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兰(Cananga odorata Hook.f.et Thom.)为热带原产的著名木本芳香植物,高达15-20米,花极芳香,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紧缺香料。在原产地,采用实生苗栽植,一般2-3年始花,4年后进入盛花期,单株亩产花5-10公斤,成龄株最高可达50-60公斤。引入厦门地区以后,植株始花年限比原产地推迟5年以上,单株产花量也比原产地少且差异大,加之实生树植株高大,10年生株高达10米以上,厦门天马54龄株高达15米以上,且依兰树材质松脆,90%的花朵着生于植株中上部外围的枝条上,采花作业不便,还会把不成熟的花朵一起采下,导致精油得率下降,香气变劣。  相似文献   

2.
近2-3年来,我们对我省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生产性能进行调查,全省现有鳄梨树200多株。有些母树生产性能好,高产、稳产、优质;有些母树虽然高产优质,但有隔年结果习性;而有些母树只开花不结果。以上这些母树都是实生繁殖的,经过20多年的驯化,多数母树不但产量不稳定,而且品质差。为了加快繁殖高产、稳产、优质的优良品种种苗,提早结果,增加水果品种供应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此,我们于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先后在三个优良单株上取接穗,在不同时间进行八次嫩苗劈接试验,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舜皇山的香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新宁舜皇山森林公园桫椤江景区的山谷里,沿溪3公里,成片分布着上千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这是罕见的香果树群落。海拔1100米以下,因人类活动频繁,古木大树已不存在,依稀可见大树桩。但高5—10米的幼树随处可见;海拔1200米以上山谷,尚存有高20余米,胸径粗60厘米以上的原生型大树。这里的香果树与缺萼枫香、伯乐树、灯台树、海通、云山青刚、水青冈、长叶石栎、峨眉含笑、五角枫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古老孑遗植物,属茜草科,别名神木、丁木、野茄瓜树。《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将其列为稀有种,而林业部则将  相似文献   

4.
郭连金  李梅  林盛  谢鹏 《广西植物》2016,36(9):1093-1100
该研究采用固定样地观测研究了不同龄级香果树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性,分析了物候指数与生殖构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果树单花花期一般为5~9 d,平均为6.79 d,随着树龄增大,其单花花期呈幂函数增长趋势;不同树龄香果树的始花期不同,但终花期基本一致;随着树龄的增大,始花期逐渐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20~50 a树龄的香果树始花期约为8月9日,花期持续时间最短,仅为36 d。110~140 a树龄的香果树始花期约为7月15日,花期持续时间为61 d;对于单株母树来讲,香果树的花枝数,花朵总数以及果实总数随着树龄的增大均显著增加;单花枝产花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单花枝产果实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果树花枝和单花枝产花量在树冠方位上的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南>东/西>北、上>中>下,但单花枝果实数量则表现出不同规律,即东>南>西>北、中>下>上。香果树具有花多果少现象,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构件数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花期持续时间与花枝数、花数和果实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始花期与生殖构件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物候指数与香果树树龄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吕文  刘文哲 《植物学通报》2010,45(6):713-722
从开花动态、传粉昆虫、花的形态结构、繁育系统、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瘿椒树是典型的雄全异株植物,两性花中含有功能性花粉,且自交亲和,但雄花花粉活力和萌发力是两性花的10倍以上。雄株和两性植株具有相同开花物候期,花期均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单花期为4-5天,雄花和两性花的5枚花药开裂的不同步性明显延长了散粉时间。两性花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性较长。具有适应风媒和虫媒传粉的花部特征。传粉昆虫主要为蜜蜂科(Apidae)和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访花高峰期为8:30-10:30。维持瘿椒树雄全异株的可能机制是:雄株总体上增加了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两性花的雄蕊为该物种提供了繁殖保障,同时为传粉者提供了报酬。  相似文献   

6.
雄全异株植物瘿椒树(省沽油科)的传粉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文  刘文哲 《植物学报》2010,45(6):713-722
从开花动态、传粉昆虫、花的形态结构、繁育系统、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瘿椒树是典型的雄全异株植物,两性花中含有功能性花粉,且自交亲和,但雄花花粉活力和萌发力是两性花的10倍以上。雄株和两性植株具有相同开花物候期,花期均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单花期为4-5天,雄花和两性花的5枚花药开裂的不同步性明显延长了散粉时间。两性花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性较长。具有适应风媒和虫媒传粉的花部特征。传粉昆虫主要为蜜蜂科(Apidae)和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访花高峰期为8:30-10:30。维持瘿椒树雄全异株的可能机制是:雄株总体上增加了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两性花的雄蕊为该物种提供了繁殖保障,同时为传粉者提供了报酬。  相似文献   

