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真菌病,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作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肺隐球菌病的结局主要与宿主免疫力有关。目前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局限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近年研究表明,作为树突状细胞亚群之一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由于其激活后可以产生大量的I型干扰素并活化相关的T细胞,所以在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真菌病,尤其是在隐球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将介绍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免疫机制,并通过介绍肺隐球菌病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及二者之间已有报道的联系,初步阐述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在肺隐球菌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6):365-365,373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中桌些种或变种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也可侵犯肺、皮肤、骨骼等其他器官..近年来,隐球菌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隐球菌与隐球菌病的研究已受到全球真菌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召开了6届“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国际专题会议商讨对策类似的专题会议在国内目前还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病历,对其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居多且多为免疫力低下者感染为主,其次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以免疫力正常者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熟悉其与其他疾病鉴别点,并将隐球菌作为常规病原学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通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荚膜多糖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隐球菌主要通过肺进入机体从而引起肺隐球菌病,但因其嗜神经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也是隐球菌的主要靶器官。隐球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H IV感染和器官移植。由于感染部位的不同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差异,其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轻者无症状,重者危及生命。治疗方案主要由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主要包括多烯类和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治疗。即使经过抗真菌治疗,H IV患者隐球菌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CME(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失败率之高让人难以接受。现介绍近年来隐球菌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作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各方面特点。结果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结论肺隐球菌病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能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隐球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研究它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地理分布,复杂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对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隐球真菌病的发生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的毒性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主要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发生。新型隐球菌产生数种毒性因子,如多糖荚膜和产黑色素等。隐球菌毒性因子的分子研究有助于对该酵母致病生物学的理解,也为抗真菌治疗提供新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疾病,具有传染性,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病,整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混淆[2]。检验科主要依靠革兰染色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检测,但革兰染色存在缺陷,其检出率不高,容易漏检,而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3]。对于组织标本,病理科诊断该病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石蜡组织切片PAS染色法技术[4],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法也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被临床科室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区获得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统计2003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5例确诊及临床诊断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17~75岁,平均(44.8±13.4)岁....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是最常见的肺部真菌感染之一,临床及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病原学及组织病理学。近年来兴起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报道2例既往无免疫抑制性基础疾病,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及阳性体征,仅体检胸部CT发现肺野外带圆形实性结节灶,最终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迅速诊断、及时治疗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