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大脑皮质生长休止蛋白7(Gas7)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拟高原低氧组,模拟高原低氧组大鼠进行6周缺氧,复制慢性高原低氧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中Gas7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as7在模拟高原低氧组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Gas7可能参与了高原低氧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研究》2015,(6):554-558
高原低氧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环境限制因子之一,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类动物,受到高原低氧和洞穴低氧的双重压力。近年来,高原鼢鼠低氧适应主要生理特征及低氧适应关键基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些研究结果对阐明高原鼢鼠低氧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探索人类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人类高原病的防治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在高原动物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模拟4000m、6000m高原低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Wistar大鼠和高原鼠兔肺血管内皮和肺内气道上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在肺血管内皮,还是肺内气道上皮,Wistar 大鼠eNOS蛋白表达在模拟4000m与6000m高原低氧处理2h后,均显著升高,而高原鼠兔基本保持不变,但高原鼠兔气道上皮eNOS的基础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istar大鼠.结论相比Wistar大鼠,高原鼠兔eNOS基因表达在模拟高原低氧时增加较少甚或无明显增加,eNOS是急性高原低氧耐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低氧对雄性高原鼠兔性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模拟低氧环境下(低压舱模拟5000m和7000m海拔高度),低氧暴露24h和7d,观察低氧对受试动物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低氧24h,高原鼠兔血浆雌二醇(E2)明显升高;低氧暴露7d,高原鼠兔血浆E2仍维持一较高水平;5000m低氧暴露7d,其睾丸指数无明显变化,7000m时却有所降低。同等条件下,大鼠睾丸指数明显增高;5000m和7000m低氧暴露7d对高原鼠兔睾丸组织形态无明显影响,然而,大鼠曲细精管间隙增大,且曲细精管内各级细胞排列紊乱。低氧环境下,高原鼠兔雄体血浆E2增高,可能是其低氧适应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模拟高原低氧方法观察大鼠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反应性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介导急性低氧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可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则不表现这种低氧抑制作用;肾上腺完整和肾上腺摘除大鼠第三脑室给予外源性CRF1μg,表现出与低氧作用类似的淋巴细胞转化下降现象;低氧时第三脑室给予高效价CRF抗血清可部分阻断低氧抑制作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外周血浆中CRF和皮质酮水平显示急性低氧大鼠血浆CRF、皮质酮水平均升高,高原鼠兔无明显变化。因而,本研究提示:急性低氧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CRF是介导急性低氧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一种因子,而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可能无关,高原鼠兔免疫功能对低氧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急进高原人群血浆NO和红细胞SOD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急进高原低氧人群血浆NO和红细胞SOD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理意义。方法:以急进高原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8~21岁之间,分为对照组和高原低氧组。血浆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红细胞SOD测定采用亚硝酸盐显色法。结果:高原低氧组血浆NO浓度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高原低氧组红细胞SOD含量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结论:急进高原低氧人群红细胞SOD显著升高,NO降低,可能与低氧造成肺血管收缩有关系。但NO、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SOD)之间的调控网络,在低氧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雁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4):299-303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研究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和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钙泵功能变化。实验设对照组(海拔2300m)和两个低氧实验组(模拟海拔5000m和7000m)。24h急性低氧时,海拔5000m组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无变化,海拔7000m组高原鼠兔ERCa2+泵活性下降29.02%。7d亚急性低氧时高原鼠兔SR的Ca2+泵活性无显著变化。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在海拔5000m组和7000m组分别升高32.50%和33.33%。25d慢性低氧时高原鼠兔ER,SR的Ca2+泵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急性低氧对Ca2+泵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7d后抑制缓解,至25d低氧时趋于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低氧适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L  Ge RL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43-146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极强的低温、低氧耐受能力。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整体水平及分子水平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该动物是研究低氧适应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血液学特征、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作一系统阐述,旨在阐明高原土生动物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生存的适应机制,这对人类适应高原及高原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钝化是高原鼠兔适应低氧环境的重要策略,但参与该生理代偿反应的功能基因尚不明确。间隙连接蛋白40 (Connexin40, Cx40) 在哺乳动物肺血管内皮表达。本研究对生活在海拔3 200 m的高原鼠兔进行28 d模拟海拔5 000 m低氧处理,以Sprague Dawley (SD) 大鼠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模拟低氧处理后高原鼠兔和SD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qPCR和蛋白印记法检测Cx40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变化,探究Cx40在高原鼠兔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钝化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低氧处理后,高原鼠兔肺泡呈空泡囊状,Cx40蛋白在支气管和肺血管中均表达,Cx40 基因mRNA水平随着低氧暴露而升高,但其蛋白质水平呈下降趋势,肺支气管Cx40蛋白无明显变化。SD大鼠肺血管和肺支气管表达的Cx40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暗示生活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高原鼠兔,Cx40蛋白下调可抑制血管收缩信号,减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使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钝化,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研究结果可为高原土著动物适应高寒缺氧环境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低氧对大鼠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海波  杜继曾 《生理学报》1997,49(2):167-172