7.
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并参考有关实验动物饲料标准为树鼩设计和加工生产一种实验饲育饲料。结果表明该饲料能满足树鼩的健康生长、饲养繁殖和实验树鼩的营养需求。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均符合地方标准,生产和饲喂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繁殖性状的研究可为揭示植物入侵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研究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繁殖性状的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养分添加是否更能促进入侵植物的繁殖能力, 我们设置了低、高两个养分水平, 通过同质园实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养分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3种菊科一年生入侵种和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 3种本地种繁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养分添加提高了6种菊科植物的开花株高、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粒种子重量、总花序数、每花序种子数、总种子数量、总种子重量, 并使开花时间提前、花期延长。养分添加对入侵种的开花株高和单粒种子重量的提高幅度要比本地种更显著。相对于部分本地植物(夜香牛、墨旱莲), 养分添加更能促进部分入侵植物(假臭草、胜红蓟)的繁殖能力。三叶鬼针草和一点红的总种子数量和总种子重量在两种土壤养分水平下均较小。本地种墨旱莲的总种子数量和总种子重量在低养分条件下高于3个入侵种。这些结果表明, 高土壤养分仅能促进部分入侵植物相对于部分本地植物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évl.)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尖峰岭林区,只有35%的被调查沟谷生境存有海南重楼个体,大多数生境个体不足3株,平均种群密度仅为3.2 株*km-2,小群聚株间距大(3~30 m),种群联系程度低,呈孤立的分散状态.81%的调查个体株高低于100 cm,而低于80 cm的个体占75%以上; 87.5%的个体未开花; 平均根茎长10.5 cm, 变幅在 4~20 cm 之间. 植株小叶片数为 3~9, 只有 34.3% 的植株的小叶片数在 7 片或 7 片以上. 个体年龄 3~14 a,缺失3 a以下的幼年个体和10~11 a的个体,种群年龄结构呈缺失的不正常的"菱"型.综合分析表明,该种的生境退化严重,种群数量小,有性繁殖能力极弱,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濒于灭绝.  相似文献   

10.
油茶开花时喷施2ppm GA_3或 2,4-D液,可以提高结果率,尤以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喷施树冠的效果最好;阳坡比阴坡高两倍,喷施树冠比喷施树下部高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选取66个调查点进行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研究:对443基株共1302分株进行了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研究了原产地的气候、植被和其他环境因素与杏黄兜兰之间的关系以及杏黄兜兰迁地栽培和繁殖的无性后代重返原生长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落砂坡山的杏黄兜兰在石灰岩上的次生灌木丛或草丛内生长良好;它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目的就是实现有性繁殖和延长基株的寿命;无性繁殖有二种形式:产生分蘖或根茎;灌木丛或草丛的落叶为杏黄兜兰生长提供腐殖质,杏黄兜兰根茎繁殖是它对落叶等覆盖的一种适应;分株的开花率为7.39%±1.02%,开花分株的结果率为32.23%±12.08%;杏黄兜兰具有入侵适度破坏和正处于恢复初期的森林环境的能力,而在茂密连片的大树森林内不能生长。杏黄兜兰在深圳人工疏林下生长良好并繁殖许多无性的克隆分株,将繁殖的克隆分株重返原产地能正常开花和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可以进行迁地保护以保存种质资源和迁地繁殖的植株回归原产地。基于杏黄兜兰濒危机制的分析,认为,杏黄兜兰生存所面临的威胁是生长空间被完全剥夺和人为灭绝性采集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花卉茎尖培养脱毒与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卉的病毒病是花卉栽培和球茎生产中的大问题 ,由于采用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 ,都有可能感染 1种或数种病毒 ( Virus)或类病毒 ( Viroids)。长期无性繁殖 ,使病毒积累 ,危害加重 ,使切花质量变劣 ,产花量降低 ,花色不纯 ,生长势削弱 ,如兰花、菊花、香石竹和唐菖蒲等 ,都有去除病毒的问题。病毒脱除技术 ,通常采用热处理和茎尖培养来实现。有些病毒经热处理 ,即植株种植在35~ 38℃条件下 2个月可达到使病毒失活的去毒效果。有些病毒用热处理难以奏效 ,须通过茎尖培养实现。1 茎尖培养的原理开创这一繁殖方法的是法国人 Morel。他在 196…  相似文献   

