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门氏菌一般不发酵乳糖,但有发酵乳糖的变种。我院于90年3月由新生儿血液中分离出1株发酵乳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1.一般特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羊血琼脂平皿上菌落2mm大小,暗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在SS琼脂、麦康凯琼脂平皿上菌落无明显差别,呈淡红色。  相似文献   

2.
对已构建好的表达HrpNEcc蛋白的工程菌BL21(DE3)/pET30a(+)hrpN Ecc的摇瓶发酵条件及乳糖诱导进行优化, 通过在7L发酵罐中放大发酵实验,以期提高蛋白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在摇瓶中优化的发酵及诱导条件是:5% 的接种量,TB培养基,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前期,添加3g/L外源诱导剂乳糖时,HrpNEcc蛋白产量可达417.60mg/L,比不添加乳糖时提高了36.73%,比用IPTG诱导时提高了16.85%。7L发酵罐中发酵,获得菌体湿重达到57.24g/L(WCW),可溶性HrpNEcc蛋白产量占细胞总蛋白的50.2%,为3.29 g/L。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DC1515是敲除葡萄糖磷酸转移酶(ptsG)、乳酸脱氢酶(ldhA)、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A)基因的菌株,具有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潜力。为进一步提高菌株DC1515的丁二酸生产能力,将枯草芽孢杆菌丙酮酸羧化酶(pyc)基因转入其中。用乳糖代替IPTG诱导pyc表达,确定了最佳乳糖加入时间、乳糖浓度及诱导温度。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糖对丁二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ptsG基因缺失,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达到15g/L时,乳糖诱导作用并不受葡萄糖抑制。优化诱导条件后,pyc过表达菌株的丁二酸产量达15.17g/L,为对照菌株的1.78倍。间歇补加乳糖2次至浓度为1g/L,丁二酸产量可进一步增至17.54g/L。研究结果为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丁二酸的过程中乳糖诱导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奠定了基础。乳糖诱导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实现丁二酸发酵生产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用聚乙二醇(PEG)诱导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cisiae)和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体的细胞体积约为两亲株之和;融合体的DNA含量约为亲株的两倍;融合体具有双亲株的遗传标记。融合体不仅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棉子糖和蜜二糖,而且也能发酵乳糖。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体的发酵力是亲株乳酸克鲁维酵母的两倍多;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体与亲株酿酒酵母的发酵力接近。  相似文献   

5.
由一发热待查病人血液分离得到一株快速发酵乳糖的肠杆菌,经形态、肠杆菌科噬菌体裂解、血清学和生化系统鉴定,为一株发酵乳糖的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该菌株豚鼠角膜结膜侵袭力实验阴性,不产生肠毒素,也符合伤寒杆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用5 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利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进行发酵,菌体密度最终达到368 g/L以上,每批发酵液离心后可获得3.5 L的发酵上清,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达到3 g/L以上,目的蛋白占上清总蛋白的50%以上,含量约为1.5 g/L,上清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维持在80 U/ml左右.确立工艺后又进行了3次发酵试验,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B→O血型改造和酶解大豆低聚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用乳糖替代IPTG作为诱导剂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观察乳糖对乳糖操纵子调控的基因工程菌发酵及重组血管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从而选取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表达工程菌pETrhEN/BL21(DE3)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IPTG和乳糖作为诱导剂,在摇瓶中进行表达实验。并对重组蛋白质表达量进行分析。然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验证。在摇瓶培养条件下,乳糖浓度大于0.5 g/L即可以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乳糖浓度1 g/L时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量与1 mmol/L的IPTG相当,当乳糖浓度为10 g/L,目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大。在发酵罐培养条件下,补料4 h后葡萄糖浓度基本耗尽,此时开始加入乳糖。诱导后1 h,即有重组蛋白表达,在诱导后4 h达到高峰(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56%),与此同时,诱导后5 h菌体浓度也达到最高值。在以乳糖操纵子为调控手段的工程菌表达系统中,可以使用乳糖作为诱导剂,诱导应在葡萄糖消耗完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用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乳浆生产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浆是奶酪生产过程中从乳中分离的产品,其成分包括水、乳糖(4—5%)、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被作为发酵工业价格低廉的糖源。乳酸通常通过乳酸菌发酵粮食、糖蜜和乳浆而得,用于制药、化学和食品工业中,最初作为酸味剂和保护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84—1985年在怀化市对腹泻患者作病原监测中,从13例临床类似痢疾样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能迅速发酵乳糖的侵袭性大肠杆菌,血清学分型为。O288C:K73,(B):H—。该菌经Sereny试验证实,毒力很强,能致豚鼠眼角结膜炎。该菌株的发现,提示我们在检测侵袭性大肠杆菌时应注重迅速发酵乳糖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由一发热待查病人血液分离得到一株快速发酵乳糖的肠杆菌,经形态、肠杆菌科噬菌体裂解、血清学和生化系统鉴定,为一株发酵乳糖的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该菌株豚鼠角膜结膜侵袭力实验阴性,不产生肠毒素,也符合伤寒杆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水解酶在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了有机磷水解酶(MPH)的重组诱导表达之后,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MPH,考察了以乳糖为诱导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培养温度、乳糖浓度及诱导时间等对产酶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发酵条件,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及乳糖浓度。在此基础上利用7L自控发酵罐进行了发酵过程研究,经12h培养,得到菌体12.65g(DCW)/L,MPH表达量为14.56%,酶活18.69I U/m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对叶酸产生菌产朊假丝酵母Y2.12的发酵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发酵各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碳源乳糖、pH值和摇床转速;并通过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这3个因素的最佳值为摇床转速196r/min、pH7和碳源乳糖含量为6.25%.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叶酸的含量可达23.14±0.13mg/L,取得了很好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谷氨酸产生菌——乳糖发酵短杼菌2256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型和抗代谢类似物突变株中筛选出分泌L一苯丙氨酸产生菌。  相似文献   

