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地层时代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在时代归属上众说不一,主要是中志留世、晚志留世或早泥盆世之争。据刘发、黄柱熙(1977)的研究,吉林省中部的张家屯组产腕足类Aegiria grayi, Leptostrophia guizhouensis, Farden? laura, Striispirifer cf. acuminiplicatum,S.eudora;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 Coronocephalus sp.,可以肯定张家屯组为中志留世。二道沟组下段产腕足类Isorthis clivosa,I.  相似文献   

2.
吉林二道沟羣的志留纪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描述的三叶虫,主要为1959年至1961年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科研队和吉林区测大队于永吉县城以西约15公里二道沟附近的小绥河地区采集的。其中一部分为长春地层工作中心站苏养正同志于1960年在上述同一地点采集的。二道沟群主要为暗灰色砂页岩所组成,并含一层富产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其总厚度约为935米。关于二道沟群的时代问题,日人矢部长克等(1944)最初从这层灰岩所合的床板珊瑚的研究怀疑其可能属于泥盆纪,后经对四射珊瑚Pseudomphyma 研究的结果,并与波罗的海果特兰岛(Gotland)所含Pseudomphyma 层位相比较,认为此层灰岩应属志留纪,更可能为中志留纪中期。解  相似文献   

3.
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 Gu et Zhi 的叶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解剖研究所用的D-1标本是笔者于1984年5月在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二采区新开辟的运输巷侧壁砂岩中采到的,其层位经对比与田宝霖和张连武(1980)描述的水城汪家寨矿区综合地层柱中龙潭组下部第8分层的中部砂岩相当。该叶片沉积时受水流冲击,以中脉为对称轴向远轴侧对折成约20°角状(图版Ⅰ,图2)。  相似文献   

4.
吉林二道沟组的床板珊瑚型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道沟组床板珊瑚群含有常见于欧亚地区下泥盆统的一些重要属种,如Favositesmultiplicatus,Squamelfavosites gurjevskiensis和Pachyfavosites rariporosus,同时未发现常见于上志留统的分子。据此,二道沟组珊瑚群时代应是早泥盆世而下是过去所谓的晚志留世。二道沟组与南天山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可能相当,同属于下泥盆统下部。描述床珊瑚和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包头石拐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内蒙古包头石拐古城塔头道沟至二道沟,是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中侏罗统召沟组、长汉沟组的标准地点,也是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的典型剖面之一.此地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发育良好,为山间盆地型陆相碎屑岩沉积.  相似文献   

6.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rare?type?ABO?blood?groups, B(A) 02, from Eastern China. Three samples with discordant serological results during routine blood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four samples from one sample’ family were selected. All of them were detected by serological method. The exon 6 and 7 of the ABO gen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They were typed as AsubB by serology and as BO by genotype. In AsubB samples, nt 700C>G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B gene, which was previously defined as B(A)02 alleles. In these seven samples, six showed B(A)02/O01 and one showed B(A)02/O02.B(A)02 allele was found to be more common in this study than B(A)04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frequent than B(A)02. The careful identification of rare blood types is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饶河东安镇组的 Buchia 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2年,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一队四分队马万昌、付磊等同志,在饶河县东安镇西部(插图1)出露的灰色粉砂质板岩、页岩中发现一些双壳类化石,并测制剖面,建立了东安镇组。因标本少,经顾知微教授等鉴定,仅2属5种。1983年,袁福盛等又进行了较详细的化石采集工作,获得了数量较多的双壳类化石标本,经笔者重新研究,化石以Buchia为主,共4属,计16种,其中包括2新种,1亲近种,2比较种,3未定种及2归属存疑的未定种。所定各种多  相似文献   

8.
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中石核的形态和技术分析显示, 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 以简单石核、多台面石核为代表; 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为代表; 三为细石器技术, 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片过程中, 至少有三种剥片方式存在于二道沟地点的石核上, 即单向打片、交互打片和多向打片。  相似文献   

9.
王成源 《古生物学报》1992,31(5):621-622
Nieper(1969)依据澳大利亚 Queenslaad 西部 Nora 组(下奥陶统)的标本以 Trigonodus triangularius Nieper 1969 为模式种,建立了牙形刺新属 Trigonodus. Cooper(1981)将 Nieper 的形式属 Trigonodus 修正为器官属,包括 PM Sa Sb Sc Sd 分子,并将此属的模式种改为 Trigonodus larapintinensis (Crespin, 1943). Cooper 的观点被很多牙形刺专家接受, Trigonodus 属名也被广泛引用在牙形刺文献中 (Stauge, 1984;安泰庠、郑昭昌,1990),  相似文献   

10.
张采繁(1982)在建立 Thinnfeldia orientalisZhang 一种时,既未作表皮特征描述,也未作详细讨论。本文根据几块保存完好的同种标本的研究,对其特征作了增订。标本系周志炎等于1977年在湖南衡阳县杉桥煤矿塘冲老井井下的下侏罗统观音滩组搭坝口段一层局部可采煤层顶板的灰色泥岩中采集的。同层产出的还有Clathropteris,Nilssonia,Ctenis 等化石,均因标本破碎,难以确定种名。角质层采用舒氏溶液浸解法处理后,制作薄片和扫描电镜样品进行观察。在研究 Thinnfeldia orientalis Zhang 的同  相似文献   