13.
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耐寒、开花早、花量大,极富观赏性,但尚未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样地法,详细调查了崂山、牙山等5个山区的野生迎红杜鹃资源,对迎红杜鹃的分布范围、群体大小、生长环境、开花习性、花期花色、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细致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迎红杜鹃在胶东半岛有广泛分布,多位于海拔100~1100 m之间区域,主要为大面积群体分布;生长环境多样,阳坡、阴坡、山顶、溪谷、岩缝均可生长,以阴坡为主;其伴生植物种类较多,群落结构稳定;迎红杜鹃开花早,开花量大,花色均为红紫色系,同一色系中变化较大;不同山区的群体株高、冠幅、花量存在较大差异,而花径差异较小;不同山区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上述结果明确了胶东半岛地区野生迎红杜鹃的种质资源分布和生长环境特点,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我厂从南京中山植物园引进9个大花萱草优良品种,在当地开花很好,为加快繁殖,除加强管理分株育苗外,我们还采取优株人工授粉的方法,用种子育苗。大花多倍体园艺品种,开花期长,花朵大,但结实率低。经过辅助授粉,结实率高的达到20—25%。  相似文献   

15.
杭州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种群密度制约实验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我国特有、分布区极狭窄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杭州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种群的密度制约规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种群的死亡率与密度密切相关。种群的最适密度为200~1000株/m2左右。不同密度种群的平均株高、开花数等性状随时间的动态关系均符合“logistic”模型。高密度种群中60%左右的个体能完成生活史;低密度种群中80%以上的个体能完成生活史。种群密度较高制约杭州石荠苎的植株形态和繁殖投资。  相似文献   

16.
香荚兰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攀援性兰科植物。原产墨西哥,现广泛栽植在热带多雨地区。它的果实(荚)发酵后,是一种天然食品香料(主香成份是香草醛)的来源。 香荚兰可以用种子繁殖,但从出芽到结实约需7—9年。因此,通常用扦插法繁殖。用长为30—50厘米的插条扦插,3—4年后即可开花结实。因所用的插条较长,国  相似文献   

17.
在芬兰Kemira Oy的Y.Holm及其同事和赫尔辛基大学对挥发油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了二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受试的挥发油分别由微繁殖和无性繁殖薄荷株产生。他们报道,在第一年中,微繁殖株含有的薄荷醇和薄荷呋喃量高于无性繁殖株,然而,在第二年,上述两种植株的挥发油含量约为相同。意大利全国学术研究委员会的P.Rosati和波洛尼亚大学的D.Gaggioli对腋芽繁殖的欧洲樱桃和苹果品种的果园特性与标准繁殖树的果园特性进行了五年的试验比较。发现微繁殖的欧洲樱桃树的产率较低。组织培养树产生的果实为标准繁殖树的一半。产率降低是  相似文献   

18.
芦苇、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繁殖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海滨植物——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淡水、中盐度(15‰)和高盐度(30‰)环境下生长和有性繁殖特征及其年际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索海滨植物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2年中各盐度处理下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芦苇,芦苇和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分蘖数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芦苇第1年没有开花;第2年,只有淡水和中盐度处理下的芦苇开花。各盐分梯度下,第1年互花米草的开花株数没有显著差异,但花序重量在高盐度条件下显著下降;第2年高盐胁迫仍然抑制了互花米草的繁殖。第1年各处理下的芦苇株高均低于互花米草,但第2年淡水和中盐环境中的芦苇株高高于互花米草。除了高盐处理下的芦苇,第2年这2种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开花株数、花序重量显著高于第1年。与芦苇相比,互花米草表现出较高的生长能力和耐盐能力;2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能力随着定居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高盐胁迫抑制了芦苇第2年的增长;芦苇第2年在淡水和中盐度条件下表现出株高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S.B.Rajbhandary将离体培养产生的多芽直接转移到温室中的来灭菌沙床,上面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利用这个沙床生根技术生产了25种以上的植株,包括森林树种.用这种方法再生的1万多株树正在接受田间试验,Rajbhandary相信这项技术能大大降低组织培养植株的生产成本,因为有报道说离体生根占微繁殖生产成本的30~70%.他十分信  相似文献   

20.
花开串串分外黄,树上谁家挂腊肠? 又是一年光景好,人间处处飘花香. 这是我朋友写的一首小诗,说的是一种叫腊肠树的植物,前两句分别描写了腊肠树开花和挂果的情景,后两句点明了开花的季节.每年5月,来西双版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可以在路边、庭院和公园里看到一株株开黄花的小乔木,十余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