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分型可追溯细菌的来源,了解其地域分布和流行情况,对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淋球菌分型方法有营养、血清学、营养/血清学双重、植物凝集素、基因、耐药谱和质粒分型等.本文就当前的分型概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淋球菌多重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炜华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24-26,35
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近年来,淋球菌的耐药菌株增多,造成了多种药物的治疗失败。本文概述了淋球菌产生多重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染色基因特异位点的突变对淋球菌膜蛋白传递耐药系统的影响是该菌产生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青霉素结合蛋白及质粒耐药可同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革兰染色、淋球菌培养、PCR检测三种方法同时对135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淋球菌检测.革兰染色阳性53例,检出率39.26%,淋球菌培养68例,检出率50.37%,PCR阳性78例,检出率57.78%.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9.39,P<0.05.革兰染色与淋球菌培养和PCR检测有差异,淋球菌培养与PCR检测P>0.05,二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用PCR法测淋球菌敏感、特异、快速.提示临床上在革兰染色、淋球菌培养均阴性而症状又符合淋球菌感染者考虑可用PCR方法检测.这对淋病患者进行准确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防治及因淋球菌漏检而引起的淋病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淋病奈瑟氏菌(简称淋球菌)及其感染是国际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淋病患者病灶脓细胞中分离到淋球菌至今已有百余年,其抗原结构和分群、分型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外膜蛋白、菌毛蛋白及脂多糖等抗原的分析正在深入进行。自1976年发现青霉素耐药菌株之后,对于耐药菌株及质粒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最主要致病菌之一。抗菌药物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但随着严重依赖甚至过度使用抗菌药物,S.aureus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现阶段尤为严重。近年来,耐药菌株、耐药谱逐渐变宽,耐药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机制变得复杂,耐药基因种类繁多,导致乳房炎源S.aureus广谱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出现超级耐药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奶牛乳房炎治疗带来极大困难。S.aureus耐药性不仅对奶牛养殖业和乳房炎防治造成影响,同时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监测S.aureus耐药性及变迁情况,探明其具体耐药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S.aureus可通过产生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等不同作用机制,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基因编码的分子耐药机制尚未明确。综述了奶牛乳房炎中S. aureus耐药性及其分子耐药机制,讨论了明确S.aureu耐药机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铁离子在淋病奈瑟球菌(以下简称“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淋病防治提供思路。搜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4大数据库,查阅铁离子在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与细菌耐药相关的文献。从淋球菌黏附、竞争铁离子、抵抗宿主免疫系统杀伤以及人群间传播等方面分析显示:淋球菌内铁含量减少可下调细菌对宿主体内抗菌物质的敏感性;菌内铁含量较低时可通过上调铁摄取基因表达,分泌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结合蛋白、铁载体、MpeR等物质,从宿主糖蛋白内抢夺铁离子,促进淋球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和播散。铁离子在淋球菌基本生存需求、抵御杀伤、传播播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菌体内、外铁离子的浓度可增强淋球菌感染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一种毒力较低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体皮肤及黏膜上,以往该菌所引起的感染很少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诱导了大量该菌属耐药株的产生,该菌的临床分离率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对单一抗菌药物耐药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由低耐药率到高耐药率的发展,主要导致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等.因此对这些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已成为当前该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郴州地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区域内病奈瑟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郴州市区域内12家医院门诊病人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255株淋球菌,并作为药敏试验,分析其特点。结果 255株淋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耐药严重,同时耐毒霉素、头孢三嗪、环丙沙星等交叉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临床上治疗淋病须以体外药敏试验为依据用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逐年上升,己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株,常可引起肺炎、尿道感染、脑膜炎、菌血症等各种难治性感染。了解其耐药机制,探讨克服耐药的方法,对于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其引起的感染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淋病奈瑟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淋球菌的疫苗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迄今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近年来,淋球菌耐药性逐年上升,多重耐药性淋球菌随之出现并广泛传播,使淋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研究表明,淋球菌分型在淋病疫苗的研究、制定流行病学控制措施和淋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淋球菌的分型方法包括血清学分型、营养分型等传统分型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ARPD)、opa分型、por分型、多位序列分型(MLST)等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本文就淋球菌的分型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对临床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对35株淋病奈瑟球菌的MICs;Nitrocefin(头孢硝噻酚)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并采用PCR测定其基因型。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与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5.7%、60.0%、88.6%与14.3%,对第3、4代头孢菌素、大观霉素非常敏感,耐药率均为0%;42.9%的菌株产生TEM型β-内酰胺酶。结论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治疗宜选用第3、4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等,同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2.
