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采自我国西北春麦区武威市 ( 38°N,1 0 3°E)、皋兰县 ( 36.5°N,1 0 4°E)及冬麦区长安县 ( 34.2°N,1 0 9°E)的麦红吸浆虫 Sitodiplosis mosellana ( Gehin)种群和皋兰县的麦黄吸浆虫 Contarinia tritici( Kirby)种群用 4种引物 S1 8、S61、S50、S83进行了RAPD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引物共产生 1 0 6个 RAPD标记 ,没有任何一个引物能单独区分所有个体 ,但四种引物扩增结果联合则可。引物在麦红吸浆虫的 3个地理种群之间没有产生各自的特征带谱 ,但在 2个种之间可扩增出鉴别图谱。聚类分析显示 :同种同地理种群的个体间遗传相似程度高 ,变异范围小 ;同种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程度变异范围大 ,部分与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程度重叠 ;不同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程度最低。在麦红吸浆虫种群间 ,长安与皋兰的种群遗传关系最近 ,而与武威种群较远。以近缘属种麦黄吸浆虫作参照分析表明 ,麦红吸浆虫不同地理种群之间表现为种下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11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的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了核苷酸的组成,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用于分析的447bp序列中,A T平均含量为78.6%,其中7个位点存在变异。NJ树显示,麦红吸浆虫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11个地理种群可明显地聚为两大族群,所有来自春麦区的种群(NH、QX、GT、GW、GG)和冬麦区(陕西长安SC)种群聚为族群Ⅰ,其它冬麦区种群(HT、HL、HX、AS、AF)聚为族群Ⅱ;陕西长安种群(SC)虽处于冬麦区,但与春麦区种群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该结果支持将我国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区域分为三个,即春麦发生区、冬春麦发生区、冬麦发生区。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6,表现为种下的遗传变异,这与RAPD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贺春贵  袁锋  张雅林 《昆虫学报》2003,46(6):783-787
采用RAPD方法测定分析了我国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 10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种引物在10个种群中共产生了326个RAPD标记,各地理种群之间没有产生各自的特征标记;不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其地理间距呈反比;种群内的遗传相似程度比种群间的高;利用UPGMA法可将其聚为冬麦区和春麦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的交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等位酶多态位点作遗传标记,采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我国福建浮宫(24°24′)、广东深圳福田(22°32′)、广西山口合浦(21°28′)和海南东寨港(19°51′)4个红树植物分布区内木榄种群的基因型,进而利用多位点异交率估测程序(MLT)估测其交配系统。所用多态酶位点在浮宫、广西、海南均为Mdh-1、Mdh-2、Me-1,在深圳为Mdh-1、Mdh-2、Aat-1、Aat-2。结果表明各种群多态位点异交率之间有很大差别,浮宫种群最大,为0.845;海南种群最小,为0.267。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平均值的差值显示出除广西种群为随机交配外,其余3个种群都存在轻度的双亲近交。因此,木榄属于混合交配类型,以杂交为主。这主要受植物种群密度、结构,传粉者适应性和活动能力以及是否自交亲和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蝗总科部分种类等位基因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4种蝗虫的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BIOSYS-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中华稻蝗的MDH-1还存在两条亚带。在所研究种群中的MDH-1图谱中,一个中等迁移率的谱带存在于所研究的4个种群中。东亚飞蝗在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酶(ME)中存在两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同时黄胫小车蝗在MDH-1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在MDH-2中存在一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在所有4个种群中,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个,He=0.220),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5个,He=0.013)。除中华稻蝗的MDH-1和LDH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余种群的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不同程度的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等位酶数据表明这4个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是相近的,但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却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分布于湖南省古丈县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天然群体中30个个体的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分析,研究了该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个体中都存在有迁移率相同的谱带(4条),占酶谱带总数的26.7%;两个酶系统共检出15条酶谱带,等位基因位点数4个,其中多态位点数3个,单态位点数1个,多态位点百分数P=75%,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住基因数A=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2.75,平均期望杂合度He=60.7%,平均实际杂合度Ho=22.2%,表明该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华北2蝗区东亚飞蝗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采自天津北大港和河北黄骅两个相临蝗区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种群进行等位酶基因频率分析,比较了这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等位酶酶谱分析表明