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下所需的新鲜材料,观察动物四种基本组织的方法,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药品及仪器,对缺少切片、标本的中学是很有用的。实验动物蟾蜍或蛙、小鼠都可。一般器材显微镜、天秤、载玻片、盖玻片、细口玻璃瓶、解剖器、大头针、青霉素小瓶、软木轮、培养皿(或用药瓶的塑料盖代用)、滤纸、大针、吸管。药品 30—40%氢氧化钠水溶液(以33%最佳),1%硝酸银水溶液,0.9%生理盐水、蒸馏水、紫药水或碘酒(市售)、任格(Ringer)氏液(两栖类生理盐水)。实验方法 1.处死动物:蟾蜍(或蛙)用探针毁脑和脊髓。小鼠用颈椎脱位法。 2.取材和观察上皮组织: 单层扁平细胞及细胞间质的观察取蟾蜍(或蛙、小鼠)肠系膜一块,铺展于带孔的软木轮上,四周用大头针固定。用蒸馏水洗肠系膜2—3次,洗毕,将此软木轮放在培养皿内(或塑料瓶盖),然后在肠系膜上滴入1%硝酸银溶液(液体没过肠系  相似文献   

2.
取蟾蜍1只,双毁髓后在上胸部用粗剪将脊柱剪断,撤下皮肤和内脏。将带有部分脊柱、后肢的标本用任氏液洗净,置于蛙解剖盘上。在神经出脊柱处,用棉线结扎一侧坐骨神经,并于结扎点与脊柱之间将神经剪断。然后轻轻提起结扎线,沿坐骨神经的走行方向,用组织剪将包绕坐骨神经的肌肉一同剪至膝关节,并在此将坐骨神经和肌肉剪断。如果蟾蜍较小,应继续沿膝关节向下用上述方法把胫、腓神经及其周围组织与其他组织分离,至踝关节处剪断。将带有部分肌肉的坐骨神经放在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腊盘上,一手用镊子夹住包绕神经的肌肉,另一只手提起结扎线轻轻一拉,神…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解剖技术和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小熊猫Ailurus fulqens甲状腺的大体解剖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甲状腺可分为左右两侧叶,没有明显的峡部,呈"V"字形或倒"八"字形,位于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腺的实质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滤泡、滤泡旁细胞、滤泡间结缔组织和血管、神经等结构所组成.大滤泡的壁由单层矮立方上皮或单层扁平上皮构成,而小滤泡的壁由单层低柱状上皮构成.滤泡旁细胞并不均匀地分布在腺实质内.在初生小熊猫的甲状腺内没有发现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4.
正单层扁平上皮在机体内分布非常广泛,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制作高质量的单层扁平上皮教学标本,可使学生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并掌握其基本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机体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保证教学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从动物种属、照射方式、硝酸银浓度、浸染时间等方面对单层扁平上皮铺片制作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和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前将蟾蜍放入桶中加水 ,盖上盖子 ,在水中浸泡 0 .5h,使表皮自然脱落。然后用 1个烧杯装一些干净的水 ,用镊子将表皮从桶中夹入烧杯存放备用。学生实验时 ,用镊子从烧杯中取一小块表皮放置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将其展平。待铺片干后 ,用 1%的亚甲基蓝染色 3 min,然后将多余的染液用吸水纸从边缘吸干即可镜检。在光镜下 ,蟾蜍脱落表皮均为单层扁平上皮。而在平铺片上 ,从表面看 ,上皮细胞为多边形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边界清晰 ,细胞核扁圆形 ,位于细胞的中央。上皮组织临时装片制法@程辉$梁山县大路口乡中!山东梁山272607…  相似文献   

