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微生物学报》2006,46(5):855-855
本书分二十三章,90余万字,概括介绍了食品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内容有食品科学及冥发展、食物成分与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加工技术、果品蔬菜贮藏保鲜、食品微生物与发酵、食品腐败与保藏、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添加剂、食用菌生产与加工、食品感官评价与伪劣食品鉴别、食品包装、食品科学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文稿、图片和资料,内容基本涵盖了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截止到2017年6月Web of Science收录的食品组学相关论文为数据源,分析了食品组学概念提出、研究力量分布及主要发表刊物等,发现西班牙研究机构论文综合影响力较高,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遥遥领先。已有文献研究表明,食品组学主要基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生物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研究食品本身质量与安全以及食品营养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等,未来将极大促进食品质量、营养、安全、溯源及新型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等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洋食品中富含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功效成分,是人类膳食营养的重要来源。海洋食品功效成分化学结构与营养功能间构效关系的研究是食品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其中的科学问题包括海洋食品功效成分结构的阐明、营养功能与其作用机理的探究,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诠释。研究成果是解决海洋食品,尤其是海珍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特性保持、海洋功能食品合理开发等产业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以海洋食品蛋白、糖类、脂质、皂苷类化合物为代表,对海洋食品功效成分构效关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济南市7大类623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强制标示情况,并对营养标签中钠含量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济南市36家超市和零售点的预包装食品信息,建立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强制性标示率为94.06%。钠和蛋白质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制性标示规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7大类食品的钠含量分布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鱼肉蛋制品属于高盐食品的比例高达99.01%。结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强制性标识情况较好,各类食品钠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教育监管,减少食品中钠的含量,以发挥营养标签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军队营养与食品学》是一部关于军队营养与食品研究的综合性著作,由高兰兴、郭俊生、郭长江主编,顾景范、赵法假、刘继鹏为顾问,参加编写的人员来自全军五所院校、五个研究所和三所医院的40余名长期从事军队营养与军用食品研究的专家教授。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二十五章,约150万字,内容系统丰富,包括了我军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军队营养与军用食品研究的科技成果及军需给养管理的宝贵经验,也编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近十余年来轻工、食品领域生物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产业发展计划提出了今后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积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技术相结合,加速改造传统工艺、开发具天然、营养、生理功能的新一代食品。  相似文献   

7.
食品微生物不但影响着食物的质量、口感,还关系着食品安全。一般情况下包括食品的微生物发酵(如蒸馒头)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如菌落种数、治病微生物检验等)。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不容忽视,必须有一种严谨、认真、细心的检验心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亦应如此。做好微生物微观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提供更营养、更安全的食品。这就是食品微生物研究的目的,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若干实验的总结,阐述了如何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8.
苑泽宁 《生物磁学》2003,3(4):44-46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靠均衡营养来维护,因而离不开种类丰富的食品所提供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在其解决众多问题的同时,又对其安全性提出疑问,基于这一点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9.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微量分析技术。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并深入讨论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营养、加工和风味等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有害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的检测,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的分析鉴定,食品工艺参数的调控以及食品风味成分的检测,展望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靠均衡营养来维护,因而离不开种类丰富的食品所提供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在其解决众多问题的同时,又对其安全性提出疑问,基于这一点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资源食品原料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其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减少肌肉蛋白降解等。文章综述了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在动物营养、运动营养以及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食品分类和编码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立营养和食品消费数据库的必要手段。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日本、美国和国内有关监管部门及国家标准中若干个食品分类和编码体系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分析各体系间的异同,提出我国食品分类编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我国制定更加系统的食品分类和编码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糖尿病患者营养需求特点综述了糖尿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各营养素的配方设计、工艺研究以及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提出了食品使用性的方便,卫生的清洁,无毒害,食品的安全,也要求食品的色,香,味,营养丰富俱佳。此外,更是要求适应生活节奏快的不同消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与进口零食的标识情况。方法:采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调查法在上海市8所不同的大型超市获取食品营养标签初始信息,利用 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国内与进口零食标识率和规范率,与前几年相比显著提高。进口零食可选择的营养素和致敏原标识率均高于国内零食,但两者均存在致敏原标识含糊的现象。结论:《通则》实施两年后,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识率显著提高。对比进口食品,国内零食在可选择的营养素和致敏原标识率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已经通过注册的10岁以上全营养配方食品标签说明书,对其配方组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可选择性营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为特医全营养配方食品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研究表明,已注册13款产品,蛋白质供能比在14%~20%之间;脂肪供能比在25%~34%之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多在50%~60%之间;大多数产品维生素的强化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的1~3倍;矿物质的强化量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量的1~2倍;可选择性营养成分膳食纤维、胆碱、牛磺酸被添加频率较高,氟、肌醇、核苷酸未被添加。我国已注册全营养配方食品配方组成与国外标准肠内营养制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受到人口增长过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方式等影响,人类面临着食品和营养缺乏、部分人群中营养相关疾病高发等问题。同时,社会低碳发展的需求呼唤一种可持续的食物供给模式。因此,既能满足消费者口感和营养需求,又是绿色可持续食物供给模式的技术,例如功能糖、人造肉等未来食品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新兴的生物制造技术及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将会支撑形成绿色、低碳的未来食品产业,引发传统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新兴生物经济的重大战略发展方向。本文聚焦于未来食品——功能糖、微生物蛋白及人造肉等关键辅配料的生物制造技术研究,追踪其在细胞工厂构建、工业环境下菌种测试与过程优化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微生物制造未来食品的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等9个城市的706名成年居民进行预包装食品消费状况调查。 结果:成年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为59.6%。年龄和教育程度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44.9%的成年居民关注脂肪,其次是糖(44.2%)、蛋白质(43.5%)、能量(37.7%)、碳水化合物(36.8%)、膳食纤维(35.4%)和钠(28.2%)。93.3%的成年居民在超市购买预包装食品,其次是便利店(54.1%)、市场(38.4%)和网络(14.3%)。 结论:应开展全民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居民读懂营养标签,引导居民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9.
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应用,能够保证食品的营养,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主要是由于食品在物理、生化等条件的作用下,其营养成分可能会流失,甚至会变质,但食品防腐保鲜剂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进行应用,从而保证产品的无毒、无害与高效。本文将分析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旨在促进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的持续发展,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的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