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精子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精子从睾丸向附睾运行过程当中,精子表面的胞浆逐渐脱落,最终精子成熟。各种原因引起的精子表面胞浆滞留最终形成胞浆小滴。胞浆小滴在多种物种中均有发现,与男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2.
精子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精子从睾丸向附睾运行过程当中,精子表面的胞浆逐渐脱落,最终精子成熟。各种原因引起的精子表面胞浆滞留最终形成胞浆小滴。胞浆小滴在多种物种中均有发现,与男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3.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特异地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成熟睾丸和精子中,为精子的运动和存活提供能量,它是一种自身抗原,其天然抗体不与体细胞LDH同工酶发生交叉反应,用LDH-C4免疫小鼠或免疫等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导致生育率的降低,因此在人类避免和鼠害控制方面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三种蚤生殖系统的细微结构:雄性生殖腺的发育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 (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é)雄性生殖腺的结构,观察了从3龄幼虫至成虫成熟各发育时期雄性生殖腺的内部结构变化。依据睾丸芽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变形、精子束的发育和雄性生殖腺的成熟等,把雄性生殖腺的发育分为五期10个阶段。本文对睾丸的结构、精囊数目与精子束数目的关系、精子束的发育及精子束在睾丸内的运动、雄蚤羽化晚于雌蚤的原因、睾丸塞的发育与雄蚤的成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Blanco和Goldberg首先在青春期后的人睾丸组织和精子中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后来相继证明这种同工酶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成熟睾丸及精子中,以精子中的含量最高,定位于精子中段线粒体基质中的LDH-X占精子总LDH-X活性的41%,可能与精子的代谢有关。LDHX的合成受C基因位点的控制。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6.
羊精子表面的凝集素标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蓖麻凝集素和伴刀豆素A,对绵羊精子表面的凝集素标记特征进行了观察。蓖麻凝集素在睾丸内精子的顶体区有中等强度标记,尾部有弱标记,在附睾内成熟时,顶体区标记逐渐增强,尾部的标记消失,获能后标记强度则明显减弱。伴刀豆素A的标记在睾丸内的精子仅限于顶体区,随着在附睾内成熟,顶体区的标记增强,尾部也出现弱的标记,获能后有部分精子的标记强度有所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羊精子在成熟过程和获能过程表面糖复合物发生明显修饰。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内产生之后,经历了附睾内成熟,雌性生殖道中获能以及超激活运动,最终获得了受精能力。在透明带或其他因素诱导下,发生顶体反应。1精子的成熟与获能精子的成熟与获能,均与精子头部膜的变化有关,精子从附睾头向附睾尾的运动过程中,逐步获得受精能力(Yanagimachi,1994)。附睾内精子成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膜上胆固醇含量增多。2.由于吸附了附睾分泌的大量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生精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产生大量抗原性蛋白,但在睾丸内并不引起免疫反应;另一方面,一些机体系统性免疫反应可以破坏男性生育能力.这些现象的调控机理是男性生殖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能为预防及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男性生育障碍提供新线索.睾丸是精子发生的场所,而附睾是精子成熟的器官,二者均会发生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免疫反应.然而睾丸和附睾中的免疫反应存在很大区别,睾丸具有较强的免疫豁免能力,附睾比睾丸易发生免疫反应,附睾内的精子比睾丸中的生精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损伤.而且离睾丸越远的附睾区域,产生的炎症反应及其对生殖的影响越大.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揭示男性生殖系统特殊的免疫环境.  相似文献   

