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显微分离出的黑麦(SecalecerealeL.)1R染色体进行了两轮Sau3A连接接头介导的PCR扩增(LA_PCR)。经Southern杂交证实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来源于基因组DNA之后,再利用1R染色体的第二轮扩增产物、黑麦基因组DNA、rDNA基因为探针,与其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发现微分离的1R染色体体外扩增产物中包含大量的非该染色体特异性重复序列,而其信息量却较黑麦总基因组少;当以适量的黑麦基因组DNA进行封阻时,微分离染色体的体外扩增产物成功地被重新定位在中期分裂相的一对1R染色体上,说明微分离1R染色体的PCR扩增产物中的确包含了该染色体特异性的片段。此外,以从1R染色体微克隆文库中筛选出的一单、低拷贝序列和一高度重复序列分别为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发现,这一高度重复序列可能为端粒相关序列;而单、低拷贝序列却未检测到杂交信号。这些结果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染色体着染技术是证实微分离、微切割染色体的真实来源及筛选染色体特异性探针的有利工具。建立了可供参考的植物染色体着染实验体系,为染色体微克隆技术在植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
黑麦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与PCR扩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分离了黑麦(SecalecerealeL.)一个完整细胞的18条染色体(14A+4B),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单一引物法(singleuniqueprimerPCR,SUPPCR)扩增,经Southern杂交证明,PCR扩增产物与黑麦基因组DNA同源。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显微分离出的黑麦(Secalecereale.L.)1R染色体进行了两轮Sau3A连接接头介导的PCR扩增(LAPCR)经Southern杂交证实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来源于基因组DNA之后,再利用IR染色体的第二轮扩增产物,黑麦基因组DNA,rDNA基因为探针,与其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发现微分离的IR当色体体我扩增产物中包含大量的非该染色体特异性重复序列,而其信息量却较黑麦总  相似文献   

4.
黑麦1R染色体特异性PCR引物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黑麦(SecaleceraleL.)与小麦(TriticumaestwumL.)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差异,按Koebner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了黑麦特异引物NOR-R1。运用该引物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增,观察表明,含有黑麦1R染色体的植物均扩增出黑麦的特异带,但含有其他黑麦染色体的小麦种质,普通小麦品种及其近缘物种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Host)Beauv)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分离植物单个染色体的方法。以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材料,以其标准染色体组型图为依据,识别出黑麦含抗病基因的1R染色体。经显微操作,将单条1R染色体放入Ep-pendorf管中。研究表明,用α-溴奈饱和液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快速鉴别出黑麦1R染色体。采用去壁低渗制片技术,可明显地改善显微分离单染色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显微分离出黑麦(SecalecerealeL.)1R染色体,用CohesiveadapterssingleprimerPCR(CASPPCR)方法进行体外扩增,以DIG11dUTP标记扩增产物为探针,进行Southern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扩增产物来自黑麦1R染色体。用1/10体积的连接物转化E.coliDH5α,获得10000多个重组菌落。经酶切分析,克隆子的插入片段为250~500bp,为进一步筛选1R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在低磷胁迫下对其根系分泌Acph 能力测定及同工酶等电聚焦分析证明:缺磷胁迫是Acph基因表达的诱导因子,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在中国春小麦背景中对其根系在低磷胁迫下 Acph的分泌具不同的正效应,其中以 1R 染色体的效应最为强烈, Acph等电聚焦(IEF)的酶谱清楚地表明黑麦的1R染色体上携有在缺磷胁迫下诱导表达的Acph基因。  相似文献   

8.
黑麦B染色体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歌  陈成彬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2):1123-1128
利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了黑麦(SecalecerealL.)10个B染色体短臂端部片段,并利用寡核苷酸引物(CCCTAAA)3及新建立的二级单引物序列PCR扩增法,扩增了黑麦B染色体端粒相关序列。染色体原位杂交实验将PCR产物定位于B染色体短臂末端,多数A染色体末端也显示清晰的杂交信号。部分PCR产物克隆到pUC19载体中,对其中一个克隆子pp3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玉米亚端部克隆子pBF266部分区域的同源性为92%。就目前资料检索,黑麦、玉米端粒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还未见报道。对这一实验设计在构建高密度RFLP图谱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在低磷胁迫下对其根系分泌Acph能力测定及同工酶等电聚焦分析证明:缺磷胁迫是Acph基因表达的诱导因子,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的中国春小麦背景中对其根系在低磷胁迫下Acph的分泌具不同的正效应,其中以1R染色体的效应最为强烈,Acph等电聚焦(IEF)的酶谱清楚地表明黑麦的1R染色体上携有在缺磷胁迫下诱导表达的Acph基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培养从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与八倍体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mack)杂种F0幼胚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2个代换系930498、930483和1个附加系930029。以黑麦(SecalecerealeL.)基因组DNA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证实了黑麦染色体的存在。在有丝分裂中期,经FISH处理的黑麦染色体为黄绿色,明显区别于红色的小麦染色体。染色体配对、C分带、麦谷蛋白电泳分析,证明两个代换系为1D/1R代换,附加的也是黑麦1R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黑麦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建中  李继云 《遗传学报》1997,24(6):519-523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用土培盆栽法对黑麦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表明,附加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对中国春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具有不同的效应。黑麦1R、7R染色体上携带有对该特性有较强促进作用的基因。而5R染色体上则携带有对该特性具强烈抑制效应的基因  相似文献   