11.
邓占球 《古生物学报》2001,40(2):219-223
对床板珊瑚化石群的分析表明,南天山阿尔皮什表布拉克组的地质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所含珊瑚群与滇西北,西秦岭,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吉林二道沟的珊瑚群面貌相似,明确属于古特提斯生物地理区内,而与北天山,淮噶尔,北山,大,小兴安岭等地区同期地层所产者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翼股蛤(Pteroperna)是 J.Morris 和 J.Lycett 于1853年建立,但该属的分类位置当时并不明确,仅仅在讨论中提到可能为 Pterinea的亚属。Cox(1940)讨论 Pteroperna 时则将其作为翼蛤科(Pteriidae)的属而沿用至今。笔者于1984年在唐古拉山雁石坪地区测制侏罗纪地层剖面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到许多隶属于 Pteroperna costatula 的标本,它们的壳饰特征、壳体形状和英国侏罗纪大鲕状灰岩(Great O(?)lite)中产出的同种标本几无差异。标本大多保存良好,特别是它们的壳层和其围岩在弱酸中可产生差异溶蚀,利用酸蚀法可得到许多暴露出铰系构造和软体印痕的标本,其中有一些反映出个体发育各个阶段的生长特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Chiropteris一属的化石以叶部呈掌状,并具网状脉为主要特征,最早为Kurr发表于Bronn(1858)的论三叠纪动、植物化石一文中,当时并无属征随之发表。后来Schenk(1862,1864)重新研究这些标本时,结合补充材料,指出:其模式种,Ch.digitata Kurr的叶部每一裂片均有主脉——尽管不甚明显。这些主脉不仅在他们的图影上未能清晰地显示,而且甚至Schenk本人到1890年时,还有“Chiropteris的  相似文献   

14.
一、笔石分布与特征1953年,穆恩之在研究辽宁太子河流域寒武纪和奥陶纪笔石时,将上寒武统凤山组燕州层顶部发现的笔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寒武纪笔石带——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带(包括在三叶虫 Quadraticephalus 带中).1955年,他对此带笔石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辽宁辽阳五顶山的 Dictyonema  相似文献   

15.
云南澄江早寒武世蠕虫化石——Maotianshania gen.no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5年,侯先光曾几次赴云南考察,在澄江县帽天山(24°39′N,102°57′E)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下部,发现了一大批门类众多保存精美的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海绵、水母、蠕虫、软舌螺、腕足类、腹足类、金臂虫、三叶虫以及其它节肢动物等。这个以含有大量的软体后生动物的新化石组合,已被命名为“澄江动物群”(张文堂、侯先光,1985)。根据伴生的三叶虫化石,澄江动物群的层位为早寒武世筇竹寺组Eoredlichia-Wutingaspis带下部,距今大约为570百万年,略新于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梅树村阶(见孙卫国、侯先光,1987,表I)。澄江动物群中的蠕虫化石数量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古羊齿属(Archaeopteris)是 Dawson(1871)依据 Forbes(1854)的 Cyclopteris hibernica标本所建,模式种 Archaeopteris hibernica(For-bes)Dawson 采自爱尔兰晚泥盆世地层。马西伦达古羊齿(Archaeopteris macilenta Lesquereux)是 Lesquereux(1884)在北美发现的。其后,Carluccio 等(1966)做了修订。由于古羊齿植物化石叶片保存呈“羽状”,具有着生在叶子上的孢子囊和“间小羽片”,所以早期的古植物学家对于它的分类位置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多数人认为其属于真蕨类。有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Trigonioides yunnanensis  Ku et Ma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Trigonioides yunnanensis Ku et Ma是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最早报道的类三角蚌类化石,1962年由顾知微教授描述。六十年代后期,“云南红层队”于标准产地云南楚雄朱洗冲又发现了更丰富的标本,由马其鸿记述于《云南中生代化石》(上册)(马其鸿等,1976),鉴定为Trigonioides(Wakinoa), yunnanensis Ku et Ma(图版15,图4—13),T. (W.?)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流速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性能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实验共设置4个流速处理组,分别为0(C组)、0.5 BL/s(L组)、1.5 BL/s(M组)和2.5 BL/s(H组),实验周期为43d。研究共监测与分析了8个行为指标,并将其归为运动参数(平均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偏好区域(内、中和外圈累计停留时间)和活动状态(最大轮替次数、活跃性和身体接触)等3类行为状态。结果表明:(1)在整个实验周期中, M组和L组的终体长显著高于C组和H组(P<0.05); M组的终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C组和H组(P<0.05)。(2)在实验30d后, M组和H组的外圈累计停留时间显著低于C组和L组(P<0.05),且M组中圈累计停留时间显著高于C组和H组(P<0.05); H组的中圈累计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内圈累计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M组的最大加速度显著高于C组和L组(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产养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7月至9月对长江中游23个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所研究的湖泊包括以下4组:水库组(A组)、禁养组(B组)、低密度养殖组(C组)、高密度养殖组(D组)。结果显示, 4组湖泊的优势类群间存在一定差异。A组优势种有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Y=0.642, Y为优势度)、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064), B组优势种有平裂藻(Merismopedia, Y=0.428)、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133)、栅藻(Scenedesmus, Y=0.066), C组优势种为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Y=0.395)、平裂藻(Merismopedia, Y=0.097)、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Y=0.122), D组的优势种为平裂藻(Merismopedia, Y=0.308)、微囊藻(Microcystis, Y=0.118)、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Y=0.077)。A组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B组、C组及D组(P0.05)。各组间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湖泊浮游植物的丰度及优势类群会产生影响,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湘沅 《古生物学报》1992,31(3):357-359
长期来,人们认为Lobatannularia heianensis(Kodaira)均是彼此融合的,它与大多数种不同。根据河南济源上石盒子组所发现的大量材料证明,它叶轮中的叶也是不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