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决策参与的现状水平及其与职业紧张、留职意愿的关系,为提高护理决策参与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300名,应用护理决策参与量表、职业紧张量表及留职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实际决策参与和期望决策参与均低于决策共享水平,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实际决策参与负性影响职业紧张,还可通过职业紧张的中介作用影响留职意愿。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通过提高护理决策参与,降低职业紧张度,从而增加护士留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2.
陈述性偏好法是当前用于评估环境物品非市场价值的主要方法,包括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选择实验(CE).本文利用陈述性偏好法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保护价值进行评估,基于随机效用理论构建陈述性偏好方法的支付意愿评价模型,求出基于CVM与CE的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保护价值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 基于CE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379元,不同选择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分别是水源涵养为每年114.00元,湿地面积为每年72.55元,自然景观为每年59.55元,生物多样性为每年37.09元;CVM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134元.分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受访者拒绝支付原因进行探讨.CE方法得到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显著高于CVM方法,社会经济属性中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平均年收入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而拒绝支付原因没有显著差异.CE可以进行多属性、多水平分析,求出湿地各选择属性的支付意愿,因此CE比CVM更能揭示受访者的偏好信息,其评估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3.
由于无意识调节过程具有节省认知资源的特征,本研究假设无意识接受策略相比有意识接受策略能更加有效地调控负性事件的情绪影响.实验以挫折任务诱发负面情绪同时记录被试的主观情绪体验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变化(心率).被试被随机分为控制组、有意识接受组和无意识接受组.结果显示,无意识接受组和有意识接受组在情绪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挫折诱发阶段有意识接受组比无意识接受组出现了更多正性情绪指标的下降.此外,相对于控制组,挫折情景下有意识接受和无意识接受都显著降低了被试情绪相关的心率活动水平;但两者的调节水平无显著差异.并且,心率活动水平可预测主观情绪体验强度:控制组的心率变化值与负性情绪变化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正性情绪指标变化值存在负相关趋势.因此,在挫折情景下,无意识接受策略不仅能有效降低情绪相关的生理活动水平,且相比有意识接受策略对主观情绪体验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这提示,无意识接受策略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绪调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人脑的内侧额叶负波在最后通牒任务中是否受不同情绪状态的影响并且其差异是否与责任感这一人格特质有关.结果发现,相对于负性情绪及公平情境,MFN的波幅在正性情绪和不公平情境中显著较大;相对于正性情绪和公平情境,在负性情绪和不公平情境中责任感人格维度得分越高,MFN波幅越正.结果表明,MFN反映的是对决策情境的认知评价且正性情绪更有利于对决策情境的觉知;责任感通过削弱由不利情境带来的认知反应来压制个体对于决策情境的敏感性,以追求更好的决策结果.这为MFN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提供了具有较高生态学效度的神经电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来自记忆、注意和决策等领域的大量研究发现,在加工情绪刺激时老年人具有正性情绪偏向或负性情绪规避的特点.本研究采用oddball变式,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分心刺激呈现.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脑电,考察不同情绪效价对脑电波的影响,同时考察老年人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情绪加工和情绪调节的时间进程.研究发现,在相对早期时间窗口(270~460 ms),年轻组脑电不受情绪效价影响,而老年组中悲伤情绪面孔较之快乐和中性情绪面孔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成分(P3a).在晚期时间窗口(500~850 ms),年轻组中悲伤情绪面孔吸引了被试更多注意并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性慢波.相反,老年组在晚期加工阶段,情绪效价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加工非任务相关的情绪刺激时存在的时间进程差异,年龄相关的正性情绪效应发生在晚期时间窗口,表现为年轻组的负性情绪偏向和老年组的无情绪偏向.研究结果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了来自脑电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来自记忆、注意和决策等领域的大量研究发现,在加工情绪刺激时老年人具有正性情绪偏向或负性情绪规避的特点.本研究采用oddball变式,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分心刺激呈现.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脑电,考察不同情绪效价对脑电波的影响,同时考察老年人在非任务相关条件下情绪加工和情绪调节的时间进程.