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线指引下,我国从1975年首次成功地从玉米离体培养的花药诱导出单倍体植株以来,许多单位培养玉米花粉植株都已成功,并报道了从离体培养的花药中有成熟胚状体的产生。我们在1976年玉米花药培养的实验中也见到有较多胚状体的产生,并从胚状体形成绿苗有较高的频率。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的实验材料是大田春播的金黄113(墩子黄×W591)及金黄,号(太181×黄204)两个杂交种。诱导培养基为N_6,附加不同配比的激素(表1),蔗糖12%。分化培养基为N_6 K 1ppm BA 1ppm IAA 0.1ppm,蔗糖6%。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北京热电厂除盐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污堵危害,在现场进行了二氧化氯杀菌的中试及生产性试验,并与加氯杀丽的效果作了比较。在投药量为2ppm的二氧化氯和氯的中试中,滤柱运转周期分别为对照的205%和122%;杀菌率分别为95—100%和85—91%。二氧化氯低剂量(1ppm)生产性投加比氯(5—6ppm)提高杀菌率50一90%,并随时间延长杀菌率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在不超过2ppm的高剂量投加下,水中存活菌量比加氯(5—6ppm)时下降90—99%,在低或高剂量投加下,玻片附着菌量下降90—95%。滤料、树脂层中菌量下降80—99%。挂片污垢量下降48一70%。延缓菌膜形成期l倍以上。滤池反冲次数下降35—49%,阴阳树脂交换容量分别提高14—17.0%和8—11.8%。 试验表明=氧化氯杀菌、抑制污堵效果明显优于氯,采用投量1一2ppm药剂能达到有效控制或延缓热电厂微生物污堵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H2S是一种公认的毒性气体,但最近发现其是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功能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BlackstoneE等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将小鼠暴露于80ppm(80mg/m3)的H2S中,五分钟小鼠的氧消耗下降50%,CO2的排出量下降60%,暴露6小时,代谢率下降90%,中心体温下降到比周围环境温度高2℃。在最低体温时,CO2的排出量及氧的消耗仅为正常时的10%,且小鼠的呼吸频率从120次/分降到10次/分。将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的H2S(0ppm~80ppm),H2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中心体温,且代谢率的降低不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在80ppm的H2S条件下暴露6小时后回到正常环境下,…  相似文献   

4.
2010-2011年,开展了田间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双因子组合试验,以揭示土壤水分和气温对东北地区春玉米(Zea mays)出苗速度的影响,建立基于土壤水分和气温的玉米出苗期评估指标和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出苗速度与土壤水分和气温的关系密切,在土壤水分较充足和气温偏高条件下,玉米出苗快,干旱和低温均推迟出苗期;播种出苗期间0~20 cm厚度的土壤湿度为(S)21% ~25%、土壤有效水量为(H)50 ~70 mm、平均气温为(T)18 ~20℃玉米出苗快,播种后10d左右出苗;0~ 20 cm厚度的土壤湿度为18% ~ 21%、土壤有效水量为30 ~50 mm、平均气温为16.5 ~18℃,出苗速度下降,播种后18d左右出苗;0 ~ 20 cm厚度的土壤湿度<18%、土壤有效水量<30 mm、平均气温<16.5℃出苗缓慢,播种后25 d左右出苗,甚至不出苗;玉米播种至出苗间隔日数(D)与S/H和T的关系方程为D=78.017-1.746S-1.642T或D=60.776-0.288H-1.937T.这些上指标和模式可评估和预测出苗期,指导抗旱生产活动和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和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处理,研究冬小麦-夏玉米播前耕作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抽雄期(VT)到抽雄后40 d(VT+40),MN与MR的叶面积显著高于RN;从VT+40到成熟期(R6),MR的叶面积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抽雄后20 d(VT+20)达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RN相比,MR和MN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提高11.4%和9.7%,叶绿素b含量分别提高14.9%和15.9%.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的穗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MR与MN处理VT~VT+40维持较高水平,较RN分别提高11.5%和24.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VT+20时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MR与MN的SOD、CAT和POD活性从VT到VT+40维持较高水平;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RN始终高于MN和MR.与RN相比,MN和MR平均增产24.0%和30.6%;与MN相比,MR平均增产5.2%.MN可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菊花品种黑荷(Dendranthema morifolium),初开时采剪,留10 cm花枝和两片叶子,分别插入盛蒸馏水(对照)和保鲜剂(2%蔗糖 70ppm硝酸钙 33ppm柠檬酸 30ppm硝酸银)的50ml三角瓶中,置于室内散射光下。从瓶插开始每隔4  相似文献   

