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雄韬  程庆莲 《遗传》1982,4(6):16-18
为了提高釉稻花粉绿苗诱导率,我们于 1974年开始在釉稻花药培养中进行低温预处 理试验。先后对177个釉稻杂交组合花药低温 预处理1-2天,除个别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 在各种培养基上绿苗诱导率均有所提高。1978 一1980年对接种材料低温预处理2-33天进行 系统观察。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年来通过对籼稻(Oryza sativa subsp.hsien)花药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从0.2%提高到平均为2.85%,最高达18.75%;绿苗分化率从5%以下提高到平均为13.1%最高达到45.5%。在6个籼稻品种、38个籼×籼杂种中成功地诱导出了绿苗。本文着重研究了提高诱导率的有关因素。以单核晚期花粉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籼稻花粉去分化过程相对地要求较低浓度的培养基,籼稻花药对高浓度的改良 RM-1964培养基完全没反应。用杂种的诱导率较亲本材料为高。以易于诱导愈伤组织或易于分化绿苗的品种作亲本的杂种后代,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亦较高。籼稻形成愈伤组织的高峰是在接种后的50—60天之间。愈伤组织分化的高潮是在转移后10—30天之间。籼稻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先分化根的类型最多,在先分化根的愈伤组织中有36.74%能再分化出芽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株/花药。第二,甘露醇预处理溶液的pH值不同,其预处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量均以pH5.6最高。第三,不同浓度(0.1—0.5mol/L)的山梨醇预处理3天绿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浓度(0.3mol/L)山梨醇预处理不同天数(1—7天)绿苗产量差异极显著,以3天处理效果最好,绿苗产量是对照的51.2倍。  相似文献   

4.
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因素及基因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英  田文忠 《遗传学报》1991,18(4):358-365
本文研究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9种重要因素的作用。供试品种和杂种共70余种。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各种因素上,如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低温预处理的时间等等不同反应上。低温预处理是提高籼稻出愈率的有效措施,但由于不同基因型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所需的适合预处理时间也就不同。花药接种后先在30℃下培养3天后,再转入26℃下培养,较直接培养在26℃下可大幅度提高花粉檀株的产量。诱导培养基中补加脯氨酸、马铃薯提取液对提高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大麦花药-花粉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 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株/花药。第二,甘露醇预处理溶液的pH值不同,其预处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量均以pH5.6最高。第三,不同浓度(0.1-0.5mol/L)的山梨醇预处理3天绿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浓度(0.3mol/L)山梨醇预处理不同天数(1-7天)绿苗产量差异极显著,以3天处理效果最好,绿苗产量是对照的51.2倍。  相似文献   

6.
对6个籼稻(oryza sativa Subsp.Shien)品种和39个籼×籼杂种的花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有5个品种及35个杂种得到了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为2.18%。在3个品种及11个籼×籼杂种中得到了绿苗或绿芽。本文着重报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在诱导籼稻花药产生愈伤组织及根芽分化中的作用。 1.试验了几种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以Miller培养基 2,4—D2毫克/升 酵母浸出液1,000毫克/升 激动素1毫克/升 吲哚乙酸2毫克/升 椰乳15%为最好。诱导率高者可达11—15%,平均诱导率在3%以上。 2.Ms、Nitsch及Miller培养基均可诱导籼稻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花粉植株。 3.籼稻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随着激动素/生长素比值的增高,绿苗分化率及总分化率均有提高的趋势。而粳稻的这种关系不甚明显。 4.Miller培养基附加2毫克/升的吲哚乙酸对促进具茎、叶而无根的籼稻花粉小植株产生根有很好的作用。在这种培养基上,不仅可以诱导根的发生,而且根系发达,生长较弱的苗转移到这种培养基后,因根系健壮,生势好,转入盆栽,基本可以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7.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预处理、不同2,4-D浓度及与KT组合、不同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可提高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及再生苗率,2个材料的出愈率及再生苗率均达到90%和30%以上;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2,4-D浓度对出愈率及再生苗率的影响与基因型有关,2,4-D浓度为1~2 mg/L更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附加KT能缓解高浓度2,4-D对再生苗率的抑制作用,而对于在1、2 mg/L 2,4-D的培养基中附加KT则不表现这种作用;蔗糖浓度则在30 g/L条件下更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因此通过4℃低温预处理,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2mg/L 2,4-D及30 g/L蔗糖亦可促进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影响春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几种主要因素。供试材料为1990年温室种植的杂种F_1代,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细胞分裂素BA或BA与KT相结合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0.17M的葡萄糖加0.17M的蔗糖比用0.26M的蔗糖愈伤组织诱导率高60%以上;愈伤组织在18~25℃比在23~25℃下培养绿苗率显著提高;接种前2~3℃预处理幼穗72小时对提高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紫外光照射小麦花药进行组织培养,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紫外光对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有一定的作用,从多数试验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照射1秒的比照射2秒、6秒、8秒和未照射的对照高。  相似文献   