,19个基因座中4个基因座(Mdh-l,Pgm,Adk,G3pd)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很小,常见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0.95,其他基因座有2-4个等位基因,但是两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除两个基因座(Fbp,Got-2)外都很相似,多态位点的27个χ2检验表明,由于常见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高频率的和相应杂合子的缺乏,仅有北大港种群的2个基因座(Pgi,Got-1)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每个种群内的蝗虫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但在种群间遗传结构极为相似,多态位点的百分数P分别为73.7%和78.9%,每个基因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2.9和3.1,平均每个基因座的实际杂合度几乎相等(约为0.138),F-统计量(FST=0.053)也表明了两个种群间的遗传 一致性,遗传相似性系数(I)高达0.938,这些结果提示,这两个种群可能属于1 个大种群,在两个种群的一定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和分化可能都与迁飞因素有关,因为东亚飞蝗的高度扩散能力有利于遗传结构的连续分布,高度的迁飞能力也导致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的环境,而在种群水平上的遗传为异能增强种群在各种生态条件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迁飞有利于维持东亚飞蝗种群的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亚飞蝗两个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选  马恩波  郭亚平 《遗传学报》2003,30(11):1027-103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我国河北平山、辽宁葫芦岛两个蝗区东亚飞蝗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在酶谱分析的19个位点中,多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较少,而位点Aat—l、Pgi和Mdh—2的等位基因数目相对较多。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降低(Ho=0.024和0.028)。对每个位点的各基因型进行x^2检验,绝大多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较低的Fst值(Fst=0.021)表明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两个种群间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991)和较小的遗传距离(D=0.092)也证实了上述结果。由此推测,该蝗虫较强的迁飞能力有可能增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降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然而,在一些等位酶指标如位点Ao-2、Fbp—l、Mdh—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2.5和2.7)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52.6%和57.9%)等,两个种群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也许与两个种群之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较远的地理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武汉沙湖螅状独缩虫自然种群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四种同工酶酶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EST同工酶酶系由六个基因座位(Est1-Est6)控制,其中Est1、Est2、Est3和Est5为杂合基因座位,而Est4和Est6为纯合基因座位。螅状独缩虫物种中EST同工酶四级结构既有单体也有二聚体;MDH同工酶酶系由五个基因座位(Mdh1-Mdh5)控制,其中Mdh2和Mdh3为杂合基因座位,而Mdh1、Mdh4和Mdh5为纯合基因座位。螅状独缩虫苹果酸脱氢酶存在明显的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酶带;LDH同工酶酶系较其他原生动物发达,由5条明显酶带组成。与高等动物研究结果比较分析认为,螅状独缩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系可能为一个杂合基因座位AB控制;ACP同工酶酶系简单,为一个纯合基因座位编码。取得的结果为揭示螅状独缩虫酶学特征及其自然种群的遗传特征等问题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CMAJ》1927,17(3):360-361
  相似文献   

12.
CERCOMEGISTINA (ACARI) IN AUSTRALI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3.
14.
15.
湖北菱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The stage of pollen development at the time of anther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of haploids. The objective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re to develop a staining procedure for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ssp. hypogaea) microspores, to describe and document the stages of microsporogenesis in peanut, and to confirm a previous report concerning correlations of peanut floral bud shape with stage of microspore development. A staining procedure using propionic carmine provided adequate staining of pollen mother cells, microspores, and pollen. Pollen mother cells and microspores could easily b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size and cell wall structure. Plants grown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ere found to have highly synchronized microspore development, both within an anther and among anthers contained in the same bud. In addition, floral bud shape was confirm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anther stage in pean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