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是一类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7.5kb.其5'端非编码区由约742个核苷酸长,主要与病毒RNA复制、蛋白翻译起始、病毒颗粒的装配及病毒的细胞适应减毒及神经毒力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2.
猴肾细咆和人羊膜细胞虽然对大多数类型的肠道病毒易感,但由于猴肾细胞来源有限和人羊膜细胞制备的成功率较低,昕以需要寻求其他更合适的细胞来代替。为了确定人胎肾和人胎啼细胞在肠道病毒工作中的使用价值,本文较系统地比较了这两种细胞对晒遒病毒的易感性。实验证明,除了Co~ckie B2和H4型病毒,ECHO 9、18、20和2 7型病毒在人胎肾细胞及ECHO、22和23型病毒在人胎肺细胞的滴度不够理想外,这两种细胞对所研究的其余类型的病毒都较易感。大多数类型的肠道病毒不但能在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中培养和传代,而且原有皿凝者仍能保持其血凝特性。用猴肾、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从122份粪便标本分离病毒,结果共有64份标本阳性。其中用猴肾细胞分离得到阳性结果的有;4份,用人胎肾细胞有56份,用人胎肺细胞有51份。猴肾细胞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比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易感,而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对某些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比猴肾细胞易感。实验结果表明,在肠道病毒的工作中可以应用这两种细胞培养来代替猴肾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猴泡沫病毒(SFV)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SFV-1、SFV-3、SFVCPZ前病毒序列的pol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嵌套引物对SFV-1毒种进行RT-nestedPCR扩增并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准确性,通过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初步应用该方法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猴源性生物制品进行检测。结果经RT-nestedPCR扩增出的片断与SFV-1 c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对10只恒河猴的检测结果为5只阳性,5只阴性,对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SFV RT-nestedPCR检测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恒河猴SFV的感染情况,对控制实验猴群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FV的污染情况,为保证生物制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人二倍体细胞代替原代猴肾细胞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避免猴病毒污染。为了向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细胞基质,我所于1972年建立了一株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KMB_(-17)株(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974)。该细胞株现已在液氮中冻存十年。本文报告检查KMB_(-17)株生物学性状有无变化的结果,并与国际上广泛应用的MRC_(-5)人二倍体细胞株作比较。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小RNA病毒(Picornaviruses)是最小的RNA动物病毒,这类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小RNA病毒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许多严重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口蹄疫、水泡病等;②口蹄疫病毒(FMDV)是最早发现的动物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是最早被纯化并获得结晶的病毒。近来的研究发现,小RNA病毒尤其是PV有可能成为新的疫苗载体,可以插入某些已知或推测的病毒中和抗体决定簇的基因区域。本文仅就这方  相似文献   

7.
陶晓燕  唐青 《病毒学报》2011,27(2):184-188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是一种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狂犬病病毒属基因组长约12 000个核苷酸(nt),从3′端到5′端编码5个结构蛋白:核蛋白(N)、磷蛋白  相似文献   

8.
超过12%的人类肿瘤与病毒密切相关,如Epstein-Barr virus(EBV)、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hepatitis B virus(HBV)、hepatitis C virus(HCV)、Kaposi’s sarcoma herpesvirus(KSHV)等。传统观点认为病毒调控细胞恶性转化及肿瘤发生主要与病毒编码蛋白相关,但随着组学和测序技术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病毒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非编码RNA不翻译为蛋白质,仅在RNA水平参与对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生命活动的多方面调控。现将针对长非编码RNA、短非编码RNA及microRNA在肿瘤中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深低温(-196℃)冻结保存动物细胞技术,对胰酶分散的恒河猴肾细胞的冻存,复苏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氮冻存2—58周的恒河猴肾细胞,其平均存活率为63.3—74.4%。复苏培养细胞于6—7天形成緻密单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国产二甲基亚砜可以用作冻存细胞的保护剂;复苏培养的细胞核型正常;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冻的原代细胞一致。  相似文献   

10.
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新近发现的疑似引起人类肝炎的病原体[1,2],但对其致病性目前尚存在争议.GBV-C/HGV体外培养困难,不感染常规实验动物,但可感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猴等[3-5].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一些正链RNA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登革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的全长cDNA克隆构建成功[6-12],这些全长cDNA克隆及其转录体被证明在细胞及动物模型中具有感染性,为我们研究GBV-C/HGV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的途径.为此我们在构建GBV-C/HG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的基础上[13],体外转录制备了RNA并直接注射到恒河猴肝脏内,进行了感染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食品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方法: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2A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同时适于3种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对人工接种病毒的贝类(生蚝、文蛤)、蔬果(草莓、樱桃和生菜)和水样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基于构建的分别适于3种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的参照分子,确定所建立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50拷贝参照分子DNA。针对各种食品基质建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富集、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3种血清型病毒可达10RT-PCR单位(RTU)。结论:建立的RT-PCR检测体系可用于食品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1.两年来,我们从未曾接种过病毒的正常恒河肾上皮细胞培养物分离到6株自发性隐性病毒,并对其中的III一32毒株比驶系就地进行了捆胞病变特征,繁殖特性,理化性质,细胞敏感性和动物救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观察。 2.所有6株病毒在猴腎上皮细胞培养物上都产生相同的特异性病变,即产生胞浆内泡沫样空泡和多核融合细胞。未见有核内或胞浆内包涵体。 3.III一32毒株对恒河、平顶、红面、藏西及熊猴的腎上皮细胞培养物都有敏感性,对兔肾,人胚腎,皮肤,肌肉,人羊膜,恒河猴睾九的糸阳胞培养物以及乳鼠和家兔都不敏感。在猴腎细胞培养物的繁殖滴度都很低,接种14天以后,最高滴度只有10“。TCD50/毫升。在猴肾细胞培养物上经过十多次传代,洋度仍未见提高。 4.III一32毒株未能被脊髓灰质炎1、2、3型,coxsackie‘A9、Bl—B5型,EcHo 1—9型特异免疫血清以及典型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所中和。 5.III一32毒株对乙醚有抵抗性。该病毒在22℃保存不超过1周,4℃不超过1个月,一20℃不超过牛年。用37℃连续传代培养的病毒液,接种猴腎细胞培养物时,细胞病变出现时间比4℃或一20℃保存者为早。  相似文献   

