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Jia XH  Yang XL  Jia TJ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6):467-470
沙眼衣原体分泌性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质粒编码的蛋白pgp3(即pORF5)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的分泌性蛋白。pgp3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早期即可表达,在感染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且人抗体对pgp3的识别具有高度的结构依赖性,对该蛋白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的作用及衣原体致病机制,以寻找更好的衣原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本文就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pgp3的生物学性质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亿沙眼衣原体感染新发病例。研究表明CD4^+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在抵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依照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构建出许多候选疫苗,但都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黏膜组织不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驻留着一些引人注目的免疫细胞,提示增强黏膜免疫可作为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潜在途径,是抵抗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新策略。本文全面概述了黏膜免疫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并为今后研制沙眼衣原体疫苗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沙眼衣原体是发展中国家致盲的主要病因和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在血清学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沙眼衣原体分型技术的进展作了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对IFN γ诱导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以IFN γ作用于沙眼衣原体 (K血清型 )感染的McCoy细胞 ,用 genistein阻断IFN γ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的作用。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存活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及JAK1/STAT1活化的改变。结果显示 :genistein可拮抗IFN γ降低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存活率的作用 ,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genistein可抑制IFN γ诱导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及JAK1/STAT1活化 ,此作用且与genistein作用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衣原体感染可激活宿主细胞的MEK/ERK信号通路,但该信号通路对表原体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MEK/ERK信号通路阻断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表达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滴度的变化.研究MEK/ERK信号通路对沙眼衣原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MEK/ERK信号通路阻断后MOMP表达减少,同时衣原体感染滴度也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沙眼衣原体的生长依赖ME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7.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30年代发现衣原体后,在很长时间内,人们认识到的衣原体只有两类:沙眼衣原体(ChlaopdiatTachomarts,CT)和鹦鹉热衣原体(Chlaapdiapsittaci,CP),并对它们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随着对衣原体认识的深人,新发现一种衣原体——肺炎衣原体(Chlaapdiapneumon。ae,Cwn).回生物学特性1.1发现与命名:1956年我国台湾小学生进行沙眼的疫苗检测时,从沙眼患者的结膜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衣原体,分离出的头两株分别命名为TW--183和AR--39,最初认为它是CT的一个株,并将此株统称为TWAR.进一步对衣原体的原体超微结构及DN…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除含有高度保守的基因组外,也含一个7.5kb的隐蔽性质粒,隐蔽性质粒具有8个开放阅读(ORF1-8),编码8种质粒蛋白pgpl-8。质粒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近发现沙眼衣原体的唯一一种分泌到胞浆中的分泌性蛋白pgp3和对毒力相关基因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pgp4。对就沙衣原体的质粒蛋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衣原体在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中会引起各种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全球农业生产会产生重大影响。人的2种主要衣原体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沙眼衣原体会引发慢性结膜炎等,是人类最普通的性传播疾病,感染为隐性过程,如果不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IFN—γ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IFN γ诱导激活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信号转导。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IFN γ作用于沙眼衣原体K型株感染的McCoy细胞引起蛋白激酶磷酸化及其对Jak1,Stat1p91诱导活化的浓度效应和时相特点。IFN γ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蛋白激酶的瞬时磷酸化 ;并在短时间内激活Jak1,Stat1p91,不同浓度作用下 ,5 μg/L时达最大活化 ;10min时活化程度最高。IFN γ可诱导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蛋白激酶磷酸化 ;并激活Jak1,Stat1p91。  相似文献   

12.