6.
单性养殖在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中意义显著。为了了解棘胸蛙性腺分化,并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棘胸蛙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棘胸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始生殖细胞(PGCs);无论原始性腺是分化成为精巢还是卵巢,其中都出现一个带有单层扁平上皮初生性腔,当单层扁平上皮逐渐消失后形成次生性腔。性腔周围的PGCs开始长大2—3倍时,性腺将分化成为卵巢;体细胞渗入性腔中,使腔隙变小直至消失,这种原始性腺分化成为精巢。棘胸蛙蝌蚪孵化后的l7—80 d(Gosner 25—26期)为性腺分化的敏感时期。实验选取同一批次刚孵出蝌蚪(Gosner 24期),分别用不同水温(16±1)℃、(27±1)℃、(31±1)℃3组实验组及自然水温(23±1)℃对照组条件下的培育蝌蚪。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雌、雄性比为26∶24,雄性率接近50%;(16±1)℃实验组的雌、雄比例为33∶17,雄性率仅34%(P0.05);从(27±1)℃实验组起,雄性率提高,(31±1)℃实验组的雄性率达70%(P0.05)。棘胸蛙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决定(TSD)。较高的培育温度可使棘胸蛙蝌蚪性别分化趋向雄性,而较低的培育温度则使蝌蚪雌性化。  相似文献   

7.
东北虎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月份意外死亡的2例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雌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卵巢基质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有腔卵泡及闭锁卵泡。间质腺不发达,在闭锁卵泡上皮样细胞增殖,形成一定量的间质腺细胞。输卵管漏半斗部至峡部黏膜上皮由柱状逐渐转化炎立方,黏膜形成许多皱褶,皱褶以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子宫内膜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6岁个体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2岁个体在子宫角处的子宫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在子宫体外多为单层立方上皮,子宫腺密度从卵巢端到子宫体端呈阶梯下降,阴道黏膜上皮大多为2-3层的复层扁平上皮。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观察了美洲黑石斑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构成。口咽腔较大,具颌齿、腭齿及犁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层绒毛分柱状上皮区及扁平上皮区,扁平上皮区表面为杯状细胞层;食道粘膜下层中有食道腺。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及幽门部组成,胃壁粘膜层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贲门部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肠细长,呈S型,由前、中、后肠构成,粘膜层向肠腔突起形成肠绒毛,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游离面有微绒毛密集排列而成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向后呈递减趋势;肠长/体长约为1.6。胃与小肠相接处有3对指状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学结构与肠相同。  相似文献   

9.
图1.角膜的扫描电镜图像该图为家兔角膜,上半部为复层扁平上皮的游离面,下部为角膜断面。可见复层扁平上皮由5—6层细胞组成(EP),基底面平滑无乳头,固有层(LP)中胶原纤维层的走行方向与上皮表面相平行。×600 图2.晶状体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为大鼠晶状体纤维的表面形象,不少部位可见其断面,完整的晶状体纤维呈长扁平带状,定向平行排列,结构非常规律。×1,800 图3.视网膜的扫描电镜图像图为人视网膜,左  相似文献   

10.
香鱼消化道及肝脏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及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了香鱼消化道及肝脏的组织学结构。香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及肠构成。口咽腔大且狭长,其底壁前部有一对粘膜褶,两颌边缘着生宽扁梳状齿,腭骨及舌骨具齿,犁骨无齿;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盖粘膜构成,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和味蕾。食道、胃及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构成。食道粘膜层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杯状细胞发达。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及幽门部组成,胃壁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有胃腺。肠较短,由前、中、后肠构成,肠壁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游离面具微绒毛;上皮细胞间有杯状细胞。幽门盲囊有350~400条,其组织学结构与肠相同。肝脏单叶,外被浆膜;肝细胞形态不规则,肝小叶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版纳鱼螈消化道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消化道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消化道呈直管状,无盘曲;胃、肠分化明显,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和直肠;黏膜上皮食管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后段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复层柱状上皮;口咽腔黏膜含大量巨型杯状细胞,有单泡状颌间腺;食道中下段有团泡状食道腺;胃体部含大量单管状胃腺;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单泡状肠腺,绒毛发达;口咽腔的黏膜下层不明显,食道和直肠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余均为细密的结缔组织;肌层除口咽腔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其中,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两肌层间有细密的结缔组织连接.  相似文献   