研究发现,在相对早期时间窗口(270~460 ms),年轻组脑电不受情绪效价影响,而老年组中悲伤情绪面孔较之快乐和中性情绪面孔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成分(P3a).在晚期时间窗口(500~850 ms),年轻组中悲伤情绪面孔吸引了被试更多注意并引发了一个更大的正性慢波.相反,老年组在晚期加工阶段,情绪效价效应消失.研究揭示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加工非任务相关的情绪刺激时存在的时间进程差异,年龄相关的正性情绪效应发生在晚期时间窗口,表现为年轻组的负性情绪偏向和老年组的无情绪偏向.研究结果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了来自脑电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奖赏对行为的影响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奖赏诱发的动机能够提升被试的行为表现。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奖赏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还没有研究者直接探讨奖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本研究着重探讨在奖赏作用下,被试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研究奖赏对负性情绪下调和正性情绪上调的影响。实验一在经典情绪调节范式基础上引入金钱奖赏刺激,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奖赏条件下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与实验一类似,实验二要求被试在有、无奖赏条件下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显示:相比于无金钱奖赏条件,金钱奖赏条件下的被试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被试会有更低的负性情绪体验和更高的正性情绪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可能是由金钱刺激诱发的奖赏动机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金钱本身包含的积极价值引起的积极情绪所致。因此继续开展实验三和实验四,探讨金钱本身诱发的积极情绪是否对个体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实验三采用金钱图片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负性情绪的下调,并对调节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定。同样地,实验四要求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正性情绪的上调。结果表明,被试在有、无金钱图片呈现后进行情绪愉悦度评定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排除了单纯的金钱刺激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促进被试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的确是受奖赏动机所驱动,即奖赏所诱发的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8.
拔节期复水对玉米苗期受旱胁迫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拔节期恢复充分供水可使苗期受旱程度不同的玉米的株高和地上部干重恢复到或接近一直充分供水的水平;复水后叶片水势在短期内可以接近对照的水平,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的渗透调节能力,同时复水可降低叶片气孔阻力和蒸腾强度,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9.
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种群动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伟  刘震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9,29(12):6311-6324
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动态作用的格局.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的独立作用对种群最小存活数均具有极显著的效应,除捕食与种间竞争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外,食物与种间竞争、食物与捕食者以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三类外部因子对种群补充量的独立作用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对种群补充量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对种群繁殖成体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作用;三类外部因子对种群幼体与成体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作用.对种群年龄结构而言,与捕食者及种间竞争比较,食物可利用性是相对较弱的影响因子,在任何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条件下,食物的作用均不显著;三类外部因子均能显著地影响东方田鼠的体重增长率,但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MANOVA结果表明,捕食对成体存活率的作用最强烈,其次,为食物可利用性,种间竞争的作用最弱,但三者的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对幼体的存活时间,除捕食的作用接近显著水平外,食物可利用性及种间竞争的作用均不显著.结果提供了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和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种群动态作用的充分证据,验证了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田鼠类种群动态具有独立或累加效应的总假设.  相似文献   

10.
