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组织中ATP、ADP、AMP量的测定及能荷指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萤火虫发光器中的萤光素-萤光素酶测定腺三磷是最专一而灵敏的方法。常用来作细胞(花粉、精子)和以毫克计的组织或细胞器中的ATP含量的分析。萤光素-萤光素酶不仅可用于ATP的专一测定,如借助特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在研究萤火虫尾部发光机理中,发现了萤光素酶。之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结构上差异很大的多种萤光素酶。但研究最多的是萤火虫产生的萤光素酶和由海洋发光细菌产生的萤光素酶。它们所催化的底物——萤光素的结构非常不同,前者为6—羟基苯并噻唑,而后者为脂肪醛。  相似文献   

3.
夏季,捕捉萤火虫数十只,用小刀将其尾部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状,取等量分别装人两只小玻瓶中(可用装口含片的小药瓶代),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和,可以看到玻瓶中有淡黄色萤光出现,约一刻钟左右,玻瓶中萤光消失.这时,再将ATP溶液(用药用片剂ATP配制,比例是:十只萤火虫用三片ATP)加入  相似文献   

4.
1947年Mcelroy最早发现萤火虫的发光需要ATP,1952年Strehler和Totter根据Mcelrory的发现首先用萤火虫提取物测定ATP,以后这种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现在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及工、农、医的研究中。在植物生理学的  相似文献   

5.
发光生物因其活体能自发荧光而倍受关注,萤火虫(鞘翅目:萤科)是被研究最多的发光生物,因为成虫发光在其性选择以及求偶交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萤火虫的发光是一个消耗能量(ATP),的化学反应过程,因而其发光在成虫之外的虫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萤火虫成虫和幼虫的发光行为、功能意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萤火虫的饲养观察对其卵和蛹的发光行为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卵和蛹的形态阶段发光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荧光的起源进化.这将有助于理解萤火虫及其它生物自发荧光的本质和起源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能发光的生物有某些细菌、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和鱼类,但能发光的植物却不多见。基因工程的发展使科学家了解到,生物冷光也是由DNA分子中的基因协调控制的基因工程学家已能把发光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培育出夜晚能发磷光或萤光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发光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生物发光现象(Bioluminescence)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700年前我国就有“车胤聚萤夜读”等记载。除萤火虫外,其它动物、植物、微生物也有一些发光的类群。近来人们还发现越来越多的生物反应都能发射很弱的光,这种低水平的发光被称为生物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本文仅就昆虫的发光加以简介。 一、发光昆虫的类群及其研究状况 昆虫的发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发  相似文献   

8.
发光的魚     
栖息在海洋的鱼类尤其是海底的鱼,常发现有发光的现象。这些鱼能发出红色或紫色的宝石状的光芒。这些鱼在体中含有发光体的机构,通过半透明的肌肉,发出光来。若把这些发光体和体表的发光器制成匀浆来培养不能发光的细菌或喂饲其他不发光的鱼类,我们可在细菌或鱼类的胃中分析出萤光素和萤光酶,在这些鱼类的幽门部中贮藏着萤光素,看来在发光器中还备有萤光酶,从幽门部把少量的萤光素送到发光器,它与萤光酶起作用便射出光芒。看来,发光  相似文献   

9.
周禾 《生命世界》1999,(4):34-35
萤火虫发光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生物发光现象。自然界中能够发光的生物成千上万,不胜枚举:在海洋中有造成“海火”奇观的发光浮游生物;在森林里有晶莹闪烁的发光蘑菇;在草地上有发光的软体动物;在空中有形形色色的发光昆虫。这些发光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所发出的光都...  相似文献   

10.
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海洋桡脚类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分泌型萤光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可自然分泌的最小萤光素酶,因其分子小、灵敏度高、半衰期短和可高效分泌,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广泛应用于体内外研究。我们就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发光原理、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仅揭开了萤火虫发光的秘密,而且发现了这种昆虫在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奇特的现象。从卵到成虫萤火虫(一种甲虫)一开始以卵的形式藏在土里,很多种萤火虫的卵就已经能显现出极其微弱的亮光,就象那希望的闪  相似文献   

