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一晦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完全恢复患者例数、完全恢复时间、小腿最大周长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AOFAS评分为(98.6±9.7)分,痊愈率96.00%,痊愈时间(20.2±3.2)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79+0.68)cm,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而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1.4±11.5)分,痊愈率92.00%,痊愈时间(22.4±3.8)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91~0.76)cm;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x2=-0.355,P=0.552;侧小腿最大周长差:t=O.588,P=0.559);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OFAS评分明显升高,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t=2.393,P=0.021;恢复时间:t=2.150,P=0.037;并发症发生率:xⅫ.153,P=0.042)。结论: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切口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手术术后恢童时间曼短.并发症更少.临床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2.
孙勇  池一凡  侯文明  牛兆倬  孙忠东  孙龙 《生物磁学》2011,(13):2502-2503,2524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A型夹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外科治疗12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A型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代替Bentall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69~103min,平均(78.7±28.6)min,体外循环时间79~122min,平均(98.3±23.8)min。术后早期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率8.3%。术后随访时间2~37个月,平均(18.2±8.6)个月,其中1例术后24月发生急性腹主动脉夹层,予以实施腔内支架隔绝术成功以治愈出院。术后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分别为45~58mm,平均(50.2±5.6)mnq和53~69mm,平均(61.3±4.6)mm(P〈0.01)。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一经确诊则需急诊手术,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而且应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特殊鹿角型或多发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7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术方式治疗的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孤立肾9例、马蹄肾7例、海绵肾和多囊肾7例、儿童患者14例。成人结石直径(3.2±0.3)cm,儿童结石直径(2.2±0.2)cm。37例患者均一期单通道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单次手术成功率100%,结石清除率91.2%(34/37),平均手术时间(94±21.6)min,平均出血量(62±12.3)mL,术后1月复查B超提示肾脏积水减轻,肾脏功能血肌酐较术前降低,术后一月复查KUB提示3例肾脏下盏少量残留结石,4例患者出现术后低热症状。结论:采用PCNL治疗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的安全性好、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6g,以温开水100mL调匀后经胃管鼻饲,每日2次,共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比较和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哆音消失的时间、炎症消散的时间和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3.52±1.81、10.32±3.25、10.73±3.26天,较对照组(分别为10.86±3.43、13.51±2.66、14.73±3.11)均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定位臂丛神经分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1%的利多卡因+0.375%耐乐品20mL。记录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评价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差、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5.01±1.40)min,明显长于B组(2.83+O.87)min(P〈0.01)。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48±1.36)min,明显短于B组(7.0±2.06)min(P〈0.01);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4.88+±1.18)min,明显短于B组(7.0±1.67)min(P〈0.01)。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11.73±3.62)短于B组(13.33±3.02)min(P=0.033)。A组运动阻滞完善时间(11.18±2.73)短于B组(12.41±2.48)min(P=0.038);麻醉效果优等率A组为87.5%,B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0.032;优良率A组为97.5%,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0,P=0.166;A组、B组均未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A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B组阻滞操作时间长,但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选择36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根据病变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有无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3例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死亡率为8.3%,平均手术时间156.7±56.7min,平均阻断时间98.5±32.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1.756.1±20.7min,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6.2±3.8d,术后平均总计住院时间25.4±7.3d;术后6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死亡,其余30例患者恢复满意,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外科治疗,术前快速准确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术后采取措施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43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B组42例(采用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C组42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面罩通气),均采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术中反应、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总用量:A组为(335.2±56.4)mg,B组为(466.5±64.8)mg,C组为(334.8±59.7)mg,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3,P〈0.05;Ramsay评分:A组6分的例数为37例(86.0%),B组为30(71.4%),C组为34(81.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例(11.6%),B组为15例(35.7%),C组为7例(1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6,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胆囊胆总管取石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3.7±17.O)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7±10.6)min,t=4.37,P=O.049〈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1.7±27.3)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2.7±17.O)mL,t=-6.10,P=0.026〈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7.%明显小于对照组20.0%,x2=-7.05,P=0.008〈0.05;观察组的结石复发率3.6%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0%,x2=-7.76,P=0.005〈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良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张庆兵  杨宁  张雪刚  沈燕  赵雅萍 《生物磁学》2011,(23):4504-450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例(含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9例在1-2a内怀孕,无腹壁粘连及子宫破裂后遗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方法和疗效,并结合治疗体会,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67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腹膜后途径29例,经腹腔途径20例,单孔腹腔镜技术18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复查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8~120min,平均时间(70.3±9)min;术中出血量10~125 ml,平均(47.3±15.7)ml;均未出现肾蒂及肾盂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6天(平均3.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3~7 d,平均(4.2±0.6)d。术后1月复查,腰酸、腰痛、镜下血尿以及肾积水、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1~47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暴露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术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仔细辨认肾静脉壁与囊肿,操作轻柔,填入肾门脂肪可有效防止囊肿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与胆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50例,65例为开放手术组,55例为内镜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开放手术组和内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92%和98.18%;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8士14.6和51.32±22.76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7.25±48.67和28.23±18.96 m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23%和3.63%;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0.54±10.69和8.83±6.41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2312.04±4563.42和10518.42±5368.62元;两组间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患者血清中胰岛素、LH和F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PCOS肥胖型患者随机分成44例对照组(克罗米芬)和40例观察组(二甲双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分别于服药前(0分钟)和服后60、120分钟经前臂静脉采血,测血糖浓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分别为(4.57±0.25)mmol/L、(8.38±7.05)mmol/L(7.21±0.12)mmol/L。治疗后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前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OGTT分别为(4.11±0.31)mmol/L、(8.23±6.57)mmol/L及(7.25±0.13)mmol/L,治疗后0min、60min及120min的血糖0GTT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胰岛素为(47.32±9.52)U/ml,治疗后为(42.25±7.65)U/ml,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胰岛素为(46.41±6.11)U/ml,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LH为(17.22±2.14)mU/ml,FSH为(1.24±0.33)mU/ml,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LH明显降低,而FSH水平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水平降低,从而减轻了胰岛素对LH的刺激作用,使LH水平下降,FSH升高,进而改善机体的激素紊乱,最终达到治疗PCO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及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I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107.5±27.5)分钟,24例行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1001.0±27.9)分钟,20例行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119.4±23.6)分钟,10例行单纯超声碎石(108.2±30.2)分钟,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钬激光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声碎石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肾功能损伤患者术后随访,肾功能明显改善。结石完全清除率91%,结石部分残留率9%。术中均无严重出血,无周边脏器损伤。术后出现迟发出血5例,反复发热4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除了具有普通超声引导的优势外,还可有效避开肾实质大血管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脾切除手术技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特殊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腹后到脾切除完成平均耗时55 min、出血550 mL。术后并发症为腹水(8例)、肺部感染(1例)、胰瘘(1例)及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较常规脾切除术明显延长、增多。规范手术操作,细致分离脾周粘连,合理处理脾蒂,是安全、有效完成此类脾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及及并发症防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时间(46±22)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7d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仅1.9%,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术式,熟练的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