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 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2号标本是黔北角蟾(B. qianbeiensis)。目前,已知黔北角蟾分布于贵州省桐梓县黄连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在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确定为四川省两栖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2019年8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徐家坝一溶洞中发现齿蟾雄性成体1只,并采集到12只蝌蚪标本。雄性成体标本形态特征与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模式产地标本相符:即鼓膜明显,有鼓环,雄性第一、二指上婚刺粗大,内外掌突长椭圆形,极显著,排成倒“八”形;体侧有10余个极显著的橘红色或浅黄圆疣;腋腺及股后腺大而圆,橘红色。蝌蚪体形肥大,紫色或无色透明,第一行短唇齿的下方,又有一行短唇齿位于左、右第一和二行唇齿之间,两口角处副突多,且有小齿。故鉴定为红点齿蟾,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威胁全球两栖类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栖息地保护在两栖动物保育中具有高的优先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横断山区特有珍稀有尾类物种。结合大凉螈33个分布位点和9个环境变量数据,本文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了大凉螈当前潜在适宜分布区,再根据现有自然保护地(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分布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同时,借助比例体重指数法(SMI)衡量了7个种群共218个个体的身体状况,比较了保护区内外种群间的差异,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识别了保护区内植被变化,据此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影响大凉螈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NDVI(贡献值34.33%)、最干月份降水量(贡献值26.81%)和海拔(贡献值20.92%);(2)大凉螈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小相岭和凉山山系,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5.38%,现有自然保护地覆盖了大凉螈23.62%的适宜生境,仍有3760.91km2的保护空缺;(3)栗子坪保护区内雄性个体肥满度指数显著大于保护区外个体(t-tes...  相似文献   
4.
精子形态在精子竞争和精子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内受精有尾两栖类雌性和雄性均具有复杂的泄殖腔腺体,都可能对精子形态进行进一步包装和修饰,但这些过程对精子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为研究对象,系统观察了破碎睾丸、雄性自然排精和冲洗雌性泄殖腔3种方法所收集精子的形态变化;同时,分别利用了t检验、t’检验或U检验,探究了其定量变化。结果显示:取自精子囊和雌性泄殖腔的精子可观察到明显的颈部,而破碎睾丸取样的精子仅观察到胞质小团结构,无明显颈部结构,故推测睾丸中精子尚未成熟;精子在由睾丸到排出体外过程中顶体显著缩短,尾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U检验或t检验,P < 0.05),而精子在由精子囊到进入雌性体内的过程中未发生形态或量度上的显著变化(U检验或t检验,P > 0.05),仅表现为顶体的进一步缩短(t检验,P < 0.05)。本研究提示,精子由睾丸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因其经历的修饰过程而展现出形态和量度上的差异,为精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子保存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