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PLC测定7种龙胆科植物花中龙胆苦苷与獐牙菜苦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7种龙胆花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辅助动态回流法进行提取,色谱条件:Fusion-RP 80 A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25 min:15%~30%);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 nm。结果:7种龙胆花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的色谱峰与共存组分完全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105~0.945μg(r=0.999 9),0.3~0.7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RSD=1.02%),98.9%(RSD=1.5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建立UPLC测定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阿克替苷含量的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阿克替苷提取工艺,通过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富集阿克替苷的大孔树脂,并对富集工艺进行研究。UPLC条件:色谱柱HSST3柱(2.1×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90%A 5 min,75%A 7.5 min,30%A 9 min,90%A;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流速0.3 mL·min~(-1);保留时间5.21 min。在UPLC条件下阿克替苷在0.25~100 ng进样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9.002X-4.8275,R=0.9999。单因素实验显示,7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2 h。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确定HP-20大孔树脂为最佳富集材料。富集工艺为4倍体积15%乙醇洗脱除杂后收集4倍体积40%乙醇洗脱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03 nm,以外标法测定了罗汉果中罗汉果苷ⅡE、苷Ⅲ的含量。罗汉果苷ⅡE在1.934~25.142μg,苷Ⅲ在2.070~26.91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与97.9%。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三叶青地下部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以及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白藜芦醇提取分离选取溶剂为70%乙醇,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分离选取溶剂为40%乙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选择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04 nm,柱温25℃。结果:白藜芦醇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13.836X+0.911 5,在0.02~2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6)。采用70%乙醇提取三叶青根茎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为0.59μg/g。白藜芦醇苷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52.515X-0.497 7,在0.02~2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4 4)。采用40%乙醇提取三叶青根茎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含量为1.76μg/g。结论:建立了三叶青地下部分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以及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天胡荽属植物的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HPLC含量分析的方法,为开发利用天胡荽属植物药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以积雪草苷和羟基积雪草苷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29∶71,v/v)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外标法进行测定。结果:积雪草苷的回归方程为:Y=34 958X+154 822 R2=0.999 1(n=8),羟基积雪草苷的回归方程为:Y=114 318X-21 002 R2=0.999 2(n=8),结果表明线性关系与分离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100.53%,RSD为1.86%、2.31%。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做为天胡荽属药用资源的评价方法之一,实验结果为野生与栽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同时测定乌药叶中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木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山柰酚-3-O-(2″-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2″,4″-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6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Kinete XB-C_(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5 min, 10%A;0.5~2 min, 10%→30%A;2~6 min, 30%→70%A;6~7min, 70%→90%A;7~8 min, 90%A;8~9 min, 90%→10%A;9~10 min, 10%A,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结合熵权-TOPSIS法对10个产地的乌药叶进行分析评价。各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在98.15%~102.84%,RSD在0.60%~2.43%之间,经熵权-TOPSIS法分析评价,浙江天台产地乌药叶相对质量较好。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为乌药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及内在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使用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为基质的高聚物型色谱柱一步分离制备葛根提取液中的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方法。采用MKF-RP-HH色谱柱(300 mm×7.8 mm,8μm),葛根提取液经70%乙醇溶解稀释,以水(A)和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表明:葛根提取液中的2种有效成分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均与杂质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且柱效大于2 100 N/m,优于常规的C-18硅胶色谱柱(柱效:1 000 N/m)。该高聚物型色谱柱不仅可用于上述分析,还可用作半制备柱制备得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纯品,葛根素在2~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葛根=1.342 2x-1.018 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大豆苷元在2~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大豆=2.275x+0.869 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纯化得率分别可达95.9%和78.5%。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玛咖中酰胺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玛咖酰胺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玛咖切片中玛咖酰胺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90%~95%A;15~50 min,95%A。检测波长208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酰胺1、酰胺2、酰胺3分别在0.88~132μg/m L、0.85~128μg/m L、0.96~144μg/m L线性关系良好。酰胺1、酰胺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RSD=1.64%)、98.59%(RSD=1.75%)。不同产地玛咖中玛咖酰胺含量差别较大,建立可靠、准确、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有利于评价不同产地玛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分离度好的方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MC-Pack ODS-A(250×4.6mm,5μ);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120μg~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0.8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相似文献   

11.
