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分析人类中某一性状是由一对完全显性的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证明 Snyder 公式。即在一个大的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如果基因 A 对 a 为完全显性;基因 A 的频率为 p,a 的频率为 q,则在显性个体与显性个体的婚配中,子代中隐性个体数与子代个体总数之比为(q/(1+q))~2,在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婚配中,子代中隐性个体数与子代个体总数之比为 q/(1+q)。证明:因为在一个大的随机婚配的群体中,个体基因型 A A、Aa、aa 的频率则分别为p~2、2pq、q~2,群体中个体间婚配频率及子代基因型频率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多基因遗传病是多对微效基因协同作用并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与单基因疾病相比,多基因疾病涉及的易感基因数量多,发病原因也更为复杂。目前常见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为多基因遗传病,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1)先证者的各级亲属发病率均高于群体发病率;(2)家族性聚集倾向;(3)先证者之后出世的同胞发病率比其他亲属为高;(4)与先证者的亲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5)先证者的父母为近亲婚配的比率稍高于普通群体的近亲婚配率;(6)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高于异卵双生。某一遗传病如基本符合上述特征,而且其实际调查的患病先证者各级亲…  相似文献   

3.
ABO血型的遗传平衡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座位上的等位基因频率的估计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在遗传学著作、教材和教学中,群体遗传平衡相关估算中常出现"循环论证",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讲,ABO血型遗传平衡估算问题的困难来自2个等位基因对第3个的完全显性.在实际中.人类大群体中的ABO血型一般是平衡的,因此可用r=(-O)1/2、q=1-((-A) (-O))1/2和p=1-((-B) (-O))1/2近似地求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4.
池君 《生物学通报》2006,41(4):20-20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是指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可以分为5类:Y染色体遗传病,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这5类单基因病的判断及其相关概率的计算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章的重点,亦是难点所在。现总结一些规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惠 《生物学通报》2002,37(4):51-52
20 0 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物学试卷的第 4 3题 ,是一道取材自然、设问巧妙的遗传学题 ,该题在知识组织、内涵发掘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充分体现了高考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特点 ,对生物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具有启发作用。1 对一道高考题的解析   [题目 ]下表是 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甲 1∶ 310 0 0 0 1∶ 86 0 0乙 1∶ 14 5 0 0 1∶ 170 0丙 1∶ 380 0 0 1∶ 310 0丁 1∶ 40 0 0 0 1∶ 30 0 0   1) 4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2 )…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近视的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病理性近视的遗传模式,对90个病理性近视大家系进行了分离分析。简单分离分析采用先验法和SEGRAN-B软件,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比较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分离比的符合程度;复合分离分析运用SAGE-REGD软件进行孟德尔遗传模型(主基因、显性、隐性、共显性)和非孟德尔遗传模型(非传递、环境、一般)的拟合。结果显示,婚配类型为A*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3.8%,婚配类型为N*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6.3%,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能除外,复合分离分析接受孟德尔遗传的显性、隐性、共显性和主基因模型,共显性模型的可能性最大,基因频率为0.21442999。因此,我国病理性近视存在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并有一定比例的散发病例,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集合是高中数学必修教材中的一章内容 ,它涉及交集、并集、补集、子集和全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集合图形一般用圆或椭圆来表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运用集合思想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 运用集合方法巧解遗传几率计算题例 1,下面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家庭成员中有的患丙种遗传病 (设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 ,有的患丁种遗传病 (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现已查明 - 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丁图 1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 )写出下列两个体的基…  相似文献   

8.
福建大头蛙的核型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骨髓细胞蒸气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fujianensis)黄山居群的核型、C 带和Ag NORs。结果表明,福建大头蛙核型为2n =2 2 =2 0M 2SM ,NF =44,次缢痕位于No 1 0q ;各染色体均有着丝粒C 带,3p、9q出现插入型C 带;Ag NORs位于1 0q。  相似文献   

9.
喉癌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找与喉癌发生进展的相关基因,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喉癌患者。结果显示,每例喉癌细胞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的扩增或丢失。平均每例有12.9处异常区域,丢失多于扩增,分别为每例7.2处和5.7处。主要为3q(78%,)、5p(61%)、11q(56%)、1q(50%,)、8p(44%)、8q(39%)和15q(39%)的扩增;3p(70%)、5q(78%)、90(67%)、13q(50%)、1p(44%)和14q(39%)的丢失。有多条染色体区带上出现特异的扩增或丢失,特别是1p13-21(8/18)、3p21-23(14/18)、5p21-22(14/18)、9p12-pter(10/18)和13q21-31(8/18)的拷贝数增加明显,而1q11-2l(11/18)、3q15-21(12/18)、8p22-24(6/18)、11q12-13(8/18)、15q21-23(7/18)和18p11(8/18)区域的丢失为喉癌的特征性变化,说明这些区域中存在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或其他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p、16q部分基因及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变异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染色体8p和16q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发生LOH率最高为53.33%(24/45),其次是D8S261(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MSI出现的总频率为11.11%(5/45),出现在三个微卫星位点(D8S261、D8S499及D16S511)上。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其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因频率的考题中,常遇到已知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需求显性表现的群体(AA和Aa)中携带者(Aa)的频率,常规解法往往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过程复杂,易出错。对此构建数学模型,设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为m,则显性表现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一定为2/(1+1/m),并用数学方法证明。运用此公式可跳过遗传平衡定律直接计算结果,极大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群体有效含量和留种方式对家畜保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一个群体的大小有限,即使是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变化。一个含有N个个体的小群体,可以认为是由前一代的种群随机地抽取2N个配子的结果。它的基因频率将按照二项展开式的概率变化,即按[p(A)+q(a)]~(2N)的方式展开。在这种随机变化的条件下,基因频率抽样误差的方差为q(1-q)/2N。这项抽样误差的  相似文献   

