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外泌体是由各种组织和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之间充当各种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RNA)的载体,从而调节或干预特定的生理过程。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能够靶向多个mRNA并诱导其降解或翻译抑制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目前对外泌体内微小RNA(miRNAs)的研究最为广泛。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等特点,被视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延缓、治疗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近年研究证实,MSCs还可通过释放的外泌体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源性外泌体内miRNAs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心血管细胞损伤的修复,本文就MSCs源性外泌体miRNAs在损伤心血管细胞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杨超  刘师伟 《生命的化学》2023,(10):1609-1614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crines,MSC-EXOs)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释放,具有旁分泌作用的囊泡。MSC-EXOs可以通过传递细胞因子来介导细胞间通讯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的细胞行为。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MSC-EXOs可以通过传递细胞因子介入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来调节骨代谢。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骨代谢的主要信号通路内容及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并讨论了外泌体中重要细胞因子的作用,旨在找寻MSCEXOs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血管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以异常增生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旁分泌作用传递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其中,miRNA等内容物在传递信息中起关键作用,可调控缺血缺氧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增殖、管腔形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且能够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而不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在眼科疾病治疗中极具潜力。本文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中miRNA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外泌体在眼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拓宽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衍生的外泌体在组织再生领域引发许多关注。MSCs衍生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具有天然靶向性强、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其通过MSCs旁分泌途径被细胞吸收,参与调控发挥促进细胞或组织再生功能。水凝胶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等特点。将二者制成复合物联合使用后不仅可以提高外泌体在病变位置的滞留时间,且可通过原位注射等方法提高外泌体到达病变位置的剂量,在病变区域治疗效果显著且持续性改善。文中总结了现阶段外泌体与水凝胶复合物材料共同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研究结果,以期为未来组织再生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 nm左右的囊泡结构。作为一种活细胞分泌的亚细胞成分,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之间的交流,并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旁分泌因子来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参与皮肤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各个过程,通过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来促进创伤愈合与皮肤组织再生,为进一步实现无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对于某些慢性创面,例如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种小的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小囊泡,可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质、脂质、mRNA和miRNA等物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作为无细胞系统减少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再生并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抗炎和促存活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和促进血管新生等有关。通过表面修饰或改造来源细胞以提高外泌体的靶向性或改变其内含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脏缺血性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过去的干细胞疗法具有重要的功能缺陷,如免疫排斥、致瘤性和输注毒性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治疗作用是由旁分泌因子所介导。最新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从移植的干细胞转移至缺血损伤的心脏细胞,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炎症和血管生成。本文对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及其内部microRNA在心脏缺血性损伤修复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汪梦竹  蔡畅  刘洋  宋洪元  沈炜 《生命科学》2023,(10):1380-138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系统并发症之一,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是DR的终末期表现,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但PDR现有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外泌体作为细胞间沟通交流的重要使者,其携带的非编码RNA和生物活性蛋白质等重要信号分子,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RNV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是一种多功能调节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外泌体在调控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巨噬细胞外泌体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可将其内容物蛋白质、脂类、RNA、循环DNA等生物活性分子由供体细胞转运至受体细胞,对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肿瘤细胞可以主动释放包括外泌体在内的胞外囊泡进入周围微环境。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研究发现,蛋白或非编码RNA在不同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中存在特异性表达的现象。肿瘤外泌体将其内含的非编码RNA以及蛋白转运至内皮细胞,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进而提高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通过释放其内的生物活性大分子,比如微小RNA(microRNA,miRNA)到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交流通讯. MiRNAs作为一类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负向调控靶mRNAs的非编码RNAs,其在外泌体中含量最为丰富.在肺癌中,miRNAs经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转运释放而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外泌体源性miRNAs在肺癌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免疫逃逸、耐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在作为新型肺癌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介导细胞间通讯.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s)是一类由前体mRNA(precursor mRNA,pre-mRNA)反向剪接生成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外泌体中富集且表达稳定.本文主要讨论外泌体起源和circRNAs在外泌体中的分选调控机制,阐述外泌体circRNAs在肿瘤微环境各个阶段中的作用与机制,包括血管生成、EMT、耐药等.最后,本文探讨外泌体circRNAs作为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能够促进抗炎、调节免疫功能、加强Aβ降解、促进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等,能很好地针对AD的核心病理机制发挥效果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MSCs外泌体在各项AD病理机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细胞外膜质纳米囊泡,将蛋白质、核酸(DNA和RNA)转运到靶细胞中,介导局部和系统的细胞间通信,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这些小泡在许多生物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脂肪合成、免疫调节、神经再生和肿瘤调节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目前被认为是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功能丰富的工具,可产生和分泌多种外泌体,继承细胞的多种...  相似文献   

14.