7.
山杨叶柄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山杨(Populus davidina)。材料类别:选用长20cm左右的山杨萌条,放入清水中水培(温度20℃)。20天开始萌芽,待其萌芽长至1~2cm时,切取腋芽,经70%的酒精浸泡1分钟、0.1%升汞溶液消毒6~8分钟、无菌水冲洗3~4次后,接种在WPM BA1.0ppm(下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急性暴露对大鼠肺部细胞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滤空气暴露)、臭氧暴露组(0.12 ppm、0.5 ppm、1.0 ppm、2.0 ppm、4.0 ppm)共6组,每组6只。以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鼠进行动态染毒4 h后,取肺组织并分离单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利用彗星实验、微核试验和DNA-蛋白质交联实验进行DNA和染色体损伤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8-OHdG含量从臭氧暴露浓度为0.12 ppm起即显著增加,在0.5 ppm时达到最高值。随着臭氧暴露浓度升高,彗星拖尾率逐渐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NA-蛋白质交联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0 ppm时达到最大值;而肺部细胞微核率尽管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臭氧暴露在较低浓度(0.12 ppm)时即可导致大鼠肺部细胞的DNA损伤;而在较高浓度(4 ppm)时却未见显著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9.
经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简称CEV)感染后的指示植物爪哇三七(Cynura aurantiaca),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5ppm,10ppm,50ppm,100ppm,200ppm)、萘(100ppm,300ppm)、5-氟尿嘧啶(0.5mg/L,1mg/L,2mg/L)溶液,其相对感染指数(Relative infectivity index)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变。抽提叶片核酸,经5%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结合凝胶扫描技术确定CEV浓度,辅以点杂交方法定性,观察到施用赤霉素组CEV浓度增高,施用萘组和5-氟尿嘧啶组CEV浓度均降低。用无性繁殖的柑桔苗作材料,CEV感染后分别施用50ppm赤霉素、300ppm萘、1mg/L 5-氟尿嘧啶溶液,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爪哇三七一致的结果。讨论了这三种药物影响CEV复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芝麻(Sesamum indicum)品种宜阳白,于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矮壮素(CCC)和助壮素(Pix),播种前用助壮素进行拌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0.01亩。试验地地势平坦,能排易灌。土壤母质系长江冲积物,属灰潮土类,有机质含量1.50%,全氮量为0.114%,水解氮61.92ppm,速效磷9.1ppm,速效钾46.32ppm,硼0.28ppm。前茬油莱。6月12日人工条播,9月19日成熟并一次性收获,先后脱粒两次,分小区计产,收获前于田间取样考种。各小区田间栽培管理措施除试验要求不同外,其它均  相似文献   

11.
实验证明,溴氰菊酯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各发育期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5ppm浸渍法对卵的校正死亡率为92%;0.05ppm混药法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1%;50ppm混药法对茧蛹的校正死亡率为52%;点滴法对2日龄吸血成蚤的LD_(50):雌虫为1.17×10~(-6)μg/只,雄虫为1.08×10~(-6)μg/只。药膜法:1ppm以上在玻璃表面、10ppm以上在滤纸面,有长达2年的残效期。在土壤表面,2mg/m~2为灭蚤的有效剂量,残效期在5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2.
脂氧合酶(LOX,EC1.13.11.12)是植物组织中唯一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氢过氧化作用的酶,植物衰老时,其活性增高。Leshem等(1982)认为别嘌呤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产生自由基和抑制脂氧合酶活性。以黄瓜(Cucuis sativus)刺春品种的黄化幼苗子叶分别浸入5ppm ABA,5ppm ABA+5ppm α-生育酚和5ppm α-生育酚溶液及水中,24小时后切取子叶,经预冷后加入50m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和1%PVP(w/v),在研钵中研磨,匀浆通过过滤和3000×g 4℃下离心15分钟。根据Peterman等方法,以Clark氧电极测定上清液酶活性。参照Surry方法,以Beckman DU-7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脂质氢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朱树勋  邹丰 《昆虫知识》1993,30(3):166-169
卡死克对菜粉蝶Pieris rapae(L.)幼虫、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ium L.成虫的LD_(50)分别为0.03和10189.1μg/g。用5ppm、2ppm、0.5ppm的卡死克和清水处理菜叶喂饲菜粉蝶5龄幼虫,同时接入蝶蛹金小蜂,寄生率分别为29.4%、27.2%、32.7%和38.9%,天敌成活率分别为2.9%、6.8%、13.7%和35.2%。从施用13ppm卡死克后第三天的菜地采回残存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饲养观察,发现30%以上的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 Kurdjumov不能完成其个体发育而死亡。第15天,田间小菜蛾幼虫下降90%以上,菜绒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okolovskii Kurdjumov寄生率明显上升。表明卡死克对寄生性天敌成虫安全,但对其个体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花粉体外萌发的永久装片制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花粉活力测定中,要做到及时计数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在低温(0~4℃)下保存或用固定液固定,也可照相计数。但依赖低温和固定液保存时间很短,显微照相又费事。我们针对花粉萌发和萌发后的保存做了一定改进,实验步骤如下: 1.在上午10点左右采摘开放而花药未开裂的花朵,带回实验室,用镊子取下开裂的花药,将花粉搕于载玻片上,同时取培养液(15%蔗糖,10ppm硼酸,1%~2%琼脂)滴在载玻片上。此时,花粉均匀且密集于载玻片中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价了六种选矿药剂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它们对斜生栅藻的毒性大小排列顺序是:二号油>Fu>0145>Yx>MPA>S-808,96h-EC_(50)值分别为41.2,50.1,82.0,177.8,198.2和900ppm。六种选矿药剂对藻类毒性最大的是二号油,毒性最小的是S-808。对藻类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0145对藻类的细胞形态有轻度的致畸效应,在其它五种药剂的培养物中,均未发现畸变细胞。在室温下存放10d后MPA,0145和二号油,毒性明显下降,其下降速率的顺序是:MPA>0145>二号油。藻类对S-808具有净化脱色作用,100ppm浓度的S-808溶液经藻类作用32d后,其色度可减少48%,作用62d和93d,色度分别降低54%和58%。0145抑制藻类的光合放氧,经50,100和200ppm浓度的0145处理4h后,与对照相比,藻类的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下降15、34和36%。  相似文献   

