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测定河南和山西连翘叶中总木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和连翘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连翘叶中总木脂素含量,结果显示山西连翘叶高于河南连翘叶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和连翘苷的含量。连翘酯苷A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23%;连翘酯苷B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1.74%;连翘苷平均回收率为102.3%,RSD为2.58%;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不同产地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差异较大;另外对于富含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连翘叶能否代替果实或者与果实合并用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期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连翘叶的质量及其最佳的采收期。结果显示:连翘苷以5月份含量最高;连翘酯苷和芦丁以6月份含量最高,连翘叶以5、6月份采收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因素对连翘酯苷A得率和连翘苷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 8.0.5 b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实际条件,得到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3%、提取温度74℃、浸提时间为53 min、液料比30 mL/g.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下连翘酯苷A得率为7.53%,连翘苷得率为3.03%,验证值分别为7.56%,3.09%,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2.0%.  相似文献   

4.
中药连翘及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连翘叶、老翘、青翘中的连翘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比老翘高40倍以上,比青翘中连翘苷含量高2~4倍左右,不同产地的连翘叶、老翘及青翘中连翘苷的含量也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开发一种微生物转化工艺,将连翘苷转化为活性更高的连翘脂素.结果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LB菌株,转化连翘苷为连翘脂素的专一性较高.经培养基主要组成和转化条件优化,得出较佳的产酶培养组成为:蔗糖7 g/L,(NH4)2 SO45 g/L,NaCl 5 g/L,KH2 PO45 g/L,MgSO41 g/L,MnSO40.5 g/L,pH 6.0.LB菌株经产酶培养后,过滤收集菌体悬浮于2倍发酵液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2 g/L的底物连翘苷,于30℃、200 r/min转化20 h,连翘脂素的转化得率可达94.1%.利用微生物将连翘苷转化为连翘脂素,具有方法简单、转化得率高、产物容易纯化和副产物少等优点,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iamonsiltmC18(4 6mm× 2 5 0mm ,5 μm)色谱柱 ;以乙腈 水 (2 0∶80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mL/min ,柱温为 30℃ ,检测波长为 2 77nm ,以外标法用HPLC测定了感冒退热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连翘苷在0 10 2 9~ 1 6 4 6 4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其在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 (n =6 )为 99 5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损伤自然衰老小鼠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观察连翘酯苷对复合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4月龄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形成拟AD复合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束取小鼠脑组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及IL-1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AP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ChAT、AchE、SOD酶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连翘酯苷组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翘酯苷能降低TNF-α、IL-1的含量(P<0.05),抑制GFAP蛋白表达。提高ChAT、SOD酶活力,降低AchE活性及MDA的含量(P<0.05,P<0.01)。结论连翘酯苷对拟AD复合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内炎症反应,调节胆碱能系统,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索连翘几种成分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连翘抗炎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对比各组的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含量。连翘苷对小鼠耳肿胀度及TNF-α和IL-6的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耳肿胀及TNF-α和IL-6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所筛选的连翘4种成分,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连翘抗炎药效物质有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和连翘酯苷B。通过口服给药,尚未发现连翘苷的抗炎活性,而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及连翘酯苷B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同时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这两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多成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样品的质量差异,为连翘叶花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确定28批连翘叶花中芦丁、金丝桃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化合物,并测定这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连翘叶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山西临汾、陕西西安和河南信阳连翘叶的综合评价较好,河南栾川、山东平邑和山东日照连翘花的综合评价较好。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为连翘叶花的质量评价和资源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连翘醋营抗感染 、 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观察了连翘酯苷的抗感染作用及解热作用,探讨其与中药连翘清热解毒作用的关系。制备小鼠三种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菌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动物的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复制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与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动物体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翘酯苷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菌感染模型动物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均可显著降低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提示连翘酯苷具有明显的抗感染和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连翘苷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用高脂饲料造成营养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连翘苷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较,连翘苷给药组动物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上升,血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说明连翘苷具有降低营养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连翘苷和黄芩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中药有效成分连翘苷和黄芩苷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XTT减低法评价连翘苷、黄芩苷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黏附及生物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用药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态和结构改变。结果连翘苷和黄芩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均无抑制作用;连翘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菌的SMIC50为31.25μg/ml,而黄芩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菌的代谢无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连翘苷使部分表皮葡萄球菌被膜的形态发生改变,而黄芩苷对其形态影响不显著。