12.
对5个不同类型巨穗小麦种质材料进行C-分带分析,发现均有一对特征染色体存在,初步确定这对染色体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APAG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RFLP标记,对导入黑麦(SecalecerealeL.)多小穗等性状创制的小麦新种质10_A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APAGE分析发现,10_A与其他1RS/1BL易位系一样,含有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以黑麦基因组总DNA作探针,用中国春(Triticumaestivumcv.ChineseSpring)基因组DNA作封阻,与10_A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黑麦的1RS易位到10_A中。用25个RFLP探针进行Southern分析,进一步发现10_A的1BS特异限制性片段发生丢失,代之以黑麦1RS的特异限制性片段,而位于其他染色体上的特异限制性片段未发生缺失。据此认为,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_A属于1RS/1BL易位系。同时还讨论了10_A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利用APAGE,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RFLP标记,对导入黑麦(SecalecerealeL.)多小穗等性状创制的小麦新种质10-A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APAGE分析发现,10-A与其他1RS/1BL易位系一样,含有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ld1B3。以黑麦基因组总DNA作探针,用中国春(Triticumaestiumcv.ChineseSpring)基因组DNA作封阻,与10-A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  相似文献   

15.
小麦染色体的显微激光分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有志  钱红 《遗传学报》1999,26(1):43-48
探讨了应用氩离子激光进行植物染色体显微激光切割,分离的可行性,应用该技术对普通小麦的体细胞及特定染色体(1B染色体)实施切割,分离,并且以分离到的单细胞核或单条染色体为模板进行了PCR DNA扩增。该技术比玻璃针切割分离染色体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且可对整个细胞核进行分离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探讨了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在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簇毛麦叶片中提取总RNA,进一步分离mRNA。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两端经T4DNA多聚酶修平后加EcoR1接头分子,连接于质粒pGEM-7Zf(+)的EcoR1克隆位点,转化大肠杆菌JM103菌株建立了cDNA文库。用PCR扩增重组质粒的cDNA插入序列,用^32P标记后分别与HindⅢ或XbaⅠ酶切的小麦-黑麦附加系DNA进行Southern杂交。根据其杂交结果,目前已鉴定出4  相似文献   

17.
董硕  耿解萍 《遗传学报》1993,20(5):381-388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限区域,即PML-bcr1和PML-bcr 2,二者相距约10kb。本文确定了PML-bcr 1的DNA顺序,并确定了一例APL患者染色体相互易位接合部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小麦细胞分裂间期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杰  郭北海 《遗传学报》1999,26(6):666-672
以野生种基因组DNA为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研究了间期细胞核里黑麦,中间偃麦草,燕麦和簇毛染色体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的行为,易位的黑麦1RS染色体襞在间期表现为不连续的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代换和附加的1R染色体在间期却呈现点状杂交信号,通过易位进入小麦的中间偃麦草和燕麦染色体片段也是点状。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双子房突变体中类copia逆转座子同源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双子房突变体的总DNA为模板,用简并引物扩增类copia逆转座子的逆转录酶区域。从PCR产物中分离到代表3个不同的类copia逆转座子的片段,其中两个在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窄叶青8号”和“京系17”间产生的多态性杂交带分别定位于水稻7条染色体的9个位点。R33-8含大量的终止码,R33-1及R33-4为连续的编码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81个氨基酸残基。R33-1的拷贝  相似文献   

20.
三个小黑麦花粉株系的染色体组成分析与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相岐  王献平 《遗传学报》1995,22(5):387-393
对来自小黑麦与小麦杂种的3个花粉株系,DH220-4,DH220-5和DH220-14进行了形态性状观察,染色体组成分析和抗白粉病鉴定。经过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观察、原位杂交、C-分带、同工酶等电聚焦和贮藏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其中两个株系,DH220-4和DH220-5是6R/6D代换系,另一个株系DH220-14是1R/1D代换系。经人工接种鉴定,两个6R/6D代换系高抗白粉病。从而进一步证明黑麦的6R染色体上存在抗白粉病的基因。同时还对小麦遗传背景下异源染色体的识别及6R染色体的利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