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麻疹病毒血凝素滴度的某些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Peries等报告麻疹病毒具有凝集猴血球的特性之后,近来有不少作者证实了这一研究。但麻疹病毒的血凝滴度较低,作血凝抑制试验时,一般均采用理化方法将血凝素加以浓缩。我们曾对麻疹病毒的血凝性质进行研究,可以不经浓缩而获得滴度较高的血凝素。关于应用麻疹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查麻疹抗体的研究,已有报告。现将影响麻疹病毒血凝素滴度的某些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pH9.6碳酸缓冲液对甲3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有明显降低作用,对甲1型和乙型仅有轻微影响,对甲2型的影响则介于两者之间。用不同pH的碳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及盐水等,测定甲3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结果表明高pH对其有明显影响。分别具有甲3、甲2或甲1血凝素的重组株,在pH9.6碳酸缓冲液中,其血凝素的稳定性也和上述结果一样,即具有甲3血凝素的重组株,其血凝素对pH9.6碳酸缓冲液最敏感;甲1重组株的血凝素较稳定:而具有甲2血凝素的重组株则介于两者之间。利用此pH特征测定新分离的经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得到同样结果,因此有可能利用此pH特征对新分离的甲3型流感病毒进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血凝和血凝抑制(简称血抑)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到HFRSV血凝素的制备要求较高,4℃保存的效果较好,血凝素对热似有一定的稳定性,血凝作用的条件较为严格,最佳pH在5.7—6.1,鹅血球较为敏感,氯仿法去除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物有效而简便。通过试验条件的模索和方法的改进,使之适用于基层。  相似文献   

4.
一、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栋均能良好地在鸡胚肾组织培养氅殖:PR8、FMl、洛57—4、兰生60—2等株EID∞一般可达到5.0—6.0个对数,但沪防60一l梢低;多数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在戚染鸡胚肾组织培养后32—48小时为繁殖高壅。 二、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株均能良好地在端胚肾组织培养中传代适应,在最初几代EID,。及血凝湔虔逐渐增高,以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利用血球吸附试验测定流戚病毒在鸡胚肾组织培养的繁殖滴度,是一种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四、在鸡胚肾组织培养传代适应的病毒株与原株之同的抗原性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素的敏感性无显著的差别。 五、关于鸡胚肾组织培养与人胚肾、猴肾组织培养之间对流成病毒的敏感性的差异及鸡胚肾组织培养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作者会发表流乙脑炎病毒戚染鼠塍的怒液以苯庭理溅屡蒸磺乾燥後,可以獾得较稚嫩定的血凝秦。同时还报导了新华廠的苯有高度的血凝抑制作用,不经减麈蒸驶除浮,即不能凝集血球。进一步研究强现有些廒家(新中等)出产的苯不抑制血凝,因此不经减屋蒸发,亦可獾得高效僵的血凝素感液。此獯血凝素怒液在4℃冰箱内可保持其滴度10天到1月时,其滴度由1:2560降至1:160。 2.流乙脑炎病毒血凝素用pH6.3的磷酸鹽缓重鹽水稀释时,於试验操作过程中,其滴度亦会降低,因之影响结果的准碓性。我们改用了pH8.2的磷酸噙授衙啸水稀释血凝秦及血清,加入磷酸二氧钠嗵水稀释的血球,克服了这种缺点。 3.实验又证明我们所裂成的血凝素,可以作为補體结抗元。在特異性方面,似乎此Espana氏苯浸抗元遗璎好一点;其优点在于制偏方法简单,无需真空帛氣设偏。  相似文献   

6.
猴肾细咆和人羊膜细胞虽然对大多数类型的肠道病毒易感,但由于猴肾细胞来源有限和人羊膜细胞制备的成功率较低,昕以需要寻求其他更合适的细胞来代替。为了确定人胎肾和人胎啼细胞在肠道病毒工作中的使用价值,本文较系统地比较了这两种细胞对晒遒病毒的易感性。实验证明,除了Co~ckie B2和H4型病毒,ECHO 9、18、20和2 7型病毒在人胎肾细胞及ECHO、22和23型病毒在人胎肺细胞的滴度不够理想外,这两种细胞对所研究的其余类型的病毒都较易感。大多数类型的肠道病毒不但能在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中培养和传代,而且原有皿凝者仍能保持其血凝特性。用猴肾、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从122份粪便标本分离病毒,结果共有64份标本阳性。其中用猴肾细胞分离得到阳性结果的有;4份,用人胎肾细胞有56份,用人胎肺细胞有51份。猴肾细胞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比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易感,而人胎肾和人胎肺细胞对某些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比猴肾细胞易感。实验结果表明,在肠道病毒的工作中可以应用这两种细胞培养来代替猴肾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7.
观察3株双歧杆菌对人O型、人B型、绵羊、兔、鸡和小鼠红细胞的凝集滴度,并对其血凝素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3株双歧杆菌均能凝集各种来源的红细胞,血凝滴度无明显差异;D-甘露糖不能抑制血凝。提取的脂磷壁酸(LTA)具有血凝活性。其血凝素受体为糖类。  相似文献   

