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目的了解CLSI2010(S20)及2009(S19)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新旧折点变化对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50株肺炎克雷伯菌;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CTX及CAZ的敏感性,CLSI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产ESBLs菌株,改良三维试验检测CTX和/或CAZ耐药、非产ESBLs菌株的产酶情况。结果在S19折点下,CTX和CAZ耐药率分别为54.0%、30.0%;在S20折点下,耐药率分别为68.0%、42.0%。产ESBLs菌株总检出率为64.0%(32/50)。旧折点下,分别有81.3%、43.8%的产ESBLs菌株分布在CTX和CAZ耐药菌株中;新折点下,升高至100%、62.5%。2株对CTX和/CAZ耐药、非产ESBL菌株中,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仅产AmpC酶。结论根据S20,肺炎克雷伯菌对CTX和CAZ的耐药率较S19均有所增高;并提高了耐药表型与产ESBLs菌株的一致性。产AmpC酶可影响表型确证试验对产ESBLs菌株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激活的Raw264.7细胞自噬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抗原提呈以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C.albicans刺激Dectin-1单克隆抗体封闭或白皮杉醇阻断的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表达量,RT-PCR检测CD80与CD86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有无3-MA预处理的GFP-LC3-Raw264.7细胞与C.albicans共孵育后MHCⅡ与LC3在胞浆的分布,ELISA法检测有无封闭Dectin-1或3-MA预处理的Raw264.7细胞与C.albicans共孵育不同时间段后IL-6的分泌。结果阻断Dectin-1或Sky后C.albicans诱导的LC3Ⅱ表达降低。LC3、MHCⅡ与胞内C.albicans存在显著的共定位关系,阻断自噬后C.albicans与MHCⅡ的共定位明显减弱。C.albicans引发Raw264.7细胞表达CD80与CD86mRNA,封闭Dectin-1或阻断自噬后二者转录水平降低。C.albicans通过Dectin-1引发Raw264.7细胞分泌IL-6,阻断自噬对IL-6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 C.albicans通过Dectin-1/Sky通路激活巨噬细胞自噬,自噬体的构建促进MHCⅡ招募至胞内C.albicans,并促进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胆汁分离细菌种类及主要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0年至2008年临床胆汁普通培养分离细菌的种类,并分析主要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710例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普通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710例患者胆汁培养共分离出细菌435株,检出率为61.27%,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10%,对常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结论胆汁分离细菌以肠道细菌为主,阿米卡星可以作为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4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0.8%),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5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为64.0%。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例由罕见细菌导致的感染病例,并分析其易感因素及药敏情况,为罕见细菌感染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该患者临床信息,包括症状、治疗过程、药敏试验结果等。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该少见贪铜菌对大部分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均敏感。结论少见贪铜菌是比较罕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血浆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例193例,根据患者血浆G试验和GM试验的临床结果,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时在IFD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同时分析GM试验结果在IFD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血液肿瘤伴IFD的患者中,单独血浆G试验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71.7%、89.3%、71.7%、89.3%。单独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54.7%、94.3%、78.4%、84.6%。串联检测(两项同时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39.6%、99.3%、95.5%、81.3%。并联检测(两项中任意一项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是86.6%、84.3%、67.7%、94.4%。17例GM试验阳性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后,14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有效组血浆GM值均从第2周开始下降,第3周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组GM值持续升高,有效组和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G试验和血浆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伴IFD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作为IFI诊断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GM值有利于评估临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对临床常见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对35株淋病奈瑟球菌的MICs;Nitrocefin(头孢硝噻酚)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并采用PCR测定其基因型。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与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5.7%、60.0%、88.6%与14.3%,对第3、4代头孢菌素、大观霉素非常敏感,耐药率均为0%;42.9%的菌株产生TEM型β-内酰胺酶。结论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高,治疗宜选用第3、4代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等,同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