14.
乳糖诱导重组尿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乳糖替代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基因在E.coli JM109(DE3)中表达进行了研究,拟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生产重组尿酸酶的工艺路线。通过摇瓶试验对诱导所采用的乳糖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进行了优化,并考察在乳糖诱导下的目的产物表达动力学,随后在5 L发酵罐上进行扩大化培养以验证摇瓶优化的结果,进一步将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高密度发酵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乳糖诱导的最佳浓度为5 g/L,最佳诱导时机是对数生长期中后期,诱导持续时间为9~10h;按照优化的条件在摇瓶和5 L发酵罐上进行分批培养,重组尿酸酶最大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6%左右,可溶性蛋白的36%左右,略高于IPTG的诱导效果;高密度发酵过程菌体终密度达到OD600值40以上,尿酸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从一急性腹泻患儿的脓血便中分离的具有侵袭性的大肠杆菌。该菌株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β-半乳糖苷酶试验阳性,在醋酸钠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脱羧酶阴性,无动力,能引起豚鼠角膜结膜炎,侵入上皮细胞,具有140Md的质粒带,经血清学试验证实其血清型为O121:H-,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的侵袭性大肠杆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作为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的常用发酵剂,在乳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大多数嗜热链球菌为半乳糖阴性(Gal-)菌株,不能代谢半乳糖而将其排出到胞外,导致发酵乳中半乳糖含量增加。因此可通过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嗜热链球菌,使其可代谢半乳糖,开发一种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方法】利用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 NTG)对嗜热链球菌IMAU80846进行诱变处理,测定野生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与突变株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 Gal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 GK)活性,分析编码这些酶的氨基酸序列,得到一株可代谢半乳糖的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同时对突变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检测野生株和突变株发酵乳中乳酸、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最后将野生株和突变株分别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IMAU20450进行复配发酵,测定两组发酵乳在发酵与贮藏期间的发酵特性,制备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结果】突变株嗜热链球菌IMAU80846Y的β-Gal、GalK活性高于野生株,PK和GK活性低于野生株,氨基酸序列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与糖代谢有关基因发生突变,HPLC检测结果表明突变株发酵乳中乳糖、半乳糖的含量均低于野生株,而乳酸、葡萄糖的含量高于野生株。发酵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复配组相比,突变株复配组发酵乳具有良好的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以及持水力。【结论】嗜热链球菌IMAU80846经NTG诱变后,菌株代谢半乳糖的能力发生了变化,利用该突变株可生产一款低半乳糖含量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17.
X.ampelina TS206发酵制备冰核活性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化XanthomonasampelinaTS2 0 6的发酵制备条件可以提高冰核活性和生物量。通过摇瓶培养对该菌进行培养基成分和温度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 :( 1 )鱼蛋白胨和乳糖的浓度对冰核活性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程度 ,玉米浆影响程度较小 ;( 2 )生物量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依次为鱼蛋白胨 >乳糖 >甘油 >玉米浆。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酵母粉 1 0g L、大豆蛋白胨 1 0g L、硫酸镁 0 .5g L、蔗糖 2 0g L、鱼蛋白胨 1 5g L、乳糖 1g L、甘油 2 0g L、玉米浆 1 0g L ,pH 7.0。其较优的发酵温度为 1 8℃ ,发酵时间为4 8h ,能获得较高的冰核活性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关注,牛奶成了家庭必备的食品。但有些人喝牛奶会腹胀、腹泻,而喝酸奶会避免这个症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参考文献,开展社会调研,亲自制作酸奶,实地考察酸奶生产线,以及对对酸奶成分进行检测后,发现喝牛奶腹胀、腹泻的现象(乳糖不耐受)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乳糖酶的人群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所致。酸奶与牛奶的加工工艺不同,在发酵过程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含量明显下降,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加之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的代谢物可增加小肠乳糖水平,从而有效缓解和克服了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乳糖作为诱导剂对重组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GM-CSF/IL-3)融合蛋白表达菌BL21(DE3)(pFu)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以乳糖作为诱导剂时重组目的产物的诱导表达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培养基中,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诱导对于产物表达的影响。对诱导所需的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长短等因素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控制的前提下,利用乳糖作为诱导剂可以达到与IPTG类似的诱导效果。随后的研究中,将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高密度发酵过程。这些研究结果为乳糖作为诱导剂最终应用于重组基因工程药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乳糖替代IPTG诱导脱色酶Tpm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乳糖代替IPTG诱导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酶Tpm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可行性, 分别对用乳糖作为诱导剂时的诱导时机、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添加方式进行优化并与IPTG诱导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确定了乳糖诱导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在工程菌对数生长中期(OD600约为0.8)添加终浓度为0.4 mmol/L的乳糖诱导6 h的条件下能获得最大量的目的蛋白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可以作为碳源被菌体利用, 分批添加乳糖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乳糖诱导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35.62%, 与IPTG诱导条件下的35.03%无明显差异。乳糖诱导后外源蛋白的表达时间有所滞后, 但收获的菌体量高于IPTG诱导, 显示出了乳糖同样是一种T7启动子的廉价高效诱导剂, 可以代替昂贵的IPTG用于脱色酶TpmD的规模化发酵, 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