8.
1.两年来,我们从未曾接种过病毒的正常恒河肾上皮细胞培养物分离到6株自发性隐性病毒,并对其中的III一32毒株比驶系就地进行了捆胞病变特征,繁殖特性,理化性质,细胞敏感性和动物救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和观察。 2.所有6株病毒在猴腎上皮细胞培养物上都产生相同的特异性病变,即产生胞浆内泡沫样空泡和多核融合细胞。未见有核内或胞浆内包涵体。 3.III一32毒株对恒河、平顶、红面、藏西及熊猴的腎上皮细胞培养物都有敏感性,对兔肾,人胚腎,皮肤,肌肉,人羊膜,恒河猴睾九的糸阳胞培养物以及乳鼠和家兔都不敏感。在猴腎细胞培养物的繁殖滴度都很低,接种14天以后,最高滴度只有10“。TCD50/毫升。在猴肾细胞培养物上经过十多次传代,洋度仍未见提高。 4.III一32毒株未能被脊髓灰质炎1、2、3型,coxsackie‘A9、Bl—B5型,EcHo 1—9型特异免疫血清以及典型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所中和。 5.III一32毒株对乙醚有抵抗性。该病毒在22℃保存不超过1周,4℃不超过1个月,一20℃不超过牛年。用37℃连续传代培养的病毒液,接种猴腎细胞培养物时,细胞病变出现时间比4℃或一20℃保存者为早。  相似文献   

9.
副流感病毒在不同传代细胞中增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地鼠肾BHK21C14传代细胞增殖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获得成功。其病毒的增殖滴度与人胚肾细胞相似,血球吸附10-6.5。为副流感病毒的传代、保存、大量抗原的制备,为病毒的诊断和血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代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
蛋氨酸脑啡肽(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采用MDCK细胞和9~10日龄鸡胚,按不同的顺序加入不同剂量MEK和B型流感病毒,共培养72 h后做血凝实验。所有加入B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均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4。在鸡胚尿囊腔中,先注入MEK孵育24 h后,再注入B型流感病毒的鸡胚也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8,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未见MEK直接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株的作用,但可见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宿主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感染乳鼠,取脑经蔗糖-丙酮法制备血凝素,对这些毒株的血凝活性和血凝抑制(下称血抑,HI)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结果提示受试毒株间血凝活性高低不等,似与对乳鼠的致病毒力有一定关系,血凝素抗原与其他病毒的免疫血清无交叉反应,在血凝活性较高的几个毒株间血凝素抗原性差异不明显,并找到了一株血抑滴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12.
对大量制备高效价风疹病毒(RV)血凝素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每日更换RV感染细胞维持液可获得大量高效价血凝素。试验用Auletta液稀释血凝素、PH6.2、ca~(++)、Mg~(++)。离子浓度各0.1%时血凝滴度最高。比较两种处理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抑制物的方法,发现高岭土法和肝素—氯化锰法结果相似。用此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07份孕妇血清,结果符合率达98%。但高岭土法更为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3.
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流感病毒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上高效增殖的最适条件。方法将Vero细胞在50cm2细胞瓶或3000mL旋转瓶中培养成单层,以不同感染复数接种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孵育,取上清测病毒血凝滴度。结果当加入胰酶终浓度为40μg·mL-1时,低感染复数接种流感病毒,可获得高效价病毒液,在3000mL旋转培养瓶中流感病毒的易感性较在50cm2静置培养瓶中略高。结论建立了流感病毒在Vero细胞上高效增殖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在鸡胚细胞上温度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动态,以及病毒繁殖与干扰素产生的相互关系。温度是一个重要而明显直的影响因秦。在31—38.5℃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干扰秦产生的滴度和浊度也增加。文叶1讨论了温度对病毒感染的意义。研究了不同NaHCO3含量及不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影响。与病毒相比,产生干扰秦的适宜pH的上限较适宜繁殖病毒者为低。pH7.10不利于病毒的繁殖,但不影响干扰素的产生,相反,pH7.80有利于病毒的繁殖而不利于干扰素的产生。影响病毒的繁殖及干扰素的产生取决于pH,而与NaI{c03的浓度无直接关系。研究的结果指出,发烧及pH的改变通过干扰素的产生,在病毒感染恢复机制中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发现,汉坦病毒能在多种细胞株及人体细胞中增殖、适应.国内学者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体外适应该病毒成功,但有关原代人胚肺、肾细胞的报道尚少.作者选用两株病毒及两种原代人胚细胞用于体外感染、观察,应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及胶体金包埋前染色电镜技术对宿主细胞中增殖的病毒进行了动态观察及特异性定位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1.1 人胚细胞:取正常孕妇5—7个月水囊引产胚肾及肺组织,按常规方法分散细胞,5—7天后长满单层.1.1.2 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E6):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倪大石惠赠.1.2  相似文献   

