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俊华  孙欣  王盛羽  宋鸿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2):4871-488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重症HFMD进展迅速,可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防治EV71感染缺乏特异、高效的药物,其残疾率和死亡率很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了大量具有抗EV71能力的化合物,人们探索的药物机制和药物靶点各不相同。因此,本文从药物靶向病毒、宿主等角度出发,针对抗EV71感染的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常见中药中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与讨论。此外,对抗病毒药物筛选技术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抗EV71药物的筛选与研发设计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大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和控制新型流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抗原变异频繁.疫苗研发滞后.使得针对流感病毒蛋白保守结构设计的靶向性、广谱药物的研制十分紧迫。流感病毒囊膜蛋白神经氨酸酶精细结构的解析,为设计合成新型抗流感药物提供了基础,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对以结构为基础的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达菲和瑞乐沙等的设计和研发进行回顾总结,强调结构对于靶向性药物设计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此文讨论新药研发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认知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由于患者数量显著增长,探究治疗AD的药物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AD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胰岛素抵抗、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此,从现有的抗糖尿病药物中筛选AD的治疗药物是目前研究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具有改善AD病变的有益作用。从A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抗糖尿病药物治疗AD两个方面综述了抗糖尿病药物治疗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的滥用和人口的大量流动使得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并与其他病原体产生共感染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丙氨酸消旋酶是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催化L-丙氨酸与D-丙氨酸旋光结构互换的一类异构酶,其消旋产物D-丙氨酸对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细菌性疾病密切相关。抑制丙氨酸消旋酶的活性会影响细菌的生存,近年来成为设计抗菌药物的一个理想靶位,其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抗菌药物研发的热点。本文从丙氨酸消旋酶的来源、结构、功能、应用及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丙氨酸消旋酶的研究提出新的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丙氨酸消旋酶与致病菌的关系及抗菌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引起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药物设计和筛选技术的日臻成熟,针对各种靶点的新型抗血栓药物不断涌现,如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Ⅹ a 因子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等,我国药学研究者也在这些靶向抗血栓药物研究领域取得一定进展。综述我国学者近些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中所涉及的各类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和血栓溶解剂的结构、活性和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常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有三唑类(氟康唑)、多烯类(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然而这些药物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本文着重于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抗真菌感染新药,根据作用靶点不同依次介绍:作用于细胞壁的新型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尼可霉素Z、GPI锚定蛋白抑制剂APX001;作用于细胞膜的CYP51抑制剂VT-1161和VT-1129、破坏细胞膜通透性药物CAmB;影响细胞代谢的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以及生物制剂包括细胞表面凝集素样序列3蛋白疫苗(NDV-3)和抗真菌感染抗体Mycograb。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临床研究结果等,为相关药物的研发与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星形孢菌素(STS)诱导NG108-15细胞和HeLa细胞凋亡,观察他克林和双他克林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及胞核形态;噻唑蓝(MTT)测定分析细胞损伤状况;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带;蛋白质印迹分析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经0.1 mmol/L他克林预处理后,由STS诱导的NG108-15细胞凋亡受到明显抑制.双他克林预处理无保护作用.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他克林可显著抑制Bax的表达,同时还可促进Bcl-2的表达.他克林和双他克林预处理对STS诱导的HeLa细胞损伤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为:a.他克林对STS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与其AChE抑制作用似乎没有明显关联.b.他克林对STS损伤的保护作用有细胞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萱  孙启明  林莉萍  丁健 《生命科学》2007,19(4):427-432
肿瘤血管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靶向肿瘤血管的新药研发已成为一个热点领域.抗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分为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TAI)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vascular targeting agents,VTAs)两方面的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旨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而肿瘤血管靶向药物则是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破坏肿瘤血管功能,使肿瘤血供受阻,导致肿瘤坏死.VTA类药物分为两类:一是小分子抑制剂(small molecule agents),利用肿瘤血管和正常组织血管存在的差别选择性地破坏肿瘤血管;另一种是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借助能够特异结合肿瘤血管的配体将毒素、凝血诱导剂、凋亡诱导分子等运送到肿瘤血管,引起血管阻塞使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9.
从酸模Rumex acetosa内生真菌Fusarium sp. HU0298玉米发酵物的活性流分中分离鉴定了一个主要成分:亚油酸;结合活性流分的气相色谱(GC)组分分析和活性评价发现亚油酸是该发酵物的主要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成分;通过对亚油酸和多个其他脂肪酸标准品的活性测试探究了脂肪酸化学结构和与抗MRSA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其抗菌活性不仅与脂肪性的链长有关,也与其不饱和度密切相关,碳链上顺式双键是影响抗菌活性关键基团。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Fusarium sp. HU0298玉米发酵物的抗MRSA活性物质基础,丰富了镰刀菌抗细菌活性代谢产物多样性,为研发安全有效的抗MRSA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烯二炔类抗生素是一种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烯二炔结构是其活性中心。该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却因毒性较大难以直接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人员展开了烯二炔类抗生素靶向药物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其肿瘤靶向性并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归纳总结了已报道的天然来源的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及其活性代谢物,并重点介绍烯二炔类抗生素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