先前对类别推理中典型性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主要测量了类别演绎中的典型性效应和类别归纳中的结论典型性效应,且这些研究没有测量典型性效应在属性推理阶段的ERP反应.本研究采用类别归纳任务,将任务的结论部分拆分为结论类别和结论属性两阶段,分别测量了类别归纳推理中结论典型性效应(典型结论比不典型结论更可能成立,实验一)和前提典型性效应(典型前提比不典型前提导致的推理结论更可能成立,实验二)的ERP反应.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一致显示,在结论类别阶段,典型条件比不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反映了典型条件下语义表征激活的增加.同时,不典型条件比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400波幅,反映了语义整合需要不同的认知努力程度.在结论属性阶段,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一致表明,当推断结论成立时,典型条件比不典型条件诱发了更大的P3b波幅,反映了不同的推理预期满意程度.这些结果表明,当类别归纳可接受时,N400成分可以在结论类别阶段、P3b成分可以在结论属性阶段分别标示类别归纳推理中的典型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Allee效应对物种的续存是潜在的干扰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种群局部甚至全局灭绝的可能性。对许多物种,尤其是濒临物种更容易受其影响。将Allee效应引入囚徒困境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Allee效应对合作进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Allee效应极易使物种灭绝,不利于合作进化;在相对优越的环境条件下(死亡率较低),Allee效应促进合作进化,且Allee效应强度越强,更有利于合作进化,不过种群的空间斑块占有率也会随着Allee效应强度的增强而降低,使物种最终灭绝。  相似文献   

12.
每天训练作业结束后对动物进行一次电休克处理,较多的动物(4/6)虽用了比对照组约多一倍的训练次数,但仍未能产生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相应地条件反应也未能建立;部分动物(2/6)的突触效应不受影响,能产生LTP,并相应地条件反应亦能建立,且 LTP 发展超前于条件性行为的发展。在条件反应巩固后给大鼠一次电休克,可使它的海马 CA_3区的习得性 LIP—时性地下降,条件反应率也相应地下降。经1—4h,LTP 完全恢复,条件反应率也相应地恢复到电休克前的水平。表明习得性 LTP 受影响,可使条件性行为随之相应改变。它为论证习得性 LTP 可能是记忆的神经基础之一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用绿色荧光前体化合物Calcein AM标记靶细胞,经过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数小时的孵育,通过分析培养上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CTL效应.通过对一系列标记条件的研究:不同浓度Calcein AM标记靶细胞、不同洗涤缓冲液、不同标记细胞浓度、不同洗涤次数、不同裂解液配方,确定CalceinAM荧光素标记法的最佳条件.用该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对P815S细胞的CTL效应,E/T比为10时,杀伤效率接近饱和,达到65%.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杀伤后的P815S细胞,细胞破裂程度与计算出的杀伤效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时间知觉会受到情绪的调节发生主观扭曲,这种调节可以通过情绪的体验与预期来实现.本文区分了体验性情绪和预期性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作用方式和认知机制,基于标量计时理论,提出了在不同加工阶段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认知理论模型,并梳理了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机制方面的证据.未来研究需更关注预期性情绪对时间知觉的调节作用,考察注意、唤醒和效价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情绪调节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情绪和认知控制的相互影响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冲突适应反映了认知控制的两个关键加工(监测冲突和控制冲突),因此调查情绪对冲突适应的影响有助于说明情绪与认知控制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不过,已有研究在负性情绪如何影响冲突适应的问题得到了矛盾的结果: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抑制了冲突适应;有研究发现负性情绪易化了冲突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冲突适应受到抑制的研究中,负性情绪是通过在认知任务中插入图片临时诱发的,而在冲突适应受到易化的研究中,负性情绪是在实验前诱发并在实验中持续存在的.据此推测,抑制冲突适应的负性情绪带有更多情绪加工的成分,而易化冲突适应的负性情绪带有更多的情绪体验成分.本研究采用插入情绪图片来诱发负性情绪,但将情绪诱发分为早期组块(此时被试对情绪材料没有形成习惯化反应,情绪加工占主导地位)和晚期组块(此时被试对情绪材料已经形成习惯化反应,情绪体验占主导地位)进行分析.与本课题组的预期相符,早期组块中冲突适应受到抑制,晚期组块中冲突适应受到易化.因此,本研究解决了已有研究间的分歧,说明冲突适应之所以受到抑制是因为受到负性情绪加工的影响,而冲突适应之所以受到易化是因为受到负性情绪体验的影响.本课题组进一步提出,负性情绪加工可能是通过占用认知资源抑制冲突适应的,而负性情绪体验可能是通过提升警觉水平而易化冲突适应的.本研究也凸显了任务配置在冲突适应中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冲突适应产生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大鼠海马CA3区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易立  许世彤 《生理学报》1989,41(3):223-230