结论连翘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初始黏附阶段无抑制作用,对生物膜菌的代谢和生物膜形态均有显著影响;黄芩苷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黄芩黄酮总苷元提取物中总黄酮和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含量。使用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50:50),流速1 mL / 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75 nm的方法。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 A线性范围分别为3.501-70.016 μg/mL(r=0.9999),0.832-16.640 μg/mL(r=0.9998),0.418-8.352 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5%、98.86%、9.997%,RSD分别为1.74%、1.74%、1.70%。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黄芩素线性范围为1.71-8.54 μg/mL(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93%,RSD为2.63%。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 A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8.22%-60.36%、12.09%-14.46%、5.05%-8.81%、78.11%-90.12%;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黄芩黄酮总苷元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的苦玄参药材主成分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苦玄参苷ⅠB含量高于苦玄参苷ⅠA;色谱条件:Waters C18(4.6mmi.d.×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睛∶水=36?64(体积比),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64nm。苦玄参苷ⅠA、ⅠB分别在0.05~0.50mg/mL和0.072~0.720mg/mL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苦玄参苷ⅠA的线性回归方程Y=13658X-92.72(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58%(n=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6%;苦玄参苷ⅠB的线性回归方程Y=5258.9X-41.01(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1.15%(n=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该研究为制定苦玄参药材质量检测标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连翘苷对小鼠减肥作用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连翘苷对肥胖小鼠脂肪细胞及空肠绒毛表面积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小鼠脂肪细胞、空肠绒毛表面积大小的变化以及小鼠体重增长率,脂肪系数,全视野内脂肪数目等指标,观察连翘苷的减肥作用。结果显示,连翘苷可以使肥胖小鼠脂肪细胞直径变小,空肠绒毛表面积降低,体重增长率降低,脂肪系数变小,全视野内脂肪细胞数目增加。提示连翘苷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翘酯苷(FS)对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脏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μg/mL的FS共培养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T和B淋巴细胞的吸光度变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FS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增殖和存活率明显提高,诱导时间延长至72 h后FS明显抑制细胞转化;低浓度FS对LPS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和生存率显著提高;FS促进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分泌NO;FS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TNF-α,中浓度FS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而高浓度反而抑制其分泌。此外,FS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影响,对细胞NO分泌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FS可能通过影响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温胆汤物质基准中总黄酮、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采用HPLC法测定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采用直接测定法测定总黄酮类成分在284 nm处有较强吸收,柚皮苷在20.22~80.8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3%。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分别在0.01~0.51 mg/mL和0.01~0.50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1%和102.72%;温胆汤物质基准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5.03%,柚皮苷、新橙皮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78 mg/g和9.75 mg/g。结论:建立的温胆汤物质基准总黄酮、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简单、稳定、重复性好,为温胆汤及其相关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连翘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连翘基因资料非常匮乏,限制了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本研究以连翘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的混合样品作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 SeqTM 2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3164327条干净数据(clean reads),总碱基数为4678791021 bp.Clean reads经de novo组装后获得45112条unigenes.进一步利用五大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注释了28699条unigenes.其中,473个基因参与了连翘次生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包括81个与苯丙氨酸和苯丙烷代谢相关的基因.对这81个基因的分析表明,有4个基因编码苯丙氨酸脱氨酶,1个基因编码肉桂酸4-羟化酶,2个基因编码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这3个酶催化了连翘中主要药用活性物质苯乙醇苷和木脂素前体肉桂酸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此外,还发现了2个松脂醇-落叶松树脂醇还原酶和1个开环异落叶松脂醇脱氢酶编码基因,这2个酶是木脂素合成的关键酶.最后,分析了长度在1 kb以上的12721个unigenes的基因结构,检测到3199个SSR位点,并对其中40个位点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不仅为连翘基因克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信息,而且为连翘遗传多样性研究、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草苁蓉干燥全草中草苁蓉纳拉苷和草苁蓉苷B的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色谱柱:Klimail 100-5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条件:0~12 min,15%A;12~30 min,15%~20%A;30~40 min,20%~25%A;40~45 min,25%~30%A;45~60 min,30%~10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得到草苁蓉纳拉苷的线性范围为4.688~150μg·mL-1(R2=0.999 5);草苁蓉苷B的线性范围为3.438~110μg·mL-1(R2=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6%、96.55%;RSD分别为1.01、1.23(n=9)。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草苁蓉全草中草苁蓉纳拉苷和草苁蓉苷B两种组分的方法。方法学的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以用于草苁蓉中草苁蓉纳拉苷和草苁蓉苷B两种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A(Forsythiaside A,FA)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C12细胞缺氧再复氧模型(OGD/R),细胞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FA处理组(1.25, 2.5和5μmol/L),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ROS、MDA以及抗氧化酶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对Akt和Nrf2蛋白的影响,采用Akt抑制LY294002验证FA的调节作用。结果:FA能够有效抑制OGD/R引起的存活率下降和凋亡率增加,同时可以抑制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升高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GSH-Px和CAT)水平。FA处理能够增加Akt磷酸化水平以及Nrf2和其下游蛋白HO-1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LY294002验证发现FA通过Akt调控Nrf2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抑制脑细胞损伤。结论:FA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Akt磷酸化,调控Nrf2下游抗氧蛋白酶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