12.
雄激素应答元件假冒DNA对PSA基因启动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雄激素应答元件假冒DNA(AREdecoy)对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基因启动子的抑制作用 .联合运用报告基因和假冒DNA策略 ,构建了含PSA基因 5′侧启动子区 6 40bpDNA的萤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 PSA ,与人工合成的双链硫代ARE假冒DNA共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株PC3 M并作用不同的时间 (2 4h、4 8h、72h) .应用双萤光素酶测定系统 ,检测萤光素酶的表达活性 .结果显示 :AREdecoyDNA显著抑制报告基因萤光素酶的表达 ,抑制率可达 95 % ,而对照decoyDNA无此作用 .作用不同的时间对萤光素酶活性的抑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系统,用于转录因子FoxM1转录活性调控研究。方法:利用瞬时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验证人胚肾HEK293细胞中FoxM1对Cyclin B1 mRN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利用PCR技术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基因组中钓取人源Cyclin B1的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 Vector中,构建含有Cyclin B1启动子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Cyclin B1;通过瞬时转染、Western印迹及萤火虫/海肾萤光素酶双报告系统,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对FoxM1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构建了Cyclin B1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系统,该报告系统可用于FoxM1转录活性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能够显著抑制FoxM1靶向Cyclin 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抑制作用依赖c-Abl的激酶活性。结论:pGL3-Cyclin B1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可用于研究c-Abl酪氨酸激酶介导的FoxM1转录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4.
李学燕  梁醒财 《昆虫知识》2006,43(5):736-741
生物荧光是活体生物自身可以发光的有趣生命现象。具有这一现象的生物存在于生物四界中,但目前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报道主要来自于昆虫,尤其是以萤火虫为代表的发光甲虫的研究。文章对发光甲虫的分类地位、生物荧光发生的原理、发光器官的类型、闪光的“开关”机制、生物荧光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行为学研究进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简要提及了荧光生物及其荧光酶的应用。这对了解及探讨生物荧光现象、加强对中国的发光甲虫及其它发光生物的研究及保护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ATP生物发光测定试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萤火虫荧光素酶是ATP生物发光试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可通过萤火虫尾提取纯化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酶的活力和纯度决定了ATP生物发光试剂的性能。迄今许多先进技术在ATP生物发光试剂的制备中均有应用,包括酶基因工程改造技术、ATP循环的酶法放大技术、荧光素酶蛋白的活力及发光稳定技术,特异的细胞ATP提取技术等。ATP生物发光试剂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发光试剂的检测灵敏度和性能、增加产品的适应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一对二英类化学物质敏感的人肝癌细胞株 ,用于二英类化学物质生物筛选和快速半定量检测 .首先构建一在二英增强子调控下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该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 ,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 .2 ,3,7,8 四氯代二苯并二英 (TCDD)诱导稳定转染细胞株萤光素酶表达 ,发光检测萤光素酶活性 .该细胞株用于TCDD检测 ,检测下限为 1 1pmol L ,线性范围为 1~ 10 0pmol L .该细胞系的建立可用于二英类化学物质的生物筛选和快速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一株受二噁英类化学物质诱导表达的萤光素酶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一对二英类化学物质敏感的人肝癌细胞株 ,用于二英类化学物质生物筛选和快速半定量检测 .首先构建一在二英增强子调控下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该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 ,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 .2 ,3,7,8 四氯代二苯并二英 (TCDD)诱导稳定转染细胞株萤光素酶表达 ,发光检测萤光素酶活性 .该细胞株用于TCDD检测 ,检测下限为 1 1pmol L ,线性范围为 1~ 10 0pmol L .该细胞系的建立可用于二英类化学物质的生物筛选和快速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ATP生物发光法为基础,建立一套可以快速检测喷气燃料中真菌污染程度的方法。方法:筛选喷气燃料中的枝孢霉菌、曲霉菌及青霉菌这3种主要污染真菌的ATP释放条件,比较3种ATP荧光素-萤光素酶体系的标准荧光曲线,考察ATP生物发光法与传统平板计数法计量主要污染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以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BAC)作为裂解液提取ATP效果最佳,最佳作用浓度与作用时间分别为0.15%和30 s,筛选得到的荧光素-萤光素酶反应体系有良好的荧光效率,其检测限可达10~(-15)mol ATP,用ATP生物发光法与传统平板计数法计量主要污染真菌的数量,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ATP生物发光法可以用于检测喷气燃料中真菌污染程度,且能将检测时间缩短至10 min内,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萤光素酶是一类在氧气存在下能催化其底物特异性发光的酶,检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萤光素酶催化底物发光因无须外源光的激发,避免了非特异性干扰,具有其他报告基因不可替代的优势。萤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标记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简要综述了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萤火虫是萤科和凹眼萤科昆虫的统称,既是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也具有巨大的产业潜力。本文从分类学(包括分类现状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生物学(包括生活史、分布、天敌、视蛋白、人工光照的影响、生物指示作用、体内共生菌等)、行为学(包括发光、求偶、交配、取食、防御、报警、拟态、叠背、成虫后多次蜕皮等)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萤火虫基础研究的进展,分析了萤火虫的消亡原因(环境污染、旅游影响、科普欠缺、生物入侵及其它等)、保护情况并提出了保护萤火虫的若干措施建议,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国内外萤火虫开发利用的现状,最后从萤火虫的科学研究、资源保护、人工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萤火虫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