苗永美  童元  方达  王宇豪 《植物研究》2020,40(6):839-845
采用培养基中添加30~150 μmol·L-1 La(NO33的方式,研究La3+对铁皮石斛不定芽诱导、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70~90 μmol·L-1的La3+对茎段不定芽诱导和促生效果最好;130 μmol·L-1的La3+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植株在含110 μmol·L-1 La3+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鲜重增加了15.22倍,显著高于对照,干鲜比为12.05∶100,比对照提高了64.39%;一定浓度的La3+显著提高干品中4种成分含量,110 μmol·L-1 La3+处理下其多糖含量最高,为98.84 mg·g-1,添加90 μmol·L-1时,总黄酮、总酚和联苄含量最高,为4.31,7.56和21.01 mg·g-1。联苄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5个指标相关性较大,而总酚和叶绿素含量与其他5个指标相关性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稀土对铁皮石斛促生及改善品质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植物组培中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稀土元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形因子对黄土高原山杏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向和坡度是重要的地形因子,调控水、热组合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及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叶片功能性状对不同地形因子的响应,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阳坡(半阳坡)和阴坡(半阴坡)2个坡向,以及15°~20°、21°~25°和26°~30°3个坡度为环境梯度,对比研究了其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山杏叶片功能性状(包括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与坡度分别对所有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均显著,坡向和坡度仅对叶片含水量具有交互作用.2)坡向梯度上,阳坡叶片的叶面积与阴坡相当,但叶干物质含量(0.24 g·g^-1)和叶片含水量(59.6%)均小于后者(0.27 g·g^-1和67.0%);阳坡叶片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阴坡,其值分别为183.72和163.05 cm2·g^-1.3)坡度梯度上,叶片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均随坡度增大呈先减后增趋势,二者分别在15°~20°和26°~30°上达最大值,分别为184.04 cm^2·g^-1和21.14 cm2.4)除15°~20°与26°~30°的土壤水分无差异外,其余坡度以及坡向之间的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土壤水分是造成叶片功能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0~10 cm土层含水量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最大.5)叶片比叶面积与叶片含水量、叶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叶面积呈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叶面积呈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仅与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其他叶片功能性状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首次利用冠层塔吊原位测定了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4个主要树种成熟大树的CO2响应曲线,并利用FvCB模型计算了一些重要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 红松的光合速率(A)、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而其气孔对光合的限制性(Ls)最大.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这3个阔叶树种的光合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叶片面积的V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83.2 μmol·m-2·s-1)、蒙古栎(89.3 μmol·m-2·s-1)>紫椴(68.4 μmol·m-2·s-1)、红松(68.8 μmol·m-2·s-1)(P<0.05),而基于叶片质量的V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1.36 μmol·g-1·s-1)>蒙古栎(1.03 μmol·g-1·s-1)>紫椴(0.90 μmol·g-1·s-1)>红松(0.42 μmol·g-1·s-1)(P<0.05).7—9月,水曲柳和蒙古栎的A值显著降低,而紫椴和红松的A值变化不显著;所有树种Vc max都随季节发生显著下降.在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中,应该考虑Vc max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
建立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方法。采用XBridge C18色谱柱(3. 5μm,2. 1 mm×100 mm),柱温35℃,测定波长280 nm,以0. 1%磷酸溶液(每100 mL加0. 3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乙腈-水-磷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0∶10∶0. 1∶0. 3)(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0 min,B%:35~70; 30~31 min,B%:70~35; 31~40min,B%:35)。经方法学验证,黄柏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等共6个生物碱分离情况良好,在测定时间段内无明显干扰峰;加样回收率均在95%~115%之间,RSD%均小于5%;精密度RSD%均小于5%;在测定浓度范围内(1~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 999。3个不同批次供试品的测定结果较一致。本研究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芦苇在黄河三角洲潮水和淡水两种生境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特别是根系生态特征差异, 分别在潮水区和淡水区选取长势均匀的芦苇群落, 测量不同土层电导率、pH值, 芦苇株高、密度、茎叶及不同土层主根、须根生物量、离子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两个区域的表层土壤(0-10 cm)电导率均大于下层土壤, 并在20-30 cm土层处电导率测得最小值, 而在更深的土壤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 电导率上升、pH值下降的趋势。潮水区芦苇的平均株密度和株高分别为(20.80±5.93) 株·m-2, (35.70±16.01) cm, 淡水区芦苇的平均株密度和株高分别为(309.60±39.15) 株·m-2, (91.48±13.09) cm。在生物量分配上, 潮水区芦苇的主根、须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是79.70%、11.88%、6.79%和1.64%, 而淡水区芦苇在这四个部位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是66.77%、8.76%、18.54%和5.92%。淡水区芦苇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 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68.18±38.99) g·m-2; 潮水区芦苇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30 cm土层(146.57±109.94) g·m-2。