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3个桉树无性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杂交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camaldulensis)LH21无性系、LH22无性系和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U6无性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桉树无性系同一器官的CAT活性存在差异,同一个无性系中不同器官的CAT活性差异很显著。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比较分析CAT同工酶,发现3个无性系的CAT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LH21和LH22叶片有相同的谱带,但根的谱带与叶片有差异;而U6各器官的CAT谱带与LH21和LH22有差异。3个无性系的CAT同工酶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器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叶内几种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安芝  高玉葆  陈悦 《生态学报》2004,24(7):1323-1329
以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I)与不感染(endophyte-free,EF)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建立实验种群,分别对其施加长时间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通过比较黑麦草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以探讨保护酶系统在内生真菌——植物共生体的抗旱性方面所作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内生真菌对黑麦草3种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表现在同工酶的酶谱及各区带的酶活力上。就总酶活力而言,EI和EF植株中POD、SOD和PPO的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将EI和EF植株的酶活力进行比较,发现与EF植株相比,EI植株中POD和PPO的活性相对较低,而SOD的活性相对较高。从同工酶的谱带数量和强弱来看,P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EI植株叶片增加的幅度高于EF叶片,而且EI叶片在重度胁迫下出现了1条新带SOD同工酶各区带活力在EI叶片中有随干旱胁迫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EF叶片中有些区带酶活力增强,有些区带酶活力减弱,且EI叶片在中度胁迫下出现了1条新带;PPO同工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EI和EF叶片均表现为有些区带酶活力增强,有些区带酶活力减弱。总之,内生真菌的感染虽然没有显著提高宿主植物黑麦草POD、SOD和PPO的活性,但使宿主黑麦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更为迅速,其中既包括POD、SOD等酶活力的迅速升高,也包括新酶带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GB对低温胁迫黄瓜叶绿体及SOD、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镜观察和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研究了GB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和SOD、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GB可使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结构保持完好,而对照的叶绿体基粒破坏严重;与对照相比,GB处理对SOD、POD同工酶谱带数目均无影响,但POD同工酶的P2(Rf0.24)、P3(Rf0.30)、P4(Rf0.36)酶带的活性增加,SOD同工酶的S1(Rf0.14)、S5(Rf0.58)酶带活性较高,保持了黄瓜幼苗体内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GB可保护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猕猴桃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溃疡病前后,此6种同工酶谱带特征在不同抗感品种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未感染溃疡病菌前,抗(感)品系枝条、叶片POD同工酶均有2条酶带,PPO同工酶有3条酶带,但感病品种酶带颜色深且粗,而抗病品种酶带颜色浅且细,叶片酶带颜色深于枝条;SOD、CAT同工酶谱带均为1条,Rf值分别为0.38、0.28,感性品种较抗耐品种谱带亮度高活性强;自然发病后,抗(感)品系POD、PPO同工酶谱带数都增加,分别为4、3条和5、4条,且抗病品种新酶带出现较感病品种早且酶带粗颜色深活性强,感病品系虽也有新酶带出现,但酶带少活性弱,抗病品系枝条、叶片POD、PPO同工酶新谱带的Rf值分别为0.63、0.67和0.85、0.87;抗感病品种SOD、CAT同工酶都被诱导产生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Rf分别为0.32和0.27,新酶带现色时间迟,且酶带颜色浅活性弱,但抗耐品种较感性品种谱带亮且活性强;EST同工酶于自然发病前后变化不大,与抗病性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凤眼莲叶片超氧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凤眼莲叶片SOD活性与低温、PH和衰老等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凤眼莲叶片主要含Cu-Zn-SOD。KCN明显抑制SOD活性。环境PH小范围改变对SOD的影响不大,只有当PH有较大变化时,酶活性才明显下降,SOD同工酶酶带数目减少。持续低温导致SOD活性减弱,减弱的程度与低温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性。随着凤眼莲叶片的衰老,SOD活性逐渐下降。老叶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幼叶,其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6.