13.
白化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瑶琴  邵常顺 《遗传学报》1994,21(3):169-172
本文应用分离分析和血缘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00余万人群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的37个白化病核心家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化病存在遗传异质性,为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小基因数为8,平均基因频率为0.0023,群体中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为0.0383;近亲结婚大大提高白化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亚洲棉种内群体异常偏分离的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武  林忠旭  张献龙 《遗传学报》2007,34(7):634-640
利用3个形态标记、20个SSR和11个SRAP多态性标记,研究它们在“如东鸡脚桠果”与“美国中棉971”杂交的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77.42%的分子标记表现为偏分离,所有的偏分离标记都偏向母本“如东鸡角桠果”;如此高的偏分离比例以及偏分离标记都偏向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在棉花中是比较罕见的。3种类型的SSR标记和非物种特异性的SRAP标记都表现偏分离,而形态标记则表现为正常分离,这表明该异常偏分离现象是由材料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通过分析偏分离的共显性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p=q)以及各种基因型频率(p2:2pq:q2)的F2分布,发现大多数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而F2基因型频率分布正常,表明这些标记产生偏分离可能是配子体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被认为是多基因、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 过去10年中, 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虽然已取得令人高兴的进展, 但究竟有多少基因参与发病, 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以北京房山区高血压群体及家系为研究对象, 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 通过病例-对照相关研究和98对受累同胞对连锁分析, 筛查鉴定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的新基因位点. 病例-对照群体分析结果表明, 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1q32区的D1S249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χ2 = 14.6, P = 0.002. 该位点存在12种等位基因, A9等位基因(181 bp)频率在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间频率为13.6% v.s 2.7%, χ2 = 6.30, P = 0.01(OR = 4.57, 95% CI = 1.21~25.4); 98对受累同胞对等位基因共享连锁分析显示, χ2 = 3.78, P = 0.048. 上述结果提示, D1S249微卫星多态位点与北京房山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联, 致病基因可能于D1S249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遗传咨询     
李巍 《遗传》2007,29(12)
唇腭裂患者的后代患病概率多大?问:我的父亲是单侧唇腭裂,我为女性,请问如果我生孩子,患这种疾病的概率大吗?答:唇腭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约为0.17%。其遗传度为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约为4%,二级亲属发病率约0.7%,三级亲属发病率约0.3%。所以你子女患唇腭裂的概率(0.7%)比普通人群(0.17%)略高。  相似文献   

17.
人类遗传负荷与近亲结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Mckusick统计,人类单基因病及异常性状已达6457种。染色体畸变综合症和多基因病均在IOO种左右。故人类约有1/5~1/4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或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那么人类的遗传负荷(geneticload)到底有多大?遗传负荷是指一个群体中,由于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存在而使该群体适合度降低的现象。遗传负荷一般用群体中每个个体平均所携带的致死基因或有害基因的数量来衡量。1人类群体遗传负荷的估计方法一个群体的遗传负荷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常染体隐性致病基因的频率。而个体患遗传病的威胁,主要来自有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PRODH基因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时空联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4例正常对照者中PRODH*1945(T/C)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该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进一步分析携带不同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PRODH*1945(T/C)多态性的基因型(x2=8.171,df=2,p=0.016)和等位基因(C>T,x2=5.249,df=1,p=0.021,OR=1.37,95%CI:0.56-0.96)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风险等位基因C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小于携带T者,差异存在弱显著性(CC CT:20.43 4.71岁,TT:22.57±5.23岁,t=-2.173,p=0.045)。结论:PRODH*1945(T/C)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及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9.
群体有效含量和留种方式对家畜保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必光 《遗传》1987,9(1):13-15
如果一个群体的大小有限,即使是没有突 变、选择和迁移的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也会产 生一种特殊的变化。一个含有N个个体的小群 体,可以认为是由前一代的种群随机地抽取2N 个配子的结果。它的基因频率将按照二项展开 式的概率变化,即按[p(A) +q(a) ]2N的方式展 开。在这种随机变化的条件下,基因频率抽样 误差的方差为q(1一q)/2N。这项抽样误差的 方差与种畜头数的倒数成正比。当公母头数不 等,从为雄性个体数,ND为雌性个体数时, 取实有头数的倒数的算数平均就得到调和平均 数(harmonic mean),于是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染色体8p21区与精神分裂症连锁,位于8p21.3-p22区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0)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本研究旨在探讨FGF20基因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9例正常对照者中FGF20基因5’端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21100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rs1721100多态性的基因型(x2=21.977,df=2,p<0.001)和等位基因(C>G,x2=5.249,df=1,p<0.001,OR=1.67,95%CI:1.32-2.11)的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FGF20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