离子含量结果表明, 潮水区芦苇主根平均Na+和K+含量分别为(6.38±1.56) mg·g-1和(1.08±0.17) mg·g-1 , 并且Na+与Cl-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淡水区芦苇主根这两种离子平均含量分别为(2.82±0.56) mg·g-1和(3.93±1.10) mg·g-1 。以上结果表明芦苇能够改变株高、密度、各部位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离子分布来适应不同水盐环境, 这也是芦苇能够在高盐环境下长期生存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解网袋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设置对照N0(0 g N·m-2·a-1)、N5(5 g N·m-2·a-1)、N10(10 g N·m-2·a-1)和N20(20 g N·m-2·a-1)4个施N处理,研究外源N添加对多枝柽柳、盐角草及两者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分析氮沉降对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物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345 d的分解,多枝柽柳、盐角草及混合物在不同N处理间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64~0.70、0.84~0.99和0.71~0.81 kg·kg-1·a-1。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均表现为养分的直接释放,试验结束时,N0、N5、N10和N20处理单种凋落物及其混合物N分别释放60.6%~67.4%、56.7%~62.6%、57.4%~62.3%、46.8%~63.0%,P分别释放51.9%~77.9%、59.9%~74.7%、53.0%~79.9%、52.3%~76.4%。N处理对单种凋落物及其混合物的分解影响不显著,但各种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对N添加的响应不同,N处理抑制了盐角草N、P释放及混合凋落物P释放,而对多枝柽柳无影响。在温带荒漠,适量的N输入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延缓个别物种养分向土壤系统的归还。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的获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枝条的方法,拟通过促萌处理建立多枝条类型白桦材料。以一年生白桦幼苗为试材,采用3个截干高度:10、20、30 cm处理后,每个截干高度使用4种激素或化学药剂处理(20 mg·L-1 2,4-D、20 mg·L-1 KT、20 mg·L-1 6-BA和20 mg·L-1 KMnO4)进行促发萌条试验。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初次截干(30 d后)采条,截干高度10 cm进行激素KT、6-BA处理的白桦苗萌芽率最高,达65.0%以上;锯末保湿处理下3种截干高度萌条率、萌条产量均较高,萌条率达75.0%以上。枝条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处理下最高,达76.43 mg·g-1,其次为截干高度10 cm处理下,其他处理均不利于总三萜积累。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下激素6-BA处理最高,达91.16 mg·g-1,是锯末处理(30 cm)的2.68倍。在锯末处理、KT和KMnO4处理下的枝条和叶片中总三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6-BA对枝条、叶片中齐墩果酸的积累有利,其他处理均不利于齐墩果酸积累。锯末处理有利于二次萌条及产量的提高,截干高度为10 cm处理下萌条产量达126.96 g。枝条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进行激素6-BA处理效果较好,达97.99 mg·g-1。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进行激素KT处理最佳,达99.22 mg·g-1,其次为锯末处理组和6-BA处理组。该研究结果为可持续、高效的利用白桦资源及获得三萜产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甲醇、乙酸乙酯和水分别按液土比3∶1、6∶1和9∶1对三七连作土壤进行浸提,研究其浸提液对三七根腐病菌生长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平板培养72 h后,甲醇、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对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为化感促进,其中,甲醇和乙酸乙酯浸提液对尖镰孢菌的化感效应指数为14.0%~19.8%和16.2%~20.2%,高于水浸提液的8.9%~14.2%,且不同浸提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甲醇浸提液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化感抑制,且抑制效应在浸提比例为3∶1时最强,达到-33.2%~-38.5%,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土壤培养4周后,甲醇、乙酸乙酯和水浸提液均能增加土壤中尖镰孢菌的数量,其中,水浸提液的增加效应最强,达到每克干土3.49×106~9.56×106拷贝数,高于甲醇(每克干土1.68×104~6.73×104拷贝数)和乙酸乙酯浸提液(每克干土1.77×104~3.72×104拷贝数),且这种增加效应随浸提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弱;水浸提液和低浸提比例的甲醇提取液均能增加土壤中腐皮镰孢菌的数量,而重茬土壤浸提液对链格孢菌的数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三七连作土壤浸提液对根腐病菌如尖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促进效应,这可能是再植三七易发生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全球气候模式Nor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植物异戊二烯排放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分布在江苏宜兴、广东龙门、云南玉龙和四川万源的苦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影响,比较了气候变化影响下4个地区苦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宜兴、龙门、玉龙和万源的年均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和辐射强度波动较大、同时存在增长和下降趋势.在基准情景下,苦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为71~470 μg·g-1·d-1、年排放速率为25954~171231 μg·g-1·a-1,日及年排放速率大小依次为龙门、宜兴、万源和玉龙.相比基准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苦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高4~45 μg·g-1·d-1,其中宜兴、龙门、玉龙和万源分别约高23、29、4和14 μg·g-1·d-1以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苦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增幅在5%以上,其中万源和宜兴为13%以上、龙门和玉龙为5%以上,RCP8.5情景下最大(11%~18%).相比基准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苦竹异戊二烯年排放速率高1500~17000 μg·g-1·a-1,其中,宜兴高8560~13208 μg·g-1·a-1、龙门高10862~16131 μg·g-1·a-1、玉龙高1574~3028 μg·g-1·a-1、万源高5288~8532 μg·g-1·a-1;苦竹异戊二烯年排放速率增幅为6%~14%,宜兴和万源最高、龙门和玉龙较低,在RCP8.5情景下增幅9%~14%.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苦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