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筛选秋水仙素诱导蚕豆胚根多倍体的最适诱导处理组合并分析其诱导效应.以秋水仙素5个浓度 (0.025%、0.050%、0.100%、0.150%、0.200%)和4个诱导时间(12、24、48、60 h)正交组合(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别处理蚕豆胚根.以根尖诱导率和胚根膨大率的显著性差异确定蚕豆胚根多倍体的最适诱导处理组合,并以胚根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幼叶气孔数目的变化对诱导效果进行鉴定,分析其幼苗期的胚根数目和幼苗长度.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最适诱导时间为48 h和浓度为0.100%;气孔数量在诱导时间和诱导浓度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但幼苗期的胚根数量和幼苗长度在不同的诱导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诱导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大花蕙兰‘红瀑布’无菌苗丛芽为材料、秋水仙素为诱变剂,采用不同的处理浓度、时间诱导大花蕙兰体细胞加倍。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0.05%,处理时间24 h的条件下,诱导率高达28.2%;多倍体苗外部形态、叶绿体数目、气孔数目和大小与二倍体差异大,加倍后的细胞核明显变大,染色体倍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大花蕙兰类原球茎增殖、分化和四倍体诱导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明显抑制类原球茎的增殖和分化,提高类原球茎褐变率和死亡率;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解除抑制作用所需的继代次数越多.所有秋水仙素处理均能诱导出四倍体,但不同处理的四倍体诱导率不同,当处理浓度为0.05%、时间为5 d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7%.二倍体及其四倍体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和气孔密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四倍体植株比二倍体矮,茎部较粗壮,株型紧凑,叶片颜色浓绿、质地变硬.秋水仙素处理和组织培养相结合是创建大花蕙兰多倍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洲黑杨×小叶杨杂种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与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杂种后代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初选的多倍体材料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于0.1%秋水仙素浓度处理对诱导多倍体无作用;0.3%及其以上浓度处理对诱导产生多倍体效果较好,但随处理浓度增加秋水仙素对杨树的毒害作用增大, 0.5%浓度处理可使顶芽死亡率高达71.43%,且在顶芽死亡的植株中未发现多倍体单株.应用气孔性状对388株扦插苗进行多倍体初选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初选的5株拟多倍体进行DNA含量分析,鉴定到2株四倍体材料.获得的四倍体材料与二倍体植株在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上差异显著,但在SOD和POD活性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Zantedeschiahybrid‘Parfait’)离体丛生芽块为实验材料,对其多倍体诱导过程中秋水仙素和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以及浸泡时间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多倍体与二倍体植株在叶形指数、气孔特征、叶绿素含量和染色体数的差异,最终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显示:随秋水仙素质量体积分数的提高及浸泡时间的缩短,各处理组的丛生芽存活率逐渐增加且均低于对照,而多倍体诱导率逐渐降低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丛生芽存活率和多倍体诱导率等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确定‘Parfait’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丛生芽块在含质量体积分数0.20%秋水仙素和体积分数0.10%DMSO的MS液体培养基中浸泡24h,多倍体诱导率可达50.02%。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倍体植株的叶片长度、厚度和长宽比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23、1.19和2.93倍,保卫细胞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每气孔叶绿体数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90、1.96和2.03倍,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二倍体植株的1.28和1.17倍;但多倍体植株的叶宽和气孔密度均较小,分别仅为二倍体植株的42.08%和61.55%。除叶绿素b含量外,多倍体植株的其他生物学特性均与二倍体植株差异显著。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获得的多倍体大多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64,同时还得到了一些嵌合体和六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多倍体植株的多数生物学特性优于二倍体植株,且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紫锥菊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紫锥菊愈伤组织上刚分化出的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其进行诱导,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诱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进行形态、显微、染色体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0.025%秋水仙素浓度处理24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2.85%;多倍体植株叶片肥厚、根粗壮,气孔面积极显著地大于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从24~28条不等,CAT平均酶活性是二倍体的2.1倍.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大葱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大葱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发现随着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死亡率增加,多倍体细胞诱导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处理时间和浓度增加升高,但浓度超过一定量诱导率则相反,以0.06%的秋水仙素处理72h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佳,且不对愈伤组织产生严重伤害,获得的变异材料与正常二倍体相比,其叶片变粗,生长迟缓,气孔器变大,经鉴定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条件下,以野生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不定芽(2n=2x=24)为材料,以无菌水(CK)和秋水仙素为对照,分别用不同浓度(100、200、300μmol/L)除草剂(氟乐灵、二甲戊灵)溶液分别浸泡(12h、24h、36h)处理,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和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及叶片形态特征观察,比较2种除草剂不同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泸定百合多倍体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300μmol/L二甲戊灵浸泡36h,变异率达30.0%,200μmol/L氟乐灵浸泡36h,变异率达32.2%,但2种诱变剂处理后材料诱导变异和存活率的差异不显著。对变异材料通过细胞学鉴定,发现2种诱变剂均能够诱导出四倍体泸定百合,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2种诱变剂处理时间短,材料死亡率低,变异率较高,而且对人畜伤害小,成本低;此外,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的叶片气孔显著增大、气孔密度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氟乐灵可作为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替代品,而且叶片气孔大小可作为初步快速检测多倍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秋水仙素对草莓离体叶片再生和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栽培品种'雪蜜'(2n=8X=56)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多倍体植株诱导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多倍体植株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质量体积分数0.1%、0.3%、0.5%和0.7%的秋水仙素浸泡2、4和6 d,草莓离体叶片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但随秋水仙素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再生率均显著下降.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均能产生多倍体植株,倍性为9X、10X、11X、12X、14X和16X;随秋水仙素浓度的提高,多倍体诱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用质量体积分数0.3%秋水仙素浸泡处理4 d是最佳的草莓离体叶片诱导方法,不定芽再生率达到40.5%,多倍体诱导率为100.0%,并且诱导产生出16X的植株.  相似文献   

11.
