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十月中旬,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宣布了1982年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名单。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是约翰·文博士、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本特·萨穆埃尔松博士,他们三人因“关于前列腺素和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而共同获奖。约翰·文博士1927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伍斯特郡,现在英国韦尔科姆研究实验室工作,他发现了阿斯匹林等抗炎药物阻止前列腺素形成的作用。苏讷·贝里斯特伦博士1916年出生于瑞典斯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承办的第十五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FAOBMB)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 0月 2 1日至 2 4日在北京举行 .1 99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 Edmond H.Fischer教授 ,1 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洛杉矾加州大学 Paul D.Boyer教授 ,1 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 David Baltimore教授 ,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邹承鲁教授等应邀作了大会报告 .另有二十多位活跃在生命科学前沿的来自亚洲大洋洲的生物化…  相似文献   

3.
任本命 《遗传》2007,29(2):129-130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 Robert Porter)是一位铁路职工的儿子, 于1917年10月8日生于英国兰开夏郡的牛顿·勒·维洛。波特自述他们家对科学没有兴趣, 但他却从小对化学和医学着了迷。他早年就读于阿斯顿·因·麦克菲尔德文法中学, 1939年初在利物浦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 2 0 0 2年 10月 7日宣布 ,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 (Sydney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RobertHorvitz)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JohnSulston) ,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1]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 ,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 ,似乎是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将于2006年5月23~28日在山东青岛市府新大厦举行“第10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8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相关信息请登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页(www.bsc.org.cn)“第10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栏目(正在建设中)查询.会议专题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膜与细胞生物学;3·神经生物学与神经信息学;4·理论生物物理与生物信息学;5·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6·光生物学;7·辐射与环境;8·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9·现代生物物理技术与方法大会邀请报告人(按姓氏拼音排序)刘力(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国松(清华大学);施…  相似文献   

6.
1 .三位美日科学家摘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2 0 0 1年 1 0月 1 0日宣布 ,将 2 0 0 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不对称催化合成的 3位先驱化学家 :美国孟山都生物技术公司 (Monsanto)的威廉·S·诺尔斯(WilliamS .Knowles)博士 ,美国TheScripps研究所 (TSRI)的K·巴里·夏普莱斯 (K .BarrySharpless)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伊良治(RyojiNoyori)教授 ,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新世纪的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虽然是非常基…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02,37(8):57-59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15 0分。考试用时 12 0分钟。第 卷 (选择题 ,共 7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 6小题 ,每题 2分 ,共 5 2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 ,其原因 ·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2 .下列细胞结构中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 ·不出的是A.染色体 B.液泡 C.核糖体 D.叶绿体3.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A.呼吸抑制剂可降…  相似文献   

8.
岳东方 《生命科学》2005,17(6):571-574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联合授予三位科学家: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Yves Chauvin),以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的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这项成果虽纯属有机化学领域,但与生命科学也有密切关系,因为生命过程包括许多有机化学反应,而有机复分解反应不但有助于解释体内的化学反应原理,更可通过这种反应机理,并应用金属催化剂而进行仿生合成,或合成药物、昆虫信息素、农用物质等,…  相似文献   

