栽培方式。在水稻抽穗期测定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成熟期稻谷产量。结果表明:在同一单位面积栽植密度条件下,早晚两季、机插秧水稻在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与手插秧水稻、手抛秧水稻间并无显著差异,机插秧水稻成熟期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等方面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无显著差异,但其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较少,后期积累量较大。早晚两季机插秧水稻、手插秧水稻和手抛秧水稻的产量分别是7.73、7.62、6.70 t·hm~(-2)和5.91、5.97、5.90 t·hm~(-2),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机插秧水稻的产量潜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潜力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的差异较小,但其物质积累过程与手插秧、手抛秧水稻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方籼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探讨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结果表明,除早季分蘖期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以及晚季氮素运转效率外,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很大。基因型生育期对其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生育期较长的基因型其氮素吸收效率、稻谷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农艺效率较高。杂交稻氮素的生产效率、农艺效率、回收效率和收获指数较常规稻高,但二系杂交稻并没有比三系杂交稻明显提高。通过排序方式对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指标的排序以及同一指标早晚季的排序均存在较大差异。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经标准化后的综合排序可对各基因型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吻合系数则可较好地反映各基因型早晚季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