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廷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19,39(20):7788-779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于2019年9月24、25号在纽约召开,各国政府的高层人员就加速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了全面审议和讨论。目前就全球而言,因为致命冲突、气候危机、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原因,人类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已经偏离了既定轨道。为此,大会通过了一项政治宣言,联合国成员国承诺在未来十年筹措资金,努力在2030年之前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并且不让任何人掉队。同时,多国政府和组织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了126项SDGs加速行动(SDG Acceleration Actions)。我国代表在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目前在脱贫、医疗、教育等方面进展明显,有望提前实现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冯思远  赵文武  华廷  王涵 《生态学报》2021,41(20):7955-7964
“SDGs加速行动”是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全球行动。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后,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提出了214项SDGs加速行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了系列影响,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全球SDGs加速行动的实施成为重要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9)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等政策文件进行信息提取,建立加速行动匹配性指数模型和各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恢复力指数模型,根据匹配性-恢复力分类体系将各国按照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分为9类,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提供支撑。研究发现:(1)现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的实施与区域需求不匹配,且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在COVID-19爆发前已经出现;(2)加速行动的实施受限于现有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基础,区域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其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多边组织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需要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加速行动;(3)下一步实施加速行动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根据分类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关系,分重点推进加速行动的实施,完善可持续发展指标监测体系,分类设立后疫情时代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定期反馈追踪,以在2030年促进17项可持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目标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张军泽  王帅  赵文武  刘焱序  傅伯杰 《生态学报》2019,39(22):8327-8337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并且是整体而不可分割的,但并未说明各项目标之间是如何相关联的,因此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理清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促进政策一致性实现的保障。由于我国目前关于此方面的报道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对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了较全面的了解研究背景,首先简要回顾了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转变过程;随后在综合分析已有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联结途径""相互作用程度""网络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型"以及"执行手段"等五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挑战;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的启示,主要包括:(1)明确我国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促进不同层级政府和管理部门间政策一致性的实现;(2)完善指标监测体系,消除数据缺口;(3)加快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吕永龙  王一超  苑晶晶  贺桂珍 《生态学报》2019,39(10):3401-3415
可持续生态学系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或者说生态学不断将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纳入研究范畴而形成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40年来,我国在可持续生态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二是构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推进实施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不同时空尺度进行了试点示范;四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中,并利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五是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六是系统地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影响,科学评估了气候变化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生态适应对策;七是不断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创建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本文从宏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评述可持续性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可持续生态学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过去40年城镇化发展迅速,从数字指标上看,不仅走过了一条迅速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道路,也走过了一条快速城镇化道路。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重"量"而轻"质",偏重于城镇数量增多和城镇化速度的提升,而对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就业、第三产业发展等城镇化的本质问题关注不够。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明确要求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中国新型城镇化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如何将SDGs的具体要求用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机制,测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状况;通过推进城市绿色创新实践,拓宽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侯焱臻  赵文武  刘焱序 《生态学报》2019,39(18):6943-6949
2019年4月29日至5月4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IPBES)第七届全体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IPBES全球评估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自然衰退"史无前例"和物种灭绝率"加速"的局面,保护和恢复自然需要"变革性改变"。会议于2019年5月6日发布决策者摘要,核心内容包括:(1)自然及其对人类的重要贡献的评估;(2)直接和间接的驱动力分析;(3)全球目标和政策方案;(4)政策工具、选项和最佳实践等内容。IPBES全球评估报告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带来如下启示:(1)系统评估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现状;(2)探讨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变革性方案;(3)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与公众宣传。  相似文献   

7.
尹彩春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21,41(23):9536-9542
2021年2月18日,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与自然和谐共处: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危机的科学蓝图》。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三大环境紧急情况;人与自然关系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加剧环境风险、遏制环境恶化的全球承诺尚未兑现、环境风险威胁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多重挑战;全球亟需开展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框架的系统变革,加快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重点行动,改革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提高粮食、能源和水系统的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性,加强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健康的协同保护,进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该报告结合全球环境评估的最新进展,强调了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仍是未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我国社会-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有如下启示:(1)创新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探寻不同发展路径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社会-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特征与趋势;(2)注重科学研究对决策的支撑以及与国际重大议程的衔接,探索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一九九○年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十一月十三日在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一九九○年工作总结;传达中国微生物学会、省科协会议、文件精神;讨论《微生  相似文献   

