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姜胜文 《蛇志》2000,12(3):55-56
近年来 ,我们采用氯丙嗪加阿托品治疗肺咯血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3年 4月至 1 999年 4月门诊及住院肺咯血病人 7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4~65岁 ,平均 34.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1例 ,70 0 ml 1 2例 ,1 0 0 0 ml 5例 ;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 9例 ,肺结核 2 0例 ,肺炎 6例 ,肺癌 3例 ;病程 5年以下 2 8例 ,5年以上 1 0例。对照组 36例 ,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 2 5~ 67岁 ,平均 35岁 ;每日咯血量 1 0 0~ 30 0 ml2 0例 ,70 0 ml 1 2例 ,1 0 …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康复成功率。方法:对4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早期症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大咯血患者中,无1例发生窒息。结论:通过对40例咯血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康复成功率。方法:对4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早期症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大咯血患者中,无1例发生窒息。结论:通过对40例咯血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咯血是指喉部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的出血经口咳出的一种临床症状[1],大咯血现如今国内外均未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多数学者对患者一次咯血量100ml亦或在24小时内咯血的总量500ml[2]的表现定义为大咯血较为赞同。咯血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濒死感。这类疾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该疾病的患者均为潜在的危险窒息情况,一旦发生窒息,其死亡率约为12-50%不等[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行PVA颗粒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34例采用PVA颗粒栓塞的大咯血病人的术后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血情况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为一次性栓塞成功,术后随访时间长迭36个月,随访率达100%.除一例肺癌病人因咯血死亡外,未发现复发性咯血.术后病人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短期内对证治疗可以缓解.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1996—3至2005—12期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合作,对66例内科方法未能止血的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止血。观察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患者在1250数字减影机下,经股动脉插入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3—5FCobra导管。找到支气管动脉,造影后确定出血部位,在明确无栓塞禁忌症后,以明胶海绵粉末或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观察止血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总体止血率95.3%(61/64),半年内9例复发咯血,但咯血量明显减小,复发率14.1%(9/64)。仅1例栓塞后未止血。2例动静脉瘘患者不能实行栓塞。15例出现发热,占23.4%(15/64),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气短,吸氧后缓解。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救治难治性大咯血十分有效、可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生理卫生》第163页谈到:“如果病变侵蚀到肺部血管时,病人咯血……”。咯血和呕血有何区别? 答“咯血”和“呕血”所说的血虽然都是从嘴里吐出来,实际上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途径,由两类不同的病因造成的。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和肺的血管破裂出血,由口腔咯出。咯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谭献琼  覃琼芬  吴登强 《蛇志》2007,19(4):323-324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常有低热、乏力等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1]。长期以来,我科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维持静滴治疗肺结核咯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肺结核咯血患者82例,男7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50岁以下60例,50~82岁22例。1·2治疗方法卧床休息、止咳、抗结核药,用止血芳酸、氨基酸、立止血等药,必要时用小剂量镇静剂,双管输液。用垂体后叶素24~36 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72 h,顽固性咯血病人可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栓塞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使用丙烯酸微球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找到并成功栓塞42支出血的支气管动脉,28支采用单独丙烯酸微球栓塞治疗,14支行丙烯酸微球与明胶海绵条联合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再次咯血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栓塞剂是确保栓塞治疗成功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主诉:咳嗽、咯痰、间断咯血3年.现病史:3年前(2001年6月)患者出现咳嗽、咯黄白色痰、间断咯血,伴发热,偶尔咯出黄绿色块状物,经抗生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无效.既往病史:8年前曾患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2年,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12.
唐恭华 《蛇志》1997,9(4):74-74
氯丙嗪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量咯血18例疗效观察唐恭华(四川省内江市胜利医院内江641000)我院1994~1995年对18例中量咯血患者联用氯丙嗪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均为中量咯血住院患者,咯血量200~60...  相似文献   

13.
罗勤奕  袁树淦 《蛇志》2002,14(2):29-30
咯血为肺癌常见的合并症。 1 996年 3月至2 0 0 1年 3月我们治疗了肺癌性出血 66例 ,应用奥妥能和止血敏作治疗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 CT、胸片和组织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简称为肺癌 ) ,血小板计数值 (1 0~ 3 0 )× 1 0 9/ L,出凝血时间正常 ,出血情况以痰中带血及少量咯血 (<1 0 0 ml/ 2 4h)为主 ,共 66例 ,其中男 46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3 2岁 ,最大 80岁 ,平均 5 7.6岁。随机分为二组即奥妥能治疗组 3 4例和止血敏对照组 3 2例。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痰中带血者 ,给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62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肺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并成为传染病中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临床上如何抢救护理结核大咯血病人十分重要。大咯血是肺结核病的急危病症,若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窒息或失血性休克死亡。一次咯血量〉200mL或24h咯血量〉500mL为大咯血。现就将我科1998年8月-2005年9月,共收治50例大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预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分为总有效组(n=40)和无效组(n=10),随访1年,根据预后的复发情况分为预后好组(n=38)和预后差组(n=12),分别比较总有效组和无效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总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总有效组高于无效组(P0.05)。手术后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预后好组高于预后差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806。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及预后比较好的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高,并且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患儿36例,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300-700μm聚乙烯醇(PVA)微栓颗粒或微球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评价疗效,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显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直接征象的诊出率为55.5%(20/36),16例为假阴性(44.4%),未发现假阳性病例;36例患者栓塞术后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复发率13.9%(5/36),复发时间出现于术后2-6个月,表现为再次咯血,但咯血量较初次封堵前减少,均行二次栓塞术。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所致咯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患者术前应仔细进行MSCTA检查,行全面DSA下血管造影,根据患者病变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永久栓塞剂,运用恰当的栓塞技术。  相似文献   

18.
陈南桂 《蛇志》2011,23(2):141-142
目的 观察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中量以上咯血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肺结核中量以上咯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氨甲苯酸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用药7~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中量以上咯血,具有止血起效快、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失血量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方式、随访资料,以期通过本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为制定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及呼吸内科2006年到2011年间确诊的50例肺曲霉菌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分为27例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23例肺曲霉球(PA),并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和肺曲霉球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好发于陈旧性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上,CNPA和PA均可出现空气新月征,均好发于两肺上叶,但前者有胸膜增厚,空洞周围浸润阴影、厚壁空洞和洞壁不规则等特征.病理学上,CNPA和PA都可见锐角分支、有隔膜的曲霉菌丝,但前者有组织出血、坏死、微脓肿和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等特征.单因素分析后证实大咯血,体重减轻,是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多因素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证实年轻,无大咯血是生存预后有利因素.结论 组织病理学是鉴别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肺曲菌球(PA)金标准.空气新月征,是二者特征性CT表现,大咯血是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完整的PA患者生存预后优于CNPA患者,提示对于CNPA患者术后需常规预防抗曲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成人型食管与支气管瘘是胚胎前期原始前肠发育异常的结果。由于瘘的存在,往往导致食物吞下时,食物向支气管分流,而引起呛咳,咯出混有食物碎屑的痰液,也由于食物不断的坠积于肺内,引起肺内反复感染,不能根治,经常咳嗽,咯脓性痰,偶尔咯血。以上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典型者诊断不难,不典型者诊断困难。但由于临床发病率低,认识不足,常常误诊误治。如能从治疗和护理的角度加以重视,定会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