13.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以RNA的形式参与多层次调控,包括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长非编码RNA分子衍生于数百万年前"入侵"人类基因组的内源性反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RV)序列。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是基因组重要成分,约占基因组的5%~8%,多以"前病毒"形式存在,功能很大程度上未知。就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衍生的lncRNA在天然免疫、抗病毒和肿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Friend 白血病毒(FLV)是有双层套膜的C 型 RNA 肿瘤病毒,由受感染的细胞芽生。成熟的病毒颗粒呈圆形,直经约100毫微米,电子密度深的拟核含 RNA 和蛋白质,RNA 单链,约占病毒的1%。成熟的小鼠白血病病毒有类似鸟类髓细胞白血病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两个35S 亚单位约为3×10~6道尔顿,RNA 分子量为10—12×10~6道尔顿。这类 RNA 肿瘤病毒(Oncorna 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它的合成受病毒基因组中 pol 基因的控制。基因组  相似文献   

15.
伊光辉  张楚瑜 《病毒学报》2005,21(2):150-154
正链RNA病毒大多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PV)、口蹄疫病毒(FMDV)、丙型肝炎病毒(HCV)、登革热病毒(DEV)、西尼罗河病毒(WNV)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病毒(SARS)等,都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是针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恒河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模型并对其致病特点进行观察,采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光镜及RT-PCR方法对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恒河猴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恒河猴不同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而且在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5d的血液、第7、9d的鼻咽分泌物、第3d的粪、第5d的粪尿中均检测到SARS-CoV RNA。光镜观察到病毒感染组肺组织肺泡问隔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甚至形成透明膜样物;多个肺泡形成机化性肺炎的表现。感染组肝组织可见较大的坏死灶,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认为已成功建立了恒河猴SARS模型,可用于评价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冬雁 《生命的化学》2007,27(2):105-108
抗病毒作用是RNA干扰(RNAi)在植物及低等动物中的一个重要功能。一方面,宿主细胞编码并表达短干扰RNA(siRNA),对入侵细胞的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病毒编码并表达特定的RNA或蛋白质,以对抗宿主细胞的RNAi。在部分脊椎动物病毒中已经发现多种由病毒编码的微RNA(miRNA),它们对病毒及细胞基因的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某些细胞miRNA也可影响脊椎动物病毒的复制。然而,RNAi在脊椎动物细胞中是否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脊椎动物病毒又是否普遍编码miRNA及普遍具备拮抗RNAi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恒河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模型并对其致病特点进行观察,采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光镜及RT-PCR方法对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恒河猴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恒河猴不同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而且在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5d的血液、第7、9d的鼻咽分泌物、第3d的粪、第5d的粪尿中均检测到SARS-CoV RNA.光镜观察到病毒感染组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甚至形成透明膜样物;多个肺泡形成机化性肺炎的表现.感染组肝组织可见较大的坏死灶,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认为已成功建立了恒河猴SARS模型,可用于评价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真核细胞清除胞内冗余物质的降解机制,也是细胞针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天然免疫机制。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在细胞自噬发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为研究Atg3对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组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携带有Atg3基因靶向向导RNA(guide RNA,gRNA)、表达Cas9的重组质粒pSpCas-Atg3,将此质粒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293T中,之后采用流式分选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单细胞克隆。细胞基因测序及Western Blot试验表明成功获得了Atg3基因敲除的细胞系。在Agt3基因敲除细胞系和野生型细胞中分别共同转染表达EBOV囊膜蛋白(Glycoprotein,GP)和基质蛋白的重组质粒,包装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同时在两种细胞中组装整合有EBOV的重组HIV假病毒,获得的假病毒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通过测定报告基因的活性判定病毒对细胞的侵入能力。结果显示Atg3基因缺失后,VLP所整合的GP蛋白显著增多,假病毒对细胞的侵染能力也明显增强(P0.001),表明Agt3能够负调控EBOV的组装和入侵。本研究为开发新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进行病毒、血清学等指标检测及研究,确定模型动物成功感染,并为SARS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确定参考指标。[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用巢式RT-PCR在感染后每天提取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SARS-CoV的RNA,以细胞培养冠状病毒为阳性对照,以正常恒河猴咽拭子为阴性对照,在8只动物病毒接种第5天开始可检测到大小为797bp的目的条带,阳性检出最长可持续到第15天。进一步用病毒分离实验对PCR结果进行确证,8只动物中的5只恒河猴接种5天的咽拭子标本中,经Vero细胞培养,细胞产生了典型细胞病变(CPE),提示SARS冠状病毒能感染恒河猴并有病毒的复制和排毒。IFA方法证实为SRAS-CoV抗原存在。SARS-CoV感染恒河猴后,可以检测出免疫反应。在SARS冠状病毒接种前和接种后第5、8、11、15、19、23、26、30、34、每隔4-7天以及安乐死时采血,制备血清测定抗体,8只恒河猴接种病毒前均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为阴性,10天后安乐处死的5只感染猴在11-15天开始,至安乐死时,均为阳性。IgG阳性的5只恒河猴均有一定的中和抗体产生,且对SARS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性。感染SARS病毒猴后与正常猴比较,其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增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