外源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调节菊苣盐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0.1 mmol·L-1)和过氧化氢(H2O2,0.5 mmol·L-1)对NaCl(210 mmol·L-1)胁迫下菊苣(Cichorium intybus)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逆境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盐胁迫导致菊苣幼苗的根长和鲜重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弱,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热激蛋白90(HSP 90)和脱水蛋白(CiDHN1)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CiDHN1含量在2~48 h内持续升高。与盐胁迫对照相比,SNP预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对菊苣幼苗生长的抑制;使幼苗MDA含量显著下降;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P0.05),SOD和POD同工酶谱带增多;并使HSP90和CiDHN1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含量均进一步增加;H2O2预处理也具有类似的效应。这说明SNP和H2O2预处理对菊苣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与其上调抗氧化酶的活性和逆境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SOD和LDH同工酶电泳分析,研究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大豆黄酮没有改变SOD和LDH同工酶谱的特征,但对因衰老引起的小鼠脑组织LDH和SOD同工酶活性、各组分的相对活性和比活力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即LDH同工酶中LDH-2、LDH-3的活性明显下降,LDH-1的活性下降最为明显,而LDH-4的活性有所下降,但不显著,LDH-5的活性几乎没有变化,SOD同工酶的SOD-1和SOD-2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表明大豆黄酮是通过抑制LDH同工酶H亚基的合成来降低LDH的活性,而对M亚基的合成没有影响,并且能够促进SOD同工酶SOD-1和SOD-2的合成,不影响其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小麦抗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在水分胁迫下,陇春-20的相对含水量高于优鉴-24,复水24h后,优鉴-24的相对含水量恢复较快且高于陇春-20。水分胁迫下,优鉴-24中H2O2含量增加迅速,而且各阶段含量均高于陇春-20,复水后两个品种的H2O2含量都下降,这表明优鉴-24在水分胁迫时受到更严重的氧化胁迫。采用温和胶电泳结合抑制剂实验发现小麦有3条Mn—SOD,一条Fe—SOD和Cu/Zn-SOD同工酶带,CAT同工酶有3条谱带。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期间,优鉴-24的SOD和CAT活性高于陇春-20,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SOD和CAT活性都增强,复水后,优鉴-24的SOD活性继续增强,而陇春-20的Mn—SOD—3活性略微降低,Fe—SOD和Cu/Zn—SOD活性略微升高,陇春-20的CAT活性降低。水分胁迫诱导了Mn—SOD—1在优鉴-24及Mn—SOD-2和Fe—SOD在陇春-20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黄瓜幼苗子叶SOD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部份最高(占总活性的85%左右),其次是线粒体(占10%)和叶绿体(约4%)。各细胞器的SOD同工酶酶谱均为三条同工酶活性带,迁移率较慢的一条是Mn-SOD同工酶,迁移率较快的二条为CuZn-SOD同工酶。各细胞器的SOD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部份。叶绿体和线粒体周工酶酶谱的CuZn-SOD活性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或接近消失。随着温度的降低,黄瓜幼苗子叶SOD活性的下降和电解质泄漏增加,幼苗逐渐呈现出伤害症状,而SOD活性的显著下降却比细胞电解质大量泄漏的出现要早。耐寒力不同的两个品种在SOD活性及电解质泄漏的变化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品种‘日南1号’离体秋稍为试材,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添加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对4℃低温胁迫下柑橘生长状态和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缓解柑橘低温伤害的最佳H_2O_2处理浓度,探讨外源H_2O_2处理对柑橘耐寒能力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柑橘叶片卷曲和叶片细胞膜伤害程度均逐渐加重;外源施加0.2和1.0mmol·L-1 H_2O_2处理均能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叶片卷曲和萎蔫,降低叶片中REC和MDA的升高,减少叶片细胞中内源H_2O_2的积累,提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的活性,并以1.0mmol·L-1 H_2O_2缓解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表明,4℃低温能够引起柑橘离体秋梢叶片卷曲、枯萎、脱落和细胞膜伤害症状,外源1.0mmol·L-1 H_2O_2可以通过提高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SOD、CAT和POD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低温对柑橘叶片细胞膜的伤害,从而增强其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淡水小球藻清除Cu2+、Cd2+、Zn2+污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接种密度(n/mL-1)为498 ×104的淡水小球藻对含Cu2+、Cd2+、Zn2+的水体分别处理,观察了藻细胞对上述3种离子的清除能力,并用金鱼存活检测了结果.结果表明(1)淡水小球藻对不同密度的Cu2+、Cd2+、Zn2+都有清除能力,Cu2+的密度在0.094~0.484 mol/L时,清除率为61%~84.5%;Cd2+的密度在0.053~0.32mol/L时,清除率为45.90%~78.20%;Zn2+的密度在0.077~0.466 mol/L时,清除率为61.80%~84.80%.(2)淡水小球藻Cu2+、Cd2+和Zn2+良好工作浓度分别为0.094~0.484 mol/L、0.053~0.32 mol/L和0.077~0.466mol/L.