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紫草的组织培养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胚轴、子叶、根都产生愈伤组织。不同来源的外植体产生苗的能力不同,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苗最多,而且苗生长旺盛。根的愈伤组织只产生不定根。新疆紫草的核型是 K(2n)=14=2m 8sm 2sm(SAT) 2st。随着继代培养代数增多,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频率以及染色体数目显著增加。如果继代培养时间较长,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范围更广,而且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2.
黄花菜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再生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黄花菜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出愈率是花柄>花茎>叶片。愈伤组织在MS+6-BA 2mg/L的培养基上出现致密愈伤组织颗粒,经增殖→分割→增殖的程序逐渐形成“球状体”似的愈伤组织。叶片、花茎形成的球状体经20代继代培养,再生能力没有减退,苗形态正常,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2。该球状体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种形态的四倍体苗和少数重复加倍现象。花柄球状体再生苗中出现了叶片花瓣状或类似花蕾状的形态异常苗,其频率与花柄所处的花期及花蕾大小有密切关系。再生异常苗的球状体继代培养,或者由异常苗叶片重新形成的球状体仍然再生异常苗。花柄球状体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变异株其染色体数目类型较多。因而不宜用花柄作黄花菜快速繁殖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3.
以银鹊树幼嫩的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经增殖后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中悬浮继代培养,对其多次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检测发现:多次继代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细胞染色体数正常的比例为48.28%(2n=30),部分细胞出现染色体数目2n=15~60的变异,其变异率高达51.72%,其中以亚二倍体变异为主(40.07%).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胎诱导形成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部分变异,这可能是体胚形成过程中畸形胚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栓皮栎核型及体胚发生的细胞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对栓皮栎核型、体胚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4,核型公式K(2n)=2x=24=20m十4sm,属于“2B”型,染色体组总长18.55 μm。继代8个月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相对稳定,其中二倍体细胞占 97.20%,四倍体细胞占1.87%,单倍体细胞占0.93%。未发现有非整倍体细胞和染色体形态结构变异。子叶期体胚胚轴亚表层起源的分生组织团中有些细胞核呈片状或椭圆形。个别成熟体胚中偶见有3核细胞。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的减少;在第420d至540d培养期间两个组合愈伤组织丢失染色体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超出正常染色体数的细胞。第540d后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量变异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体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  相似文献   

7.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油菜幼苗下胚轴、根和子叶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分化是植物生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油菜幼苗子叶、下胚轴和根外植体,培养在附加适当浓度的一种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至除去生长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能从子叶和下胚轴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苗),进而从不定芽(苗)形成的茎的基部长根而形成完整小植株,但频率不高。如果在附加一种生长素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再加入适当浓度的一种细胞分裂素,不仅能加速下胚轴和根愈伤组织的产生,而  相似文献   

9.
杜仲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杜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及培养时间、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及其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接种量在0.35g左右比较合适。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大致呈S形,在20d时达到最大值,而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均在16d时达到最大值。在继代培养中,茎和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在第三代达到最大值;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在第四代达到最大值;子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含量在第五代达到最大值,绿原酸含量于第四代达到最大值。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中,叶愈伤组织中绿原酸含最最高,下胚轴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将骆驼刺离体再生苗的茎切段经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后,在含500mg/L头孢霉素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了转化的发根和愈伤组织.转化根在附加2mg/L2,4-D和0.5-1mg/L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亦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含3mg/L6BA和0.5mg/L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苗的分化.冠瘿碱分析表明,在95%以上的发根和75%的转化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都显示了T-DNA的整合和表达.染色体检查发现,约81%的发根细胞具有正常染色体数(2n=18),其余则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在继代培养一年之后,转化体仍维持旺盛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青杄(Picea w ilsoniiMast.)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 附加2, 4-D及Kt各1 ppm 的培养基上继代3 年(每月继代1 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 并附加ABA 1 ppm 的分化培养基上,约3 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90% 以上。经继代3 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 24= 16m (6sc)+ 8sm + 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改良K8p和Ay3两种培养基,对天蓝苜蓿进行单细胞培养并得到再生植株。来自天蓝苜蓿胚轴愈伤组织的细胞系,在单细胞培养中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明显高于来自子叶愈伤组织的细胞系。改良K8p培养基较之Ay3培养基更利于天蓝苜蓿单细胞培养。生物素、泛酸钙和葡萄糖对细胞系的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促进再生幼芽向植株发育。  相似文献   

13.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疆紫草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植物,它的提取物紫草宁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新疆紫草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详细介绍了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反应器发酵培养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Embryogenic calli of Picea wilsonii Mast. cultured on modified 5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 ppm 2, 4-D and 1 ppm Kt still remained high reproductive potential after sequential monthly subcultures for 3 years. When the callus were transferred to 1/2 strength modification 59 medium with 1 ppm ABA, a lot of somatic embryos were produced after culturing about 3 monthes. The frequency of callus embryogenesis was above 90 %. Chromosome counting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 ploidy of callus cells of P. wilsonii was stable in subcultures for 3 years. The chromosome number and karyotype formula is 2n= 24= 16m (6sc) +8sm+2B. This result agrees with that form root-tip squash of seedling.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的染色体变异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进程,二倍体细胞频率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细胞频率迅速增加。同时还观察到比率不等的亚单倍体、单倍体,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于是培养物最终变成为只有少量整倍体而多数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的混倍体细胞群体。不同培养基对染色体变异的效应是2,4-D+KT>IAA+KT>NAA+KT。分化频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同时还观察到了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根据试验结果,对继代培养中染色体变异的原因以及与分化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疆紫草毛状根总糖及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新疆紫草固体培养毛状根、液体培养毛状根以及2~3年野生根中的总糖和多糖进行了提取测定.结果表明:毛状根中水溶性总糖含量为25.573%,是野生根总糖含量的3.4倍;固体培养的毛状根多糖含量最高,达4.289%,是液体培养毛状根的3.37倍,是野生根的4倍.稳定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研究结果可靠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研究发现,新疆紫草毛状根中水溶性总糖和多糖的含量高于野生根.  相似文献   

17.
荻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软紫草愈伤组织的初步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张治国  蔡志光  韩献忠  刘骅   《广西植物》1994,14(4):345-348
外植体来源不同的软紫草愈伤组织产生紫草色素的能力各异。60Co-r射线辐照处理后的H2无性系愈伤组织生长量和色素产生均属上乘。改良MS基本培养基添加1毫克/升KT,0.5毫克/升IAA,5%(W/V)蔗糖对愈伤组织培养较为适宜。马铃薯提取液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Arnebia euchroma callus, obtained from the root cell culture of an Iranian native specimen, has gained a doubling time of 63 H after regular subculturing on Linsmaier-Skoog (LS) medium containing sugar (50 g/L),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10(-6) M), and kinetin (10(-5) M) under darkness at 25°C. Despite the observed somaclonal variations, peroxidase production by the A. euchroma calli has been stable over 4 years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conditions. Isoelectric focusing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partially purified A. euchroma peroxidases (AePoxs) are mainly anionic with pI values of about 5.5 and 6.6. AePox reaches its optimal activity at 55°C and pH 7.5. Results of the various kinetic studies suggest that AePox belongs to the type III plant peroxidases with no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3-indoleacetic acid, but seems to play a role in the lignin biosynthesis and H(2) O(2) regulation dur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A. euchroma cells on LS medium. Comparing th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ePox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nd in view of the ease of solid cell culture, the A. euchroma callu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ource of plant peroxidase for some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