9.
刘定震 《兽类学报》2019,(4):430-430
第14届环境丰容国际会议(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于2019年6月22日至28日在日本京都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源于自然,动物福利、保护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会议承办方为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会议主席为国际著名灵长类专家、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松沢哲郎教授。本届会议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参会代表人数达351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14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和辽宁省微生态学事业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与健康和微生态学术领域的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危害人们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由日中环境与健康研究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主办、沈阳医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日国际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辽宁省第七次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委员会议"将于2015年9月22日-24日在沈阳医学院召开。会议将邀请中日环境与健康领域、国内微生态学界专家、学者到会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卫生技  相似文献   

11.
《遗传》2008,30(12)
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08年10月28日在重庆召开,大会以“新世纪遗传学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经过4天紧张的会议,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于2008年11月31日胜利闭幕。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中国召开,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本文尝试在国家自身发展阶段和履约动态的历史背景下,以国家环境外交战略为尺度,分析东道国承办大会的内在动因与收益。案例表明,举办较为成功的几次缔约方大会都体现出了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紧密联系,取得了与本国国内或所在区域的生态环保政策相呼应的历史性成果,从而在推动《公约》进程的同时提振国内生物多样性工作,实现了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中国同样可以借助承办COP15的机会,逐步实现生态环境外交由被动到主动、由内向到外向的转型,与世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实现该目标,会议筹备过程中应注重将其列入国家大外交日程,以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国际社会合作,加强与区域及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协同,充分总结《公约》履约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保护最重要的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摘编自《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始于1956年,当时在广东鼎湖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种类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随后分别在不同的省(区、市)、不同  相似文献   

14.
由联合国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理事会环境协调局主持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热带森林采伐后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专家会议”,于1986年1月28日到2月3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参加国家有: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代表;对热带森林有兴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首先是自然保护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自然保护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行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了落实中央的决定,国家林业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4年4月28日在昆明联合组织召开了"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推动氨基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宽氨基酸的应用领域,交流展示氨基酸行业的开发、生产和应用等核心技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于2012年5月25日-27日在上海召开"全国氨基酸研究开发与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相关研究机构、大学及产业领域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就氨基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生产(提取)工艺技术、检测方法和应用技术等内容开展了交流。其中主要学术报告有: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 《生态学报》2011,31(24):7639-7639
为了引导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际环境科学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国际 环境科学前沿发展,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合作,于2011 年11 月27—30 日在江苏宜兴联合召开“SCOPE-ZHONGYU 环境论坛(2011)暨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冶 国际会议,同时举办了2011 年“SCOPE-ZHONGYU 青年科学家奖冶颁奖典礼、SCOPE 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首次编委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于1989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植物生长物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16个省市的52位植物激素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有:①交流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植物生长物质研究方面的成果;②介绍1988年7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情况;③讨论1991年在北京召开第14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从实现这一目标的全局高度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同时我县在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全县经济会议上明确强调"林业先行",这无疑标志着我国林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生态建设主。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598-1598
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和Elsevier出版集团共同发起并由国际生态学会、美国生态学会、东亚生态学联盟等23个国内外学术机构共同组织的“2007世界生态高峰会”将于2007年5月22-27日与“东亚生态学会联盟第三次国际学术大会”在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行.会议主题为“生态复杂性和可持续性:21世纪生态学的机遇和挑战”.内容覆盖当前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交叉性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议题.会议将针对不同大陆的多元性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机理和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多样化目标的技术手段开展学术交流,对相关科学、政策及实践方面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目的是推动人类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会议将特邀十几位全球知名的科学家做主题报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出席本届大会的代表预计千余人,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我国举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