本实验以模拟高原低氧的方法,探讨了低氧对大鼠体液免疫的作用,并与高原鼠兔比较,体液免疫以溶血素和IgG产生为指标。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低氧10d,5km海拔抑制溶血素形成10.3%,7km海拔抑制溶血素形成21.9%;经再次免疫后又低氧10d,5km海拔抑制溶血素形成4.2%,7km海拔抑制溶血素形成4.6%,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则不表现上述的抑制现象;大鼠经SRBC腹腔致敏形成2d后低氧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鼠兔的血象及其与低氧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原鼠兔是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能很好地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本研究报道了驯化高原鼠兔的部分血液指标,并与野生高原鼠兔及部分其它实验动物和人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同时对高原鼠兔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作了探讨。高原鼠兔红细胞数量高、体积小、红细胞膜表面积大,从而提高了Hb的利用率,使尽可能多的Hb参与摄氧和释氧。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鼠肝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曾经发现,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子一代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原低气压低氧有完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理(杜继曾等,1982)。我们还观察到,在24小时急性高原低氧时,由低地移入2300米高原的大鼠后裔在5000米和8000米的高度上,出现了以转氨酶、肝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肝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肝脏代谢异常和肝脏病理变化,而高原鼠兔只是在8000米高度时,才始出现部分指标的轻度变异(杜继曾等,1982),从而揭示了高原鼠兔的肝细胞代谢在细胞水平上对低氧的适应机制优越于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后代。慢性低氧又如何作用于大鼠和高原鼠兔的肝脏代谢?迄今尚无人研究。因此对这一作用规律的认识和阐明,在环境适应生理学领域、人类高原活动和畜牧业生产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低氧对小鼠红细胞介电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平原对照组和模拟高原低氧组,采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小鼠红细胞交流阻抗,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频谱、损耗角正切频谱以及Cole-Cole方程的曲线拟合分析,观察模拟高原低氧对红细胞介电特性影响。结果:小鼠模拟海拔5000 m低氧4周后,模拟高原组的低频介电常数εl和介电增量Δε较平原对照组分别增加57%和59%;模拟高原组的低频电导率κl和高频电导率κh较平原对照组分别降低49%和11%。结论:模拟高原低氧可以引起小鼠红细胞介电性增加和导电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能在平原地区有效、稳定模拟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的小鼠模型。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建模对象,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6 000 m处的高原低氧条件,采用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反应,作用时间为12 h。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探讨模拟高原低氧炎症的有效性;并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评价高原低氧炎症诱发的脑损伤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的炎症反应最为剧烈,小鼠血清中IL-6、TNF-α、IL-1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0 1,P0.000 1)、高于单纯高原低氧处理组(P0.000 1,P0.000 1,P0.001),也高于单纯LPS处理组(P0.05,P0.000 1,P0.000 1)。同时,与单纯高原低氧环境组或LPS处理组相比,高原低氧环境联合LPS处理组显示出更为严重的脑组织损伤,皮层、海马部位出现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血管增生及神经元皱缩伴随核固缩深染等现象更为明显。引人注意的是,丘脑腹后核群区对高原低氧联合LPS处理更为敏感,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更甚于皮层和海马部位,且伴有细胞排列紊乱现象。以上结果提示,本研究利用低压低氧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并联合LPS处理,在平原地区成功建立了一种与高原低氧炎症导致脑损伤高度相似的小鼠模型,有望应用在后续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综述了新型实验动物——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特点,并与移居大鼠、人类及世居高原人群的生理变化进行了比较,对于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血液学、氧的摄取、氧利用及肺循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高原适应的生理研究及发展方向也做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Ruan HZ  Fan XT 《生理学报》2000,52(2):119-122
用高原低氧模型及原位杂交、NADPH-d组织化学法,探讨氯氨酮和L-NAME对急性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生长抑素mRNA(S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高原低氧引起下丘脑NOS和SS mRNA过度表达,如先用NMDA受体拮抗剂氯氨酮和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NOS和SS mRNA的表达均明显被抑制。结果提示,NMDA受体参与了急生高原低氧引起的下丘脑NOS和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氧电极法测定在急性及慢性低氧条件下,S.D大白鼠及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及呼吸控制率之变化。结果表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经24小时急性低氧暴露后,其氧化磷酸化效率无明显变化;呼吸控制率在高原鼠兔中无明显变化,而在大白鼠中却有明显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呼吸状态Ⅳ呼吸速度降低而引起的。经25天的慢性低氧暴露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仍无明显变化,但大白鼠在海拔7000米时的呼吸控制率则有明显下降,而高原鼠兔却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在细胞呼吸水平方面,高原鼠兔对低氧的耐受力明显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研究采用Wasserman无创性方法,分别测定了11名新兵在平原(四川淮口,海拔500m)和经空运进驻高原 (西藏错那,海拔4370m)后的第3、5、7和14天的AT。结果表明:新兵进驻高原后AT由平原的813.6±147.4kg·m/min降低到395.5±194.5 kg·m/min(P<0.01);高原低氧引起AT的降低幅度与受试者平原AT的高低呈正相关(r=0.933,P<0.01);进驻高原后第3、5、7天AT维持在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但移居高原1年战士的AT仍低于平原水平(P<0.05)。提示,高原低氧能够显著地降低机体的AT,并且AT越高的个体进驻高原后受低氧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低氧暴露条件下高原鼠兔和大鼠HPA轴活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雁  杜继曾 《兽类学报》2001,21(3):195-198
采用人工模拟低气压低氧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程度(模拟海拔5 km和7 km)和不同时间(24d和5d)低氧暴露,对大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cortex,HPA)轴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7 km低氧暴露24 h,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actor,CRF)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分泌显著增加,大鼠HPA低氧暴露对大鼠HPA 轴活动无显著差异。低氧暴露5天后,大鼠7 km、5 km组的HPA轴活动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低氧暴露对高原鼠兔的HPA轴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低氧暴露的时间和程度与大鼠HPA的活动密切相关;从HPA的活动来看,高原鼠兔表现出较强的低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模拟高原低氧方法观察鼠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反应性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介导急性低氧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可抑制大鼠外用周血淋巴细胞转化,高原土著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oniae)则不表现这种低氧作用;肾上腺完整和肾上腺摘除大鼠第三脑室给予外源性CRF1μg,表现出与低氧作用类似的淋巴细胞转化下降现象;低氧时第三脑室给予高效价CRF抗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