10.
毋秋华  陈泽光  杨振棠 《遗传》1980,2(5):37-38
1979年,我们开展了玉米花药的漂浮培养 试验。共接种花药2,340枚,获得愈伤组织和 胚状体98块,平均诱导率为4.2%;分化出17 株绿苗,以接种花药数计算绿苗的诱导频率为 0.7%。其中接种在“正14-5”培养基上的3 个材料的平均诱导率为15.6%,绿苗诱导率为 2.6 。移栽成活的绿苗生长发育正常,并已 自交结实(图1,图2)。现把试验情况简报如 下。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成熟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统计在不同基本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以及绿苗分化率,分析不同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对基本培养基具有选择性,MS培养基对籼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效果较好,NB培养基则更适合粳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诱导继代培养基中加入多种氨基酸组合可有效提高出愈率和分化率,特别是粳稻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需要多种氨基酸的共同作用;不同基因型水稻材料对激素和氨基酸组合的需求不同。  相似文献   

12.
低温处理对水稻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花药培养工作在我.国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说来,培养水稻花粉植株的成功率还不高,这就直接影响花药培养单倍育种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水稻绿苗分化率。目前一些单位采用低温处理各种作物的花药,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但具体做法和效果并不一致。胡忠等认为在10℃低温下(48—62小时)存放稻穗是暂时保存材料的有效方法,但并不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钟华鑫等认为4~5℃低温对提高小麦花药愈伤组  相似文献   

13.
自1973年Nitsch等用低温预处理以提高花粉胚的诱导率以来,人们在水稻花培中,已把低温预处理作为一项正常的花培程序予以应用,并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为探讨比低温更有效的预处理因素,我们于1983和1984年连续两年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用不同浓度的CO_2,在低温条件下对稻穗进行预处理,观察其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二个水稻栽培品种(Oryza sativa L Sub.japonica.)中花11号和盐粳的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经低温处理10—20天,在无糖培养基中预培养2—4天后游离花粉进行培养。培养基为KM8P,附加1mg/L 2,4-D,100mg/L脯氨酸,500mg/L水解酪蛋白,9%蔗糖。培养5天,花粉进行一次分裂,10天后分裂频率为21.3%,21天可见小愈伤组织形成。随即将直径为0.5—1.0mm的愈伤组织移至分化培养基上,2—4星期后得到绿苗,频率为70%。并从许多花粉诱导的愈伤组织克隆中筛选出高频率再生绿苗的花粉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种诱导培养基,培养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品种的未受精子房和花药。共培养未受精子房2790个,获得胚囊愈伤组织17块,最高诱导频率达3.33%,其中2块分化出绿苗。培养花药16740个,获得花药愈伤组织15块,最高诱导频率为0.92%,其中3块分化出苗,2丛白苗,1株绿苗。胚囊植株和花粉植株经根尖染色体检查为单倍体,2n=x=12。实验证明,液体培养、2,4-D0.2-0.5 mg/1、低温预处理对诱导胚囊愈伤组织及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试了不同基因型幼穗取材时期、消毒方式、4℃下处理时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条件等对水稻幼穗培养再生成株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籼稻的绿苗分化率在85%以上,成苗率115%左右;粳稻的绿苗分化率在90%以上,成苗率130%左右;粳型广亲和的绿苗分化率、成苗率分别达到85%和115%以上。由此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水稻组织培养再生系统,为水稻遗传转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高玉米花粉植株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秋华  杨振棠  陈泽光 《遗传》1981,3(4):25-28
当前,在玉米花药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花粉 植株诱导频率低的问题,因而限制了花粉植株 在育种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玉米花粉 植株的诱导频率,1978-1979年我们进行了一 些初步研究。1978年共接种花药51,290枚,诱 导出胚状体和愈伤组织1,683块,平均诱导率 (每100个花药产生的愈伤组织和胚状体数,下 同)为3.28%,分化出绿苗345株,绿苗诱导率 (每100个花药产生的绿苗数,下同)为0.67%。 1979年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达8.81%,分化 出975株绿苗,绿苗诱导率为1.61%。现将试 验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幼穗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测试了不同基因型幼穗取材时期、消毒方式、4℃下处理时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条件等对水稻幼穗培养再生成株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籼稻的绿苗分化率在85%以上,成苗率115%左右;粳稻的绿苗分化率在90%以上,成苗率130%左右;粳型广亲和的绿苗分化率、成苗率分别达到85%和115%以上.由此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水稻组织培养再生系统,为水稻遗传转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粳稻花药培养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7个粳稻(Oryza sativa L. sub sp. kcng)品种按双列杂交方式配成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测定它们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统计分析表明,基因型变异方差、一般配合力方差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粳稻花药培养力是可遗传的,用高培养力的材料做亲本以提高杂种花粉植株的产量是有效的。此外还观察到供体植株在小孢子单核晚期前10天左右遇到特殊低温会使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小麦未成熟胚诱生大量绿苗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6个春麦品种及4个冬麦品种的试验结果,提高诱导小麦未成熟胚绿苗率的关键是:(1)掌握最适宜的接种时间,并要求幼胚的盾状组织朝上放置。(2)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A)的最佳配方为MS培养基,3%蔗糖,245-T 2mg/J,IAA0.4mg/J,激动素0.2 mg/J,琼脂0.75%,pH5.7。主要改动是以245-T代替2,4-D,并提高IAA的浓度。新方法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5—100%,以幼胚为计算基础的绿苗诱导率为84—99%,每个萌动的幼胚一般可产生健壮的绿苗16—2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