9.
MSH2 7是一株抗小鼠精子的单克隆抗体 ,此抗体及其纯化的抗原分子在体外受精实验中均可以阻止精卵膜融合 ,因而推测其抗原在精卵膜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里探讨了抗原分子在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MSH2 7识别表位的显露条件 .MSH2 7抗原分子在睾丸中产生 ,定位于精子顶体后区的质膜上 ;但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只在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上表露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必须完成顶体反应并穿过卵子的透明带才能接近卵子质膜并与之融合 .同时还研究了顶体反应和穿透明带作用对MSH2 7表位显露的影响 .在附睾成熟过程中 ,随着精子在附睾中的转运 ,它们发生顶体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加 ;精子抗原表位的显露呈现顶体反应依赖性 ,且两者呈现线性回归关系 .钙离子载体A2 3 187诱发顶体反应后 ,MSH2 7染色阳性的精子远远少于顶体反应的精子 ;但穿过透明带后绝大多数精子 ( 98% )呈现MSH2 7染色阳性 .总之 ,在睾丸后成熟 (附睾成熟、获能、顶体反应 )和精子穿透明带的过程中 ,对整个精子群体来讲 ,单抗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显露和精子最终获得穿入卵子质膜的能力是同步发生的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连续饲喂棉酚达6周的大鼠和小鼠的生精细胞的LDH-X活性。结果表明,棉酚能够明显地抑制大鼠成熟精子的LDH-X活性;而对睾丸LDH-X活性的抑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小鼠中,未发现棉酚对成熟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的LDH-X活性产生具统计学意义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精子发生过程及LDH-X的特殊功能,对棉酚抗生育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小鼠精子表面SBA结合糖复合物的形成与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HRP标记的大豆凝集素(SBA)对睾丸与附睾切片,以及取自附睾和子宫(交配后)内的精子进行了标记,旨在认识精子在发生、成熟和获能过程中表面糖复合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睾丸内,精母细胞和早期精子细胞胞质内有一强阳性颗粒,处于精子形成期的精子细胞呈弱阳性标记。附睾管内的精子团呈强阳性,附睾管上皮则仅在游离缘呈弱阳性。交配后1.5小时自子宫内洗出的精子,其顶体区的标记增至强阳性,但随着在子宫内存留时间的延长,标记强度逐渐减弱或消失。结果表明,1)精子表面的SBA结合糖复合物出现于精子形成期;2)在成熟和获能过程中精子表面的SBA结合糖复合物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棕色田鼠睾丸及附睾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产后1 d、10 d、25 d、45 d、60 d及70 d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发育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精子发生特点.结果 发现,1 d棕色田鼠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10 d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明显;25 d出现精子细胞;45 d有少量精子出现;60 d和70 d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和附睾内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睾丸生精小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随日龄增加,于60 d达到最大;附睾管腔直径和附睾上皮厚度也于60 d达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在生后45 d左右进入青春期,60 d左右达到性成熟,精子的产生及成熟与附睾的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项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胡增高  蒋斌 《四川动物》1995,14(4):154-156
本文对雄家鸽不同生长期血浆性激素和睾丸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童鸽性腺小,性激素含量低,切片没有看到各级生殖细胞,成鸽性腺大,性激素含量高,切片见有各级生殖细胞,成熟精子活跃。老鸽生殖机能减退,性激素含量下降,切片只见各级生殖细胞,管壁薄,管腔大,成熟精子少。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是单糖或聚糖与目标蛋白特定基团之间的共价连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非常复杂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在蛋白质功能、稳定性、亚细胞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精子在睾丸内发生和在附睾内成熟过程中,其膜蛋白发生丰富的糖基化修饰,这对于精子结构和功能的逐步成熟有重要影响.本文就精子膜蛋白质糖基化对精子...  相似文献   

17.
乳酸脱氢酶C(LDHC)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在男性生精细胞中发现的睾丸特异同功酶。LDHC最早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在人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被发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DHC最早出现在早期的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其数量随着减数分裂逐渐增加。成熟精子中LDHC主要定位在精子尾部的主段区域。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家族的同功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无所不在,他们受到发育的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的特异性,且功能多样。本文就LDHC的发展史及他们在帮助精子完成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宁  李建远 《生物磁学》2011,(20):3975-3977
乳酸脱氢酶C(u)Hc)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在男性生精细胞中发现的睾丸特异同功酶。LDHC最早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在人精子及睾丸生精细胞中被发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DHC最早出现在早期的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其数量随着减数分裂逐渐增加。成熟精子中LDHC主要定位在精子尾部的主段区域。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家族的同功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无所不在,他们受到发育的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的特异性,且功能多样。本文就LDHC的发展史及他们在帮助精子完成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5只性成熟成年雄性比格犬被施行附睾尾逆向注射10%精氨酸锌0.5毫升。一般饲料饲养两月后处死作病理检查,发现精子在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生成及在附睾管内的成熟均受到影响,附睾尾管腔内精子降到了极少程度且多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发现睾丸间质及附睾管上皮间隙内,附睾间质中均有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其它主要生命器官均未发现异常。结果表明,精氨酸锌附睾尾注射的绝育作用是肯定的,其伴随出现的抗精子抗体及免疫复合物仅对睾丸、附睾及生育功能产生影响,对机体主要生命器官并无损害。  相似文献   

20.
精子形态在精子竞争和精子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内受精有尾两栖类雌性和雄性均具有复杂的泄殖腔腺体,都可能对精子形态进行进一步包装和修饰,但这些过程对精子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为研究对象,系统观察了破碎睾丸、雄性自然排精和冲洗雌性泄殖腔3种方法所收集精子的形态变化;同时,分别利用了t检验、t’检验或U检验,探究了其定量变化。结果显示:取自精子囊和雌性泄殖腔的精子可观察到明显的颈部,而破碎睾丸取样的精子仅观察到胞质小团结构,无明显颈部结构,故推测睾丸中精子尚未成熟;精子在由睾丸到排出体外过程中顶体显著缩短,尾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U检验或t检验,P < 0.05),而精子在由精子囊到进入雌性体内的过程中未发生形态或量度上的显著变化(U检验或t检验,P > 0.05),仅表现为顶体的进一步缩短(t检验,P < 0.05)。本研究提示,精子由睾丸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因其经历的修饰过程而展现出形态和量度上的差异,为精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子保存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