12.
吴志邦  龚林 《四川动物》2005,24(1):97-97
利用肠系膜铺片制作间皮,传统的方法取材于大白鼠或蛙的肠系膜,用硝酸银染色后显示出细胞界线,但由于肠系膜为双层结构,细胞界线出现重影,影响观察。曾有人改用蟾蜍腹膜壁层制作间皮铺片,均由于间皮不典型,并有大量色素细胞沉着,其结果不理想。我们对犬、猫、兔几种动物的肠系膜制作间皮进行比较,发现兔的肠系膜结构为单层,染色出现的细胞界线清晰,无色素沉着的影响,为较理想的制作间皮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多项选择题的组成、命题原则、优点和特点及对试题的定量分析作一介绍。 (一)选择题的组成多项选择题通常由题干和备选答案(可选择答案)两部分组成。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不正确答案叫做干扰答案。如下例所示: [例1]分布在小肠内表面的组织是:(题干)(备选答案) A.单层柱状上皮;(正确答案) B.单层扁平上皮; C.复层扁平上皮; D.纤毛上皮。(干扰答案) 下面逐项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选择西百鹤的食管、素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几部分进行组织学观察,目的为改进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西非冠鹤的消化管粘膜层粘膜上皮由复层扁平上皮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膜均发达,占膜肌在段而异。粘膜下层很薄甚至缺如。肌层为内环外纵,除食管外其它均为将膜。以上消化管的结构特点可能与西非冠鹤的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在动物演化系谱上被列为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Parazoa)。淡水海绵是供研究分化、形态发生及细胞之间通讯的一种极有用的动物。近代,据学者研究,在淡水生境中,淡水海绵更是环境质量的灵敏指示者。随着研究方法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进展,对淡水海绵细胞类型有更深入了解的必要。扁平细胞(Pinacocytes) 扁平细胞是海绵体表(外扁平细胞)和沿流水管道排列(内扁平细胞)的主要细胞,并形成基部的附着面(基扁平细胞)。此类扁平细胞形成单层扁平上皮。淡水海绵扁平上皮和高等动  相似文献   

16.
裸项栉鰕虎鱼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裸项栉缎虎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方法 对裸项栉鰕虎鱼进行解剖,并测量和计算肠道系数、食道长度等数据;制作组织切片,采用光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裸项栉鰕虎鱼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咽部上皮和食道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和黏液腺,食道肌层为横纹肌.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底腺主要位于胃体部的固有层中.肠黏膜向肠腔突起形成许多皱襞,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有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IC)约为0.30.胃和肠的肌层都为平滑肌.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滴,在HE染色标本中因脂滴被溶解而呈大小不等的空泡.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是浆液腺,内分泌部又称胰岛,主要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结论 裸项栉鰕虎鱼的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与其杂食性相适应,本研究可为裸项栉鰕虎鱼的实验动物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好“蛙肠系膜血液微循环”实验1.本实验若在冬季或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实验前把青蛙(或牛蛙、蟾蜍)放在35°左右的温水中浸浴smin左右,提高蛙的新陈代谢,使之血液循环通畅。2.解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蛙的出血。在蛙枕骨大孔的下面有进出心脏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棕色田鼠胃的适应性特征。方法采用大体解剖、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方法,观察棕色田鼠胃部形态学结构特征。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棕色田鼠胃部可明显的分为2个胃室,根据有无腺体分布可分为有腺区和无腺区,第一胃室及第二胃室的大部分区为无腺区,胃的无腺区表面为角质化复层扁平上皮;有腺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第一胃室与第二胃室交界处存在有19~21个特殊的瓣膜结构。结论棕色田鼠胃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出现了两个胃室,胃室之间首次发现有瓣膜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9.
西非冠鹤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择西非冠鹤的食管、素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几部分进行组织学观察 ,目的为改进饲养方法和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西非冠鹤的消化管粘膜层粘膜上皮由复层扁平上皮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膜均发达 ,粘膜肌层因段而异。粘膜下层很薄甚至缺如。肌层为内环外纵 ,除食管外其它均为浆膜。以上消化管的结构特点可能与西非冠鹤的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下面介绍一种在体的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制备的简易方法 ,以供在教学实验中参考。具体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取蛙 1只 ,毁髓后用手术剪将蛙的一侧后肢皮肤环形切开 ,并将该侧后肢皮肤撕去。2 )将蛙腹位固定在蜡盘上 (用大头钉将蛙的四肢固定即可 ) ,用玻璃分针沿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 ,游离出 1段 (2 cm左右 )并穿线。3)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 ,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之间的联系 ,游离出腓肠肌。至此 ,在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完毕。此法的优点 :手术简便易操作 ,不易损伤坐骨神经 ,由于是在体标本 ,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