其中,Zn2+的清除能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H2DCF-DA)为荧光探针孵育拟南芥叶表皮条,利用荧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对高辐照蓝光诱导下叶肉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进行了分子识别和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植物细胞在蓝光诱导下,可以产生大量的ROS。过氧化氢酶清除实验表明:高辐照蓝光诱导产生的ROS,主要成分是H2O2,并且主要定位在叶绿体和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保卫细胞离子通道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保卫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的离子通道活性变化及其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同时对各种刺激引发气孔运动过程中的信使Ca2 、H2O2和pH等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流加H_2O_2对提高供氧及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部分的需氧发酵中 ,供氧通常是通过向发酵液通气来实现的。在某一临界细胞浓度时 ,供氧不能满足细胞生长所需 ,成为细胞生长的限制基质 ,进而导致细胞密度和产品浓度较低[1] 。传统方法改善供氧主要是从反应器设计和工艺等方面考虑 ,如增大搅拌速率 ,提高通气速率 ,使用纯氧通气 ,提高罐压等。但由于氧气的溶解度低以及机械和操作上的原因 ,其操作范围有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改善发酵过程中的供氧问题 ,如加入氧载体[1~ 3 ] ,流加H2 O2[4~ 7] ,与藻类共培养[8~ 10 ] ,以及通过基因克隆转入携带氧的基因等方法。本文将着…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包装条件对党参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党参进行充N2 、CO2 气体或真空处理 ,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3年后 ,测定其皂甙含量变化。研究表明 :在党参含水量不大于 17%时 ,采用真空材料 ,进行充CO2 气体的党参经较长时间的密封储藏 ,其皂甙含量较高 ,是一种较好的保质贮藏方式  相似文献   

16.
探索一种用材简单、操作方便、真实性强的观察红树植物桐花树叶片气孔的制片技术,并利用该技术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桐花树气孔开闭的影响,探讨了NO调控的气孔运动与外源Ca^2+的关系以及NO与H202在调节气孔运动过程中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搅碎法、指甲油印迹法、牛皮胶印迹法三种观察气孔方法中,牛皮胶印迹法是观察气孔开度变化的最佳方法。NO能够诱导桐花树气孔快速关闭,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NO导致的气孔关闭与Ca^2+的参与有密切关系,NO与H,q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17.
外源H2O2对湖北海棠根系线粒体膜透性和细胞核DN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0.024%(V/V)H2O2处理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Rehd.)实生苗根系,30min后,根系线粒体膜通透,陛明显增大,线粒体膜电位(△ψm)和线粒体内Cyt c/a吸光度比值下降;60min后,根系细胞核DNA发生片段化降解。经荧光染料吖啶橙染色后,可见H2O2处理60min以上的根系压片中出现了清晰致密的黄绿色荧光宽,呈现出细胞程序,陛死亡(PCD)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Ca2+和钙调素对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源H2O2预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内源H2O2的含量和钙调素(CaM)活性,缓解了高温处理过程中CaM活性的下降,增加了玉米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率.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形成可被外源Ca2 处理所加强,被Ca2 螯合剂EGTA、质膜Ca2 通道阻塞剂La3 、胞内Ca2 通道阻断剂RR(钌红),以及CaM抑制剂CPZ(氯丙嗪)和TFP(三氟拉嗪)所抑制,表明Ca2 和CaM参与了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4种重金属离子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了铜、铅、镉和锌4种单一因子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急性毒性作用基础上,采用Marking 相加指数法研究了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Pb2+>Zn2+,对多刺裸腹溞48h的LC50分别为0.0076mg/L,0.0306mg/L,0.0532mg/L,0.3568mg/L;Pb2+-Cu2+-Cd2+、Pb2+-Zn2+-Cd2+3种离子和Cu2+-Pb2+-cd2+-Zn2+4种离子共存时的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Cu2+-Zn2+-Cd2+和Pb2+-cu2+-Zn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较为复杂,三者浓度比1:1: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毒性比1∶1:1时在24h内表现为协同作用,至48h时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脱落调节物质对植物器官脱落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器官脱落是植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现象.植物体内的许多激素和非激素类物质(扩展蛋白、H_2O_2、细胞壁水解酶等)都参与脱落过程的调控,而且是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生长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和茉莉酸等植物激素,以及非激素类物质扩展蛋白、H_2O_2和两种主要的细胞壁水解酶(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植物器官脱落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对它们在植物器官脱落调控中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