16.
玉米苗照光后,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大量积累淀粉和可溶性糖(包括蔗糖),其中淀粉95%以上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阻断光合产物输出时,两类细胞中蔗糖和淀粉积累都显著增加。离体维管束鞘细胞也能合成蔗糖。离体玉米叶内原生质体饲喂NaH~(14)CO_3并照光后,通常90%以上的~(14)C参入到有机酸和氨基酸中,3~10%参入糖和淀粉中。玉米叶肉原生质体具有直接利用CO_2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化学药剂对冷害稻苗的促进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泸科3号种子经浸种催芽后,于25℃,3000lx下水培7d。幼苗于4℃低温下处理36h,以不受冷害的幼苗为对照。冷处理幼苗转入25℃继续培养时,分别用1.0ppm KT,1.Oppm GA_3,1.0%乙醇,100ppm抗坏血酸(各浓度均为系列浓度  相似文献   

18.
杨树单倍体花粉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和三个杂种——小叶杨×黑杨(P.simonii×P.nigra)、哈青杨×钻天杨(P.harbinensis×P.pyramidalis)和加拿大杨×香杨(P.canadensis×P.koreana)的花药在合成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已成功地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其结果概述如下: (1)MS培养基补加2ppm的2,4-D和2ppm的激动素是诱导杨树花药产生愈伤组织的较好培养基,诱导频率为3.8%。 (2)在本试验中发现MS培养基补加1—2ppm的苄基腺嘌呤(BAP)和0.2—0.5 ppm的萘乙酸(NAA),并且把蔗糖浓度降至1.5—2.0%能有效地诱导杨树愈伤组织分化成为绿色小苗,分化频率为69%。 (3)把MS培养基中的大量无机元素减少一半,同时补加0.8 ppm的萘乙酸和0.2ppm的吲(口朶)乙酸最适合无根苗形成根系。在这种培养基中不仅能够诱导发根而且根系发育也特别好。 (4)已将诱导成的杨树单倍体花粉植株移入温室盆栽,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一种以黄化法为基础提高毛白杨快速繁殖效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以黄化法为基础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快速繁殖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它包括1.用低浓度的先锋霉素(cefotaxime 2.5ppm)抑制快速繁殖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和用低浓度 HgCl_2灭菌的方法恢复经长期继代培养后被污染的试管植物;2.用极低浓度的 TDZ(thidiazuron 0.005ppm)替代价格昂贵的玉米素(zeatin,Z),促进毛白杨叶外植体上芽的分化和增殖;3.用黄化的方法促使芽的伸长以增加可被用于生根的嫩枝的数量。用这种方法可在一个100ml 的三角瓶中得到约50个黄化的嫩枝,比在光下培养得到的嫩枝多3—5倍;4.黄化嫩枝直接扦插或经光下转绿后扦插于经灭菌的基质中,生根率均可达到90%以上。这一方法可以节省人力和能耗,提高培养室的利用效率,大幅度地提高快速繁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百色在广西丘陵区与云南高原的交接地带,是右江河流两岸的典型低洼盆地(海拔自110—130米)。这个地区,一年内种早、晚两造玉米(有的也种一造中玉米),早玉米多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至8月下旬种植。玉米螟为害比海拔高的土石山区(海拔500—900米)和高寒山区(海拔1200—1500米)严重,晚玉米重于早玉米,早玉米常年被害株率在20—60%左右,晚玉米在40—95%,损失很大。 右江盆地玉米螟一年发生6个完整世代(个别有7代)。越冬代蛾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一代蛾在5月上旬至下旬,二代蛾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三代蛾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4代蛾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5代蛾在10月上旬至下旬,6代蛾(少数)在11月上旬至中旬。绝大部分以第6代幼虫在玉米、高粱、小米秆内越冬。 群众对王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的为害关系说法不同:有的说提早播种能减轻受害;有的说推迟播种螟害轻。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于1962—1963年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