甘蓝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形成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蓝F1、F2和自交系S33个世代6种基因型材料进行甘蓝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形成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高浓度蔗糖对甘蓝胚状体形成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6%蔗糖浓度是甘蓝花药培养的最适浓度,其胚状体的诱导率最高达12.2%;(2)材料基因型是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F2和F1代材料胚状体诱导效果好,且胚状体诱导率F2代(F2P192和F2P194)18.9%比F1代(F1S17和F1S13)17.1%较高,但差异不显著,自交系S3代材料很难诱导出胚状体;(3)B5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适合甘蓝花药胚状体的诱导培养。结果表明,甘蓝F2代是其花药诱导培养胚状体的最佳基因型材料,B5 2.0 mg/L 2,4-D 2.0 mg/L KT 6%Suc是甘蓝花药诱导培养胚状体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二甲戊灵对离体大蒜染色体的加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S分化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二甲戊灵,以 "改良蒜" 的蒜瓣基部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并再生植株,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和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特征检测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大蒜染色体数变异受诱变剂浓度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影响,诱变剂高浓度和短时间处理均有利于大蒜愈伤组织的分化;添加0.1%秋水仙素处理5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80.7%,分化率为78.1%,四倍体的诱导率为4%;添加 100 μmol/L二甲戊灵处理5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100%,四倍体的诱导率为6%.对根尖细胞染色体和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和大小观察显示,诱变株具有四倍体的基本特征.说明二甲戊灵能在离体条件下有效诱导大蒜产生四倍体,可替代秋水仙素对大蒜染色体的加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已将从全国各地征集的50份水稻优良种质资源(2n=2x=24)诱变为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本文讨论不同处理日期、不同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及不同品种的抗药性等因素对加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日期处理水稻幼芽,其加倍成功率不同,4月6日~15日加倍效果最好,加倍成功率达19.4%。②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处理时间其加倍成功率存在一定的差别。0.1%秋水仙碱处理48h 和0.2%处理24h 为佳,其芽恢复率超过58%,加倍成功率超过16%。③不同水稻品种抗药性不同。在所加倍的50个水稻品种中,中作9025抗药性最强,芽恢复率达92.4%,加倍成功率38.7%。盐州14抗药性最差,芽恢复率仅为10.6%。  相似文献   

14.
Tetraploid plants were induced by colchicine treatment of in vitro leaf petiole segment cultures of five diploid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genotypes, including th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yellow-fleshed cultivar ‘Hort16A’, three female selections with red-fleshed fruit and one male pollinizer. Petiole segments were incubated on a shoot regeneration medium for a period of 4 weeks, and subsequently microshoots were treated with 0.05 or 0.1% colchicine. About one-third of the regenerated shoots were tetraploid following 0.05% colchicine treatment, more than with 0.1% colchicine treatment. Similar rates of tetraploid induction were achieved with all the genotypes tested. The efficiency of induction of polyploidy depend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ypes of in vitro culture chos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olchicine used. There are no previous reports of colchicine being used so successfully to induce polyploidy in Actinidia.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倍体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将化学诱导与物理诱变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多倍体诱导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种子后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氮离子注入与秋水仙素联合诱导黄芪多倍体的效果很明显。氮离子注入剂量为2.6×1016 N+/cm2,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5 d诱导率最高为44.4%;氮离子注入剂量为5.2×1016 N+/cm2, 秋水仙素浓度为150 mg·L-1,培养10d的诱导率最高为46.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秋水仙素浓度为100 mg·L-1培养15 d的最高诱导率13.9%。利用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多倍体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6.
仙人掌的微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磊  胡宋英 《广西植物》2003,23(3):259-263,I002
成功建立了仙人掌离体快繁的实验体系 ,并且对影响微繁殖的一些因素 ,诸如激素组合、外植体的物理状态、大量元素的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A对仙人掌芽增殖具明显作用 ,MS +BA 5 .0mg/L +IBA 0 .1mg/L为最适增殖培养基 ;接种方式实验表明劈接优于整棵。钙、镁离子浓度对试管苗生长没有影响 ,但影响生根数及根长 ;NAA抑制根的伸长 ,但一定浓度可促进生根。总体而言 ,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 1 /2MS。同时发现块接比单芽接具有优势。试管苗在形态上出现一些变异。实验结果对仙人掌科其它植物的快速繁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桔梗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A.CD)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用含0.1%秋水仙素处理40h后诱导频率可达50%,诱导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的多倍体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比较,在形态上,多倍植株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且节距长,气孔增大而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减少。对变异植株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x=36,而原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基数x=9,因此,变异植株(2n=4x=36)为四倍体。前者的核型公式为2n=4x=14m+20sm+2st,核型属于2B;后者的核型公式为2n=2x=7m+10sm+1st,核型也属于2B。检测发现有少数个体有非整倍体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