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例(含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9例在1-2a内怀孕,无腹壁粘连及子宫破裂后遗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经腹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妊娠率。此外,80例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术后失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均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肌瘤数目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有关(P<0.05),而孕次、肌瘤类型、肌瘤最大直径以及穿透宫腔与否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以及肌瘤多发是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未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腹腔镜术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年龄较大和肌瘤数目较多会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共八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对比,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最短为64.8±14.5min,腹腔镜组最长为105.8±32.3min,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89.4±21.6mL,腹式组最多为230.6±4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阴式组为24.6±12.3h,为三组中最短;腹式为33.2±8.9h,为三组中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术后住院日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腹式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1.40%,少于阴式和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恢复快的明显优势,但其对病灶的选择性较大,适合切除下段的肿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也较快,是值得选择的方式。而腹式手术在各方面都不具有特点,只是在解决高难度的子宫肌瘤上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8例(实验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放置引流、术后最高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多发、直径≥5 cm的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单发、直径5 cm的肌瘤(P0.05)显著增加(P0.05),肌瘤部位对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与肌瘤类型及大小有关,与肌瘤部位无关,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出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行腹腔镜下肌瘤剥出术3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5例传统开腹肌瘤剥出术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剥出术不仅优于传统开腹术,也优于传统开腹肌瘤剥出术手术,选择适应证和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手术指征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每组45例),比较疗效。结果二组疗效相似,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问相当。阴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经阴道手术直视下操作精确、快捷,价格低廉,适应症宽。但由于阴道空间狭窄,易损伤邻近脏器。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出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行腹腔镜下肌瘤剥出术31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5例传统开腹肌瘤剥出术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剥出术不仅优于传统开腹术,也优于传统开腹肌瘤剥出术手术,选择适应证和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剜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n=150)。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3例)和B组(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77例),对比两组术中、内分泌激素、术后恢复指标、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P<0.05)。A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FSH) 、雌二醇(E2) 水平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E2水平呈降低后升高趋势,LH、FSH水平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LH、FSH水平高于A组,E2水平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B组的妊娠率高于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A组(P<0.05)。两组流产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结合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虽然其对卵巢功能有轻微、短暂性影响,但可逐步恢复,且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实施的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者(98例,为对照组1)及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98例为对照组2),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80.45± 10.60 mL,78.45±15.50mm,6.2± 1.5 days)明显少于对照组1(110.55± 16.80 mL,89.85±14.45min,13.3±1.0 days)及对照组2(90.50±15.58mL,85.25±15.05 min,8.5±1.1 days)(P<0.05).观察组中术后病率的发生也明显降低(P=0.03).结论: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官肌瘤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妇科疾病的微创技术,可能会成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患者在腹腔镜术中于子宫肌层注射12IU垂体后叶素;Ⅱ组患者在腹腔镜术中于子宫肌层注射20IU缩宫素;Ⅲ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12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Ⅰ组和Ⅱ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93±14.47)和(104.88±16.06)mL,与Ⅲ组(136.60±3.85)mL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Ⅰ、Ⅱ、Ⅲ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63± 7.45)min、(99.46±8.45)min、(114.08± 11.41)min,与Ⅲ组相比,Ⅰ、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此外,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亦显著少于Ⅱ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复发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4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随访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随访的445例患者复发94例,复发率为21.12%,复发距手术时间6~96个月,平均(38.5±12.8)个月.年龄、BMI、肌瘤数目、肌瘤大小、肌瘤部位、既往分娩史、术后用药与肌瘤复发显著相关,其中年龄、BMI、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是子宫肌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BMI、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妊娠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300例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病灶内部回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流的变化及超声造影图像改变。结果:HIFU治疗后1、3、6及12个月,瘤体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显效率80.33%(241例),有效率19.33%(58例),无效率0.33%(1例),肌瘤所致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瘤体内部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均消失,超声造影瘤体内无灌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治疗部位疼痛、骶尾部酸胀及肛门坠胀,治疗结束时症状消失;治疗过程中出现腿部疼痛、麻木症状,经过重新定位后症状消失,少数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给予止血药;治疗后出现血尿,经大量喝水排尿后消失。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在妇科领域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晓棠 《蛇志》2017,(2):148-14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肌层完全愈合率以及首次妊娠距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发热率、月经改善率以及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可靠,但宫腔镜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迅速,是有生育要求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止血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样本序贯分为A组(垂体后叶素组)、B组(催产素组)、C组(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组)三组,各25例。比较各组循环系统和止血效果指标是否有变化及差异。结果:三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组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A组较B组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出血量更少,B组较A组高血压、心动过缓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高血压、心动过缓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后循环波动小,止血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方兰  伍丽华  罗仔银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2,(28):5526-5529,5496
目的:分析妇科再造丸联合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32人,接受妇科再和联合甲基睾丸素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共30人,单纯接受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PR表达水平;RT-PCR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肌瘤Caspase.3mRNA和PRmRNA表达;BC-5500血球分析仪检测HB、RBC、HCT,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HB、RBC、HC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RmRNA的表达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PRmRNA表达水平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pase-3mKNA的表达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R的阳性细胞数目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01);治疗组治疗后PR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治疗后PR阳性细胞数目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科再造丸联合甲基睾丸素片优于单独应用甲基睾丸素片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方法和疗效,并结合治疗体会,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67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腹膜后途径29例,经腹腔途径20例,单孔腹腔镜技术18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复查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8~120min,平均时间(70.3±9)min;术中出血量10~125 ml,平均(47.3±15.7)ml;均未出现肾蒂及肾盂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6天(平均3.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3~7 d,平均(4.2±0.6)d。术后1月复查,腰酸、腰痛、镜下血尿以及肾积水、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1~47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暴露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术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仔细辨认肾静脉壁与囊肿,操作轻柔,填入肾门脂肪可有效防止囊肿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