9.
1968年,罗伯特·霍利、哈尔·柯拉纳和马歇尔·尼伦伯格获得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其中尼伦伯格第一次合成了仅含1~2个核苷酸的简单核酸,利用该核酸生产了相应顺序的蛋白质,从而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序幕。尼伦伯格还与柯拉纳长期合作创用了一系列方法,合成多种核酸,最后解决了遗传密码的必要前提。人们发现,控制遗传特性的因子(称基因)的信息是由细胞核中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物质所携带。科学家们曾推断DNA以某种方式指挥细胞,将氨基酸组装为蛋白质。1953年,美国的詹姆斯·杜威·沃森及英国的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发现了DNA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模拟实验,研究3个氮沉降水平,CK(对照,0 kg·hm-2·a-1)、LN(低氮,30 kg·hm-2·a-1)和HN(高氮,100 kg·hm-2·a-1)处理对亚热带针叶(杉木)和阔叶(罗浮栲、浙江桂)森林土壤中微量元素Ni、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不同的林分来看,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大致呈杉木林>罗浮栲林>浙江桂林,施氮3 d后,浙江桂林和罗浮栲林土壤中3种微量元素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仅发现杉木林土壤中的Ni含量在CK处理与LN及HN处理之间和无凋落物土壤中Cu含量在HN与CK及LN之间的差异显著; 3片林分中土壤表面有无凋落物处理总体对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大。与施氮前相比,3片林分土壤中的Ni、Cu、Zn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浙江桂林在LN处理的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盐度、碱度对浮游生物和水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于 1998年 7~ 8月间在山东省高青县赵店乡大芦湖养殖场选取一口盐碱池塘的池水为实验用水 ,用粗盐和碳酸氢钠调节盐度和碱度 ,以研究盐碱池塘在盐度和碱度升高的情况下其化学、生物因子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盐碱池塘中重碳酸盐碱度的升高会在短时间内降低水体 pH值、钙离子浓度和COD ;但碱度为 6.64± 0 .40mmol·L-1~ 13 .47± 0 .3 1mmol·L-1对浮游生物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盐度为 2 .10± 0 .2 2 g·L-1~11.2 9± 0 .99g·L-1会引起浮游生物生物量的降低 ,并减少浮游生物的种类 ,降低其多样性指数 ,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2.
20 0 4第三届“生命之春”高科与资本论坛于2 0 0 4年5月1 3~1 5日在大连举行。2 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士苏黎士联邦高等理工学校分子生物学教授科特·伍斯里奇院士与国内外1 1位院士和几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生物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生物技术中的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与肽的化学合成及顺序分析国际会议,1980年5月在美国百塞斯达城举行。该会由美国生物化学家刘德勇与 A.N.Schechter 两博士主持。与会者除美籍学者外,还有来自中国、西德、英、日等各国的蛋白质化学专家及有关科学家等共百余人,其中有研究核糖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 Moore与 C.B.Anfinsen 博士;有研究人生长素等脑内激素而知名的李卓浩博士;有最近在日本化学全合成了核糖核酸酶的矢岛治明教授及我国的纽经义和龚岳亭两位专家。会议在主持者致开幕词后,首先由 Moore 博士介绍了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已故的蛋白质化学家 W.H.Stein 教授的生平。Stein 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氨基酸顺序分析方面曾作出过卓越贡献。随后,会议分两个议题进行。第一个议题是蛋白质与肽的化学合成,由匹兹堡大学的 K.H.Hofmann教授主持,共有七个报告。英国牛津大学的 G.T.Young 博士综合介绍了肽化学合成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还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与动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1999年1月~2003年12月对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以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SS、COD、BOD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浓度分别为27·8±6·7、91·0±13·7和23·8±4·6mg·L-1,去除率分别为71·8±8·4%、62·2±10·1%和70·4±9·6%。大肠菌群去除率为99·7%。对NH4+-N和TP去除效果较差,出水浓度分别为11·3±2·6和2·00±0·28mg·L-1,去除率分别为40·6±15·3%和29·6±12·8%。NH4+-N去除效果和季节变化有关,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佳,1~3月效果最差,去除率分别为50·7±12·4%和23·0±11·6%。TP的去除效果季节性变化不如NH4+-N明显。NH4+-N年平均去除率2001~2003年逐年增加。TP年平均去除率在2001和2002年基本相同,2003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1 知识框架体系2 重点、难点导析2 .1 追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普遍性问题1)如何分析生态因素问题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分布等 ,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会发生相应变化或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当有相应反应。分析问题时 ,要注意到环境因素与生物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明确·生 ·态·因 ·素·是 ·什·么。例如 ,菊在日照时间变短的秋季开花 ,若人为使昼夜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变短到达一定值时 ,菊也能在其他季节里开花 ,这说明光照周期变化是影响菊开花生理特性的生态因素。光照周期与植物开花现象的相关性即可作为 ·生·态 ·因 ·素 …  相似文献   

16.
胡伶莉 《生命科学》2002,14(6):383-384
2002年10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宣布,将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悉尼·布雷内、罗伯特·霍维茨和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节”。  相似文献   

17.
SOD与化妆品     
SOD是生物机体内的一种酶,即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EC.1·15·1·1简称SOD)它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氧自由基O_2(H_2O_2+O_2→OH+OH+O_2,此反应称为Haber—Weiss反应)。因为在正常机体内与生物功能有关的氧化作用会大量地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菲尔·默可利(Phil-Mercurio)首次制作出了一张彩色三维人脑图,他使用一个叫Wavefront的绘图包对一个正常人脑的数据进行处理。这些人脑的数据是由圣地亚哥的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罗伯特·利文斯顿收集的,他把经过石蜡包埋并削成薄层的脑组织切片拍摄下来,然后把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 ,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以及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以表彰他们创造性地应用物理化学分析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分析测定的研究。其中芬恩和田中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法” ,维特里希则是开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1 .2 0 0 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RoderickMacKinnon教授和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PeterAgre教授 ,分别表彰他们在细胞膜水通道以及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分享 1千万瑞典克朗 (约合 13 0万美元 )的奖金。今年 47岁RoderickMacKinnon教授曾于 1999年获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 0 0 0年罗森斯蒂尔奖及其2 0 0 1年Gaindner奖。2 .2 0 0 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化学家PaulLauterbur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学家SirPeterMansfield ,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造影 (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