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生殖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其感染的有效措施。在疫苗的研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重要。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建立了多种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小鼠模型,根据接种途径可分为阴道内接种和子宫或卵巢囊内接种两大类。研究发现不同模型各有利弊,本文对两大类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大鼠输卵管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l trachomatis,CT)感染后,输卵管粘膜的结构及糖蛋白的变化。方法:60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单侧卵巢囊接种沙眼衣原体E型株,对照组接种2SP代替沙眼衣原体,分别于接种后第0.5、7、14天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输卵管的结构变化,并采用PAS-Alcian blue染色显示输卵管内糖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输卵管粘膜结构和糖蛋白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输卵管受损部位主要局限于粘膜层,PAS-Alcian blue染色显示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中性糖蛋白分泌减少。结论: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可使输卵管糖蛋白组分发生改变,这可能与反复感染的宫外孕、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青海藏区沙眼患者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分别采集患者的单眼结膜和结膜囊拭子标本至1 mL样本保护培养基中。取50μL样本采用离心法感染BGM细胞,37°C培养72 h,连续传代3次,相差显微镜观察衣原体包涵体。对临床样本和分离株分别进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序列分析。【结果】共采集了45例活动性沙眼患者的115份临床样本,其中54份样本为ompA PCR阳性,15份样本为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ompA分析发现,青海藏区沙眼衣原体有3个不同的同源ompA变异株,均为基因B型,都包含有一个泌尿生殖道型沙眼衣原体特有密码子。分离株QH111L和QH111R分别来自编号111患者的左眼和右眼样本,它们ompA基因的可变区有一个非同义碱基差异。该碱基变异仅存在于111号患者的左眼样本中,说明QH111L可能是新出现的ompA突变体。【结论】青海藏区的眼型沙眼衣原体流行株为基因B型,至少存在3个不同的ompA变异株。从青海藏区分离培养了15株眼型沙眼衣原体,发现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样本中的沙眼衣原体有不同ompA。本研究为研制沙眼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也将有助于理解沙眼的进化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衣原体质粒是一个分子量约为7.5 kb,基因序列高度保守,非整合性的DNA分子,广泛存在于沙眼衣原体的各个血清型中,鼠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也携带该质粒.近年来,人们发现衣原体质粒是一种毒力因子,可以导致小鼠输卵管积水.动物实验显示质粒缺失株可作为减毒活疫苗来预防衣原体感染所致的生殖道和眼睛的病变.不仅如此,衣原体质粒还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操纵工具,可用于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因此,开展对衣原体质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活性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抑制剂U0126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然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在凋亡诱导剂Etoposide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变化,以及PARP是否发生裂解。结果:当MAPK/ERK信号通路被阻断时,在Etoposide的作用下,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同时Caspase-3被活化和PARP发生裂解。结论:沙眼衣原体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活性与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出突变菌株,为研究不同衣原体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D型沙眼衣原体标准株接种Mc Coy细胞,加入EMS诱导突变,收集存活菌株,利用空斑实验进行衣原体的分离和纯化,并用不同衣原体蛋白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筛选突变株。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筛选经EMS作用的沙眼衣原体,筛选出三株包涵体形态偏小的菌株(56#、58#、95#),一株圆形包涵体的突变株(61#)和一株D413N表达阴性的突变菌株(83#)。结论:用EMS作为诱导剂诱导D型沙眼衣原体突变,并成功筛选出三种突变株。为寻找衣原体功能基因与衣原体表型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扩增培养和纯化沙眼衣原体的简化方法.方法采用HeLa细胞培养扩增衣原体,并应用一步法将沙眼衣原体纯化回收.结果获得了具有高感染活性的沙眼衣原体.结论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更简便、快速,同时减少污染机会、不需要超声和超速离心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沙眼、性传播性疾病、不孕症等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因此,沙眼衣原体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是导致疾病的关键,沙眼衣原体可直接感染内皮细胞产生各种前炎因子,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可产生IL-8,IL-1α,IL-1β,IL-6等前炎因子,并且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主要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抑制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显示,两条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调节不同的炎症因子产生.MAPK/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调控IL-1α,IL-6的产生,而IL-8则同时受MAPK/ERK和MAPK/P38两条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确定沙眼衣原体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位置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358基因,并克隆入pGEX和pDSRedC1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CT358转化到XL1-blue宿主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358.纯化后的CT358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CT358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同时,pDSRedC1-CT358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CT358蛋白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CT358蛋白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质在衣原体感染12 h后就表达定位于包涵体膜上,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358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可为衣原体性的治疗、预防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