本实验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消退和再建立过程中,其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的变化规律。以刺激内嗅区的穿通纤维(PP)诱发的单突触的群体锋电位(PS)及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为指标,经叠加处理分析,发现随着条件反应的建立,海马CA_3锥体细胞出现突触效应的长时程增强(LTP),它随行为反应的实验性消退而消退,而在随后再次建立条件反应时,又重新出现;且无论此LTP达最高水平还是它的完全消退均超前于条件性行为反应的水平。又在一个实验日训练作业结束时PS并未立即随之增大,在24h内它随时间而发展,但到第4小时已达最高水平,且条件反应率是与PS的水平相应的,对PS与EPSPs的斜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S的变化主要是突触传递功效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海马CA_3区随着行为训练有习得性LTP产生。从其发神变化特点及其与条件性行为的关系,提示此习得性LTP极其可能是本实验中学习和记忆的展经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条件对水稻光敏不育温度效应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 31 /2 2℃、2 7/2 2℃ 2种昼 /夜温度处理及 1 0 .0、1 2 .0、1 3.0、1 3.6、1 4.0和 1 5.0 h6种光周期处理 ,考察光周期条件对水稻光敏不育温度效应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对照品种雄性育性正常且光敏不育水稻能发生 SD可育与 L D完全不育育性转换的温度范围内 ,气温降低 4℃可以诱发温度效应 ,即可使在各光周期处理组的光敏不育水稻雄性可育程度明显增高 .光周期条件不同时温度效应值明显不同 .温度效应随日长的缩短而急剧增加 ,与日长有负相关的趋势 ,可以认为 ,通过培育败育临界日长较短的光敏不育水稻 ,人为调节制种地区 (季节 )实际日长与临界日长的关系 ,可促进光敏不育特性表达 ,减低温度的影响 ,增强光敏不育水稻不育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低温及光照对红苞蔓绿绒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低温和光照条件对红苞蔓绿绒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目测结果表明,红苞蔓绿绒幼苗叶片受低温伤害程度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丙二醛含量基本上高于对照,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说明红苞蔓绿绒幼苗具有较高的抗低温能力,膜脂过氧化水平随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大,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成正相关。5℃时,在光照条件下幼苗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暗处理;但10℃时结果却相反。  相似文献   

19.
旱后复水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于拔节期对不同倍性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与干旱处理相比,拔节期恢复供水可使受旱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增大,叶水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膜透性以及质膜过氧化程度都有所降低,其中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增加超过对照,叶水势和细胞膜透性的降低也超过对照,产生了生理补偿效应;(2)旱后复水条件下,叶水势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Pn显著提高且高于正常对照水平,其中野生一粒和小偃6号,在干旱条件下,SOD酶活性高,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复水后,MDA的积累减少,膜透性迅速恢复,抗氧化系统更好地保护和修复了光合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光合优势.  相似文献   

20.
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风水蚀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融侵蚀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是主要土壤侵蚀类型之一,而冻融作用与其他营力复合进行侵蚀的分布范围比单纯的冻融侵蚀更广,所造成的危害也更大.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总结评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风蚀和水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发生运移,结构被破坏,土壤孔隙度、容重、抗剪强度、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质等理化性质均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势和幅度与土壤质地、冻融程度有关.冻融作用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可蚀性,从而影响土壤风蚀和水蚀发生及过程,导致侵蚀强度增大.目前,冻融研究以室内模拟为主,与野外实际冻融过程差异较大,且由于试验条件不同,得到的结论无法统一,甚至相反.因此,通过室内模拟与野外实测相结合,加强冻融条件下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是下一步的重点,这对季节性冻融区解冻期侵蚀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