骨关节炎是一种涉及所有关节成分(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其中最常见的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胞外囊泡,可以传递DNA、微小RNA、mRNA、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功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以从骨髓、脂肪、滑膜及外周血等组织分离,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祖细胞,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疗法可以修复软骨损伤,对抗KOA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来调节受损的微环境,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被认为在KOA炎症反应及软骨细胞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调节膝骨关节微环境中B细胞、T细胞、滑膜细胞、软骨细胞代谢及其细胞外基质的分解与合成平衡,维持软骨稳态。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骨关节炎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本文就MSCs来源的外泌体治疗KOA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干细胞治疗KO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治疗药物疗效有限。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功能,有望成为IBD的新兴治疗手段。然而MSCs因归巢能力有限,目前认为其可能通过旁分泌发挥治疗作用。MSCs分泌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MSCs的大部分功能,无恶性分化且在体内稳定存在,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其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就MSCs-Exo对IBD的作用机制以及在IBD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丁庆凯  唐旭东 《生命科学》2023,(8):1043-1051
外泌体是具有细胞间信号传递生物学功能的一种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其内包含RNA、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近年来其在疾病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可以存在于外泌体中的单链闭合环状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circ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泌体源性circRNA在肺癌病理进程中的作用,本文重点讲述了外泌体源性circRNA在肺癌增殖、侵袭与转移、免疫逃逸和耐药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肺癌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膜表面修饰改造技术构建工程化外泌体(engineered exosomes,enExos),并以此介导巨噬细胞特异性清除膜表面富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肿瘤外泌体。方法:利用表面展示技术获得膜表面展示趋化因子(chemokine 8,CXCL8)的外泌体,同时在其磷脂双分子层上修饰EGFR核酸适配体制备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颗粒跟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enExos的尺寸、电位;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nExos与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的特异性结合;荧光成像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探究enExos靶向趋化巨噬细胞吞噬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结果:成功构建膜表面展示EGFR与CXCL8的工程化外泌体,enExos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捕获高表达EGFR的肿瘤外泌体,同时利用其趋化因子CXCL8特异性靶向巨噬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刺激巨噬细胞对肿瘤外泌体的捕获及清除。结论:工程化外泌体促进了特定肿瘤外泌体的清除,为后续深入研究工程化外泌体抑制癌症转移的作用奠定基础,并期望为癌症转移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RNA病毒利用外泌体促进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昌娈  谭磊  丁铲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2):2988-299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囊泡类小体,因其能在细胞间传递蛋白、脂类和核酸等分子,而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重要的细胞间通讯方式。RNA病毒,如HIV-1、HCV等,作为一类重要的病原体,一直影响着全人类的健康。近来的研究发现,病毒能够利用外泌体的某些相关功能促进其复制与传播。然而,对外泌体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有很多方面并未被详细认知,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主要总结了外泌体在一些RNA病毒感染中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让大家了解RNA病毒与外泌体之间已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可通过在细胞间传递交流来参与调控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介导免疫微环境等多种通路途径,从而促进HCC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此外,外泌体源性miRNAs展现了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和作为新颖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当前HCC早期液体活检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综述了外泌体源性miRNAs在HCC发生发展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潜在的系统性分子调控网络,归纳了其在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白血病复发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隐匿在骨髓中的肿瘤干细胞,促进了白血病的复发和向淋巴组织的转移,因此白血病的治疗、转移和复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外泌体是由绝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膜囊泡,可以调控细胞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在白血病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中都涉及到外泌体,白血病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存在于白血病患者的血浆中,能把其携带的白血病相关抗原及微小RNA呈递给靶细胞,促进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助于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避,保护白血病细胞抵抗化疗药物导致的细胞毒性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迁移。因此,外泌体与白血病的转移、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用来检测和监测白血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来源、形成与分泌机制,以及外泌体在白血病发生前、发展中、预后和免疫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