16.
用鼠肺培养的普氏立克次体提取的ESS(Erythrocytes Seasltizlng Substance)可溶性抗原致敏6种经醛固鞣化的红血球,结果证明人“O”型、绵羊、家兔红血球较敏感;在37℃或4℃条件下用2.5%戊二醛、1:20,000鞣酸各处理15分钟所致敏的血球抗原血凝滴度高;以2.5%浓度醛固鞣化血球加入等量ESS可溶性抗原致敏为宜。此法制备的血球抗原可冻干保存。血凝反应比补体结合、外斐氏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没有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可用微量塑料板法,便于基层流行病学及临床早期诊断用,亦可用作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查抗原。  相似文献   

17.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李株和陈株血凝素(HAN)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杂交瘤生长孔率为97.5%和60%,阳性率各为2.5%和22%,克隆化培养阳性率达到100%。通过筛选得2株杂交瘤细胞、一株为2B_7、另一株为1H_8。其腹水单克隆抗体(McAb)滴度均达1∶16×10~4—32×10~4。1H_8的血凝抑制滴度达1∶5120。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杂交细胞染色体2B_7为80—97条,1H_8为85—105条,每个细胞均含一条中着丝点标记染色体。McAb的Ig类别和IgG亚类检测结果2B_7为IgM,1H_8为IgG_(2b)。两者对19株不同来源的EHFV具有不同的反应,1H_8McAb与19株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荧光反应,滴度都较高,且对5株不同来源的EHFV-HAN具有血凝抑制活性,滴度在1∶1280—5120,故1H_8为血凝抑制抗体;2B_7只对12株EHFV起反应,对7株不起反应,且没有血凝抑制活性。这说明1H_8与2B_7具有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19.
Yang ZF  Wang YT  Qin S  Zhao SS  Zhao YS  Lin Q  Guan WD  Huang QD  Mo ZY  Li CY  Zhong NS 《病毒学报》2011,27(3):218-223
以水提法分离制备板蓝根水提物S-03分析其基本化学成分,并在狗肾细胞(MDCK)上分别接种人甲1、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株、临床分离株以及禽流感病毒,采用空斑减少和免疫荧光及血凝抑制实验方法,在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三种试验模式下探讨S-03体外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03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多糖所占总重的比例最高。S-03体外抗病毒药效显示:①预防模式:对各型流感病毒均无抑制作用;②治疗和直接作用模式: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直接作用(SI=2.5~16)效果优于治疗模式(SI=2.2~5.8);③血凝抑制试验:对不同亚型的人流感病毒血凝素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为3.12~25 mg/mL),并且对禽流感病毒(H6N2、H7N3、H9N2)的血凝素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制浓度25~50 mg/mL),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从而阻止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麻疹病毒     
<正>分类学 根据病毒分类学国际委员会(ICVT)的推荐,麻疹病毒属于麻疹病毒属(分类),它与副粘液病毒属及肝炎病毒属一起组成副粘液病毒科。 麻疹病毒的分馏与纯化 病毒在猴细胞(早期恒河猴肾培养基,Vero,CV—1,BSC—1及其它传代细胞系)或人细胞(原代人胚肾组织培养,HEp—2及其它传代细胞系)的单层细胞中于72~96小时内繁殖,旋转组织培养法同样亦可以使用。病毒培养物须经低速离心澄清,然后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