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组22例,单用FOLFIRI方案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客观缓解率(CR+PR)分别为41.6%和12.5%,其中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除痤疮样皮疹和腹泻外,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单用FOLFIRI方案无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K-Ras野生型mCRC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17%和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和81.25%(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皮肤痤疮样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的ORR、DCR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转移部位、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有关(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疗效确切,预后较好,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转移部位、分化程度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可能是其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B细胞NHL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HO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73.33%,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出现血小板减少、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现象,且两组出现毒副反应人数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B细胞NHL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CHOP联合治疗,可以有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1例,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方案中加用贝伐单抗,用法为5mg/kg,每2-3周1次,与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为基础,完成2-3周期治疗后评定疗效,观察毒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PR1例,SD11例,PD9例,客观缓解率为4.8%,疾病控制率为57.1%,中位TTP为3.7个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等,贝伐单抗所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3%(3/21),鼻衄发生率为4%(2/21)。结论:二线治疗中使用贝伐单抗,对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有限,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A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B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缓解率、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控制率、恶心呕吐、头晕、延迟性腹泻、肝肾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尿蛋白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骨髓抑制和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西妥昔单抗易引发骨髓抑制和皮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并进行有效预防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肿瘤位置对于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87例我院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位置,以结肠左曲为分界点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组,按照严格的配对标准进行1:2配对,最终获得右半结肠癌组16例,左半结肠癌组3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右半结肠癌组ORR为56.3%,左半结肠癌组ORR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右半结肠癌组DCR为87.5%,左半结肠癌组DCR为9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0)。右半结肠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5.0个月,左半结肠癌组mPFS为7.7个月,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基因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治疗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35例B细胞NHL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3)为感染HBV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n=22)为非感染HBV的患者,单纯接受CHOP化疗方案,两组治疗4~6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76.92%,对照组CR率为40.9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为23.0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18.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72%(P0.05),两组在肝功能损害及毒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BV均未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B细胞NHL患者用R-CHO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及在化疗时预防性、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并且可以降低肝功损害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对BRAF突变型和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的作用。应用MTT法检测,将不同浓度西妥昔单抗、维罗非尼单药以及两药联合分别作用于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株RKO、HT-29和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DIFI、CACO-2后,观察各细胞株增殖变化;通过集落形成实验,经过长时间培养细胞验证不同处理因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GFR下游通路靶蛋白的活性在两药联合后是否出现明显下调。结果显示,单药治疗,西妥昔单抗能一定程度抑制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抑制率达26%~40%,而BRAF突变组两种细胞株对西妥昔单抗均耐药。维罗非尼对不同基因状态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均小于7μmol/mL,其中BRAF突变细胞更为敏感。对比单药西妥昔单抗,联合维罗非尼后更加明显地抑制了细胞增殖,4种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长时间集落形成实验证实两药联合形成集落的面积和数量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对比单药,两药联合明显下调了p-EGFR、BRAF、p-ERK的表达。结果显示,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无论在BRAF突变型还是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均能增强西妥昔单抗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d1,两组均进行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52.50%(21/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VEGF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秩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VEGF下降幅度与治疗疗效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0)。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利妥昔单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利妥昔单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与检测血清RBP、微循环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 %(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水平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高,且利妥昔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管绊形态、流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RBP含量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状态,抑制血清RBP的表达,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改善肾功能,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奥利沙铂(Oxaliplatin,L-OHP)与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XL)化疗方案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晚期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临床效果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间入选的94例局限性NSCL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L-OHP、DXL化疗方案并联合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予3DCRT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构成不同,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2.5%)与总有效率(81.3%)均高于对照组(6.5%、58.7%),且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3,P=0.017);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比例分别为56.6%、33.3%,两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Z=-2.101,P=0.036);③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死亡2例(4.2%)、1例(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损害、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HP与DXL化疗联合同步3DCRT放疗治疗NSCLC可提高后者对原发病灶的近期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应注意对联合放化疗期间出现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以及吉西他滨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收集65例女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吉西他滨与顺铂(GP方案组)、吉西他滨与紫杉醇(GT方案组)联合进行治疗。GP方案组患者有30例,第1天、第8天用吉西他滨800mg~1000mg/m2溶于0.9%的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第1天~第3天,21天重复用顺铂30mg/m2溶于0.9%的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GT方案组患者有35例,吉西他滨的使用方法与GP方案组相同,第2天,21重复用紫杉醇135mg/m2溶于0.9%的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GP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6.67%,疾病控制率为70.00%;GT方案组化疗有效率为42.86%,疾病控制率为6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脱发的发生率为62.86%,明显高于GP组的10.00%(P0.001),其他不良反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和GT方案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复方转移性乳腺的一种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L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翠锋  李云峰  杨之斌  沈焘  程先硕 《生物磁学》2014,(9):1693-1695,1712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在大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1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上述三组血清和组织中的sIL-2R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和组织中sIL-2R水平分别为(210.3±128.5)pmol/L、(235.8±172.4)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CAM-1平均水平为(392.4±133.3)p/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ICAM-2R和sICAM-1水平分别为(85.1±41.7)pmol/L、287.3±106.1(p/ug/L),均显著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机体中sIL-2R及sICAM-1的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存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临床中,测定两指标的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将其作为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血清白介素-6水平(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30.5±1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3±37.8)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A及IgM,在T1、T2、T3及T4时刻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TNF-α、CD3及CD4在麻醉后较T1时均有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均存在抑制作用,且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为主,而腰硬联合麻醉抑制作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6全身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给予FOLFOX6全身化疗和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射波刀)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6个月后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生存率(96.88%)和局部控制率(87.50%)均高于对照组(81.25%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无肿瘤进展时间(TTP)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CR+PR的患者为1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例(P<0.05);治疗组患者TTP为154±11d,中位生存时间为274d,而对照组TTP为108±8d,中位生存时间为179d,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化疗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舍曲林辅助治疗对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舍曲林口服,每次504100mg,每日1次,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VS32.5%,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血清hs—CRP、TNF一双及IL-6水平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