钟桥石  胡龙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148-1149,1152
碳青霉烯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及高度的酶稳定性,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已出现了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且不断有新的耐药基因被发现。本文就其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近几年来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我科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保存的126株淋球菌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快速药敏测试法进行15种药物的药敏检测,并用头孢曲松合并中药治疗。结果用快速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用K-B法基本相符。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0%,1.50%的菌株耐大观霉素(MIC≥64μg/ml);所有菌株均对头孢曲松敏感。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得痊愈。结论头孢曲松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变化,6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环丙沙星耐药性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在淋病治疗中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中药止痢灵对淋病流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止痢灵对淋病流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22株淋病流行株,应用打孔法测定止痢灵及其单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中药的敏感性。结果:复方止痢灵对淋病流行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其单方黄柏、白头翁、苦参对淋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弱。结论:止痢灵对淋球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淋病及其他泌尿系感染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耐药菌株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淋病流行株外排系统与外膜通透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6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SDS—PAGE测定淋球菌外膜孔蛋白的表达;应用直接荧光法测定能量抑制剂加入前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摄入和积累情况,比较耐药菌与敏感菌内膜泵蛋白表达的差异;利用煮沸法提取细菌DNA,PCR扩增mtrR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5株多重耐药菌均有外膜孔蛋白表达的缺失或下降,同时伴有外排泵蛋白的表达;5株敏感淋球菌无mtrR的突变,10株多重耐药株均有mtrR基因的突变。表明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2016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与主要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HIS系统查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金额,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同时分析临床常见菌的耐药率。结果在10种抗菌药物中,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左氧氟沙星(28368)、头孢西丁(13346)和哌拉西林/舒巴坦(11748)。DDDc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拉氧头孢(777.00)、美罗培南(504.00)和头孢替安(424.00),左氧氟沙星的DDDc值最小。临床常见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低差别较大。临床常见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较低;常见G+菌对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的使用频度最高且日均费用最低,临床常见菌对其耐药率差别较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日均费用低于其他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说明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扰,造成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严重的现状。着重论述了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现状、耐药机制、致病因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孔媚  薛团梅 《蛇志》2008,20(1):60-63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我国细菌耐药也已相当严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球菌、肺炎球菌的比例分别高达50%、60%和70%,更为严重的是,多药耐药病原体的出现使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出现困难.细菌耐药现象之所以日趋严重与滥用抗菌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2004年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就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宣传活动,同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非OTC目录的抗菌药物在药店必须凭处方销售或购买.  相似文献   

19.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中常见的院内感染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成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很多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L),本研究就其耐药机制,从产碳青霉烯酶和非产碳青霉烯酶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及质粒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质粒图谱。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对167株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用破裂解法分析160株菌的质粒图谱。结果:167株淋球菌检出PPN9株(5.4%),TRNG16株(9.6%),环丙沙星耐药率达78.4%,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160株菌其质粒谱型2.6Md 4.5Md(24.4%),2.6Md 4.5Md 24.5Md(20.6%),2.6Md 24.5Md(20.6%),4.5Md检出率(45%)24.5Md检出率(41.3%)。结论:表明了广州地区淋球菌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质粒图谱,有助于淋病的治疗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